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鞋帽 专利正文
操作服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操作服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领域,特别是一种操作服。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操作服主要用于医务人员或者实验操作人员着装,在使用过程中,例如在对病理及涂片的标本进行处理和染色时或涉及加样操作时,使用者的操作服在穿着后,其衣袖和佩戴的手套不容易贴服,在使用过程中手套容易脱落或者皱褶,或污染液容易进入袖中,造成使用不便、影响实验操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服,用以改善现有技术的操作服的衣袖和佩戴的手套不容易贴服,使用过程中手套容易脱落或者皱褶,或污染物容易进入袖中,造成使用不变,影响实验操作的缺点。
4.其技术方案如下:
5.操作服,所述操作服包括衣体以及与所述衣体连接的衣袖;
6.所述衣袖远离所述衣体的一端设置有袖口调节组件和束紧组件,且所述束紧组件设置于所述袖口调节组件和所述衣体之间;
7.所述束紧组件包括第一束紧件和第二束紧件,所述第一束紧件和所述第二束紧件设置于所述衣袖的周向位置,且所述第一束紧件和所述第二束紧件配合连接能够形成束紧环束紧于所述衣袖的外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衣袖轴向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束紧件和所述第二束紧件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衣体之间,所述第二端沿衣袖周向方向上与所述衣袖紧密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袖口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衣袖的袖口处;
10.沿所述衣袖的轴向方向,所述袖口调节组件和所述束紧组件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cm~3cm。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衣袖径向方向,所述第一束紧件与所述第二束紧件连接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衣袖背离所述衣体的一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束紧件背离所述衣袖的表面设置有毛面,所述第二束紧件背离所述衣袖的表面设置有勾面,所述第一束紧件通过所述毛面与所述勾面配合与所述第二束紧件紧密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袖口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于所述衣袖的周向位置,且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配合连接能够束紧所述衣袖的袖口。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连接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衣袖背离所述衣体的一侧。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衣袖至少部分结构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水层。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衣体包括第一分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分体连接的第二分体;
17.所述衣袖设置于所述第一分体上;所述第二分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水层。
1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19.该操作服通过在衣袖远离衣体的一端设置袖口调节组件和束紧组件,其中袖口调节组件能够对衣袖袖口的大小进行调节以适应使用者的手腕,束紧组件通过设置第一束紧件和第二束紧件配合连接,从而在衣袖的外周形成束紧环,能够将位于衣袖外表面和该束紧环之间的物件如手套腕部远离手部的一端束紧于衣袖上,从而将手套固定于衣袖上,并使手套与衣袖贴服,有效避免手套脱落或者皱褶,从而有效避免污染物进入袖中,此外,束紧环绕使用者手腕周向设置,配合袖口调节组件调节袖口大小,在保持衣袖袖口及手套贴服使用者手腕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操作人员手腕部位活动受限,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影响实验操作的特点。
附图说明
20.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21.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操作服立体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00、操作服;
25.1、衣体;11、第一分体;12、第二分体;2、衣袖;3、袖口调节组件;31、第一调节件;32、第二调节件;4、束紧组件;41、第一束紧件;411、第一端;412、第二端;42、第二束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27.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28.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29.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
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操作服100主要用于医务人员或者实验人员着装,便于医务人员或者实验人员进行病理及涂片的标本处理或加样等各种操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操作服100也可以用于其他的使用人员着装,在此不作特别的限制。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服100,如图1所示,该操作服100包括衣体1以及与衣体1连接的衣袖2。
33.衣袖2远离衣体1的一端设置有袖口调节组件3和束紧组件4,且束紧组件4设置于袖口调节组件3和衣体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该袖口调节组件3用于调节衣袖2袖口的大小,便于适应使用者的手腕大小,有效避免袖口过大导致晃荡。
34.束紧组件4包括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设置于衣袖2的周向位置,且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配合连接能够形成束紧环束紧于衣袖2的外周。可以理解地,通过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配合连接,能够在衣袖2的外周形成束紧环,从而能够将位于衣袖2外表面和该束紧环之间的物件进行束紧,以将物件固定于衣袖2和束紧环之间。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束紧环用于束紧手套的腕部;需要说明的是,手套包括手部和腕部,其中手部套在使用者的手上,腕部套在使用者的手腕上。当使用者套上手套后,此时手套的腕部套设于衣袖2袖口上,随后通过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连接形成束紧环,束紧环将手套腕部远离手部的一端束紧于衣袖2上,从而将手套固定于衣袖2上,有效避免手套脱落。
