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鞋帽 专利正文
一种带锁的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带锁的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服装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锁的拉头。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带锁的拉头的拉链。


背景技术:

2.拉链是服饰辅料的组成部分,在人们日常穿着服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拉头是拉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拉链链牙的开合作用。现有市场上最普便使用的拉头大致上由四部分零件组成,分别为拉头本体、帽盖、码勾及拉片。
3.在一些需要防盗的情形中,由于常规的拉头本身不存在锁头结构,需要外接一些如密码锁或类似锁具结构,在除了行李箱的箱包上使用会显厚重繁琐;并且需要将拉片拉到一起之后再扣上,步骤繁多,不符合拉链便捷快速的特点。
4.现有的技术中存在可以给拉链上锁的结构,但需要两个拉头在中间闭合才能够完成上锁的工序;并且需要增设额外的锁头装置,显得拉片比较笨重;再者这些技术本身使用的是无锁象鼻拉头,密闭性不足。
5.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上锁、解锁方便的拉头,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锁的拉头,通过移动拉片至活动部,可以使拉头正常工作,将拉片移动至锁止部,可以实现拉头的锁止,不需要额外设置锁具,结构轻便,且锁止和解锁的过程方便易操作。
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带锁的拉头的拉链。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带锁的拉头,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部的帽盖、设置于所述帽盖与所述底座所围成空间内的弹性部件、位于所述弹性部件下部的码勾以及套设于所述帽盖的拉片;
10.所述帽盖设置有活动部、锁止部以及通过部,所述拉片在所述活动部可活动设置、以便克服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将所述码勾抬起使拉头正常工作;所述拉片在所述锁止部脱离与所述码勾的接触,所述码勾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使所述拉头锁止;
11.所述拉片设置有用于由所述通过部通过的通行部,以使其由所述活动部移动至所述锁止部或由所述锁止部移动至所述活动部。
12.优选的,所述活动部为设置于所述帽盖的第一凹槽,所述锁止部为设置于所述帽盖的第二凹槽,所述通过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凸起;
13.所述码勾和所述弹性部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底座所围成的空间内。
14.优选的,所述凸起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之间间隙设置,以使所述拉片由所述第一凹槽移动至所述第二凹槽或由所述第二凹槽移动至所述第一凹槽。
15.优选的,所述拉片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帽盖穿过的通孔,所述通行部为所述通孔与所述拉片的边缘形成的结构,且所述通行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拉片其它部位的厚度。
16.优选的,所述通过部与所述底座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尺寸大于所述通行部的厚度且小于所述拉片中除所述通行部之外的其它部位的厚度。
17.优选的,所述通行部设置于所述通孔宽度方向的一侧或所述通孔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的夹角处。
18.优选的,所述底座设置有卡扣,所述帽盖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扣配合以使所述帽盖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的扣合部。
19.优选的,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片。
20.优选的,所述码勾为人字形结构,所述底座和所述码勾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凸台,另一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凸台配合、以使所述码勾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的凹陷部。
21.一种拉链,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带锁的拉头。
22.本发明提供的带锁的拉头,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部的帽盖、设置于帽盖与底座所围成空间内的弹性部件、位于弹性部件下部的码勾以及套设于帽盖的拉片;帽盖设置有活动部、锁止部以及通过部,拉片在活动部可活动设置、以便克服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将码勾抬起使拉头正常工作;拉片在锁止部脱离与码勾的接触,码勾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使拉头锁止;拉片设置有用于由通过部通过的通行部,以使其由活动部移动至锁止部或由锁止部移动至活动部。
23.在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带锁的拉头时,当需要将拉头锁止时,只需要将拉片的通行部经通过部移动至锁止部,当拉片处于锁止部时,脱离了与码勾的接触,即使拉片在锁止部内晃动,也不会与码勾接触,此时码勾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位于靠下的位置,实现锁止;当需要使拉头正常工作时,则移动拉片,使拉片由锁止部经通过部移动至活动部,在移动的过程中,需要使拉片的通行部由通过部经过,才可以实现拉片的顺利移动,当拉片移动至活动部后,向上拉动拉片,便可以克服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抬起码勾,使码勾处于靠上的位置,此时拉动拉头,可以实现拉链的开合,使拉头正常工作。
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带锁的拉头不需要借助外部的锁具结构就可以实现拉头的锁止,使拉头的结构更加轻便,且不需要两个拉头的配合,单个的拉头便可以实现锁止;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移动拉片,就可以实现拉头的锁止与解锁,操作过程方便,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25.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带锁的拉头的拉链。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带锁的拉头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带锁的拉头不带有拉片的剖面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带锁的拉头的拉片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图3中拉片的俯视图;
31.图5为图3中拉片的后视图;
32.图6为图3中拉片的侧视图;
33.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带锁的拉头中拉片穿过通过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带锁的拉头中拉片穿过通过部时的剖面示意图;
35.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带锁的拉头中拉片处于活动部且向上抬起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带锁的拉头中拉片处于活动部且向上抬起的剖面示意图;
37.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带锁的拉头中拉片处于活动部且未向上抬起的剖面示意图;
