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纺织皮革 专利正文
一种热收缩编织管浸浆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热收缩编织管浸浆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浸浆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收缩编织管浸浆烘干机。


背景技术:

2.热收缩编织管是通过编织机编织而成的一种管状编织带,由于经纱为复丝纱线,纬纱是具有收缩性的聚烯烃材料,编织出来的产品比较柔软,容易松散变形,需要对其进行浸浆烘干,使其具有一定的硬挺性。但是由于该产品比较特殊,具有很强的受热收缩性,所以要在尽可能保持产品尺寸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浸浆烘干。
3.目前使用浸浆装置较多的是布料织物,但是布料织物与热收缩编织管结构和尺寸差异较大,布料织物一般为单层宽幅织物;热收缩编织管为上下两层的管状结构,宽度尺寸一般为10mm-200mm,且规格多样。为了保持生产效率,需要根据生产需求,尽可能满足不同规格的多条产品线同时浸浆烘干,并且热收缩编织管的纬纱具有收缩能力,可以径向收缩为原来的一半,所以既要保持产品浸浆后保持干燥,又要尽可能减小尺寸变化。同时为了方便流转下道生产工序,需要将烘干后的产品进行自动上盘,节省人力。
4.例如公告号为cn208309160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不易堵塞的浆纱机,其烘干室的内部安装有若干加热棍,烘干室底部设置有进风喷管、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上内置有排气扇,排气扇上方设置有疏水装置;加热棍内部安装有加热装置和温度监测装置以控制加热温度;纱线上下穿梭、并在水平方向通过整个烘干室进行烘干。
5.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应用于热收缩编织管的浸浆烘干还存在以下需要改进之处:
6.1.加热棍适用于成幅的布料和纱线,但不适用于窄条状的热收缩编织管;且加热棍局部温度较高,不适于需将烘干温度控制在85℃以下的热收缩编织管;
7.2.在预湿池设置碾压辊,但未在上浆池出口设置碾压辊,使进入烘干室的纱线携带较多浆液,不利于缩短烘干时间;
8.3.纱线在烘干室内上下穿梭,并在水平方向逐渐向一侧移动,并未利用烘干室内的湿度梯度和温度梯度进行最佳的布置;例如烘干室下方进风、上方排风的设置形成的下方湿度低、上方湿度高的湿度梯度和纱线水平的总体行进方向垂直,并未形成干湿匹配的最佳布置;
9.4.不适于同时进行多种规格热收缩编织管的浸浆烘干处理;
10.5.烘干室的温度控制方式不适于热收缩编织管的烘干处理、未设置可调的牵拉速度,对不同规格的热收缩编织管适应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1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前带挤浆处理、烘干腔温度湿度的梯度布置合理、烘干腔内热收缩编织管的穿梭和总体行进方向设置更佳、带有优化的温度和牵引速度控制、对不同规格的热收缩编织管适应性更佳的热收缩
编织管浸浆烘干机。
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下述的技术方案。
13.一种热收缩编织管浸浆烘干机,包括:浸浆装置,包括浆槽和第一胶辊挤压机构,所述浆槽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适于容置浆液并适于热收缩编织管穿设浸浆,所述第一胶辊挤压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口处、用于对浸浆处理后的所述热收缩编织管进行挤浆处理;烘干装置,包括烘箱、通风装置、加热器,所述烘箱具有烘干腔、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通风装置适于向所述烘干腔提供通风和烘干气流,所述加热器适于配合所述通风装置对所述热收缩编织管进行烘干处理;牵引装置,适于拉动所述热收缩编织管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入口、所述浆槽、所述第一胶辊挤压机构、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烘干腔和所述第二出口。
