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鞋帽 专利正文
一种换跟鞋的换跟机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换跟鞋的换跟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跟鞋,尤其是一种换跟鞋的换跟机构。


背景技术:

2.高跟鞋是女士日常生活中需要穿戴的一种鞋,比如在开车时,高跟鞋就会影响到驾驶的安全性,开车的女士就都会预备一双平底鞋,或者将高跟更换成低跟鞋,再如穿着高跟鞋长距离的行走后,也会导致脚的不舒服,就需要及时的更换平底或低跟的鞋或者将高跟更换。对于现有的换跟鞋来说,其换跟结构复杂,还需要相应的操作工具,操作不方便,不能很便利快速的切换鞋跟,不利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跟鞋的换跟机构。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跟鞋的换跟机构,包括内部设有按压式弹性自锁机构的鞋跟、与鞋跟可拆装卡合连接的并与鞋中底固定连接的按压机构;所述鞋跟在自锁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凹槽的前壁设置有开口;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按压键、可拆装安装在凹槽内的与鞋中底固定连接的支架、与按压键相抵接并在按压键的作用下能在支架上左右移动的卡合组件,所述按压键的底端穿过第一通孔抵压在自锁机构上,所述卡合组件通过按压键的作用在支架上移动与鞋跟在凹槽槽壁相卡合或脱离卡合。
5.作为优选,所述卡合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导轨、相间隔套设在导轨上的两个第一滑块、对应处于两个第一滑块外侧的两个第一卡块,每个所述第一卡块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滑块固定连接并在第一卡块上套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两端对应连接在支架和第一滑块/第一卡块上,所述第一卡块远离第一滑块的一端滑设在支架上;所述按压键位于两个第一滑块之间且按压键的左右两侧面对应的与两个第一滑块相抵接,并在按压键作用下能带动两个第一滑块的滑动;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设有与第一卡块相匹配卡合的第一卡槽。
6.作为优选,所述导轨设置有四个并对应设于四边形的四个顶角处,所述第一卡块处于前后两侧导轨之间,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对应第一卡块穿过的支架通孔。
7.作为优选,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贯穿其上下底面的方形通孔,所述导轨、第一滑块、第一卡块、伸缩弹簧均安装于方形通孔中,所述方形通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对应第一卡块穿过的支架通孔。
8.作为优选,所述按压键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自上而下逐渐收缩的与第一滑块相抵接并带动两个第一滑块滑动的驱动部。
9.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表面在左右方向上成下凹的劣弧状的弧形结构。
10.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后壁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支架的背部设有与第二卡块相匹配卡合的第二卡槽。
11.作为优选,所述自锁机构包括安装在鞋跟内的壳体、第二滑块、复位弹簧、拉杆,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容置空腔,所述第二滑块滑设在容置空腔的后壁上,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锁止槽,所述拉杆的底端与壳体固定连接顶端滑设在第二滑块的锁止槽内,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与壳体固定连接顶端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露出第二滑块的壳体通孔,所述按压键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壳体通孔抵压在第二滑块上。
12.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和第二滑块的上表面均是斜面,所述拉杆成u型结构,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二滑块的背面,所述拉杆设置在第二滑块的正面。
