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墨盒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墨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打印机成为企业办公的必要设备,进而带动打印耗材的蓬勃发展,打印耗材多种多样,例如墨盒、硒鼓等。墨盒在装入打印机的字车时会进行加压出墨,随后进入打印状态,进入打印状态后,伴随墨水的消耗会使储墨腔的负压增加,而墨盒内外压差需要保持在恒定范围才能保证打印不会中断,压差过大会导致打印过程中出现缺色问题,而打印静置时无法保压则会出现混色的问题。
3.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墨盒的储墨腔内外压力差在恒定范围,通常在墨盒内设置单向阀,单向阀一端连通大气,另一端连通储墨腔,从而在墨盒打印状态时能像储墨腔通入空气,以使储墨腔压力保持在合适范围,而当打印静置时能使储墨腔保压。但是,随着储墨腔容积的增加,一个单向阀对储墨腔压力的调节灵敏性变差,进而导致储墨腔出墨的控制灵敏度变差,使得墨盒容易出现墨水外溢,进而导致打印混色,或者墨水未尽而打印中断的现象。另外,在打印机加压出墨的过程中,单向阀一端连通打印机泵,另一端连通出墨口,打印机泵通过单向阀将储墨腔中的墨水喷射到打印头,但随着储墨腔容积的增加,打印机泵通过一个单向阀将墨水喷射到打印头的能力不足以满足打印头预设的供墨量,进而导致打印机供墨系统发生故障。因此,亟需一种墨盒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墨盒,储墨腔压力调节灵敏度好,出墨效果好,且有利于改善墨水未尽而打印中断及打印混色的情况。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墨盒,包括:
7.盒体,其内设置有储墨腔;
8.出墨口,用于将所述储墨腔内的墨水导出;
9.补气口,被配置为与打印机的泵连接;
10.第一阀组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补气口和所述储墨腔连通;
11.第二阀组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补气口和所述储墨腔连通;
12.所述第一阀组件和所述第二阀组件能够响应外部大气与所述储墨腔之间的压力差,打开或关闭所述储墨腔与外部大气之间的流体通路。
13.可选地,所述墨盒还包括补气通道和连通通道,所述第一阀组件用于与所述补气口连通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阀组件用于与所述补气口连通的一端通过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补气通道一端与所述补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连通通道连通。
14.可选地,所述第一阀组件包括第一阀座和将所述第一阀座分隔为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的第一膜片,所述第一膜片能相对所述第一阀座移动以启闭所述第一阀组件;
15.所述第二阀组件包括第二阀座和将所述第二阀座分隔为第三气腔和第四气腔的第二膜片,所述第一膜片能相对所述第二阀座移动以启闭所述第二阀组件;
16.所述第一气腔和所述第三气腔均与所述补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腔和所述第四气腔均与所述储墨腔连通。
17.可选地,所述墨盒还包括第一过气通道和第二过气通道,
18.所述第一过气通道连通所述补气口和所述第一气腔,所述第二过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气腔和所述第三气腔;或
19.所述第一过气通道连通所述补气口和所述第一气腔,所述第二过气通道连通所述补气口和所述第三气腔。
20.可选地,所述储墨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储墨腔和第二储墨腔,所述出墨口与所述第一储墨腔连通,
21.所述第二气腔和所述第四气腔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储墨腔连通,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储墨腔连通;或
22.所述第二气腔与所述第一储墨腔连通,所述第四气腔与所述第一储墨腔连通。
23.可选地,所述第一膜片能够弹性变形以改变所述第一气腔的大小;和/或所述第二膜片能够弹性变形以改变所述第三气腔的大小。
24.可选地,所述第一阀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设置于所述第一阀座内,所述第一膜片包括第一外周部和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外周部约束于所述第一阀座,所述第一导向部为贯穿所述第一膜片中心的通孔,所述第一导向柱贯穿所述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一导向部中的一个上开设有能连通所述第一气腔和所述第二气腔的第一连通槽,所述第一导向部沿所述第一导向柱移动能启闭所述第一连通槽;
25.所述第二阀组件还包括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设置于所述第二阀座内,所述第二膜片包括第二外周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外周部约束于所述第二阀座,所述第二导向部为贯穿所述第二膜片中心的通孔,所述第二导向柱贯穿所述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中的一个上开设有能连通所述第三气腔和所述第四气腔的第二连通槽,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第二导向柱移动能启闭所述第二连通槽。
