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纺织皮革 专利正文
一种高精度旋梭外梭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精度旋梭外梭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缝纫机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精度旋梭外梭。


背景技术:

2.在针织缝纫生产领域中,锁式线迹缝合的缝纫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缝纫设备,而这种缝纫机大多数采用旋梭进行缝纫,具体的,当旋梭的梭尖与线环接触时,梭尖首先勾住线环并促使其扩大,随后引导线环绕过梭心而构成锁式线迹。
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1057396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旋梭,其主要包括外梭以及设置于外梭内的内梭,其中,外梭的内壁设置有沿其周向布置的导向槽,内梭架的外周壁设置有沿其周向布置的导轨,且导轨与导向槽相互匹配。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导向槽以及导轨均位于旋梭的内部,所以当需要对旋梭进行加油时,只有小部分润滑油可以转移至导向槽以及导轨之间,而大部分润滑油将直接流失,存在对旋梭进行加油时润滑油容易出现浪费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对旋梭进行加油时润滑油容易出现浪费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精度旋梭外梭。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精度旋梭外梭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精度旋梭外梭,包括外梭主体以及设置于外梭主体内的加油组件,所述外梭主体的侧壁开设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的槽底贯穿开设有若干与导向槽相互连通的加油孔,而所述加油组件往复滑移于储油槽内并对储油槽进行密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旋梭进行加油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加油需求直接通过加油组件将预储藏于储油槽内的润滑油转移至加油孔处,随后加油孔处的润滑油直接全部转移至导向槽内,而导油槽内的润滑油又全部对内梭以及外梭进行润滑,进而有效减少对润滑油的浪费。
9.可选的,所述加油组件包括控油块以及设置于控油块的外周面的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的外周面与储油槽的槽壁抵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旋梭进行加油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按压控油块来对储油槽内部的润滑油进行挤压,进而驱使润滑块可以在这个挤压力的作用下从加油孔流出,而密封圈将控油块与储油槽的槽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有效减少润滑油从该间隙流出而导致浪费的可能性。
11.另外,由于密封圈的设置,所以当不需要对旋梭进行加油时,密封圈可以驱使储油槽形成密闭空间,进而促使储油槽内的润滑油可以被大气压阻挡,有效减少润滑油在不需要对旋梭进行加油时从加油孔流出而导致浪费的可能性。
12.可选的,所述控油块的外周面开设有环槽,所述密封圈嵌设于环槽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环槽的设置,所以当密封圈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出现
老化破损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将老化的密封圈从环槽内脱离,随后只要再将新的密封圈套设于环槽内便可以完成对密封圈的更换,有效延长加油组件的使用时间。
14.可选的,所述加油组件还包括若干设置于控油块上的压缩弹簧,所述控油块以及若干压缩弹簧均容置于储油槽内,且若干所述压缩弹簧始终迫使控油块脱离储油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压缩弹簧的设置,所以当对旋梭加油完毕后,操作人员可以将加油孔转移至较低处并解除对控油块的控制,随后压缩弹簧便可以自动迫使控油块向远离储油槽的方向滑移并最终滑移至原来位置,而外界的空气随着控油块的移动自动通过加油孔转移至储油槽内,进而完成对储油槽内壁气压的填充,促使在下一次对旋梭进行加油时,操作人员可以省去人工拉伸控油块的操作,进一步降低对旋梭进行加油的操作难度。
16.可选的,所述储油槽的槽底设置有若干定位柱,所述控油块的内壁开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柱穿设压缩弹簧并活动插接于定位槽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油块在储油槽内进行往复滑移时,定位柱以及定位槽可以协同对压缩弹簧进行限位,有效减少压缩弹簧发生偏移或者非正常弯曲的可能性,进而提高压缩弹簧的弹力利用率。
18.可选的,还包括若干设置于外梭主体的侧壁的限位螺栓,而所述控油块设置于限位螺栓的帽部以及压缩弹簧之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油块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脱离储油槽时,限位螺栓的帽部可以对控油块进行限位,有效减少控油块完全脱离储油槽的可能性,间接提高控油组件对润滑油的控制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外梭主体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与储油槽相互连通的沉孔槽,而所述限位螺栓的帽部插接于沉孔槽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沉孔槽的设置,所以当限位螺栓的帽部对控油块进行限位时,沉孔槽可以对限位螺栓的帽部进行隐藏,有效减少限位螺栓对外梭的影响,促使旋梭可以正常运行。
