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鞋帽 专利正文
一种扣环及具有该扣环的织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扣环及具有该扣环的织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扣环。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扣环的织带。


背景技术:

2.在服装(如风衣)的腰带和包包的包带上,通常应用有日字形的扣环,以调节腰带的松紧和包带的长度。
3.现有技术中的扣环为一体式的封闭型的扣环,一旦将织带穿过扣环并使织带车缝后,即实现了织带与扣环的连接,织带与扣环连接后,将无法随意使两者分离,除非破坏织带的车缝线,才能使织带脱离扣环,实现织带与扣环的拆除,这样,当扣环遇到品质问题或其它瑕疵时,若想更换扣环,就只能破坏织带。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使织带随意穿脱的扣环,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扣环,可实现织带的随意穿脱,避免拆除织带时破坏织带。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扣环的织带,该织带可随时与扣环相分离。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扣环,包括:
9.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两者活动连接;
10.弹性件,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扣体和所述第二扣体之间,所述弹性件具有预设预紧力,以驱使所述第一扣体与所述第二扣体扣合形成封闭的日字形扣环。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扣体和所述第二扣体转动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扣体和所述第二扣体中的一者设有第一销孔,另一者设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第二销孔对准设置且两者通过销子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穿设于所述销子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扣体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扣体相抵。
14.优选地,所述第一扣体和所述第二扣体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扭簧的凹槽。
15.优选地,所述第一扣体和所述第二扣体的转动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日字形扣环的中间杆。
16.优选地,所述第一扣体和所述第二扣体中的一者为t字形结构。
17.优选地,所述第一扣体的扣合处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扣体的扣合处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限位的第二限位部。
18.优选地,所述日字形扣环的中间杆设有可活动的扣针。
19.一种织带,包括扣环,所述扣环为上述任意一种扣环。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扣环,将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的封闭型扣环,改进为分体式的扣环,也即扣环包括了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且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以利用弹性件的弹性预紧力,使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相扣合,从而形成封闭的日字形扣环,以确保扣环能够起到其在现有技术中所具有的常规作用。
21.另外,由于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活动连接,因此,可通过使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相对活动,使得两者之间的弹性件受到挤压或拉伸变形,从而使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的扣合处打开一定的开口,以便于从该开口处随意穿脱织带,因此,当扣环遇到品质问题或其它瑕疵时,或者当需要更换织带时,无需破坏织带的车缝线,即可使织带与扣环相分离,方便对织带或扣环进行更换。
22.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的扣合处可打开一定的开口,因此,可从该开口处将钥匙、包包、衣物或其它配饰等挂入扣环内,使该扣环还具有钥匙扣和挂钩的作用,用以挂设物件,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个性化需求。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织带,包括上述扣环,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方便织带与扣环相分离。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扣环的第一扣体的主视图;
26.图2为图1所示第一扣体的侧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扣环的第二扣体的主视图;
28.图4为图3所示第二扣体的侧视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扣环的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扣环的销子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扣环的两个口字形结构分别连接织带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扣环与扣针组装后作为腰带扣或皮带扣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扣环作为钥匙扣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扣环作为包包挂钩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至图10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36.1为第一扣体、11为第一销孔、12为第一限位部、2为第二扣体、21为第二销孔、22为第二限位部、3为弹性件、4为销子、5为中间杆、6为扣针、7为织带、8为桌子边。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扣环,可实现织带的随意穿脱,避免拆除织带时破坏织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扣环的织带,该织带可随时与扣环相分离。
39.请参考图1-图10,图1为第一扣体的主视图;图2为第一扣体的侧视图;图3为第二扣体的主视图;图4为第二扣体的侧视图;图5为扭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销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扣环的两个口字形结构分别连接织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扣环与扣针组装后作为腰带扣或皮带扣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扣环作为钥匙扣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扣环作为包包挂钩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4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扣环,包括第一扣体1、第二扣体2和弹性件3,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活动连接,以使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能够相对活动,弹性件3连接于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之间,弹性件3具有预设预紧力,以驱使第一扣体1与第二扣体2扣合形成封闭的日字形扣环。
41.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的封闭型扣环,改进为分体式的扣环,也即扣环包括了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且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之间通过弹性件3连接,以利用弹性件3的弹性预紧力,使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相扣合,从而形成封闭的日字形扣环,以确保扣环能够起到其在现有技术中所具有的常规作用。
42.另外,由于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活动连接,因此,可通过使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相对活动,使得两者之间的弹性件3受到挤压或拉伸变形,从而使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的扣合处打开一定的开口,以便于从该开口处随意穿脱织带7,因此,当扣环遇到品质问题或其它瑕疵时,或者当需要更换织带7时,无需破坏织带7的车缝线,即可使织带7与扣环相分离,方便对织带7或扣环进行更换。