26.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凸台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凸台部抵接时,所述第一连通槽关闭;
27.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凸台部,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凸台部抵接时,所述第二连通槽关闭。
28.可选地,所述盒体包括能够扣合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封堵所述第一气腔和所述第三气腔,所述下盖体封堵所述第二气腔和所述第四气腔处的。
29.可选地,所述第一阀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柱且弹性抵接于所述下盖体和所述第一膜片之间;
30.所述第二阀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柱且弹性抵接于所述下盖体和所述第二膜片之间。
31.可选地,所述上盖体上设置有:
32.第一配合部,其上开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上端插接于所述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端面抵接时,所述第一连通槽关闭;
33.第二配合部,其上开设有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上端插接于所述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端面抵接时,所述第二连通槽关闭。
34.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35.本实用新型的墨盒,当其与打印机的字车配合并处于打印状态时,补气口与外部大气连通,随着储墨腔内墨水的消耗,储墨腔内压力降低,储墨腔和外部大气的压差增大,当墨水从储墨腔内的压力与外部压力的差值大于预设值时,第一阀组件和第二阀组件开启,使外部空气能够从补气口分别经第一阀组件和第二阀组件分别从不同位置通入到储墨腔内,从而能够迅速地对储墨腔内的压力进行调节,保证储墨腔内压力和外部大气压之间的压差稳定在适当的范围,进而保证良好的打印效果,本实施例的墨盒对储墨腔的压力调节灵敏,出墨效果好,且改善了墨水未尽而打印中断及打印混色的情况。
附图说明
3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墨盒的盒体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在一个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在另一个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俯视图;
40.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图;
41.图6是图4中的b-b剖视图;
4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墨盒的盒体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的盒体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4.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的盒体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墨盒的盒体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6.图中:
47.1-盒体;11-上盖体;111-第一配合部;112-第二配合部;113-第一配合孔;114-第二配合孔;115-第一压合部;116-第二压合部;12-下盖体;131-第一储墨腔;132-第二储墨腔;
48.2-出墨口;
49.3-补气口;
50.4-第一阀组件;41-第一阀座;411-第一开口;412-第二开口;42-第一膜片;421-第一导向部;422-第一外周部;43-第一气腔;44-第二气腔;45-第一导向柱;46-第一连通槽;47-第一凸台部;48-第一弹性件;
51.5-第二阀组件;51-第二阀座;511-第三开口;512-第四开口;52-第二膜片;521-第二导向部;522-第二外周部;53-第三气腔;54-第四气腔;55-第二导向柱;56-第二连通槽;57-第二凸台部;58-第二弹性件;
52.61-第一过气通道;62-第二过气通道;
53.7-补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5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8.实施例一
