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鞋帽 专利正文
快拆机构和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快拆机构和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拆机构和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受人们青睐。可穿戴设备一般包括设备主体及柔性带,设备主体用于向用户展示图像信息,柔性带用于将设备主体佩戴于用户的头部、腕部或脚部。然而,在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中,柔性带与设备主体的拆装过程十分繁琐,如在传统的手表中,表带是通过生耳等紧固件固定于表盘上,表壳上加工有表带固定槽,组装时,需将生耳穿入到表带头部位置开设的表带生耳孔位置,通过将生耳两端与表带固定槽对位,并拨动生耳拨杆,使两端的生耳钉完全插入到表带固定槽中;拆卸方式类似,同样需拨动生耳拨杆,使一侧生耳钉先退出表带固定槽后,再整体取下表带。然而,因生耳尺寸小,导致在表带装配和拆卸过程中,生耳钉的对位和拨杆滑动的操作较为困难,造成了更换表带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快拆机构,旨在使柔性带和设备主体能够快速方便地进行拆装。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快拆机构,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与柔性带,所述快拆机构用于供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柔性带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机构包括:
5.第一安装槽,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的相对两侧;
6.连接件,具有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卡扣部以及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外的驱动部,所述连接件可活动地枢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以使所述卡扣部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驱动所述驱动部,能使所述卡扣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及
7.连接部,设于所述柔性带的一端,所述连接部可插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并设有与所述卡扣部相配合的卡槽;
8.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槽相卡合,以锁紧所述柔性带;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卡扣部脱离所述卡槽,以解锁所述柔性带。
9.可选地,所述快拆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卡扣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所述连接件受到所述弹性件的反向弹性力,以使所述卡扣部具有向所述第一位置复位的趋势。
10.可选地,所述快拆机构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轴枢接于所述表壳。
11.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设于所述连接轴的扭簧;所述扭簧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轴外的簧体及连接于所述簧体两端的第一扭臂、第二扭臂,所述簧体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扭臂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扭臂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卡扣部处于
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扭臂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扭臂弹性抵接于所述连接件,以使所述簧体处于弹性形变状态,而使所述卡扣部具有向所述第一位置复位的趋势。
12.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穿设所述第二安装槽的相对而设的两槽壁;
13.所述第一安装槽设有以供所述第一扭臂装设的第一扭臂槽,所述第一扭臂显露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外并抵持于所述第一扭臂槽;
14.所述第二安装槽设有以供第二扭臂装设的第二扭臂槽,所述第二扭臂抵持于所述第二扭臂槽。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轴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口壁延伸至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形成定位开口,所述连接轴自所述定位开口卡入所述安装口。
16.可选地,所述快拆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压合件,所述压合件用于封盖所述定位开口并压合限位所述连接轴。
17.可选地,所述压合件与所述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
18.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连接件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抵接配合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
19.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凸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凹槽,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定位凸部卡于所述定位凹槽。
20.可选地,所述卡槽具有导向斜面,所述卡扣部沿所述导向斜面进出所述卡槽,以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21.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卡凸,所述卡槽设于所述连接卡凸,所述连接部还具有连接于所述连接卡凸、并靠近所述柔性带设置的定位台阶,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连接卡凸适配卡入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卡扣部之间的空间,所述定位台阶抵止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
22.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材质为金属材质。
