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设备 专利正文
双色移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双色移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移印领域,特别是涉及双色移印装置。


背景技术:

2.移印,属于特种印刷方式之一。它能够在不规则异形对象表面上印刷文字、图形和图象,现在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种印刷。例如,手机表面的文字和图案就是采用这种印刷方式,还有计算机键盘、仪器、仪表等很多电子产品的表面印刷,都以移印完成。
3.移印装置是一种印刷设备,适用于塑胶、玩具、玻璃、金属、陶瓷等产品的印刷。移印是一种间接的可凹胶头印刷技术,已成为各种物体表面印刷和装饰的一种主要方法。
4.现有的移印装置在移印时,未能将待移印的产品稳固地固定住,导致在移印时,容易将油墨印刷歪,导致印刷的成品的不良品率较高。且现有的大多数移印装置只有一个印刷头,这样每次移印只能印一个产品,这样的移印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色移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色移印装置,包括底座、机身外壳、机顶壳、工作台和移印组件;所述移印组件包括移印载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一移印头和第二移印头,所述第一移印头和第二移印头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印载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与所述移印载板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印头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与所述移印载板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印头连接,所述第三气缸的一端与所述机身外壳连接,所述第三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印载板连接;所述机顶壳与所述机身外壳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机身外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油墨盒和第二油墨盒,所述底座背向所述机身外壳的一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一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工作台连接,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定位夹具。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印载板面向所述底座的一面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一气缸上设置有第一螺块,所述第一螺块上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气缸上设置有第二螺块,所述第二螺块上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一螺孔的侧壁螺接;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二螺孔的侧壁螺接;且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移印头连接,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移印头连接,所述第一移印头和所述第二移印头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滑槽的两侧。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内设置有第三调节螺杆和第四调节螺杆,所述第一油墨盒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螺块,所述第二油墨盒的底部设置有第四螺块,所述第三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三螺块,所述第四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四螺
块,所述第三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三螺块的侧壁螺接,所述第四调节螺杆与所述第四螺块的侧壁螺接。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顶壳面向所述底座的一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两条导杆,所述移印载板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两通孔,两所述导杆分别一一对应穿过两所述通孔,所述移印载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墨盒内和所述第二油墨盒内分别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印刷网版和第二印刷网版。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印载板面向所述机身外壳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刮刀和第二刮刀。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刮刀与所述第一油墨盒的盒底之间的夹角为 45
°
,所述第二刮刀与所述第二油墨盒的盒底之间的夹角为45
°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印载板上设置有刻度标尺。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双色移印装置,所述双色移印装置上设置有两个移印头,且两所述移印头与所述双色移印装置上的工作台对齐,所述工作工作台用于放置待加工的产品。通过在所述双色移印装置上设置两所述移印头,即可一次印刷两个产品,提高了移印的效率。且所述双色移印装置在工作时,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定位夹具,所述定位夹具能将产品治具给固定住,使得待移印的产品能在产品治具下固定下进行移印,避免了印错位置;且所述定位夹具夹取方便,能随时更换产品治具。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实施例中双色移印装置一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附图中,10、双色移印装置;101、底座;102、机身外壳;103、机顶壳; 104、第一滑槽;105、工作台;200、移印载板;201、第一移印头;202、第二移印头;203、第一气缸;204、第二气缸;301、第一油墨盒;302、第二油墨盒;401、第一刮刀;402、第二刮刀;500、刻度标尺;601、第一定位夹具; 602、第二定位夹具;603、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18.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1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双色移印装置10,包括底座101、机身外壳102、机顶壳103、工作台105和移印组件。所述移印组件包括移印载板200、第一气缸203、第二气缸204、第三气缸、第一移印头201和第二移印头202,所述第一移印头201和第二移印头
202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印载板 200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203的一端与所述移印载板200连接,所述第一气缸 2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印头201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04的一端与所述移印载板200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0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印头202连接,所述第三气缸的一端与所述机身外壳102连接,所述第三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印载板200连接。所述机顶壳103与所述机身外壳102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座101 与所述机身外壳10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101上设置有第一油墨盒301和第二油墨盒302,所述底座101背向所述机身外壳102的一面开设有第一滑槽 104,所述第一滑槽104内滑动设置有一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工作台105连接,所述工作台105上设置有定位夹具。
20.具体地,所述第三气缸用于推拉所述移印载板200沿着水平方向在所述工作台105和所述底座101之间来回移动;所述第一气缸203用于推动所述第一移印头201沿竖直方向朝靠近所述底座101或所述工作台105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气缸204用于推动所述第二移印头202沿竖直方向朝靠近所述底座101 或所述工作台105的方向移动。这样即可实现所述第一移印头201和所述第二移印头202在分别对应在所述第一油墨盒301和所述第二油墨盒302上粘墨,然后将墨水印刷在位于所述工作台105上的产品上。且所述第一移印头201和所述第二移印头202能同时进行移印,这样能提高所述双色移印装置10的移印效率。