5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墨盒能够安装在打印机的墨车上,如图1所示,墨盒包括盒体1、出墨口2、补气口3、第一阀组件4及第二阀组件5,其中盒体1内设置有储墨腔,储墨腔用于存储打印用的墨水,出墨口2能与打印机的喷墨头连接,并用于将储墨腔内的墨水导出至喷墨头,补气口3用于与打印机的泵连接,第一阀组件4的两端分别与补气口3和储墨腔连通,第二阀组件5两端分别与补气口3和储墨腔连通,第一阀组件4和第二阀组件5能够响应外部大气与储墨腔之间的压力差,分别打开或关闭对应的储墨腔与外部大气之间的流体通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阀组件4的两端表示第一阀组件4连通储墨腔和外部大气之间的流体通路的两端,同样地,第二阀组件5的两端表示第二阀组件连通储墨腔和外部大气之间的流体通路的两端。在打印机进行打印作业时,补气口3与外部大气连通,随着储墨腔内墨水的消耗,储墨腔内压力降低,储墨腔和外部大气的压差增大,当储墨腔内的压力与外部压力的差值大于预设值时,第一阀组件4和第二阀组件5分别开启对应的流体通路,使外部空气能够从补气口3分别经第一阀组件4和第二阀组件5并从不同位置通入到储墨腔内,从而能够迅速地对储墨腔内的压力进行调节,保证储墨腔内压力和外部大气压之间的压差稳定在适当的范围,进而保证良好的打印效果。
60.本实施例的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上后包括定时检测过程和打印过程,其中,在进行定时检测过程时:补气口3与打印机的泵连通,泵能够向补气口3吹气,吹入的气体经过第一阀组件4和第二阀组件5进入到储墨腔,以使储墨腔内压力增加,和/或吹入的气体经过第一阀组件4和第二阀组件5使储墨腔的体积减小,以使储墨腔的压力增加,进而可以将储墨腔的墨水从出墨口2出排出,完成定时检测作业。在进行打印过程时:补气口3与外部大气连通,打印机的喷墨头将储墨盒内的墨水从出墨口2吸出以进行打印,此时储墨腔内的压力减小,外部压力和储墨腔内的压差大于预设值,从而使第一阀组件4和第二阀组件5开启,进而
使外部大气分别经第一阀组件4和第二阀组件5进入到储墨腔内,使储墨腔的压力维持在适当水平。
61.优选地,如图2-图7所示,第一阀组件4包括第一阀座41和将第一阀座41分隔为第一气腔43和第二气腔44的第一膜片42,第一膜片42能相对第一阀座41移动以启闭第一阀组件4,第二阀组件5包括第二阀座51和将所述第二阀座51分隔为第三气腔53和第四气腔54的第二膜片52,第一膜片42能相对第二阀座51移动以启闭第二阀组件5,第一气腔43和第三气腔53均与补气口3连通,第二气腔44和第四气腔54均与储墨腔连通,从而实现第一阀组件4的两端分别与补气口3和储墨腔连通、第二阀组件5的两端分别与补气口3和储墨腔连通。
62.优选地,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膜片42能够弹性变形以改变第一气腔43的大小,故当打印机的泵向补气口3通气时,第一气腔43的压力增加,第一膜片42会朝第二气腔44的一侧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与储墨腔的连通的第二气腔44的体积压缩、压力增加,进而可以实现将储墨腔内的墨水从出墨口2挤出。当然,泵在向补气口3充气的过程中,第一膜片42能同时在第一阀座41内移动,并使第一阀组件4开启,空气可以通过第一阀组件4进入到储墨腔,使储墨腔内的压力增加,进一步便于将墨水顺畅地从出墨口2挤出,当泵停止向补气口3充气后,第一气腔43与大气连通,此时气压相对充气时降低,使第一膜片42恢复变形,同时第一膜片42在阀座内移动使第一阀组件4关闭。同样地,第二膜片52能够弹性变形以改变第三气腔53的大小,在泵向补气口3吹气的过程中,第二阀组件5的运动过程及工作原理与第一阀组件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3.优选地,如图1-图7所示,盒体1包括能够扣合的上盖体11和下盖体12,上盖体11封堵第一气腔43和第三气腔53,下盖体12封堵第二气腔44和第四气腔54,即借助盒体1结构作为阀组件的阀盖和底板,从而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量、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阀座41和第二阀座51均设置在下盖体12上,并与下盖体12一体成型,使得第二气腔44和第四气腔54的密封效果好,且能够降低墨盒的制造成本。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阀座41的上端与上盖体11抵接,以封闭第一气腔43,第二阀座51的上端与上盖体11抵接,以封闭第三气腔53。如图1所示,第一阀座41位于第一气腔43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开口411,第一开口411用于与补气口3连通,第一阀座41位于第二气腔44内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开口412,第二开口412用于与储墨腔连通;第二阀座51位于第三气腔5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开口511,第三开口511用于与补气口3连通,第二阀座51位于第四气腔54的侧壁上设置有第四开口512,第四开口512用于与储墨腔连通。
64.优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阀组件4还包括第一导向柱45,第一导向柱45设置于第一阀座41内,第一膜片42包括第一外周部422和第一导向部421,第一外周部422约束于所述第一阀座41,第一导向部421为贯穿第一膜片42中心的通孔,第一导向柱45贯穿第一导向部421,第一导向柱45上开设有能连通第一气腔43和第二气腔44的第一连通槽46,第一导向部421沿第一导向柱45移动能启闭第一连通槽46。具体地,第一导向部421在第一导向柱45上具有三个位置状态,即位于第一连通槽46的上端、下端、中部,具体地:
