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一种无人机高空电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无人机高空电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巡检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人机高空电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3.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与电力巡检等领域得到极大的发展,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但是在现有的无人机在进行电力巡检中,针对电线线路走向巡检时,部分高压电线路较多容易遮挡且位置偏僻,不便调控无人机的飞行角度进行跟拍,检测存在死角,容易疏漏。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高空电力检测装置,它可以实现落线功能,可使无人机以线缆为导向,近距离观察电力线缆有无破损,避免无人机旋浆打线,减低意外。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无人机高空电力检测装置,包括机身以及安装在机身下方用于传输图像的云台检测装置,所述云台检测装置转动式安装在机身的底部,所述机身的顶部设置有落线装置,所述落线装置设置有两组且沿机身身长的轴向前后设置在机身的顶部,位于机身的顶部且位于两组所述落线装置的之间设置有观测摄像头,所述机身的顶部对应落线装置开设有用于限位落线装置的槽口。
9.进一步的,所述落线装置包括有摆杆,所述摆杆的顶部设置有钩线钩头,摆杆底部设置有缺面齿轮a,所述缺面齿轮a与摆杆为一体成型设置。
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摆杆上的钩线钩头的钩头朝向呈相反方向安装在机身上。
11.进一步的,所述机身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的内部对应槽口设置有两个轨条,两个所述轨条上均滑动安装有齿板,两个所述轨条之间转动安装有用于拨动齿板的拨板,所述拨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体形成的缺面齿轮b。
12.进一步的,所述缺面齿轮a的圆心处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固定在容置腔室的内壁。
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齿板的顶部以及相对的一侧侧壁均设置有轮齿,所述拨板的中部还设置有驱动电机。
14.进一步的,所述缺面齿轮b与齿板侧边轮齿对应啮合,齿板顶部轮齿与缺面齿轮a对应啮合,转动所述拨板通过齿板传动带动两个摆杆同向内收或同向打开。
15.3.有益效果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1)本方案,经过驱动电机转动拨板,拨板两端啮合带动齿板使齿板做相背离方向运动,齿板顶端啮合的摆杆相应的同向内收或同向打开,当无人机接近电力线缆时,通过系统远程遥控打开两个摆杆,使两个摆杆之间的角度打开,与电力线缆位置调整对应后,使两个摆杆内收,两个钩线钩头同时勾住电力线缆,实现落线功能,可使无人机以线缆为导向,近距离观察电力线缆有无破损,避免无人机旋浆打线,沿电力线缆飞行,减低意外,并且可以检测到电力线缆两侧与基站连接的情况,避免死角疏漏。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容置腔室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容置腔室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号说明:
22.1、机身;2、云台检测装置;3、落线装置;4、观测摄像头;5、槽口;6、摆杆;7、钩线钩头;8、缺面齿轮a;9、容置腔室;10、轨条;11、齿板;12、拨板;13、缺面齿轮b;14、轮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1:
25.请参阅图1,一种无人机高空电力检测装置,包括机身1以及安装在机身1下方用于传输图像的云台检测装置2,云台检测装置2转动式安装在机身1的底部,机身1的顶部设置有落线装置3,落线装置3设置有两组且沿机身1身长的轴向前后设置在机身1的顶部,位于机身1的顶部且位于两组落线装置3的之间设置有观测摄像头4,机身1的顶部对应落线装置3开设有用于限位落线装置3的槽口5,观测摄像头4可观测落线装置3的钩线状况,便于操作人员及时调整。
26.请参阅图1-3,落线装置3包括有摆杆6,摆杆6的顶部设置有钩线钩头7,摆杆6底部设置有缺面齿轮a8,缺面齿轮a8与摆杆6为一体成型设置。
27.请参阅图1,两个摆杆6上的钩线钩头7的钩头朝向呈相反方向安装在机身1上。
28.进一步的,钩线钩头7的内曲面横向设置有滚轮,滚轮便于在电力线缆上行走,降低阻力,降低对电力线缆的磨损伤害,
29.请参阅图2-3,机身1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室9,容置腔室9的内部对应槽口5设置有两个轨条10,两个轨条10上均滑动安装有齿板11,两个轨条10之间转动安装有用于拨动齿板11的拨板12,拨板12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体形成的缺面齿轮b13。