14.第一胶辊挤压机构与热收缩编织管的规格匹配设置,用于将热收缩编织管上附着的多余浆液挤出,一方面节约浆液并防止多余浆液滴落产生污染,另一方面可缩短烘干所需时间。通风装置为烘干腔提供干燥空气,同时排出具有较高湿度的空气;通风装置还使烘干腔产生扰流,形成烘干效率更高的烘干气流。
15.优选地,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烘干腔顶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烘干腔底部,所述烘箱还具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所述烘干腔底部相通;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适于通过控制所述通风装置和/或所述加热器控制所述烘干腔内的烘干温度。
16.由于带有湿度的空气较重、同时经过烘干吸湿后的空气温度较低,因此将通风装置设置在烘干腔顶部、排风口设置在烘干腔底部适于建立稳定的湿度和温度梯度。通风装置可采用通风口和设置于通风口内的风机实现。温度控制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可在烘干腔内设置多个,以感知烘干腔内的温度分布,并相应地控制通风装置和加热器进行温度调节。可通过pid控制器结合plc控制器实现准确的温度控制。
17.优选地,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通风装置,或,所述通风装置适于提供热风;所述通风装置设有温度控制器。
18.作为一种并列的可选技术方案,也可将加热器设置在通风装置的风道内,或者利用车间现有的热风源为烘干箱提供烘干用的热风,并通过在温度控制器的风道内和/或烘干箱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实现烘干温度的控制。
19.优选地,所述烘干温度的控制范围为60-85℃。
20.包括具有热收缩特性的聚烯烃纬线的热收缩编织管在使用时可通过150-240℃的烘烤温度实现热缩,以紧密贴合至管道表面。但是热收缩编织管在100℃以上就会发生明显的热收缩,因此根据试验数据,需要将烘干温度控制在85℃以下,并通过控制烘干时间,将热收缩率控制在一定的比率之内。60-85℃是平衡了烘干效率和热收缩率之后的最优区间。
21.优选地,所述浸浆装置还包括搅拌机构和若干第一转向胶辊;所述搅拌机构用于搅拌所述浆液,所述第一转向胶辊用于引导所述热收缩编织管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入口、所述浆槽、所述第一胶辊挤压机构,并使所述热收缩编织管在所述浆槽内围绕所述搅拌机构。
22.搅拌机构用于保持浆液均匀分布,提高浸浆效率。第一转向胶辊可引导热收缩编织管从第一入口进入浆槽后进入浆液、并穿过浆槽底部后通向第一出口,该路径同时围绕搅拌机构行进,既可避免和搅拌机构发生干涉、又可充分利用搅拌机构产生的液流来提高
浸浆效率。
23.优选地,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若干第二转向胶辊,所述第二转向胶辊设置于所述烘干腔内、用于引导所述热收缩编织管在所述烘干腔内来回穿梭。
24.来回穿梭可实现热收缩编织管的充分烘干。穿梭方向和烘干气流方向交叉设置,以提高烘干效率。
25.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向胶辊水平设置,并包括相对竖直排列的两列,用于引导所述热收缩编织管在两列所述第二转向胶辊之间来回穿梭、并在穿梭过程中逐渐远离所述烘干腔底部;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第二胶辊挤压机构,所述第二胶辊挤压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出口处,用于将烘干处理后的所述热收缩编织管进行挤压成型。