65.在向补气口3充气的定时检测过程中:当未向补气口3充气前,第一导向部421位于第一连通槽46的上端,第一导向部421将第一连通槽46与第一气腔43的连通关系切断,此时第一阀组件4关闭;当开始向补气口3充气时,第一导向部421运动到第一连通槽46的中部时,第一气腔43和第二气腔44连通,第一阀组件4开启,空气能够从第一气腔43经过第一连
通槽46进入第二气腔44,当随着补气口3充气压力增大,第一导向部421运动到第一连通槽46的下端,第一导向部421将第一连通槽46与第二气腔44的连通关系切断,此时第一阀组件4也关闭。
66.在补气口3与大气连通的打印过程中:当喷墨头从出墨口2吸墨时,储墨腔内压力降低,从而使储墨腔的压力与外部压力的差值大于预设值,此时第一膜片42向第二气腔44变形,同时沿第一导向柱45运动,第一导向部421运动至第一连通槽46的中部,第一阀组件4打开,外部大气经第一连通槽46进入到储墨腔内,从而使储墨腔内压力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而当喷墨头停止吸墨时,第一导向部421回到第一连通槽46的端部,第一阀组件4关闭,而此时,第一膜片42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变形,此动作可以使第二气腔44体积略增大,进而使储墨腔压力略降低,进而可以将打印机喷头内的气泡吸回至储墨腔,从而提高打印效果。
67.同理,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阀组件5还包括第二导向柱55,第二导向柱55设置于第二阀座51内,第二膜片52包括第二外周部522和第二导向部521,第二外周部522约束于第二阀座51,第二导向部521为贯穿第二膜片52中心的通孔,第二导向柱55贯穿第二导向部521,第二导向柱55上开设有能连通第三气腔53和第四气腔54的第二连通槽56,第二导向部521沿第二导向柱55移动能启闭第二连通槽56。第二阀组件5的第二膜片52的运动过程及工作原理与第一阀组件4的第一膜片4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8.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通槽46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导向部421上,第二连通槽56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导向部521上,在此不做限定。
69.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上盖体11上设置有第一压合部115和第二压合部116,第一压合部115能够将第一外周部422压紧在第一阀座41上,以实现对第一膜片42的约束,第二压合部116能将第二外周部522压紧在第二阀座51上,以实现对第二膜片52的约束。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膜片42、第二膜片52约束在第一阀座41、第二阀座51上的方式还可以是粘接等,在此不做限定。
70.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导向柱4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凸台部47,第一导向部421与第一凸台部47抵接时,第一连通槽46关闭,第一导向部421与第一凸台部47的配合,使第一阀组件4关闭状态的密封性更好。同样地,第二导向柱5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凸台部57,第二导向部521与第二凸台部57抵接时,第二连通槽56关闭,第二导向部521与第二凸台部57的配合使得第二阀组件5关闭时的密封性更好。
71.优选地,如图3所示,上盖体11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11和第二配合部112,第一配合部111上开设有第一配合孔113,第一导向柱45的上端插接于第一配合孔113,第一导向部421与第一配合部111的端面抵接时,第一连通槽46关闭,第二配合部112上开设有第二配合孔114,第二导向柱55的上端插接于第二配合孔114,第二导向部521与第二配合部112的端面抵接时第二连通槽56关闭。第一配合部111和第二配合部112的设置能保证上盖体11和下盖体12之间的定位精确性。
72.进一步地,如图3-图6所示,第一阀组件4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8,第一弹性件48套设于第一导向柱45且弹性抵接于下盖体12和第一膜片42之间,第二阀组件5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8,第二弹性件58套设于第二导向柱55且弹性抵接于下盖体12和第二膜片52之间。一方面,第一弹性件48和第二弹性件58能够起到分别将第一膜片42和第二膜片52抵压在初始状
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泵向补气口3充气时,第一弹性件48能起到阻碍第一膜片42运动的作用,第二弹性件58能起到阻碍第二膜片52运动的作用,从而有效防止泵突然加压,气体大量传输至第一储墨腔131内,造成墨水从出墨口2发生喷溅的问题。
73.优选地,如图1所示,墨盒还包括补气通道7和连通通道,第一阀组件4用于与补气口3连通的一端和第二阀组件5用于与补气口3连通的一端通过连通通道相连通,补气通道一端与补气口3连通另一端与连通通道相连通。从而在补气口3补气时,使第一阀组件4的进气端和第二阀组件5的进气端形成并联状态,以分别对储墨腔内的压力进行调节。
