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纺织皮革 专利正文
一种染色打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染色打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染色打样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染色打样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面料染色大批量加工之前往往需要在化验室进行打小样操作,根据小样颜色对客户颜色标准,确认染色配方。受活性染料结构特性影响,染色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大量盐元明粉、食盐等提升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同时还需要加入纯碱等碱性物质用于染料的固色。盐碱的加入方式对染色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对敏感色而言,极易造成染色重现性差。另外,受设备结构差异限制,目前化验室打颜色烧杯样与车间的实际大生产过程中盐碱加入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导致化验室染色配方与实际车间染色结果一致性差,即染色一次成功率低,需要在大缸内进行修补色,造成染色流程增长,交期延长,能耗变大,排污增多。
3.为使得染色一次成功率提升,化验室打样盐碱等加料方法会尽量保证与车间大生产同步,如分批次加入盐碱,该过程是通过打样员手动加料,极大的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导致打样效率降低,同时也会增大染色操作误差。目前部分工厂购买新型打样设备,采用蠕动泵进料系统,均匀的将盐碱抽入到染杯中。该套设备在染色过程中的水循环方式明显与常规打样不同,厂家需全套购买设备,使得成本增加,同时该设备的机动性不够灵活,无法做到对染杯的有效利用,一旦出现宕机等问题,很容易使得布样被染花或颜色不准。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染色打样装置,本技术可在染色初始阶段一次将盐碱放入染杯中,通过控制盛放装置上的小孔暴露数量使盐碱在限定时间范围内与染液完成交换,与人工多次分批加料相比,能大幅减少打样人员的工作量,染色误差明显降低,相比于购买整套昂贵的蠕动泵盐碱自动进料设备,该装置可用现有的染色打样机直接使用,打样效率高,成本低廉,能明显降低工厂经费投入。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染色打样装置,包括杯身以及螺旋设置在背身顶部敞开端的杯盖,杯身与杯盖均为圆柱状,还包括盐碱盛放装置,盐碱盛放装置为中空圆柱体,可拆卸的设置在杯盖的底部,该盐碱盛放装置外壁靠近杯盖轴心的径向面矩阵布满小孔,该盐碱盛放装置的内圈上设置有能够用于开合小孔的弧形挡板,该盐碱盛放装置中放置有钢珠,该杯身中放置有水平设置的隔离滤网,该隔离滤网的外圈与杯身的内圈吻合,隔离滤网的中心处设有向杯盖中心处竖直延伸的连接杆,连接杆靠近杯盖的一端与杯身的中心处螺旋连接。
7.优选地,杯盖的底部边缘处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套筒,盐碱盛放装置的顶部为敞开结构,第一套筒的下端设有第一外螺纹,盐碱盛放装置的上端外部设有与第一外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一内螺纹,杯盖的底部中心处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内圈设有第二内螺纹,连接杆的上端设有与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
8.优选地,弧形挡板紧密贴合的设置在盐碱盛放装置的内圈,弧形挡板能够将所有小孔覆盖,盐碱盛放装置的上端中心处设置有转轴,杯盖上设有与转轴对应的防水轴承,防水轴承贯通杯盖的上下面,转轴的上端能够转动的穿过防水轴承的内圈向上延伸。
9.优选地,转轴的上端外部设置有第三外螺纹,转轴的上端还设置有能够与第三外螺纹螺纹连接的锁紧螺帽,转轴的上端外部设置有第三套筒,第三套筒的顶部设置有能够与锁紧螺帽配合连接的锁紧盘。
10.优选地,转轴的顶部设有径向延伸的拨杆。
11.优选地,盐碱盛放装置上的小孔目数在10~1一种染色打样装置之间,小孔可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漏空形状。
12.优选地,钢珠的直径为1毫米~8毫米。
13.优选地,隔离滤网安装在距离染杯口1/3处,杯身的内圈设置有用于放置隔离滤网的台阶,该台阶为环形状。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沿a-a处的剖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沿a-a处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20.图中标号为:1-杯身;2-杯盖;3-盐碱盛放装置;4-小孔;5-弧形挡板;6-钢珠;7-隔离滤网;8-连接杆;9-第一套筒;10-第二套筒;11-转轴;12-防水轴承;13-锁紧螺帽;14-第三套筒;15-锁紧盘;16-拨杆;17-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22.为了解决无需人工多次分批加料,减低打样人员的工作量,以及降低染色误差的技术问题,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3.一种染色打样装置,包括杯身1以及螺旋设置在背身顶部敞开端的杯盖2,杯身1与杯盖2均为圆柱状,还包括盐碱盛放装置3,盐碱盛放装置3为中空圆柱体,可拆卸的设置在杯盖2的底部,该盐碱盛放装置3外壁靠近杯盖2轴心的径向面矩阵布满小孔4,该盐碱盛放装置3的内圈上设置有能够用于开合小孔4的弧形挡板5,该盐碱盛放装置3中放置有钢珠6,该杯身1中放置有水平设置的隔离滤网7,该隔离滤网7的外圈与杯身1的内圈吻合,隔离滤网7的中心处设有向杯盖2中心处竖直延伸的连接杆8,连接杆8靠近杯盖2的一端与杯身1的中心处螺旋连接。