43.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的扣合处可打开一定的开口,因此,可从该开口处将钥匙、包包、衣物或其它配饰等挂入扣环内,使该扣环还具有钥匙扣(如图9所示)和挂钩(如图10所示)的作用,用以挂设物件,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如图10所示,该扣环可以直接作为挂钩使用,当使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的扣合处打开一定的开口后,可以将包包挂入扣环内,同时扣环的扣合处打开后可作为挂钩使用,挂到桌子边8、椅背或衣架等支撑件上,避免包包直接接触桌子边8、椅背或衣架等支撑件,有利于确保包包的清洁性。
4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之间的活动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之间可以滑动连接,以通过滑动的方式使第一扣体1与第二扣体2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此种情况下,弹性件3使得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相互靠近以扣合,当对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施加外力,使两者相互远离时,弹性件3受到拉伸,可使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的扣合处打开。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情况下,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的滑动连接处具有一定长度的重合,且该重合长度大于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的行程之和,以确保在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滑动连接结构始终配合在一起,优选地,可通过设置限位结构来限定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相对滑动的行程。
45.考虑到结构的简单性及操作的方便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转动连接。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转动的方式使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扣合处打开或闭合。可以理解的是,这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相对活动时所占用的空间小。
4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之间的转动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只有能够实现两者的连接即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中的一者设有第一销孔11,另一者设有第二销孔21,第一销孔11与第二销孔21对准设置且两者通过销子4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相对转动时,以销子4作为转轴,绕着销子4转动。可以理解的是,销子4穿设于第一销孔11和第二销孔21后,销子4的两端具有限位,以避免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脱离销子4。该结构简单,方便实现。
4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对弹性件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考虑到设置的方便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弹性件3为穿设于销子4的扭簧,扭簧的一端与第一扣体1相抵,另一端与第二扣体2相抵。可以理解的是,当通过外力使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相对转动时,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将挤压扭簧,使扭簧具有弹性扭转恢复力,同时,在扭簧被挤压变形后,可让位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得两者的扣合处打开;当松开对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施加的外力时,在扭簧的弹性扭转恢复力作用使,使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朝相反方向转动而扣合。
48.另外,为了避免扭簧裸露在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用于容置扭簧的凹槽。也就是说,扣环组装完成后,扭簧位于凹槽内,避免扭簧直接裸露在外,影响外观。
49.进一步地,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对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之间的转动连接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相对转动即可,例如,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的转动连接位置可以位于日字形扣环四周的任意一条边上。
5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的转动连接位置位于日字形扣环的中间杆5。可以理解的是,日字形扣环的中间杆5是日字形扣环的两个口字形结构的共用边,这样,当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相对转动时,可以使日字形扣环的两个口子形结构均打开一定的开口,而且有利于使得两个口子形结构打开的角度更趋于一致,方便从两个口子形结构的开口处更换织带7或挂接物件。
51.另外,本实施例对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只要两者可形成日字形扣环即可。考虑到结构的简单性及操作的方便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中的一者为t字形结构,对应地,另一者为日字形扣环上与t字形结构互补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中的一者为t字形结构,使得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的两个扣合处位于日字形扣环的同一条边上;同时,t字形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52.另外,考虑到第一扣体1与第二扣体2扣合时的牢靠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扣体1的扣合处设有第一限位部12,第二扣体2的扣合处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部12配合限位的第二限位部22。也就是说,当弹性件3驱使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扣合时,利用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22的配合限位,确保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的扣合位置更精确的对准,确保扣合位置正确和可靠。
5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2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例如,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的扣合端均设有台阶部,通过第一扣体1的台阶部与第二扣体2的台阶部的相互配合,起到止挡限位的作用。
54.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限位部12与第二限位部22配合限位后,第一扣体1的侧面与第二扣体2的侧面共面。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22的内侧和外侧分别沿着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的内侧面或外侧面而延伸,并未凸出于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的侧部,以确保日字形扣环周边的平滑性。
55.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扣环的功能,如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日字形扣环的中间杆5设有可活动的扣针6。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将扣针6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扣环配合使用,使得组装后的扣环可作为常规腰带扣或皮带扣等使用。
56.除了上述扣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扣环的织带,该织带可以为腰带或包带等,本实施例对织带的主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可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57.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58.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5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扣环及具有该扣环的织带7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