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具有非侵入式斜倚的乘客座椅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具有非侵入式斜倚的乘客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的领域涉及可斜倚乘客座椅,并且更具体地(尽管不一定排他地)涉及可被实施为在飞机或其他乘客交通工具中的座椅斜倚期间控制座椅部件的运动路径的组件。


背景技术:

2.在运输行业中,特别是在航空运输行业中,乘客的舒适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为此,商用客机中的大多数座椅能够斜倚,从而为乘客提供一些调节舒适性的能力。斜倚运动可有助于乘客的舒适性,因为斜倚运动可影响乘客的姿势和“活动空间”(例如,乘客的座椅与相邻座椅之间的空间量)。
3.在典型的客机座椅中,斜倚运动允许靠背向后枢转,产生10

20度的角度。这通常导致3

6英寸(7.62

15.24cm)的平斜倚行程(例如,在完全斜倚状态和完全非斜倚或直立状态下座椅靠背的顶部的最后部之间的水平距离)。座椅靠背的平斜倚行程通常伴随着座椅底板向前运动大约1

3英寸(2.54

7.62cm)。因此,斜倚的乘客通常会感觉到斜躺提供了活动空间的增加,因为当乘客的座位斜倚时,乘客的脸和乘客前面的座位之间的空间比直立时大。
4.然而,虽然斜倚可以为开始斜倚的乘客提供可察觉的活动空间的增加,但是座椅靠背的3

6英寸(7.62

15.24cm)的平斜倚行程可能侵入紧随其后就座的乘客的活动空间。因此,就座在另一乘客后面的乘客经常会由于前面乘客做出斜倚的选择而牺牲的活动空间的损失而看到局促。


技术实现要素:

5.本专利中使用的术语“发明”、“本发明”、“此发明”和“当前发明”旨在广泛地指代本专利的所有主题和下面的专利权利要求。包含这些术语的陈述应理解为不限制本文所述的主题或限制以下专利权利要求的含义或范围。由本专利覆盖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下面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本发明内容来限定。本发明内容是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高度综述,并且介绍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段落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发明内容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孤立地用于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应当通过参考本专利的整个说明书的适当部分,任何或所有附图以及每个权利要求来理解主题。
6.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乘客座椅,该乘客座椅包括座椅底板,相对于该座椅底板固定的座椅靠背,以及可以包括两个运动轨道节段的至少一个分布器。两个运动轨道节段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底板向下和向前平移,并且使得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靠背被限制为在斜倚行程中经历小于3英寸(7.62cm)的向后平移。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和座椅底板包括单个承载结构。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被配置成使得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
到斜倚位置时,座椅靠背被限制成在斜倚行程中经受在0至3英寸(0.00

7.62cm)之间的向后平移。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被配置成使得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靠背被限制为在斜倚行程中经历小于1英寸(2.54cm)的向后平移。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被配置成使得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靠背被限制成在斜倚行程中经受在0至1英寸(0.00