26.由于烘干气流总体从上往下流动,因此烘干腔底部相对湿度较大、温度较低,烘干腔顶部则为温度较高的干燥烘干气流。因此适于将热收缩编织管在大致水平的方向上来回穿梭、同时逐步往烘干腔顶部行进,使热收缩编织管的含水率和烘干气流的湿度相匹配,实现较高的烘干效率。具体地,烘干腔底部的烘干气流虽然湿度较高、温度较低,但对于刚刚进入烘干腔的饱含浆液、温度很低的热收缩编织管足以产生较好的烘干效果;而在烘干腔的顶部,热收缩编织管含水量已很低、且温度也已升高,因此需要干燥且温度较高的烘干气流进行进一步烘干。如果温度和湿度的梯度相反设置,则无法取得最佳的烘干效果。另外从下往上的走管方向还可避免刚刚进入烘干箱、包含浆液的热收缩编织管可能出现的滴液把下方的已烘干的热收缩编织管弄湿。第二胶辊挤压机构用于将热收缩编织管在温度较高的状态下趁热挤压成型,形成类似于消防软管卷收状态类似的扁平状态,以便卷收上盘。扁平状的热收缩编织管在卷收后占用体积小、便于存储运输。在使用时,经过浸浆烘干处理的热收缩编织管具有硬挺性,便于套设至需要保护的管道上。
27.优选地,所述牵引装置包括自动上盘机构,用于将烘干处理后的所述热收缩编织管收卷至卷盘上。
28.将上盘机构集成至牵引装置可实现牵引过程中将已烘干的热收缩编织管自动上盘,提高生产效率。
29.优选地,所述牵引速度的调节范围为0.5-5.0m/min。
30.具体的牵引速度可根据热收缩编织管的规格、浆液的种类、烘干腔的温度、通风参数以及烘干穿梭长度确定,并在上述参数发生变化时相应地调整。上述牵引速度范围可适用于常见的热收缩编织管的规格。
31.优选地,所述第一胶辊挤压机构包括多对第一挤压胶辊,每对所述第一挤压胶辊适于对不同规格的所述热收缩编织管进行挤浆处理;所述第二胶辊挤压机构包括多对第二挤压胶辊,每对所述第二挤压胶辊对应一对所述第一挤压胶辊;所述自动上盘机构包括多个所述卷盘,每个所述卷盘对应一对所述第一挤压胶辊。
32.通过并列设置的多套第一胶辊挤压机构、第二胶辊挤压机构和卷盘,可以实现不同规格的热收缩编织管同时进行浸浆烘干处理。当第一转向胶辊和第二转向胶辊也相应地独立设置时,可通过独立设置各自的卷盘的牵引速度,实现对不同规格的热收缩编织管的烘干程度的独立控制。
3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34.1.通过搅拌机构的设置,使浆槽内的浆液分布均匀并产生液流;通过第一转向胶
辊的设置,使热收缩编织管围绕搅拌机构行进,在浆液液流的作用下充分润湿;
35.2.通过将烘干温度控制在60-85℃,并同时通过控制牵引速度来控制烘干时间,使热收缩编织管在浸浆烘干处理后的收缩率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6.3.通过牵引速度的控制和调节,使浸浆烘干机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热收缩编织管,而无需更改其他参数或结构;
37.4.通过从上至下的烘干气流设置、烘干腔底部的加热器设置,建立合理的烘干腔温度和湿度梯度,提高烘干效率;
38.5.通过水平穿梭和从下至上的总体行进方向的设置,使烘干腔内不同区域热收缩编织管的烘干程度和上述温度和湿度梯度相匹配,进一步提高烘干效率和最终烘干程度;
39.6.通过第一胶辊挤压机构的设置,使进入烘干箱的热收缩编织管含水量少、减少烘干工作量;通过第二胶辊挤压机构的设置,使热收缩编织管在温度较高的状态下挤压成稳定扁平形状,便于卷收、减少空间占用;
40.7.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出的温度范围和牵引速度调节范围,可使浸浆烘干机适用于各种规格的热收缩编织管;
41.8.通过并列设置的、适于不同规格的第一胶辊挤压机构、第二胶辊挤压机构和卷盘等部件,并通过匹配设置不同的牵引速度,可实现不同规格的热收缩编织管同时共线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42.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43.图1是实施例一的正视示意图;
44.图2是实施例二的俯视示意图;