2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柔性带及前述的快拆机构。
2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连接件代替传统的生耳,以完成表带(柔性带)与表壳(设备主体)的可拆卸连接。在拆装表带时,用户施力于驱动部即可带动卡扣部运动,而驱动部的尺寸远大于生耳的尺寸,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另外,在拆装表带的过程中,连接件始终装设于第一安装槽,只需操作连接部插入或拔出第一安装槽即可,极大地提高了拆装表带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快拆机构在卡扣部处于第一位置时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快拆机构在卡扣部处于第二位置时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快拆机构一实施例的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快拆机构一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快拆机构一实施例的又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号说明:
34.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设备主体200柔性带111第一安装槽210连接部112第一扭臂槽212卡槽113安装口2121导向斜面114定位开口2101连接卡凸115定位凸部2102定位台阶400连接件500连接轴410卡扣部600扭簧420驱动部610第一扭臂430定位凹槽620第二扭臂401第二安装槽630簧体402第二扭臂槽700压合件710压合部720固定部
35.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8.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9.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快拆机构。
4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快拆机构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00与柔性带200,所述快拆机构用于供所述设备主体100与所述柔性带200可拆卸连接。
41.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快拆机构包括:
42.第一安装槽111,设于设备主体100的相对两侧;
43.连接件400,具有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内的卡扣部410以及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外的驱动部420,所述连接件400可活动地枢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以使所述卡扣部41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驱动所述驱动部420,能使所述卡扣部41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及
44.连接部210,设于所述柔性带200的一端,所述连接部210可插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并设有与所述卡扣部410相配合的卡槽212;
45.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卡扣部410与所述卡槽212相卡合,以锁紧所述柔性带200;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卡扣部410脱离所述卡槽212,以解锁所述柔性带200。
46.可以理解,当卡扣部410位于第二位置时,卡扣部410不再干涉连接部210的运动,柔性带200被解锁,而能够自由地进出第二安装槽401。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柔性带200时,通过作用于驱动部420,以带动卡扣部410运动至第二位置,而后将连接部210插入第一安装槽111内,直至连接部210插入到位后,再使卡扣部410运动至第一位置,而使卡扣部410卡入卡槽212内,至此,连接部210将受到卡扣部410的限位,不再能于第一安装槽111内运动,如此,即可锁紧柔性带200,非常方便地完成了柔性带200的安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安装柔性带时,卡扣部也可以不处于第二位置,而是,连接部插入第一安装槽时,能够抵推卡扣部,以带动卡扣部向第一位置运动,而当卡扣部运动至第一位置时,连接部插入到位,卡扣部也能卡合于卡槽内,以锁紧柔性带,如此,也可方便地对柔性带进行安装。
47.而在拆卸柔性带200时,仅需施力于驱动部420,以带动卡扣部410自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即可将柔性带200从第一安装槽111内拔出。
48.在现有的手表中,表带是通过生耳等紧固件固定于表盘上,表壳上加工有表带固定槽,组装时,需将生耳穿入到表带头部位置开设的表带生耳孔位置,通过将生耳两端与表带固定槽对位,并拨动生耳拨杆,使两端的生耳钉完全插入到表带固定槽中;拆卸方式类似,同样需拨动生耳拨杆,使一侧生耳钉先退出表带固定槽后,再整体取下表带。然而,因生耳尺寸小,导致在表带装配和拆卸过程中,生耳钉的对位和拨杆滑动的操作较为困难,造成了更换表带的不便。而且,在拆装表带时,还需额外对生耳进行拆装,工序非常繁琐。
49.本实用新型的快拆机构应用于手表时,可通过采用连接件400代替传统的生耳,以完成表带(柔性带200)与表盘(设备主体100)的可拆卸连接。在拆装表带时,用户施力于驱动部420即可带动卡扣部410运动,而驱动部420的尺寸远大于生耳的尺寸,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另外,在拆装表带的过程中,连接件400始终装设于第一安装槽111,只需操作连接部210插入或拔出第一安装槽111即可,极大地提高了拆装柔性带200的便利性。
5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快拆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卡扣部41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所述连接件400受到所述弹性件的反向弹性力,以使所述卡扣部410具有向所述第一位置复位的趋势。如此,在无外力输入的情况下,连接部
210受到弹性件的作用力,卡扣部410能够稳定地处于第一位置,以确保柔性带200被锁紧。而当完成柔性带200的拆卸后,施加于驱动部420的外力被撤去,连接件400受到弹性件的反向弹性力,卡扣部410将向第一位置复位,复位后的连接件400不再与第一安装槽111发生相对运动,可避免连接件400发生不必要的磨损。此外,如此设置,还可增加安装柔性带200的便利性,在安装柔性带200时,通过施力于驱动部420,以使卡扣部410运动至第二位置,之后,确认连接部210插入到位,即可撤去施加于驱动部420的外力,卡扣部410能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复位至第一位置,自动完成柔性带200的锁紧,极大地增加了安装柔性带200的操作便利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当卡扣部处于第一位置时,驱动部与第一安装槽卡扣配合,如此,连接件能与设备主体相固定,卡扣部能够稳定地卡于卡槽内,而确保柔性带被锁紧;在拆卸柔性带时,通过解除驱动部与第一安装槽之间的卡扣配合,并带动卡扣部运动至第二位置,即可解锁柔性带。