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105能通过所述滑块在所述第一滑槽104内滑动来调节与所述移印载板的距离,使得所述工作台105能适应各种不同高度的产品来进行移印。所述工作台105上设置有定位夹具,所述定位夹具包括第一定位夹具601和第二定位夹具602;所述第一定位夹具601和所述第二定位夹具 602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05的两端,所述工作台105的中间部位凸起设置有一挡墙603。所述第一定位夹具601上设置有第一弹簧,通过所述第一弹簧能将产品治具稳固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挡墙603之间;所述第二定位夹具602上设置有第二弹簧,通过所述第二弹簧能将产品治具稳固地固定在所述第二夹具和所述挡墙603之间。通过这样设置,所述定位夹具能将产品治具给固定住,使得待移印的产品能在产品治具下固定下进行移印,避免了印错位置;且所述定位夹具夹取方便,能随时更换产品治具。
22.为了让所述第一移印头201和所述第二移印头202能在所述移印板200上调节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印载板200面向所述底座101的一面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一气缸203上设置有第一螺块,所述第一螺块上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气缸 204上设置有第二螺块,所述第二螺块上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一螺孔的侧壁螺接;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二螺孔的侧壁螺接;且所述第一气缸203与所述第一移印头201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04与所述第二移印头202连接,所述第一移印头201和所述第二移印头202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滑槽的两侧。
23.具体地,所述第三滑槽内还设置有一导轨杆,所述第一螺块和所述第二螺块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所述第一导孔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内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导孔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内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导轨杆穿过所述第一导孔与所述第二导孔,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分别在所述第一螺栓孔内和所述第二螺栓孔内与所述导轨杆抵接。
2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拧动所述第一调节螺杆转动,使得所述第一螺块在所述第一
调节螺杆上移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一移印头201在所述移印载板200的位置。通过拧动所述第二调节螺杆转动,使得所述第二螺块在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上移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二移印头202在所述移印载板200的位置。当所述第一移印头201调节到合适位置时,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将所述第一移印头201给固定在所述导轨杆上,避免在移印时,所述第一移印头201发生偏移,导致印错位置。当所述第二移印头202调节到合适位置时,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螺栓将所述第二移印头202给固定在所述导轨杆上,避免在移印时,所述第二移印头202发生偏移,导致印错位置。
25.为了能让所述第一油墨盒301与所述第一移印头201对齐,所述第二油墨盒302与所述第二移印头202对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1上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内设置有第三调节螺杆和第四调节螺杆。所述第一油墨盒301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螺块,所述第二油墨盒302的底部设置有第四螺块。所述第三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三螺块,所述第四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四螺块,所述第三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三螺块的侧壁螺接,所述第四调节螺杆与所述第四螺块的侧壁螺接。
2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拧动所述第三调节螺杆转动,使得所述第三螺块在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上移动,从而能调节所述第一油墨盒301在所述底座101上的位置。通过拧动所述第四调节螺杆转动,使得所述第四螺块在所述第四调节螺杆上移动,从而能调节所述第二油墨盒302在所述底座101上的位置。
27.为了让所述移印载板200能在所述机顶外壳上平稳地滑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顶壳103面向所述底座101的一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两条导杆,所述移印载板200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两通孔,两所述导杆分别一一对应穿过两所述通孔,所述移印载板200滑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具体地,两所述导杆平行于所述凹槽的侧壁,所述移印载板200通过开设通孔,两所导杆一一对应穿过所述通孔,使得所述移印载板200能沿着所述导杆滑动,避免了所述移印载板200在所述第三气缸的推动下发生移动轨迹偏移的现象。
28.为了能更好地让所述第一移印头201粘上所述第一油墨盒301内的油墨,让所述第二移印头202粘上所述第二油墨盒302内的油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墨盒301内和所述第二油墨盒302内分别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印刷网版和第二印刷网版。所述第一印刷网版能展示需要移印的图案或文字,所述第二印刷也能展示需要移印的团或文字。当所述双色移印装置10启动移印时,所述第一移印头201能粘取所述第一油墨盒301内的所述第一印刷网版上的油墨来进行移印;所述第二移印头202能粘取所述第二油墨盒302内的所述第二印刷网版上的油墨来进行移印。
29.为了能调节所述第一印刷网版和所述第二印刷网版粘上油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印载板200面向所述机身外壳102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刮刀401和第二刮刀402。所述第一刮刀401能在所述第一移印头201将所述第一印刷网版上的粘走时,给所述第一印刷网版补上油墨;所述第二刮刀402能在所述第二移印头202将所述第二印刷网版上的粘走时,给所述第二印刷网版补上油墨。具体地,当所述第一移印头201印刷产品时,所述第一刮刀401将随着所述移印载板200移动到所述第一印刷网版上,从而给所述第一印刷网版涂覆上油墨;当所述第二移印头202印刷产品时,所述第二刮刀402将随着所述移印载板200移动到所述第二印刷网版上,从而给所述第二印刷网版涂覆上油墨。
30.为了让所述第一刮刀401和所述第二刮刀402能更好地将油墨涂覆在所述第一印刷网版和所述第二印刷网版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刮刀401与所述第一油墨盒301的盒底之间的夹角为45
°
,所述第二刮刀402与所述第二油墨盒302的盒底之间的夹角为45
°
。将所述第一刮刀401与所述第一油墨盒 301的盒底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
°
,使得所述第一刮刀401能将所述第一油墨盒301内的油墨更好地刮到所述第一印刷网版上;将所述第二刮刀402与所述第二油墨盒302的盒底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
°
,使得所述第二刮刀402能将所述第二油墨盒302内的油墨更好地刮到所述第二印刷网版上。
31.为了能准确地调整所述第一移印头201和所述第二移印头202在所述移印载板200上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印载板200上设置有刻度标尺500。具体地,所述刻度标尺500设置在所述移印载板200背向所述机身外壳102的一面,且所述刻度标尺500设置有两个,一所述刻度标尺500位于所述移印载板200靠近所述第一移印头201的一端,另一所述刻度标尺500位于所述移印载板200靠近所述第二移印头202的一端。当所述第一移印头201和所述第二移印头202需要移动固定的距离时,即可参照所述刻度标尺500移动相应的距离。
3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