45.附图标号说明:
46.1.浸浆装置,2.烘干装置,3.自动上盘机构,4.热收缩编织管,11.浆槽,12.第一胶辊挤压机构,13.搅拌机构,14.第一转向胶辊,21.烘箱,22.通风装置,23.加热器,24.第二转向胶辊,25.第二胶辊挤压机构,31.卷盘。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48.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49.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50.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2.实施例一:一种热收缩编织管浸浆烘干机。
5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热收缩编织管浸浆烘干机包括浸浆装置1、烘干装置2、包括自动上盘机构3的牵引装置三个主要模块。浸浆装置1包括浆槽11、第一胶辊挤压机构12、搅拌机构13和三个第一转向胶辊14。浆槽11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适于容置浆液并适于热收缩编织管4穿设浸浆;第一胶辊挤压机构12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口处、用于对浸浆处理后的热收缩编织管4进行挤浆处理。
54.一个第一转向胶辊14设置于第一入口处,两个第一转向胶辊14设置于靠近浆槽11底部的位置,以引导热收缩编织管4依次从第一入口进入浆液、沿浆槽11底部穿过浆槽11、离开浆液通往第一出口。实际应用时,浆槽11内预置有足以浸没两个位于浆槽11底部的第一转向胶辊14和搅拌机构13的搅拌部件的浆液,使热收缩编织管4在第一转向胶辊14的引导下在穿过浆液、在浆液中浸没一定的时长,以使热收缩编织管4充分润湿。第一胶辊挤压机构13包括一对第一挤压胶辊,其间隙根据热收缩编织管4的规格预设。通过调整第一挤压胶辊之间的间隙,可使第一胶辊挤压机构12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热收缩编织管4。其主要作用为,将热收缩编织管4所含的绝大部分浆液挤出并回收至浆槽11,以免热收缩编织管4在离开浆槽11后滴液,同时减轻烘干处理的工作负担。搅拌机构13包括电机和搅拌部件,其中搅拌部件浸没在浆液中,并搅拌浆液使之分布均匀,并且在浆槽11中产生液流,使热收缩编织管4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充分润湿。第一转向胶辊14的布置还保证热收缩编织管4围绕搅拌部件行进,一方面防止热收缩编织管4和搅拌部件发生干涉缠绕,另一方面使热收缩编织管4靠近搅拌部件,使搅拌部件产生的液流促进热收缩编织管4的浸润。
55.烘干装置2包括烘箱21、通风装置22、加热器23、第二转向胶辊24、第二胶辊挤压机构25和温度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烘箱21具有呈长方体形的烘干腔和连通烘干腔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以供热收缩编织管4进出。通风装置22适于向烘干腔提供通风和烘干气流,本实施例的通风装置22包括通风管和设置于通风管内的风机,设置于烘干腔的顶部,在向烘干腔提供通风的同时使烘干箱内产生扰流,以促进水分蒸发、提高烘干效率。烘干腔的底部设有排风口(图中未示出),使烘干腔内的总体气流从上至下流动,并且烘干腔顶部的烘干气流湿度低、烘干腔底部的烘干气流湿度相对较高。加热器23适于配合通风装置22对热收缩编织管4进行烘干处理,本实施例的加热器23包括两块间隔设置于烘干腔底部的加热板。由于热空气密度较小,有上升的趋势,因此设置在底部的加热器23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温度分布。温度控制器包括在烘干腔内设置的多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烘干腔的温度分布,并相应地控制通风装置22和加热器23,将烘干腔内的温度控制在60-85℃,以适于在有效烘干热收缩编织管4的同时防止其发生过度热收缩。
