1.本实用新型涉及舷外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舷外机组件的变速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2.舷外机是指安装在船体(船舷)外侧的推进用发动机,通常悬挂于艉板的外侧,又称船外机。
3.如图1所示,现有的舷外机通常包括位于顶部的发动机,发动机的曲轴连接呈竖直设置的立轴,立轴上远离发动机的一端通过齿轮箱连接呈水平设置的横轴,横轴最后输出给到螺旋桨,螺旋桨转动后通过打水的方式给船体提供功力。
4.现有的舷外机通过发动机控制螺旋桨的正反转实现对船只的前进、后退的控制,并通过关闭发动机使螺旋桨停止转动而使船只停留在原地。
5.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舷外机组件的变速换向装置,通过从出水口向外喷水产生反作用力进而驱动船只向前移动,并配以设有凹槽的盖体对出水口的形成不遮挡、半遮挡、完全遮挡的三种状态,实现船只的前进、后退和停止移动。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舷外机组件的变速换向装置,包括固定连接有壳体的发动机,所述壳体上设有向外喷出水流的出水口,所述壳体上转动连接有盖体,所述发动机上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转动连接有偏离转杆的转动轴心并与盖体转动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与盖体的转动轴心偏离盖体的转动轴心设置,所述盖体上设有盛接从出水口喷出的水流并引导水流向与从出水口喷出的水流反方向喷出的凹槽,当转动所述转杆时带动盖体转动,使盖体对出水口的遮挡面积发生变化。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抽取外界的水体并通过出水口向外喷出,产生反作用力用于驱动船只,相较于现有的舷外机改变了驱动形式;壳体位于水面之下,将转杆设置在发动机上方便进行操作,当需要船只向前移动,转动转杆使盖体转动至出水口的下方,此时盖体的轴心线方向与出水口的轴心线方向呈垂直状态,使盖体不会对出水口喷出的水流形成遮挡效果,进而喷出的水流产生反作用力推动船只向前移动;当需要船只停留在原地时,转动转杆进而使盖体转动一定的角度,使盖体对出水口的下半部分形成遮挡效果,从出水口的上半部分喷出的水流不受盖体的遮挡作用,从出水口的下半部分喷出的水流喷至凹槽内并在凹槽的导向作用下向与从出水口的上半部分喷出的水流的反方向喷出,从而使从出水口的上半部分喷出的水流与从出水口下半部分喷出的水流方向相反,进而使推力相互抵消使船只停留在原地;当需要船只后退时,继续转动转杆进而使盖体转动至与出水口呈同轴心状态,此时盖体完全对出水口形成遮挡效果,从而使凹槽完全盛接从出水口喷出的
水流并将水流向与从出水口喷出的水流的反方向喷出,从而使船只向后倒退。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转动连接有与连杆转动连接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连杆的转动轴心偏离壳体与限位片的转动轴心设置,所述限位片上设有均呈弧形且为弯曲方向依次呈反向交替设置的第一通槽、第二通槽、第三通槽,所述盖体上可拆卸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偏离盖体的转动轴心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转动转杆进而使限位片发生转动,使滑块在第一通槽、第二通槽、第三通槽内滑移,并在第一通槽、第二通槽、第三通槽对滑块的限制作用下使盖体发生转动,当滑块处于第一通槽内时,盖体对出水口未形成遮挡效果,当滑块移动至第二通槽内时,盖体对出水口形成半遮挡效果;当滑块移动至第三通槽内时,盖体对出水口完全形成遮挡效果。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底壁呈弧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体对出水形成遮挡效果时,从出水口喷出的水流对盖体产生一定的冲击力,通过将凹槽的底壁设置为弧形能够对水流起到导向的作用,进而减小水流对盖体的冲击,有利于延长盖体的使用寿命。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通过从出水口向外喷水产生反作用力进而驱动船只向前移动,并配以设有凹槽的盖体对出水口的形成不遮挡、半遮挡、完全遮挡的三种状态,实现船只的前进、后退和停止移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体现盖体未对出水口形成遮挡效果时各机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体现盖体对出水口形成半遮挡效果时各机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体现盖体对出水口形成完全遮挡效果时各机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体现盖体内的凹槽的结构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第二通槽;2、滑块;3、盖体;4、凹槽;5、出水口;6、壳体;7、连杆;8、第三通槽;9、限位片;10、第一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一种舷外机组件的变速换向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发动机,在发动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水面之下的壳体6,在壳体6上设有出水口5,在将外界的水体抽取至壳体6内部后通过出水口5喷出,产生反作用力用于驱动船只,相较于现有的舷外机改变了驱动形式。
25.如图2
‑
图4所示,在发动机上转动连接有转杆,在转杆上转动连接有偏离转杆的转动轴心设置的连杆7,在壳体6上转动连接有与连杆7上远离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的限位片9,且连杆7与限位片9的转动轴心偏离限位片9的转动轴心;在壳体6上转动连接有盖体3,在限位片9上设有依次导通的第一通槽10、第二通槽1、第三通槽8,且第一通槽10、第二通槽1、第三通槽8均呈弯曲方向依次相反的弧形,在盖体3上可拆卸连接有在第一通槽10或第二通槽1或第三通槽8内滑移的滑块2,且滑块2偏离盖体3的转动轴心设置,在盖体3上设有用于盛接从出水口5喷出的水流的凹槽4。
26.如图5所示,当盖体3对出水形成遮挡效果时,从出水口5喷出的水流对盖体3产生一定的冲击力,通过将凹槽4的底壁设置为弧形能够对水流起到导向的作用,进而减小水流对盖体3的冲击,有利于延长盖体3的使用寿命。
27.当需要船只向前移动时,如图2所示,通过转动转杆使滑块2位于第一通槽10内,使盖体3转动至出水口5的下方,此时盖体3的轴心线方向与出水口5的轴心线方向呈垂直状态,使盖体3不会对出水口5喷出的水流形成遮挡效果,进而喷出的水流产生反作用力推动船只向前移动。
28.当需要船只停留在原地时,如图3所示,转动转杆使滑块2移动至第二通槽1内,进而使盖体3转动一定的角度,使盖体3对出水口5的下半部分形成遮挡效果且此时盖体3的下半部分低于出水口5,从出水口5的上半部分喷出的水流不受盖体3的遮挡作用,从出水口5的下半部分喷出的水流喷至凹槽4内并在凹槽4的导向作用下向与从出水口5的上半部分喷出的水流的反方向喷出,从而使从出水口5的上半部分喷出的水流与从出水口5下半部分喷出的水流方向相反,进而使推力相互抵消使船只停留在原地。
29.当需要船只后退时,继续转动转杆使滑块2移动至第三通槽8内,进而使盖体3转动至与出水口5呈同轴心状态,此时盖体3完全对出水口5形成遮挡效果,且盖体3的底部低于出水口5的底部,从而使凹槽4的底部位置低于出水口5,从而使凹槽4完全盛接从出水口5喷出的水流并将水流向与从出水口5喷出的水流的反方向喷出,从而使船只向后倒退。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