74.具体地,如图1所示,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过气通道61和第二过气通道62,第一过气通道61连通补气口3和第一气腔43,第二过气通道62连通补气口3,两个阀组件对储墨腔的压力调节响应快,且具有独立性,不会互相影响。具体地,第一过气通道61和第二过气通道62可以是由与下盖体12一体成型的筋板组成,成型方便且密封效果好,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气通道61一端与补气通道7连通进而实现与补气口3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开口411连通,第二过气通道62的一端与补气通道7连通进而实现与补气口3连通,另一端与第三开口51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气通道61和第二过气通道62的延伸路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75.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更灵敏的地控制储墨腔内的压力,储墨腔包括连通的第一储墨腔131和第二储墨腔132,第一储墨腔131与出墨口2连通,第一储墨腔131和第二储墨腔132由下盖体12、与下盖体12一体成型的筋板组成,筋板上设置开口,以实现第一储墨腔131和第二储墨腔132的连通。具体分隔第一储墨腔131和第二储墨腔132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结合第一阀组件4和第二阀组件5的布置位置等因素适应调整。
76.优选地,第二气腔44和第四气腔54中的一个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另一个与第二储墨腔132连通,则两个阀组件能分别对两个储墨腔内的压力进行调节,使得压力调节更为灵敏、同步,从而能保证打印效果。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气腔44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第四气腔54与第二储墨腔132连通,具体地,第一阀座41部分位于第一储墨腔131内,使第二开口412位于第一储墨腔131内,以实现第二气腔44直接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第二阀座51位于第二储墨腔132内,使第四开口512位于第二储墨腔132内,以使第四气腔54直接与第二储墨腔132连通。
77.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如图7所示,还可以是,第二气腔44与第二储墨腔132连通,第四气腔54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具体地,第一阀座41设置在第二储墨腔132内,使第二开口412位于第二储墨腔132,进而使第二气腔44直接与第二储墨腔132连通,第二阀座51部分位于第一储墨腔131,使第四开口512位于第一储墨腔131,进而使第四气腔54直接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
78.实施例二
7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墨盒包括盒体1、出墨口2、补气口3、第一阀组件4和第二阀组件5,本实施例的墨盒的工作原理和大致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相不同之处在主要在于第一阀组件4、第二阀组件5分别与补气口3、储墨腔之间的连通方式上:
80.具体地,如图8所示,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过气通道61和第二过气通道62,第一过气通道61连通补气口3和第一气腔43,第二过气通道62连通补气口3和第三气腔53,即相当于第一阀组件4和第二阀组件5为并联状态,两个阀组件对储墨腔的压力调节响应快,且具有
独立性,不会互相影响。具体地,第一过气通道61和第二过气通道62可以是由与下盖体12一体成型的筋板组成,成型方便且密封效果好,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气通道61一端与补气通道7连通进而实现与补气口3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开口411连通,第二过气通道62的一端与补气通道7连通进而实现与补气口3连通,另一端与第三开口51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气通道61和第二过气通道62的延伸路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81.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第二气腔44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第四气腔54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即第一阀组件4和第二阀组件5均直接调节第一储墨腔131内的压力,由于第一储墨腔131是直接与出墨口2连接的储墨腔,从而保证打印过程中对储墨腔的压力调节更灵敏,进而保证打印效果。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一阀座41和第二阀座51均部分位于第一储墨腔131内,使第二开口412和第四开口512均位于第一储墨腔131内,进而使第二气腔44和第四气腔54均直接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
82.实施例三