2.54cm)之间的向后平移。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被配置成使得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靠背在斜倚行程中被限制运动而不向后平移。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被配置成使得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靠背的最后点被限制成直线向下运动而在斜倚行程中没有向前或向后平移。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乘客座椅还可包括固定到座椅底板前部的柔性圆角件。
14.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乘客座椅的分布器,乘客座椅具有相对于座椅底板固定的座椅靠背。所述分布器可包括主体;限定在所述主体的前部部分中的前部运动轨道节段;以及限定在所述主体的后部部分中的后部运动轨道节段。前部运动轨道节段和后部运动轨道节段的尺寸和布置被设置成能够接合乘客座椅,使得在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期间乘客座椅的运动被限制为包括座椅底板的向下和向前平移以及座椅靠背的向下平移,而座椅靠背向后平移不超过3英寸(7.62cm)。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部运动轨道节段和后部运动轨道节段对应于形成在主体的内侧表面上并且不穿透主体的外侧表面的凹口。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部运动轨道节段或后部运动轨道节段中的至少一个是弯曲的。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部运动轨道节段和后部运动轨道节段的尺寸和布置使得座椅靠背被限制成以防止座椅靠背与竖直参考平面相交的方式从最大直立位置运动到最大斜倚位置,该竖直参考平面在最大直立位置与座椅靠背上的最后点相交。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部运动轨道节段和后部运动轨道节段的尺寸和布置被设置成引起斜倚运动,在斜倚运动中,乘客座椅围绕位于乘客座椅的头枕附近的轴线旋转。
19.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乘客座椅,其包括座椅主体和至少一个分布器。座椅主体可以包括座椅底板和座椅靠背。座椅靠背可相对于座椅底板固定,并具有位于或邻近座椅靠背的上端的头枕。该至少一个分布器可以包括两个运动轨道节段,两个运动轨道节段的尺寸和布置被设置成接合该座椅主体,使得该座椅主体在从该乘客座椅的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的过程中围绕邻近头枕的轴线旋转。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被配置成接纳乘客并在肩部水平处支承乘客的肩部,并且轴线定位在肩部水平上方。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轴线被定位在头枕的基部处或下方。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轴线定位成与乘客座椅的最后部重合。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被配置成使得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底板向下和向前平移。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进一步被配置成使得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靠背被限制成在斜倚行程中经历小于3英寸(7.62cm)的向后平移。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还被配置成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轴线向下平移。
附图说明
26.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的处于直立位置的乘客座椅的示例的侧视图。
27.图2是示出可与图1的乘客座椅一起使用的分布器的侧视图。
28.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的处于斜倚位置的图1的乘客座椅的侧视图。
29.图4是图2的分布器的侧视图,示出了可便于图3所示的乘客座椅的斜倚位置的构造。
30.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的图1和图3的乘客座椅的直立位置和斜倚位置的对比重叠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在此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主题以满足法定要求,但是该描述不一定旨在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可以以其他方式来体现,可以包括不同的元件或步骤,并且可以结合其他现有的或未来的技术来使用。本说明书不应当被解释为暗示在各个步骤或元件之中或之间的任何特定顺序或布置,除非明确描述了各个步骤的顺序或元件的布置。
32.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提供了用于乘客座椅的斜倚系统。虽然所讨论的斜倚系统用于飞机座椅,但它们决不限于此。相反,斜倚系统的实施方式可以用于乘客座椅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座椅或其他所需的座椅。例如,实施方式可以用在火车、公共汽车、电影院、学生座椅上,或者当座椅的斜倚能力可能有用时的任何其他情况。
33.在各种实施方式中,斜倚系统可以允许乘客座椅以对直接就座在座椅后面的乘客非侵入的方式斜倚。例如,由相对于座椅底板固定的座椅靠背形成的座椅的主体可以在斜倚过程中向前和/或向下摆动,例如,使得座椅的最后部分直接向下平移或者根本不朝向就座在后面的乘客枢转。因此,对于安装到局限于座椅之间的特定空间量的预先存在的行列中的这种座椅,斜倚运动实际上可以允许斜倚的乘客减少或消除向后斜倚行程,以交换影响他或她自己的腿部空间的向前运动,而不影响后面的乘客的头部水平活动空间。然而,因为由相对于座椅底板固定的座椅靠背形成的座椅的主体可导致座椅在斜倚期间以至少部分地提升乘客的腿的前部并减小接纳乘客的腿所需的总体水平距离的方式托起乘客,斜倚乘客也不会被额外的向前运动困扰。因此,选择斜倚的乘客可以这样做而不显著牺牲后面的另一乘客的头部水平活动空间,并且也不显著牺牲他或她自己的腿部空间。在各种示例中,座椅的最后部分而不是直接向下平移可能仍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向后斜倚行程,然而座椅后面的乘客可能仍然认为斜倚是非侵入性的,因为该向后斜倚行程量小于已经被接受为乘客座椅中向后斜倚行程的标准的低端的3英寸(7.62cm)。
34.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如图1

