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


背景技术:

2.无人机通常是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与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所操纵的飞行载物设备,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利用无人机的运输便捷性,从而代替人工将物品运输至人为无法抵达的地方或者针对急需物资进行快速输送。
3.然而,传统的无人机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传统的无人机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固定的功能,当无人机载物飞行时容易导致物品发生脱落等风险,大大降低了无人机对物品输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传统的无人机支架往往采用减震胶对降落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但由于物品的增加导致无人机下落的冲击力更高,仅仅采用减震胶无法有效对冲击力进行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无人机内部的精密元件,缩短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无人机本身不具备对接收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检测的功能,导致不法分子可直接将无人机上所承载的物品进行取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限制了无人机载物运输的实用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传统的无人机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固定的功能,当无人机载物飞行时容易导致物品发生脱落等风险,另一方面,传统的无人机支架往往采用减震胶对降落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但由于物品的增加导致无人机下落的冲击力更高,仅仅采用减震胶无法有效对冲击力进行吸收,另一方面,由于无人机本身不具备对接收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检测的功能,导致不法分子可直接将无人机上所承载的物品进行取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固定台、连接座和调节机构,所述固定台位于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四角处,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左右两侧,所述调节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连接座的左右两侧,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前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外侧壁一周固定连接有四个机翼,四个所述机翼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旋桨,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前侧壁且位于所述控制器的右侧镶嵌有人脸识别器,且所述人脸识别器的输出端电性双向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四个所述机翼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所述固定台的内腔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腔顶部卡接有弹簧,所述固定台的底部滑行连接有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所述弹簧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两个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夹爪,左侧所述夹
爪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防护门,右侧所述夹爪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门吸,且所述电磁门吸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
6.优选的,所述机翼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旋桨。
7.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前侧壁上下两侧分别镶嵌有显示器与按钮开关,且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按钮开关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
8.优选的,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前侧壁且位于所述人脸识别器的正上方镶嵌有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
9.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减震器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机翼的底部,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杆的外侧壁,所述减震器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之间。
10.优选的,所述防护门的前侧壁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把手,且所述把手的外侧壁套接有硅胶套。
11.优选的,所述固定台的内腔且位于所述放置槽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且所述滑块滑行连接在所述滑槽的内部。
12.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旋转座、电动推杆和第二旋转座,所述第一旋转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旋转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夹爪的外侧壁,所述电动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座与所述第二旋转座的之间,且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该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通过在无人机机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夹爪,通过调节机构对夹爪的张开程度进行控制,从而使夹爪对物品的表面进行夹持固定,并且在夹爪的前后两侧设置防护门,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提高了无人机机体对物品进行运输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有效防止物品发生运输脱落的风险,确保本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对于物品的安全性。
15.2、该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通过在承载杆与机翼的之间设置减震机构,当无人机机体降落时,底座与地面接触所产生的冲击力使得承载杆在支撑杆的底部进行转动,并且承载杆将横向冲击力传输至减震器内进行吸收,同时竖向冲击力使得支撑杆在固定台内进行上下移动,利用弹簧对支撑杆的位移变化进行固定,从而使竖向冲击力被弹簧所吸收,完善了无人机机体底部的减震结构,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对于冲击力的吸收效率,不仅保障了无人机机体内精密元件的安全性,也降低了对物品的损坏程度,使得无人机机体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延长。
16.3、该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通过设置电磁门吸与人脸识别器,在使用时,利用电磁门吸对防护门进行吸附固定,在保证物品运输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不法分子对物品进行取出,使用者只能通过人脸识别器对其面部进行检测,确定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后电磁门吸才会断开对防护门的吸附效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无人机输送准确性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本装置对于物品运输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避免对使用者造成经济
损失。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的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爪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流程示意图。
