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纺织皮革 专利正文
一种带引导槽的旋梭内梭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带引导槽的旋梭内梭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缝纫机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引导槽的旋梭内梭。


背景技术:

2.缝纫机是一种用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线迹,随后促使多种缝料交织或缝合的机器。由于其既可以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又可以缝制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且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所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以及生活家居领域中。
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2830473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缝纫机用梭子,其主要包括外梭以及嵌设于外梭内的内梭,其中,内梭的外周面设置有沿周向大致绕一周的檐部,而外梭的内周面开设有沿周向绕一周的槽部,檐部卡合于槽部内,且槽部通过檐部驱使内梭与外梭在同一轴线上独立旋转。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外梭与内梭发生长时间相对旋转时,檐部的侧壁与槽部的槽壁将进行持续摩擦,进而导致檐部容易发热并出现磨损,存在外梭以及内梭的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外梭以及内梭的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引导槽的旋梭内梭。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引导槽的旋梭内梭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带引导槽的旋梭内梭,包括内梭主体以及设置于内梭主体的外周面的檐部,所述檐部内开设有用于储藏润滑油的储油槽,所述檐部的外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用于引导润滑油的导油槽,且若干所述导油槽与储油槽相互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梭与外梭发生相对旋转时,预先储藏于储油槽内的润滑油逐渐通过导油槽转移至檐部以及槽部之间,并在内梭以及外梭的旋转作用下均匀涂抹于檐部以及槽部上,有效减少檐部与槽部之间的滑动摩擦,进而降低檐部发生磨损的可能性,间接提高内梭以及外梭的使用寿命。
9.可选的,还包括若干用于引导润滑油的导油件,所述导油件包括对称设置于檐部的外周面的支撑板以及转动连接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导油球,所述导油球覆盖于导油槽上,且所述导油球的球面始终与导油槽的槽壁以及槽部的槽壁抵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梭与外梭相对静止时,由于导油球覆盖于导油槽上,所以导油球可以持续对润滑油进行阻挡,有效减少润滑油泄漏的量,间接减少对润滑油的浪费。
11.另外,由于导油球的球面始终与导油槽的槽壁以及槽部的槽壁抵接,所以当内梭与外梭发生相对旋转时,外梭的旋转可以带动导油球发生旋转,而导油球的旋转又带动润滑油从储油槽内流出,并最终转移至槽部的槽壁上,而槽部的槽壁又将润滑油转移至檐部
的侧壁上,有效降低向檐部以及槽壁上涂抹润滑油的操作难度。
12.可选的,所述导油件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板上的转动轴,所述导油球上对称开设有转动孔,而所述转动轴远离支撑板的一端插接于转动孔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油球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出现磨损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将两个转动轴脱离两个转动孔,随后便可以对导油球进行拆卸,促使对导油球的更换更为简单方便。
14.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侧壁贯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转动轴远离导油球的一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且所述转动轴远离导油球的端面开设有供六角螺丝刀插接的六角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转动轴插入或者脱离转动孔时,操作人员可以将六角螺丝刀插入六角槽内,而六角槽给予操作人员控制转动轴旋转的控制点,进而促使操作人员对转动轴的控制更为简单方便。
16.可选的,所述檐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若干放置槽,所述导油槽贯穿开设于放置槽的槽底;所述导油件安装于放置槽内,且所述导油球的球面以及檐部的外周面均与槽部的槽壁抵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油球的球面以及檐部的外周面均与槽部的槽壁抵接,所以在内梭与外梭发生相对旋转时,通过导油球传导至槽部的槽部上的润滑油可以快速且均匀地转移至檐部的侧壁上,进一步降低檐部发生磨损的可能性。
18.可选的,所述导油槽的槽壁设置有逐渐向外倾斜的导油面,所述导油球的球面始终与导油面抵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油面的设置,所以在内梭与外梭不发生相对旋转时,导油面可以增大导油槽的槽壁与导油球的接触面积,有效延长润滑油流出的路径,进一步提高导油球对润滑油的阻挡效果。
20.可选的,所述檐部的端面开设有与储油槽相互连通的加油孔,所述加油孔内可拆卸连接有油盖。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油槽内的润滑油逐渐减少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加油孔对储油槽内进行加油,进而省去操作人员拆卸导油件并通过导油槽进行加油的操作,促使对润滑油的添加操作更为简单方便。
22.可选的,所述油盖包括设置于加油孔内的封堵部以及设置于封堵部的外周面的限位部,所述檐部的端面开设有与加油孔同轴设置的沉孔槽,所述限位部容置于沉孔槽内,且所述限位部远离封堵部的一侧与檐部的端面共面。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限位部的设置,所以当油盖安装于加油孔内时,限位部可以对封堵部的移动进行限位,有效减少油盖完全进入储油槽内部的可能性。另外,由于沉孔槽的设置,所以在内梭与外梭进行相对旋转时,沉孔槽可以对限位部进行掩藏,进而有效减少油盖对檐部的影响。