13.作为优选,所述锁止槽成心形结构且其深度从底端开始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按压键的下压,推动卡合组件与鞋跟的卡合,进而使得鞋跟和鞋中底卡合固定,同时又通过按压键的按压将自锁机构启动,进而锁定按压键,维持鞋跟和鞋中底的连接,在需要换跟时就再次下压按压键,使得自锁机构解锁,按压键回弹,卡合组件所受的作用力消失,脱离与鞋跟的卡合,实现换跟,操作方便,只需通过按压按压键就能实现鞋跟的更换,更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机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鞋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锁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鞋跟10-凹槽100-第一通孔101-开口102-第一卡槽103-第二卡块2-自锁机构20-壳体21-第二滑块22-复位弹簧23-拉杆200-容置空腔201-壳体通孔210-锁止槽3-按压机构30-按压键31-支架300-驱动部310-支架通孔311-方形通孔312-第二卡槽4-卡合组件40-导轨41-第一滑块42-第一卡块43-伸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加图示的方向,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本实用新型必须具有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至图6中所示,一种换跟鞋的换跟机构,包括内部设有按压式弹性自锁机构2的鞋跟1、与鞋跟1可拆装卡合连接的并与鞋中底固定连接的按压机构3,鞋跟1就可以依据使用需求设计成几个不同的高度,其内部中空就用来容纳自锁机构2,
方便安装自锁机构2也对其进行了保护,确保其在使用中不会受到走路的影响,自锁机构2则根据鞋跟1内空间的大小来选择,自锁机构2在首次按压锁定,再次按压就在弹力作用下解锁,其可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自锁机构,此时按压机构3是和鞋中底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与鞋跟1是可拆装连接的,通过按压机构3与鞋跟1的连接或断开连接来进行鞋跟1的更换,同时为了避免在走路时对按压机构3的影响,就可以在按压机构3和鞋中底之间设置可以移开的刚性隔板,换跟时将隔板移开,更换完毕再将隔板移动盖设在按压机构3上,或者将按压机构3的按压部件形成内陷下沉的结构,使得其与鞋中底之间形成一定距离,穿鞋走路时就不会踩压在按压部件上,优选将支架31上表面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成下凹的劣弧状的弧形结构,支架31就形成左右高中间底的结构,穿上鞋后脚跟就抵压在支架31的左右边缘,不会对处于中间的按压机构3施加作用力;所述鞋跟1在自锁机构2的上方设置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槽底设置有第一通孔100,所述凹槽10的前壁设置有开口101,凹槽10就用来安装按压机构3,第一通孔100就使得按压机构3与自锁机构2能够相抵压,开口101就方便按压机构3在凹槽10中的安装,进而便于换跟时鞋跟1与鞋中底的连接,满足人们穿鞋的生理结构,此时凹槽10就形成前端低后端高的结构状态,按压机构3相应的设置成与凹槽10相匹配的结构;所述按压机构3包括按压键30、可拆装安装在凹槽10内的与鞋中底固定连接的支架31、与按压键30相抵接并在按压键30的作用下能在支架31上左右移动的卡合组件4,此时支架31就作为按压机构3的基座,将其它部件整合在一起,便于了使用,支架31与鞋中底固定,然后通过支架31在凹槽10内的拆装来实现鞋跟1的更换,而按压键30就作为启动卡合组件4的开关来推动其在支架31上的移动,下压就使得卡合组件4向支架31外移动,上升卡合组件4就缩回支架31内,所述按压键30的底端穿过第一通孔100抵压在自锁机构2上,所述卡合组件4通过按压键30的作用在支架31上移动与鞋跟1在凹槽10槽壁相卡合或脱离卡合,卡合组件4初始是和按压键30相抵接在一起的,在按压键30下压并使得自锁机构2锁定的过程中就施力于卡合组件4,卡合组件4受到推力就在支架31上向左右移动,移动中伸出支架31的部分就卡合在凹槽10的槽壁上,从而实现支架31和鞋跟1的卡合连接,当再次按下按压键30时,自锁机构2解锁产生弹力并施加于按压键30,按压键30就向上运动,卡合组件4就反向移动进而缩回支架31,就使得支架31与鞋跟1脱落卡合,将鞋跟1取下。这样的换跟机构结构简单,仅利用按压键30的下压来推动卡合组件4与鞋跟1的卡合,进而使得鞋跟1和鞋中底卡合固定,同时又通过按压键30的按压将自锁机构2启动,进而锁定按压键30,维持鞋跟1和鞋中底的连接稳定性,在需要换跟时就再次下压按压键30,使得自锁机构2解锁,按压键30回弹,卡合组件4所受的作用力消失,脱离与鞋跟1的卡合,实现换跟,操作方便,更利于使用。此时对于卡合组件4来说,所述卡合组件4包括设置在支架31上的导轨40、相间隔套设在导轨40上的两个第一滑块41、对应处于两个第一滑块41外侧的两个第一卡块42,也就是说对应于导轨40,从其左侧到右侧依次设置有一个第一卡块42、一个第一滑块41、另一个第一滑块41、另一个第一卡块42,此时两个第一滑块41都是套在导轨40上并在导轨40上滑动的,同时两个第一滑块41之间还间隔有一距离,两者不相接触,而第一卡块42则可以依据情况套设或不套设在导轨40上,为了保证第一滑块41滑动的顺畅性,将导轨40设置成四个,四个导轨40就对应的设于四边形的四个顶角处,这样四个导轨40就形成了一四方体样的结构,第一滑块41的四个角就对应的套设在四个导轨40上,避免第一滑块41受力后向导轨40的径向方向产生偏斜,确保了其沿着导轨40轴向的滑动,而第一卡块42就处于前后两侧导轨40之间,