56.烘干装置2还包括八个水平设置的第二转向胶辊24用于引导热收缩编织管4在烘
干腔内来回穿梭。其中包括相对竖直排列的两列第二转向胶辊24:左侧一列三个、右侧一列四个,最后一个第二转向胶辊24用于引导热收缩编织管4通向第二胶辊挤压机构25。热收缩编织管4在烘干腔的整个宽度上来回穿梭、来回穿梭的方向大致水平,并通过数次穿梭后从烘干腔的底部到达烘干腔的顶部。如此设置的有益效果在于,热收缩编织管4的含水量从下至上逐渐减少,而烘干气流的湿度亦从下至上逐渐减少,使烘干气流可以保持较佳的烘干效果。
57.烘干装置2的第二出口处设置的第二胶辊挤压机构25用于将烘干处理后的热收缩编织管4进行挤压成型。第二胶辊挤压机构25可设置成与第一胶辊挤压机构12相同的结构,一对第二挤压胶辊之间的间隙也可相同设置,并根据需要进行浸浆烘干处理的热收缩编织管4的不同规格进行调整。将第二胶辊挤压机构25设置于第二出口处可利用烘干处理后热收缩编织管4带有的余热,将其挤压成型成扁平的形状,即可用类似于消防水管的卷收方式卷收至卷盘31,便于存储和运输。
58.牵引装置的自动上盘机构3适于拉动热收缩编织管4依次通过第一入口、浆槽11、第一胶辊挤压机构12、第一出口、第二入口、烘干腔、第二出口和第二胶辊挤压机构25后卷收至卷盘31上。本实施例的自动上盘机构3通过可调速的伺服电机驱动,可通过plc控制器设置和控制其转速。本实施例的牵引速度的调节范围为0.5-5.0m/min,可适用于宽度10mm-200mm的热收缩编织管4。实际应用时,应根据热收缩编织管4的规格、浆液的种类、烘干腔的温度、通风参数以及烘干穿梭长度确定,可通过简单的试验或试生产确定,生产过程中再根据相关参数的变化、或者实际产品的烘干程度进行调整。
59.本实施例适于同时对多条相同规格的热收缩编织管4进行浸浆烘干处理,自动上盘机构3可驱动多个卷盘31进行卷收操作。热收缩编织管4的规格变化时,可通过调整相关参数后进行处理,例如调整第一转向胶辊14的位置和数量、第一胶辊挤压机构12和第二胶辊挤压机构25的胶辊间隙、第二转向胶辊24的位置和数量、通风装置22的参数、加热器23的参数、温度控制器的参数以及牵引速度等参数,适应性好、烘干效率高。
60.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化方式,加热器23也可设置于通风装置22的风道内,并将温度控制器设置于通风装置22内。通风装置22也可直接利用车间的现有热源提供热风,以节省能源。在要求不高或生产规模较小,或者产品规格较单一的应用场合,也可省去搅拌机构13、第一胶辊挤压机构12、加热器23、第二胶辊挤压机构25、自动上盘机构3中的一个或多个,以降低设备成本。在生产规模较大、同时进行大批量热收缩编织管4的浸浆烘干处理的应用场合,即需要设置较长的第一转向胶辊14和第二转向胶辊24时,也可设置更多个通风装置22,或者设置多个进风管和风机,还可在烘干腔的底部、侧面也设置通风装置22。加热器23也可设置一个或更多个,也可设置于烘干腔的其他位置或同时设置于多个位置。
61.实施例二:一种热收缩编织管浸浆烘干机。
6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转向胶辊14、第二转向胶辊24均包括可以独立转动的4个部分;第一胶辊挤压机构12和第二胶辊挤压机构25分别包括4对第一挤压胶辊和4对第二挤压胶辊,每对第一挤压胶辊和第二挤压胶辊适于对不同规格的热收缩编织管4进行挤浆处理或挤压成型,即每对挤压胶辊的间隙根据不同规格的热收缩编织管4设置;自动上盘机构3包括4个可独立驱动的卷盘31。第一转向胶辊14的4个部分、第二转向胶辊24的4个部分、4对第一挤压胶辊和4对第二挤压胶辊、4个卷盘31分别构成4条相
对独立的浸浆烘干处理线,适于同时处理4种不同规格的热收缩编织管4。同时通过每种热收缩编织管4的特点,设置不同的牵引速度,从而调节各自的浸浆时间和烘干时间,以实现所需烘干程度。
63.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和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上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