22.图中:100、无人机机体;110、机翼;120、第一驱动装置;121、第一螺旋桨;130、第二驱动装置;131、第二螺旋桨;140、控制器;141、显示器;142、按钮开关;150、人脸识别器;151、补光灯;160、减震机构;161、第一安装座;162、减震器;163、第二安装座;200、固定台;210、支撑杆;211、滑块;220、承载杆;230、底座;240、放置槽;250、弹簧;260、滑槽;300、连接座;310、夹爪;320、防护门;330、电磁门吸;400、调节机构;410、第一旋转座;420、电动推杆;430、第二旋转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有效防止物品发生运输脱落的风险,同时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本装置对于冲击力的吸收效率,并且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无人机输送准确性的问题,请参阅图1-5,包括无人机机体100、固定台200、连接座300和调节机构400;
25.请再次参阅图1-5,无人机机体100的前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40,无人机机体100的外侧壁一周固定连接有四个机翼110,四个机翼110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120,且第一驱动装置12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控制器140的输出端,第一驱动装置120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旋桨121,无人机机体100的前侧壁且位于控制器140的右侧镶嵌有人脸识别器150,且人脸识别器150的输出端电性双向连接在控制器140的输入端,四个机翼110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160,无人机机体100用于对机翼110、控制器140以及人脸识别器150进行安装,机翼110用于对第一驱动装置120进行安装固定,第一驱动装置120用于对第一螺旋桨121进行安装并且为第一螺旋桨121的转动提供动力,第一螺旋桨121用于将第一驱动装置120驱动力转换为推进力从而带动无人机机体100进行飞行,控制器140用于对本装置各用电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人脸识别器150用于对使用者的面部信息进行采集,减震机构160用于对承载杆220上的横向冲击力进行吸收;
26.请再次参阅图1-5,固定台200的内腔开设有放置槽240,放置槽240的内腔顶部卡接有弹簧250,固定台200的底部滑行连接有支撑杆210,且支撑杆210的顶部与弹簧250的底部相连接,支撑杆210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承载杆220,承载杆2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30,固定台200位于无人机机体100的底部四角处,具体的,固定台200固定连接在机翼110的底
部,且位于无人机机体100的底部四角处,固定台200用于对支撑杆210进行安装,放置槽240用于对弹簧250的工作位置进行固定,弹簧250用于对支撑杆210上的竖向冲击力进行吸收,支撑杆210用于对承载杆220进行安装,承载杆220用于对底座230进行安装,底座230用于与地面相接触;
27.请再次参阅图1-5,两个连接座300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夹爪310,左侧夹爪310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防护门320,右侧夹爪310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门吸330,且电磁门吸33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控制器140的输出端,连接座300固定连接在无人机机体100的底部左右两侧,连接座300用于对夹爪310进行转动连接,夹爪310用于对待输送的物品进行夹持固定,防护门320用于对物品的前后两侧进行限制,电磁门吸330用于产生磁力并对防护门320进行吸附固定;
28.请再次参阅图1-5,调节机构400固定连接在无人机机体100的底部,且位于连接座300的左右两侧,调节机构400用于对夹爪310的工作位置进行固定,并且对夹爪310的工作角度进行自由调节。
29.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5,为了提高无人机机体100的飞行效率,保障无人机机体100在飞行状态下的稳定性,机翼110的顶部且位于第一驱动装置12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130,且第二驱动装置13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控制器140的输出端,第二驱动装置130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旋桨131。
30.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5,为了方便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器140对各用电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观察和操作,控制器140的前侧壁上下两侧分别镶嵌有显示器141与按钮开关142,且显示器14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控制器140的输出端,按钮开关14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控制器140的输入端。
31.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5,为了能够提高人脸识别器150的使用效率,避免因光线程度低而造成人脸识别器150无法准确识别,无人机机体100的前侧壁且位于人脸识别器150的正上方镶嵌有补光灯151,补光灯15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控制器140的输出端。
32.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能够对承载杆220的工作位置进行支撑,同时对无人机机体100在落地过程时所产生的横向冲击力进行吸收,减震机构160包括第一安装座161、减震器162和第二安装座163,第一安装座161固定连接在机翼110的底部,第二安装座163固定连接在承载杆220的外侧壁,减震器162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座161与第二安装座163的之间。
33.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4,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对防护门320进行操作,同时避免因手滑而发生脱落现象,防护门320的前侧壁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把手,且把手的外侧壁套接有硅胶套。
34.请再次参阅图2,为了提高支撑杆210的滑行效率,从而使弹簧250更好地吸收支撑杆210上的竖向冲击力,固定台200的内腔且位于放置槽240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60,支撑杆210的外侧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211,且滑块211滑行连接在滑槽260的内部。
35.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5,为了能够对夹爪310的工作位置进行自由调整,并且保障夹爪310在飞行状态下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调节机构400包括第一旋转座410、电动推杆420和第二旋转座430,第一旋转座410固定连接在无人机机体100的底部左右两侧,第二旋转座430固定连接在夹爪310的外侧壁,电动推杆420转动连接在第一旋转座410与第二旋转座
430的之间,且电动推杆42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控制器140的输出端。
36.在具体的使用时,本技术领域人员首先将外部电池插入至无人机机体100内,然后通过按钮开关142启动控制器140使其通电并正常工作,利用控制器140启动电动推杆420,使其带动两侧的夹爪310在夹爪310内向外张开,工作人员将带输送的物品放入至夹爪310内,放置完成后再通过控制器140启动电动推杆420,使其推动两侧的夹爪310从而使其对物品表面进行夹持固定,同时利用夹爪310对物品的底部进行支撑,确保物品的放置位置被牢牢固定,工作人员手持把手将防护门320与电磁门吸330之间相连接,通过控制器140启动电磁门吸330,使其通电并产生磁力,从而对防护门320进行吸附固定,进一步对夹爪310内的物品进行固定,物品放置完成后工作人员通过外部的无线电遥控设备启动无人机机体100,使得控制器140依次打开第一驱动装置120与第二驱动装置130的开关,并且带动第一螺旋桨121与第二螺旋桨13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无人机机体100向上飞行,当无人机机体100携带物品移动至相应的工作位置后,通过调节第一驱动装置120与第二驱动装置130的工作状态使得无人机机体100缓慢向下降落,当底座230与地面相接触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分别被传输至减震器162与弹簧250的内部进行吸收,确保无人机机体100下落的稳定性,使用者将无人机机体100抬起,并且通过显示器141的指引将面部与人脸识别器150的镜头相对齐,利用人脸识别器150对使用者的面部信息进行采集并且传输至控制器140内进行比较,确定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后则断开电磁门吸330,使用者打开防护门320将夹爪310内的物品进行取出。
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8.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