支架31上设置有对应第一卡块42穿过的支架通孔310,意即第一卡块42是处在四个导轨40形成的四方体的内部,方便了其运动,支架3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卡块42穿过的支架通孔310,此时每个第一卡块42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滑块41固定连接并在第一卡块42上套设有伸缩弹簧43,即左侧的第一卡块42和左侧的第一滑块41固定连接,右侧的第一卡块42和右侧的第一滑块41固定连接,在每一侧的第一卡块42上都套设伸缩弹簧43,伸缩弹簧43的两端对应连接在支架31和第一滑块41/第一卡块42上,即伸缩弹簧43的一端是连接在支架31上的,另一端就既可以连接在第一滑块41上,也可以连接在第一卡块42上,在第一滑块41受到按压键30的作用力后,第一滑块41就向支架31的外部滑动,而伸缩弹簧43的一端是连接在支架31上,其就受到压缩,所述第一卡块42远离第一滑块41的一端滑设在支架31上,第一滑块41和第一卡块42同步运动,第一滑块41在滑动中就带动第一卡块42也向支架31的外部运动,就使得第一卡块42的端部伸出支架31外,所述按压键30位于两个第一滑块41之间且按压键30的左右两侧面对应的与两个第一滑块41相抵接,并在按压键30作用下能带动两个第一滑块41的滑动,下压按压键30,两个第一滑块41就都受到按压键30的推力背向远离运动,伸缩弹簧43压缩,按压键30上升,推力消失,两个第一滑块41在伸缩弹簧43的弹力下相向接近运动;所述凹槽10的槽壁上设有与第一卡块42相匹配卡合的第一卡槽102,在第一卡块42滑动中伸出支架31的部分就卡合在第一卡槽102中,就将支架31和鞋跟1连接固定起来,此时第一卡块42就设置成t型结构,顶端就与第一卡槽102相卡合,底端就与第一滑块41固定连接,增大了第一卡块42和第一卡槽10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他们之间连接结构的强度。
24.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至图3中所示,为了方便卡合组件4以及按压键30的安装,以及减少使用中对它们产生的影响,所述支架31的中部设有贯穿其上下底面的方形通孔311,支架31就成为了环形结构,构成一个保护屏障,将导轨40、第一滑块41、第一卡块42、伸缩弹簧43均安装于方形通孔311中,避免它们裸露在外,使用中受到损坏,同时也使得按压机构3形成一个整体,方便了与鞋跟1的连接以及在鞋中底的安装,所述方形通孔311的孔壁上设置有对应第一卡块42穿过的支架通孔310。所述按压键30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自上而下逐渐收缩的与第一滑块41相抵接并带动两个第一滑块41滑动的驱动部300,按压键30的起始状态是底端抵压在自锁机构2上,左右两侧面与对应的第一滑块41相抵接,设置有驱动部300后就是驱动部300与对应的第一滑块41相抵接,驱动部300就使得按压键30的宽度从上向下逐渐减小,在初始状态两个第一滑块41之间的距离最小,驱动部300的底端就抵压在第一滑块41的上端,在下压按压键30时,驱动部300就使得两个第一滑块41之间的距离变大,就给第一滑块41施加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使得第一滑块41滑动,该驱动部300就可以是在按压键30侧面设置的斜面或内陷成一定弧度的能使第一滑块41顺畅滑动的弧面。
25.进一步的改进,如图3和4中所示,所述凹槽10的后壁设置有第二卡块103,所述支架31的背部设有与第二卡块103相匹配卡合的第二卡槽312,这样在鞋跟1和支架31之间就形成三个连接点,构成稳定的连接结构,将支架31安装在凹槽10中后,第二卡块103和第二卡槽312就相卡合,之后再通过第一卡块42和第一卡槽102的卡合将鞋跟1和支架31的连接结构予以加强并固定。
26.进一步的改进,如图6中所示,所述自锁机构2包括安装在鞋跟1内的壳体20、第二滑块21、复位弹簧22、拉杆23,所述壳体20内部设有容置空腔200,壳体20就由底壳和上盖组
成,所述第二滑块21滑设在容置空腔200的后壁上,所述第二滑块21上设置有锁止槽210,所述拉杆23的底端与壳体20固定连接顶端滑设在第二滑块21的锁止槽210内,所述复位弹簧22的底端与壳体20固定连接顶端与第二滑块2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20的顶部设置有露出第二滑块21的壳体通孔201,所述按压键30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00、壳体通孔210抵压在第二滑块21上,这样下压按压键30,按压键30就施力于第二滑块21,第二滑块21在容置空腔200后壁向下移动,进而压缩复位弹簧22,同时拉杆23就在第二滑块21的锁止槽210内滑动,拉杆23在锁止槽210中被锁定后,第二滑块21就被定位,进而就将按压键30也予以定位,也就将第一卡块42和第一卡槽102予以卡合定位。所述壳体20和第二滑块21的上表面均是斜面,所述拉杆23成u型结构,所述复位弹簧22设置在第二滑块21的背面,所述拉杆23设置在第二滑块21的正面,就避免了拉杆23和复位弹簧22之间产生相互影响。所述锁止槽210成心形结构且其深度从底端开始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在心形顶部的中间位置就形成锁止位,在按压键30首次下压中,拉杆23就沿着锁止槽210深度比较深的一端向上滑动,然后越过心形顶部的肩部位置滑动到顶部的中间位置被锁止,再次下压按压键30,拉杆23就沿着锁止槽210向另一端的肩部滑动,之后越过该肩部滑回至初始位置,由于锁止槽210的深度是逐渐变化的也就确保了其滑动方向,确保自锁机构的自锁功能。
27.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