51.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快拆机构还包括连接轴500,所述连接轴50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所述连接件400通过所述连接轴500枢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可选地,连接轴500的数量可以是一根或两根。可以理解,当连接轴500设置为一根时,连接轴500应穿设连接件400,且连接轴500的两端应显露于连接件400外,以使连接轴500的两端部能够与第一安装槽111的相对两槽壁相连接,从而使连接件400枢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当连接轴500设置为两根时,两连接轴500分设于连接件400的两侧,且连接轴5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壁及连接件400的外壁,如此,同样也可使连接件400枢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00通过连接轴500枢接于第一安装槽111,可提升连接件400的转动平稳性以及连接件400与设备主体100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连接件的两端设有轴凸,连接件通过该轴凸枢接于第一安装槽,而不必另设连接轴。
5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设于所述连接轴500的扭簧600;所述扭簧600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轴500外的簧体630及连接于所述簧体630两端的第一扭臂610、第二扭臂620,所述簧体630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401内,所述第一扭臂610连接于所述连接件400,所述第二扭臂620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所述卡扣部41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扭臂610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所述第二扭臂620弹性抵接于所述连接件400,以使所述簧体630处于弹性形变状态,而使所述卡扣部410具有向所述第一位置复位的趋势。
5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弹性件为设于所述连接轴500的扭簧600;所述扭簧600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轴500外的簧体630及连接于所述簧体630两端的第一扭臂610、第二扭臂620,所述簧体630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401内,所述第一扭臂610连接于所述连接件400,所述第二扭臂620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所述卡扣部41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扭臂610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所述第二扭臂620弹性抵接于所述连接件400,以使所述簧体630处于弹性形变状态,而使所述卡扣部410具有向所述第一位置复位的趋势。本实施例中,选用扭簧600作为弹性件,扭簧600的簧体630套设于连接轴500即可,安装起来非常方便,当卡扣处于第二位置时,簧体630处于弹性形变,因第二扭臂620连接于第二安装槽401,故能使第二扭臂620与第二安装槽401的槽壁保持相对固定,因此,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扭簧600将通过第一扭臂610作用于连接件400,以使连接件400运
动,而使卡扣部410具有向第一位置复位的趋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也可以设置为弹簧或弹片。
5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件400具有第二安装槽401,所述连接轴500的两端分别穿设所述第二安装槽401的相对而设的两槽壁;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槽111设有以供所述第一扭臂610装设的第一扭臂槽112,所述第一扭臂610显露于所述第二安装槽401外并抵持于所述第一扭臂槽112;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安装槽401设有以供第二扭臂620装设的第二扭臂槽402,所述第二扭臂620抵持于所述第二扭臂槽402。本实施例中,仅设有一根连接轴500,如此,可方便地对连接轴500及连接件400进行装配,且连接件400绕连接轴500的转动能够更加平稳,用户驱动驱动部420能更省力。可以理解,连接轴500具有设于第二安装槽401内的第一轴体以及连接于第一轴体两端的第二轴体,簧体630套设于第一轴体外,且容置于第二安装槽401内,第二轴体穿设第二安装槽401的槽壁后最终连接于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壁,以使连接件400枢接于第一安装槽111。本实施例中,第一扭臂610抵持于第一扭臂槽112,而第二扭臂620抵持于第二扭臂槽402,以避免在连接件400的转动过程中,第一扭臂610与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壁发生相对运动,以及第二扭臂620与第二安装槽401的槽壁发生相对运动,而使扭簧600的两扭臂能分别与连接件400及设备主体100稳定连接,以确保卡扣部410能在扭簧600的作用下,稳定处于第一位置或具有向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扭簧也可套设于第二安装槽外的连接轴,第一扭臂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壁,另外,通过在第二安装槽开设贯穿的限位槽,以供第二扭臂穿设,第二扭臂通过抵持限位槽,也可使卡扣部稳定于第一位置或具有向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
5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槽111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轴500的安装口113,所述安装口113的口壁延伸至所述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口,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壁形成定位开口114,所述连接轴500自所述定位开口114卡入所述安装口113。具体地,安装口113用于供第二轴体连接,将连接轴500与连接件400装配完成后,令第二轴体自定位开口114卡入,并沿安装口113的口壁进入安装口113的最深处,即可将连接件400装设于第一安装槽111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的槽壁也可不开设定位开口,而是将第二轴体设置为可伸缩式,通过第一安装槽的其他结构对连接件进行定位,第二轴体先以压缩状态沿第一安装槽的槽壁向内运动,直至第二轴体到达安装口并释放伸长,同样可将连接件装设于第一安装槽内。