24.具体的,在染色初始阶段一次将盐碱放入染杯中,通过控制盛放装置上的小孔4暴露数量使盐碱在限定时间范围内与染液完成交换,与人工多次分批加料相比,能大幅减少打样人员的工作量,染色误差明显降低,在杯身1中放入隔离滤网7,防止染色过程中布样缠
住盐碱盛放装置3,导致布面染色效果变差,相比于购买整套昂贵的蠕动泵盐碱自动进料设备,该装置可用现有的染色打样机直接使用,打样效率高,成本低廉,能明显降低工厂经费投入。
25.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如何组装盐碱盛放装置3以及隔离滤网7的技术问题,如图4至图6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6.杯盖2的底部边缘处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套筒9,盐碱盛放装置3的顶部为敞开结构,第一套筒9的下端设有第一外螺纹,盐碱盛放装置3的上端外部设有与第一外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一内螺纹,杯盖2的底部中心处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套筒10,第二套筒10的内圈设有第二内螺纹,连接杆8的上端设有与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
27.具体的,将染色用料事先放入盐碱盛放装置3内,再放入钢珠6,通过盐碱盛放装置3上端设置的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套筒9上设置的第一外螺纹配合连接,使盐碱盛放装置3紧固在杯盖2的底部,通过连接杆8上设置的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套筒10上设置的第二内螺纹配合连接,将隔离滤网7紧固在杯盖2的底部,随后再将杯盖2螺旋紧固于背身敞开端。
28.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弧形挡板5如何调整容器壁上小孔4的暴露数目的技术问题,如图4和图6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9.弧形挡板5紧密贴合的设置在盐碱盛放装置3的内圈,弧形挡板5能够将所有小孔4覆盖,盐碱盛放装置3的上端中心处设置有转轴11,杯盖2上设有与转轴11对应的防水轴承12,防水轴承12贯通杯盖2的上下面,转轴11的上端能够转动的穿过防水轴承12的内圈向上延伸。
30.具体的,转动转轴11,转轴11驱动弧形挡板5沿着盐碱盛放装置3的内圈转动,当弧形挡板5转动时,弧形挡板5可调整容器壁上小孔4的暴露数目。
31.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如何固定弧形挡板5的技术问题,如图2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2.转轴11的上端外部设置有第三外螺纹,转轴11的上端还设置有能够与第三外螺纹螺纹连接的锁紧螺帽13,转轴11的上端外部设置有第三套筒14,第三套筒14的顶部设置有能够与锁紧螺帽13配合连接的锁紧盘15。
33.具体的,当调整好容器壁上小孔4的暴露数目时,手动转动锁紧螺帽13,锁紧螺帽13通过与锁紧盘15的配合进行固定,进而固定转轴11自转,同时固定弧形挡板5。
34.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如何方便的观察弧形挡板5调整的位置的技术问题,如图2至图3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5.转轴11的顶部设有径向延伸的拨杆16。
36.具体的,当需要转动转轴11时,手动拨动拨杆16,拨动的延伸方向与弧形挡板5的位置对应,进而可方便的观察弧形挡板5调整的位置。
37.进一步的:为了解决使染色用料均匀的穿过小孔4的技术问题,如图4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8.盐碱盛放装置3上的小孔4目数在10~100之间,小孔4可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漏空形状。
39.具体的,盐碱盛放装置3上的小孔4目数在10~100之间,且矩阵分布,使染色用料更加均匀的穿过。
40.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如何防止盐碱吸湿结块的技术问题,如图4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41.钢珠6的直径为1毫米~8毫米。
42.具体的,在染色过程中钢珠6随染杯一起转动,防止盐碱吸湿结块,染色过程中具体钢珠6使用数量随着盐碱用了进行调整。
43.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如何防止隔离滤网7在使用时摇晃的技术问题,如图4至图5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44.隔离滤网7安装在距离染杯口1/3处,杯身1的内圈设置有用于放置隔离滤网7的台阶17,该台阶17为环形状。
45.具体的,滤网安装在距离染杯口1/3处为佳,以不影响染杯转动过程中布样的移动为准,并且设置的台阶17用于限位隔离滤网7,防止在杯身1转动时摇晃。
46.本技术通过对隔档装置的控制来调整容器壁上小孔4的暴露数目,从而达到控制盐碱的释放速度,通过隔离滤网7,防止染色过程中布样缠住盐碱盛放装置3,导致布面染色效果变差,解决了无需人工多次分批加料,减低打样人员的工作量,以及降低染色误差的技术问题。
4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