30.请参阅图2,缺面齿轮a8的圆心处转动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转动固定在容置腔室9的内壁。
31.请参阅图2-3,两个齿板11的顶部以及相对的一侧侧壁均设置有轮齿14,拨板12的中部还设置有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
32.请参阅图2-3,缺面齿轮b13与齿板11侧边轮齿14对应啮合,齿板11顶部轮齿14与缺面齿轮a8对应啮合,转动拨板12通过齿板11传动带动两个摆杆6同向内收或同向打开,实现落线功能,可使无人机以线缆为导向,近距离观察电力线缆有无破损,避免无人机旋浆打线,沿线飞行,减低意外,并且可以检测到电力线缆两侧与基站连接的情况,避免四角疏漏。
33.在使用时:经过驱动电机转动拨板12,拨板12两端啮合带动齿板11使齿板11做相背离方向运动,齿板11顶端啮合的摆杆6相应的同向内收或同向打开,当无人机接近电力线缆时,通过系统远程遥控打开两个摆杆6,使两个摆杆6之间的角度打开,与电力线缆位置调整对应后,使两个摆杆6内收,两个钩线钩头7同时勾住电力线缆,实现落线功能,可使无人机以线缆为导向,近距离观察电力线缆有无破损,避免无人机旋浆打线,沿电力线缆飞行,减低意外,并且可以检测到电力线缆两侧与基站连接的情况,避免死角疏漏。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高空电力检测装置,包括机身(1)以及安装在机身(1)下方用于传输图像的云台检测装置(2),所述云台检测装置(2)转动式安装在机身(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的顶部设置有落线装置(3),所述落线装置(3)设置有两组且沿机身(1)身长的轴向前后设置在机身(1)的顶部,位于机身(1)的顶部且位于两组所述落线装置(3)的之间设置有观测摄像头(4),所述机身(1)的顶部对应落线装置(3)开设有用于限位落线装置(3)的槽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高空电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线装置(3)包括有摆杆(6),所述摆杆(6)的顶部设置有钩线钩头(7),摆杆(6)底部设置有缺面齿轮a(8),所述缺面齿轮a(8)与摆杆(6)为一体成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高空电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摆杆(6)上的钩线钩头(7)的钩头朝向呈相反方向安装在机身(1)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高空电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室(9),所述容置腔室(9)的内部对应槽口(5)设置有两个轨条(10),两个所述轨条(10)上均滑动安装有齿板(11),两个所述轨条(10)之间转动安装有用于拨动齿板(11)的拨板(12),所述拨板(12)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体形成的缺面齿轮b(1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高空电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面齿轮a(8)的圆心处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固定在容置腔室(9)的内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高空电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齿板(11)的顶部以及相对的一侧侧壁均设置有轮齿(14),所述拨板(12)的中部还设置有驱动电机。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高空电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面齿轮b(13)与齿板(11)侧边轮齿(14)对应啮合,齿板(11)顶部轮齿(14)与缺面齿轮a(8)对应啮合,转动所述拨板(12)通过齿板(11)传动带动两个摆杆(6)同向内收或同向打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高空电力检测装置,属于无人机巡检领域,一种无人机高空电力检测装置,包括机身以及安装在机身下方用于传输图像的云台检测装置,云台检测装置转动式安装在机身的底部,机身的顶部设置有落线装置,落线装置设置有两组且沿机身身长的轴向前后设置在机身的顶部,位于机身的顶部且位于两组落线装置的之间设置有观测摄像头,机身的顶部对应落线装置开设有用于限位落线装置的槽口,落线装置包括有摆杆,摆杆的顶部设置有钩线钩头,摆杆底部设置有缺面齿轮A,缺面齿轮A与摆杆为一体成型设计,它可以实现落线功能,可使无人机以线缆为导向,近距离观察电力线缆有无破损,避免无人机旋浆打线,减低意外。减低意外。减低意外。


技术研发人员:陆文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丰县汉祖圣境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5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