35.相比于现有技术,该操作服1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操作服100通过在衣袖2远离衣体1的一端设置袖口调节组件3和束紧组件4,其中袖口调节组件3能够对衣袖2袖口的大小进行调节以适应使用者的手腕,束紧组件4通过设置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配合连接,从而在衣袖2的外周形成束紧环,能够将位于衣袖2外表面和该束紧环之间的物件如手套腕部远离手部的一端束紧于衣袖2上,从而将手套固定于衣袖2上,并使手套与衣袖2贴服,有效避免手套脱落或者皱褶,从而有效避免污染物进入袖中,此外,束紧环绕使用者手腕周向设置,配合袖口调节组件3调节袖口大小,在保持衣袖2袖口及手套贴服使用者手腕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操作人员手腕部位活动受限,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影响实验操作的特点。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沿衣袖2轴向延伸方向,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均具有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第二端412位于第一端411和衣体1之间,第二端412沿衣袖2周向方向上与衣袖2紧密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均为长条形结构,且该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的长度方向与衣袖2的周向方向一致,以使该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配合连接时能够在衣袖2的周向方向形成束紧环,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的宽度方向与衣袖2的轴向方向一致。在宽度方向上,该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的第二端412沿衣袖2周向方向上与衣袖2紧密连接,以使该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连接形成束紧环后,该束紧环在靠近第二端412的位置固定于衣袖2上,第一端411的位置与衣袖2分开,便于手套腕部从第一端411进入束紧环后进行束紧。
37.由于束紧组件4用于束紧手套腕部,故此,袖口调节组件3和束紧组件4之间的距离影响手套的束紧程度,当距离过远时,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手套容易脱离束紧组件4的束缚导致脱落或者皱褶。故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袖口调节组件3设置于衣袖2的袖口处;沿衣袖2的轴向方向,袖口调节组件3和束紧组件4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cm~3cm。可以理解地,通过将袖口调节组件3和束紧组件4的距离设置在1cm~3cm之间,例如可以为1cm、2cm、3cm等,能够有效将手套贴服于衣袖2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袖口调节组件3和束紧组件4的距离可以为其他范围,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特别的限制。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该束紧组件4的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的宽度具体可以根据手套腕部的长度进行设置,在此不作特别的限制。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沿衣袖2径向方向,第一束紧件41与第二束紧件42连接的连接处设置于衣袖2背离衣体1的一侧。可以理解地,通过将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连接的连接处设置于衣袖2背离衣体1的一侧,即对应位于使用人员手背方向的一侧,便于使用人员将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连接或分开,且能够有效避免阻碍使用人员的实验操作。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束紧件41背离衣袖2的表面设置有毛面,第二束紧件42背离衣袖2的表面设置有勾面,第一束紧件41通过毛面与勾面配合与第二束紧件42紧密连接。可以理解地,通过勾面和毛面配合能够使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稳固连接形成束紧环,且便于拆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束紧件41和第二束紧件42也可以采用磁吸件相吸等其他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在此不作特别的限制。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袖口调节组件3包括第一调节件31和第二调节件32,第一调节件31和第二调节件32设置于衣袖2的周向位置,且第一调节件31和第二调节件32配合连接能够束紧衣袖2的袖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调节件31和第二调节件32均为长条形结构,且该第一调节件31和第二调节件32的长度方向与衣袖2的周向方向一致,以使该第一调节件31和第二调节件32配合连接时能够束紧衣袖2的袖口。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调节件31背离衣袖2的表面设置有毛面,第二调节件32背离衣袖2的表面设置有勾面,第一调节件31通过毛面与勾面配合与第二调节件32紧密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调节件31和第二调节件32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在此不作特别的限制。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衣袖2至少部分结构上设置有第一防水层(图未示)。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防水层可以通过在衣袖2外表面涂覆防水材料形成或者衣袖2部分结构直接采用防水材料制成。可以理解地,通过在衣袖2至少部分结构上设置第一防水层,能够有效避免实验过程中染液喷溅到衣袖2上导致污染,且便于清洗。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衣袖2靠近袖口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该第一防水层。可以理解地,由于衣袖2靠近袖口的一端容易接触各种染液等,通过该防水层可以有效防止染液污染衣袖2。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衣体1包括第一分体11以及与第一分体11连接的第二分体12;衣袖2设置于第一分体11上;第二分体1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水层。可以理解地,该第二分体12设置于该衣体1的下摆处,当使用者操作过程中,第二防水层能够有效避免染液污染衣体1,且便于清理。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防水层可以通过在第二分体12外表面涂覆防水材料形成第二防水层或者第二分体12直接采用防水材料制成而形成该第
二防水层。
44.引用图纸说明时,是对出现的新特征进行说明;为了避免重复引用图纸导致描述不够简洁,在表述清楚的情况下已描述的特征,图纸不再一一引用。
45.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6.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