8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墨盒包括盒体1、出墨口2、补气口3、第一阀组件4和第二阀组件5,本实施例的墨盒的工作原理和大致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相不同之处在主要在于第一阀组件4、第二阀组件5分别与补气口3、储墨腔之间的连通方式上:
84.如图9所示,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过气通道61和第二过气通道62,第一过气通道61连通补气口3和第一气腔43,第二过气通道62连通第一气腔43和第三气腔53,即使第三气腔53间接与补气口3连通,进而使第二阀组件5能够对储墨腔的压力进行调节。具体地,第一过气通道61和第二过气通道62可以是由与下盖体12一体成型的筋板组成,成型方便且密封效果好,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气通道61一端与补气通道7连通进而实现与补气口3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开口411连通,第二过气通道62的一端与第一气腔43连通,另一端与第三开口511连通,即补气口3通过补气通道7、第一气腔43后间接与第二过气通道62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气通道61和第二过气通道62的延伸路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85.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第二气腔44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第四气腔54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即第一阀组件4和第二阀组件5均直接调节第一储墨腔131内的压力,由于第一储墨腔131是直接与出墨口2连接的储墨腔,从而保证打印过程中对储墨腔的压力调节更灵敏,进而提高打印效果。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一阀座41和第二阀座51均部分位于第一储墨腔131内,使第二开口412和第四开口512均位于第一储墨腔131内,进而使第二气腔44和第四气腔54直接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
86.实施例四
8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墨盒包括盒体1、出墨口2、补气口3、第一阀组件4和第二阀组件5,本实施例的墨盒的工作原理和大致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相不同之处在主要在于第一阀组件4、第二阀组件5分别与补气口3、储墨腔之间的连通方式上:
88.如图10所示,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过气通道61和第二过气通道62,第一过气通道61连通补气口3和第一气腔43,第二过气通道62连通第一气腔43和第三气腔53,即使第三气腔53间接与补气口3连通,进而使第二阀组件5能够对储墨腔的压力进行调节。具体地,第一过气通道61和第二过气通道62可以是由与下盖体12一体成型的筋板组成,成型方便且密封效果好,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气通道61一端与补气通道7连通进而实现与补气口3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开口411连通,第二过气通道62的一端与第一气腔43连通,另一端与第三开口511连
通,即补气口3通过补气通道7、第一气腔43后间接与第二过气通道62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气通道61和第二过气通道62的延伸路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89.优选地,第二气腔44和第四气腔54中的一个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另一个与第二储墨腔132连通,则两个阀组件能分别对两个储墨腔内的压力进行调节,使得压力调节更为灵敏,从而能保证打印效果。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气腔44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第四气腔54与第二储墨腔132连通,具体地,第一阀座41部分位于第一储墨腔131内,使第二开口412位于第一储墨腔131内,以实现第二气腔44直接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第二阀座51位于第二储墨腔132内,使第四开口512位于第二储墨腔132内,以使第四气腔54直接与第二储墨腔132连通。
90.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未图示),还可以是,第二气腔44与第二储墨腔132连通,第四气腔54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具体地,第一阀座41设置在第二储墨腔132内,使第二开口412位于第二储墨腔132,进而使第二气腔44直接与第二储墨腔132连通,第二阀座51部分位于第一储墨腔131,使第四开口512位于第一储墨腔131,进而使第四气腔54直接与第一储墨腔131连通。
91.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