38.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带锁的拉头中拉片处于锁止部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带锁的拉头中拉片处于锁止部的剖面示意图。
40.图1-13中:
41.1为底座、11为卡扣、12为凸台、2为帽盖、21为活动部、22为通过部、23为锁止部、24为扣合部、3为弹片、4为码勾、41为凹陷部、5为拉片、51为通行部。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3.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带锁的拉头,通过在帽盖设置活动部、锁止部以及通过部,使拉片可以经通过部在活动部与锁止部之间移动,实现拉头的锁死,无需设置额外的锁具,且操作过程方便。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带锁的拉头的拉链。
44.请参考图1-13。
45.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带锁的拉头,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部的帽盖2、设置于帽盖2与底座1所围成空间内的弹性部件、位于弹性部件下部的码勾4以及套设于帽盖2的拉片5;帽盖2设置有活动部21、锁止部23以及通过部22,拉片5在活动部21可活动设置、以便克服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将码勾4抬起使拉头正常工作;拉片5在锁止部23脱离与码勾4的接触,码勾4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使拉头锁止;拉片5设置有用于由通过部22通过的通行部51,以使其由活动部21移动至锁止部23或由锁止部23移动至活动部21。
46.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使拉片5的任何部位均可以由通过部22通过,从而使拉片5在锁止部23与活动部21之间切换,这种情况下,在拉片5晃动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意外锁止或意外解锁的情况;优选的,可以在拉片5的特定部位设置通行部51,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有通行部51才可以由通过部22通过,实现拉片5在锁止部23与活动部21之间的切换。
47.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技术文件中的码勾4比现有技术中的码勾4的长度要短,以使码勾4能够在活动部21活动,并且可以减小帽盖2的尺寸。
48.在使用本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带锁的拉头时,当需要将拉头锁止时,只需要将拉片5的通行部51经通过部22移动至锁止部23,当拉片5处于锁止部23时,脱离了与码勾4的接
触,即使拉片5在锁止部23内晃动,也不会与码勾4接触,此时码勾4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位于靠下的位置,实现锁止;当需要使拉头正常工作时,则移动拉片5,使拉片5由锁止部23经通过部22移动至活动部21,在移动的过程中,需要使拉片5的通行部51由通过部22经过,才可以实现拉片5的顺利移动,当拉片5移动至活动部21后,向上拉动拉片5,便可以克服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抬起码勾4,使码勾4处于靠上的位置,此时拉动拉头,可以实现拉链的开合,使拉头正常工作。
4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带锁的拉头不需要借助外部的锁具结构就可以实现拉头的锁止,使拉头的结构更加轻便,且不需要两个拉头的配合,单个的拉头便可以实现锁止;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移动拉片5,就可以实现拉头的锁止与解锁,操作过程方便,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5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活动部21为设置于帽盖2的第一凹槽,锁止部23为设置于帽盖2的第二凹槽,通过部22为设置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的凸起;码勾4和弹性部件均设置于第一凹槽与底座1所围成的空间内。
51.在使用的过程中,拉片5套设于帽盖2,且帽盖2设置于底座1的上部,自然状态下,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对码勾4具有向下的作用力,使码勾4位于靠下的位置,实现锁止;当拉片5移动至第一凹槽后,由于拉片5可以在第一凹槽内活动,因此,可以向上克服弹性部件的弹性力抬起拉片5,使拉片5将码勾4抬起,码勾4处于靠上的位置,实现解锁;当拉片5由通过部22通过至锁止部23之后,在弹性部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码勾4再次向下移动至锁止状态。
52.优选的,为了节省空间可以将弹性部件设置为弹片3,并且弹片3为片状结构,在装配的过程中方便安装。
5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凸起与底座1的上表面之间间隙设置,以使拉片5由第一凹槽移动至第二凹槽或由第二凹槽移动至第一凹槽。
54.为了避免拉片5在晃动的过程中误解锁或误锁止,可以在拉片5设置用于使帽盖2穿过的通孔,通行部51为通孔与拉片5的边缘形成的结构,且通行部51的厚度小于拉片5其它部位的厚度。
55.如图3-6所示,拉片5为非对称结构,且设置的过程中,通孔的一侧与边缘的距离较近,且此处拉片5的厚度较薄,即为通行部51。
56.优选的,通过部22与底座1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尺寸大于通行部51的厚度且小于拉片5中除通行部51之外的其它部位的厚度。
57.在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将拉片5由锁止部23移动至活动部21或由活动部21移动至锁止部23时,需要将拉片5旋转移动的角度,使通行部51与通过部22接触,才可以使拉片5通过;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拉片5晃动时,很难将拉片5晃动至通行部51与通过部22接触,且可以由通过部22通过的角度,因此可以避免在外力的作用下拉头的误解锁或误锁止。
58.优选的,可以将通行部51设置于通孔宽度方向的一侧或通孔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的夹角处。
5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在底座1设置卡扣11,在帽盖2设置用于与卡扣11配合以使帽盖2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的扣合部24。
60.如图1、2所示,底座1设置有两组卡扣11,帽盖2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与卡扣11配
合的扣合部24。
6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码勾4能够顺利的被抬起或下压,可以将码勾4设置为人字形结构,底座1和码勾4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凸台12,另一者设置有用于与凸台12配合、以使码勾4相对于底座1转动的凹陷部41。
62.优选的,人字形的码勾4平躺放置,开口侧朝向通过部22,当拉片5由锁止部23移动至活动部21之后,可以进入码勾4的开口,从而带动码勾4抬起。
63.除了上述带锁的拉头,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带锁的拉头的拉链,该拉链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64.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技术文件中提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的第一和第二只是为了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65.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发明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66.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带锁的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