24.可选的,所述檐部上开设有用于储藏多余润滑油并引导润滑油流动的引导槽,且所述引导槽周向开设于檐部的外周面。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引导槽的设置,所以当储油槽内的润滑油过量流出时,引导槽可以对润滑油进行储藏,进而减少润滑油的泄漏。而在内梭与外梭进行相对旋转时,引导槽又可以将这些过量的润滑油转移至檐部的侧壁以及槽部的槽部上,进一步降低
檐部发生磨损的可能性。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当内梭与外梭发生相对旋转时,预先储藏于储油槽内的润滑油逐渐通过导油槽转移至檐部以及槽部之间,进而降低檐部发生磨损的可能性;
28.2.在内梭与外梭进行相对旋转时,引导槽可以将这些过量的润滑油转移至檐部的侧壁以及槽部的槽部上,进一步降低檐部发生磨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9.图1是带引导槽的旋梭内梭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带引导槽的旋梭内梭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31.图3是导油件的剖视图。
32.图4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33.图5是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内梭主体;2、檐部;3、导油件;4、储油槽;5、放置槽;6、导油槽;7、支撑板;8、转动轴;9、导油球;10、导油面;11、引导槽;12、螺纹孔;13、转动孔;14、六角槽;15、加油孔;16、油盖;17、封堵部;18、限位部;19、沉孔槽;20、控制槽。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带引导槽的旋梭内梭。参照图1和图2,带引导槽的旋梭内梭包括内梭主体1、焊接固定于内梭主体1的外周面的檐部2以及若干安装于檐部2的外周面的导油件3。
37.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檐部2的内部开设有储油槽4,且储油槽4内储藏有用于润滑檐部2以及槽部的润滑油。导油件3设置有三个,且三个导油件3周向均匀间隔开设于檐部2的外周面,而储油槽4内的润滑油则可以通过三个导油件3直接转移至檐部2以及槽部之间,促使润滑油降低檐部2与槽部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少檐部2的磨损,间接延长内梭以及外梭的使用寿命。
38.而对于导油件3与檐部2的连接结构具体如下:
39.参照图3和图4,檐部2的外周面形成有三个放置槽5,三个放置槽5的槽底均贯穿开设有导油槽6,且三个导油槽6均与储油槽4相互连通。三个导油件3分别安装于放置槽5内,且三个导油件3分别与三个导油槽6相互配合,进而促使导油件3可以对润滑油进行阻挡或者引导操作。
40.具体的,导油件3包括对称设置于檐部2的外周面的支撑板7、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板7的侧壁的转动轴8以及转动连接于两个转动轴8上的导油球9。其中,两个支撑板7的两端均与放置槽5的两个槽壁焊接固定,而导油球9转动连接于两个支撑板7之间。导油槽6的槽壁设置有逐渐向外倾斜的导油面10,而导油球9的球面既始终与导油面10抵接,又始终与槽部的槽底抵接。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油球9的球面以及檐部2的外周面均与槽部的槽壁抵接,进而当内梭与外梭发生相对旋转时,外梭的旋转可以带动导油球9发生旋转,而导
油球9的旋转则将促使储油槽4内的润滑油逐渐转移至槽部的槽壁上,而槽部的槽底上的润滑油又逐渐转移至檐部2的侧壁上,进而促使润滑油均匀涂抹于檐部2与槽部之间。
42.而当内梭与外梭相对静止时,导油球9始终对导油槽6进行覆盖,进而促使导油球9对润滑油的流出进行阻挡。而当润滑油从导油球9与导油槽6的槽壁之间的缝隙流出时,导油面10又有效延长润滑油流出的路径,进一步降低润滑油发生泄漏的量。
43.另外,檐部2的外周面还开设有引导槽11,促使当润滑油发生泄漏时,引导槽11可以对泄漏的润滑油进行储藏,进而减少润滑油的浪费。而当内梭与外梭发生相对旋转时,储藏于引导槽11内的润滑油又可以转移至檐部2与槽部之间,在对润滑油进行重复利用的同时,还进一步降低檐部2发生磨损的可能性。
44.继续参照图3和图4,每一个支撑板7的侧壁均贯穿开设有螺纹孔12,而导油球9的外周面对称开设有转动孔13,两个转动轴8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螺纹孔12内,且转动轴8远离支撑板7的一端插接于转动孔13内,进而促使导油球9可以以两个转动轴8作为旋转中心发生旋转。
45.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转动轴8对内梭与外梭的相对旋转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8远离导油球9的端面与支撑板7的外侧壁共面。而为了更为简单的对转动轴8进行控制,转动轴8远离导油球9的端面还开设有供六角螺丝刀插接的六角槽14,进而促使对转动轴8的安装或者拆卸更为简单方便。
46.参照图2和图5,为了更为方便对润滑油进行添加,檐部2的端面开设有与储油槽4相互连通的加油孔15,且加油孔15内可拆卸连接有油盖16,进而当需要对储油槽4内添加润滑油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拆卸油盖16,并通过加油孔15直接对储油槽4的内壁进行润滑油填充。而当润滑油填充完毕后,操作人员又可以将油盖16安装于加油孔15内,进而促使油盖16可以对润滑油进行封堵。
47.具体的,油盖16包括螺纹连接于加油孔15内的封堵部17以及一体成型于封堵部17的外周面的限位部18。檐部2的端面开设有沉孔槽19,且沉孔槽19与加油孔15同轴设置。限位部18嵌设于沉孔槽19内,且限位部18远离封堵部17的一侧与檐部2的端面共面。
48.而为了更为简单方便的对油盖16进行拆卸或者安装,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8远离封堵部17的一侧开设有供十字螺丝刀插接的控制槽20,进而促使对油盖16的控制更为简单方便。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带引导槽的旋梭内梭的实施原理为:
50.当内梭与外梭发生相对旋转时,外梭的旋转带动导油球9发生旋转,而导油球9的旋转则促使储油槽4内的润滑油逐渐转移至槽部的槽壁上,而槽部的槽底上的润滑油又逐渐转移至檐部2的侧壁上,进而促使润滑油均匀涂抹于檐部2与槽部之间。
51.与此同时,引导槽11内的润滑油再旋转作用下也逐渐转移至槽部以及檐部2之间,促使润滑油有效减少檐部2与槽部之间的滑动摩擦,进而降低檐部2发生磨损的可能性,间接提高内梭以及外梭的使用寿命。
5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