22.可选的,所述控油块远离压缩弹簧的一侧贯穿开设有注油孔,且所述注油孔内可拆卸连接有油盖。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油槽内的润滑油量相对较少时,操作人员可以将加油孔转移至相对高处,随后只要拆卸油盖,操作人员便可以通过注油孔对储油槽内填充润滑油,而储油槽内的空气则直接从加油孔挤出,促使对润滑油的填充更为简单方便。
24.可选的,所述加油孔靠近储油槽的一端设置有弹性阻尼阀,且所述弹性阻尼阀由若干个相互抵接的弹性片组成。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弹性阻尼阀的设置,所以当不需要对旋梭进行加油时,弹性阻尼阀也可以对润滑油进行阻挡,进一步减少润滑油在需要进行加油时从加油孔流出的可能性,进而有效减少对润滑油的浪费。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当需要对旋梭进行加油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加油需求并通过加油组件直接将预储藏于储油槽内的润滑油转移至导向槽内,进而有效减少对润滑油的浪费;
28.2.当不需要对旋梭进行加油时,密封圈可以驱使储油槽形成密闭空间,进而促使
储油槽内的润滑油可以被大气压阻挡,进而降低润滑油出现浪费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9.图1是高精度旋梭外梭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高精度旋梭外梭的剖视图。
31.图3是高精度旋梭外梭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32.图4是加油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外梭主体;2、加油组件;3、储油槽;4、加油孔;5、控油块;6、密封圈;7、压缩弹簧;8、环槽;9、弹性阻尼阀;10、弹性片;11、定位柱;12、定位槽;13、限位螺栓;14、沉孔槽;15、注油孔;16、油盖。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精度旋梭外梭。参照图1和图2,高精度旋梭外梭包括外梭主体1以及设置于外梭主体1内的加油组件2,其中,外梭主体1用于与内梭进行组合并对润滑油进行储藏,而加油组件2用于对润滑油的添加操作进行控制。
36.具体的,外梭主体1的内端面开设有储油槽3,外梭主体1的内周面周向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槽底贯穿开设有若干与储油槽3相互连通的加油孔4,在本实施例中,加油孔4开设有四个,且四个加油孔4均匀间隔设置。加油组件2往复滑移于储油槽3内,且加油组件2持续对储油槽3进行密封并对润滑油的添加操作进行控制。
37.而对于加油组件2的结构具体如下:
38.参照图2和图3,加油组件2包括控油块5、设置于控油块5的外周面的密封圈6以及若干设置于控油块5的内壁的压缩弹簧7。具体的,控油块5的外周面开设有环槽8,而密封圈6嵌设于环槽8内。控油块5往复滑移于储油槽3内,而密封圈6的外周面始终与储油槽3的槽壁抵接。
39.当需要对旋梭进行加油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按压控油块5,而控油块5持续对储油槽3的内部空间进行挤压,进而促使储油槽3内的润滑油在这个挤压力的作用下转移至加油孔4内,而加油孔4内的润滑油随后又转移至导向槽内,进而完成对旋梭的加油操作。
40.而当不需要对旋梭进行加油时,密封圈6可以促使储油槽3形成密闭空间,进而促使外界的大气压通过加油孔4持续对润滑油进行支撑,进而减少润滑油在不需要进行加油时从加油孔4泄漏的可能性,有效减少对润滑油的浪费。
41.而为了进一步减少对润滑油的浪费,在本实施例中,加油孔4靠近储油槽3的一端设置有弹性阻尼阀9,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阻尼阀9由四个相互抵接的铁质弹性片10组成,且四个弹性片10均焊接固定于加油孔4的孔壁上。
42.当需要对旋梭进行加油时,控油块5滑移而产生的挤压力迫使四个弹性片10发生形变,进而促使加油孔4开启,随后便可以对旋梭进行加油操作。而当不需要对旋梭进行加油时,四个弹性片10相互抵接,进而促使四个弹性片10协同对润滑油进行限位,进一步减少润滑油在不需要进行加油时从加油孔4泄漏的可能性。
43.继续参照图3和图4,储油槽3的槽底焊接固定有四个定位柱11,而控油块5的内壁
开设有四个定位槽12,四个压缩弹簧7均容置于储油槽3内,且四个定位柱11分别穿设四个压缩弹簧7并最终活动插接于四个定位槽12内,而四个压缩弹簧7的两端均分别与储油槽3的槽底以及控油块5的内壁抵接,进而完成对四个压缩弹簧7的锁定限位操作。
44.当不需要对旋梭进行加油时,操作人员可以将加油孔4旋转至较低处,随后松开控油块5,而控油块5在压缩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逐渐向脱离储油槽3的方向滑移并持续对外界进行抽压。此时,弹性阻尼阀9在抽压作用下开启,并促使外界的空气持续将储油槽3内填充,并最终将空气保持在润滑油以及控油块5之间,促使在下一次需要进行加油操作时,操作人员可以在原来位置按压控油块5,促使对旋梭进行加油的操作更为简单方便。
45.但是不难看出,在压缩弹簧7迫使控油块5向远离储油槽3的方向滑移时,控油块5存在完全脱离储油槽3的可能性,进而导致对润滑油的浪费。
46.因此,为了更为有效的对控油块5进行限位,高精度旋梭外梭还包括若干螺纹连接于外梭主体1的内端面的限位螺栓13,在本实施例中,限位螺栓13设置有八个,八个限位螺栓13对称设置于储油槽3的两侧,且每一侧的四个限位螺栓13均匀间隔设置。
47.外梭主体1的内端面开设有八个与储油槽3相互连通的沉孔槽14,八个限位螺栓13的帽部分别插接于八个沉孔槽14内,且控油块5设置于限位螺栓13的帽部以及四个压缩弹簧7之间,进而促使限位螺栓13的帽部在可以对控油块5进行限位的同时,还可以减少限位螺栓13对外梭旋转的影响。
48.继续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控油块5远离压缩弹簧7的一侧贯穿开设有与储油槽3相互连通的注油孔15,且注油孔15内螺纹连接有油盖16,进而当储油槽3内的润滑油量相对较少时,操作人员可以将加油孔4转移至相对高处,随后只要拆卸油盖16,操作人员便可以通过注油孔15对储油槽3内填充润滑油,而储油槽3内的空气则直接从加油孔4挤出。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精度旋梭外梭的实施原理为:
50.当需要对旋梭进行加油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按压控油块5,而控油块5持续对储油槽3的内部空间进行挤压,进而促使弹性阻尼阀9打开,而储油槽3内的润滑油也在这个挤压力的作用下转移至加油孔4内。随后,加油孔4内的润滑油随后又转移至导向槽内,进而完成对旋梭的加油操作。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