5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快拆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100的压合件700,所述压合件700用于封盖所述定位开口114并压合限位所述连接轴500。在连接轴500装设于安装口113后,通过压合件700封堵定位开口114,以压合限位第二轴体,而使连接轴500能够与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壁稳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对安装口113的形状进行优化设计,以利用安装口113自身的形状对连接轴500进行限位,例如,安装口可以包括连接于定位开口的引导段以及相较引导段弯折的卡固段,如此,第二轴体自定位开口卡入,经过引导段最终能被卡固于卡固段。
5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合件700与所述设备主体100可拆卸连接。如此,在连接件400、连接轴500或扭簧600发生结构破损时,均可拆下压合件700,通过驱使连接轴500自定位开口114退出安装口113,即可将这三者同时取出,以便检查、更换,从而避免直接
更换设备主体100所带来的高成本。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压合件700设置为压板,压板包括压合部710及固定部720,压合部710与安装口113的形状相适配,用于压合限位连接轴500,固定部720通过螺钉锁附的方式连接于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壁,以实现压合件700和设备主体100的可拆卸连接。
58.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111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连接件400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卡扣部41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抵接配合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可以理解,卡扣部410位于第一位置时,扭簧600未必处于自然状态,而扭簧600具有恢复自然状态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分别在第一安装槽111设置第一定位结构,在连接件400上设置第二定位结构,当卡扣部410运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抵接配合,以避免卡扣部410越过第一位置继续运动,而影响卡扣部410与卡槽212的卡合,对柔性带200的锁紧度产生影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00或连接件400也可不设置定位结构,而使卡扣部410位于第一位置时,扭簧600能处于自然状态。如此,即使不设置定位结构,无外力作用时,因扭簧600具有保持自然状态的能力,连接部210也可与设备主体100保持相对固定,以使卡扣部410能够保持在第一位置,从而锁紧柔性带200。
5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凸部115,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凹槽430,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定位凸部115卡于所述定位凹槽430。如此,当卡扣部410位于第一位置时,定位凸部115与定位凹槽430为面配合,可防止扭簧600的弹性力过大,而导致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壁与连接件400的之间应力过大,对二者的结构产生破坏。
6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卡槽212具有导向斜面2121,所述卡扣部410沿所述导向斜面2121进出所述卡槽212,以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可以理解,连接件400的运动是绕连接轴500的转动,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导向斜面2121设于卡槽212的远离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口的一侧,当卡扣部41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需驱使连接件400逆时针转动,卡扣部410也将沿导向斜面2121脱离卡槽212,而导向斜面2121的设计可避免卡槽212的槽壁对卡扣部410的进出产生干涉。
61.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连接部210具有连接卡凸2101,所述卡槽212设于所述连接卡凸2101,所述连接部210还具有连接于所述连接卡凸2101、并靠近所述柔性带200设置的定位台阶2102,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连接卡凸2101适配卡入所述第一安装槽111与所述卡扣部410之间的空间,所述定位台阶2102抵止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口。如此,在安装柔性带200时,当定位台阶2102抵于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口处时,即代表连接部210插入到位,此时,即可释放驱动部420,在扭簧600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卡扣部410能自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复位,以卡入卡槽212内,而使柔性带200被锁紧。
6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1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可以理解,在装卸柔性带200时,连接部210需频繁地插拔于第一安装槽111,因而连接部210需要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金属材质的连接部210的刚性大、强度高,能够满足对连接部210的强度要求。另外,柔性带200的材质可以是塑料材质,为确保柔性带200与连接部210稳定连接,可通过包胶的方式将柔性带200与连接部210一体成型。
6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00、柔性带200以及快拆机构,该快拆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可穿戴设备采用了上述所
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可穿戴设备包括:可佩戴于腕部的手表、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可佩戴于脚部的运动监测模块;以及可佩带于头部的3d显示设备等。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