5所示,斜倚系统101可以相对于乘客座椅103
实施,并且包括座椅主体105和至少一个分布器(spreader)107。斜倚系统101可以允许乘客座椅103是可斜倚的。例如,该至少一个分布器107可以支承座椅主体105并且促进、限定和/或约束座椅主体105在斜倚运动范围内的不同位置之间的运动,例如在完全直立或最大直立位置(如图1中所描绘的)与完全斜倚或最大斜倚位置(如图3中所描绘的)之间的运动。
35.座椅主体105可以包括座椅靠背109和座椅底板111。座椅靠背109和座椅底板111可以相对于彼此固定。例如,座椅靠背109和座椅底板111可以是单个承载结构。相对于座椅靠背109固定的座椅底板111可用于允许座椅主体105在斜倚期间以本文所述的方式托住乘客。
36.座椅主体105的相应元件可以包括合适的材料和/或特征以促进各种功能。例如,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座椅底板111和座椅靠背109的前部包括非刚性或柔性材料(例如,织物、纺织品、泡沫或其它缓冲材料),用于当乘客支承在乘客座椅103中时使乘客舒适。也可以包括其它更刚性的材料,例如用于增强柔性材料,或提供用于其它功能的部件。例如,在后侧上的座椅靠背109可以包括由刚性材料形成并且与座椅靠背109的缓冲材料联接的护罩。可用于本文所述的护罩和/或其它部件的刚性材料的合适示例包括但不限于铝、不锈钢、芳族聚酰胺纤维、聚碳酸酯、聚丙烯、其它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或其它类似材料。
37.座椅靠背109可以包括适当的轮廓或其他特征以便于乘客舒适。例如,座椅靠背109可以包括头枕113。头枕可以具有固定的形状或者可以是可调节的以适应乘客偏好和/或尺寸的差异。
38.座椅底板111可包括合适的轮廓或其它特征,以便于乘客舒适。例如,在图1中,座椅底板111示出为在座椅底板111的前端包括柔性圆角件115或与柔性圆角件115联接。圆角件115可包括由弹性体、聚合物、橡胶、硅树脂、弹性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柔性构件,该柔性构件可偏转并重复地返回到其原始位置或以其它方式提供足够的柔性和弹性以避免永久变形。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圆角件115可沿着运动路径在静止位置(例如,图1)与弯曲位置(例如,图3)之间运动。在使用中,圆角件115可以为乘客的大腿提供不同的支承,特别是当乘客斜倚乘客座椅103时。例如,圆角件115可在静止位置和弯曲位置之间弯曲,以在乘客运动,调节他或她的座位或改变位置时给乘客提供支承和舒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圆角件115可适于弯曲,使得乘客的脚保持与地面接触,即使当座椅103斜倚且座椅底板111的前部可与乘客舱地板成一定角度时。外圆角115,类似于座椅底板111,可以用附加的织物、缓冲垫或其它支承件装饰,以提供更美观的外观和感觉,并改善乘客的舒适度。
39.至少一个分布器107在使用中可以支承座椅主体105。该至少一个分布器107可以对应于多个分布器107(例如在包括乘客座椅103的左侧上的一个和右侧上的另一个的布置中),尽管在此为了简单起见,讨论将主要集中在单个分布器107上。
40.分布器107可以将乘客座椅103与横向相邻的座椅分开,例如向左或向右。分布器107可以在座椅主体105和座椅管(未示出)或车辆的其他结构或运输模式之间提供附接和结构连接。尽管未示出,但是分布器107可以具有在座椅底板111上方延伸的部分(例如,l形或其它形状),以提供用于乘客座椅103的扶手的结构。在一些示例中,扶手可以替代地直接安装到座椅靠背109。分布器107可以提供用于保持座椅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例如座椅靠背109、座椅底板111、座椅主体105、扶手和/或安全带附接件。
41.在图1中,分布器107被描绘为相对于座椅主体105就位,而在图2中,分布器107被
孤立地示出并且具有示出的附加特征。如参考图2可以最好地理解的,分布器107可以包括分布器主体117。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分布器主体117由其中形成有适当切口或其它特征的单件材料形成,尽管分布器主体117可通过任何构造工艺由材料或部件的任何组合形成。图2中所示的形成在分布器主体117中的特征包括座椅管孔119、运动轨道节段121(例如,前部运动轨道节段121a和后部运动轨道节段121b)、轻量化开口123和座椅安全带连接点125,尽管与图2中所示的具体布置不同的组合和/或构造也是可能的。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座椅安全带附接点可以位于座椅主体105上。
42.如上所述,运动轨道节段121可由至少一个分布器107提供。例如,在图2中,在一个分布器107中示出了两个运动轨道节段121,前部运动轨道节段121a位于分布器主体117的前部,后部运动轨道节段121b位于分布器主体117的后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运动轨道节段121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分布器107中,例如,前部运动轨道节段121a或后部运动轨道节段121b中的一个位于乘客座椅103左侧的分布器107中,而另一个位于乘客座椅103右侧的分布器107中。
43.运动轨道节段121可以被配置成从座椅主体105接收滚子或其他滑动构件12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运动轨道节段121将设置在分布器107的内侧表面上,以消除或减少潜在的夹点。例如,前部运动轨道节段121a和后部运动轨道节段121b可以对应于形成在分布器主体117的内侧表面上并且不穿透分布器主体117的外侧表面或穿过可以接合到分布器主体117上或用于分布器主体117的一部分的盖的凹口。
44.再次参照图1,座椅主体105可通过接纳在运动轨道节段121中的滚子或其它滑动构件127与分布器107联接。例如,滑动构件127可从座椅主体105伸出并延伸到运动轨道节段121中。滑动构件127能够在运动轨道节段121内运动以允许座椅主体105相对于分布器107运动。例如,首先参见图2,当座椅主体105处于最大直立位置时,定位在其相应的运动轨道节段121a的后端处的特定滑动构件127a可以沿着运动轨道节段121a运动以便斜倚,直到到达定位在其运动轨道节段121a的前端处的点(例如,图4中所示),这可以限制座椅主体105运动经过最大斜倚位置。当座椅主体105朝向竖直方向返回时,滑动构件127a可以沿着其运动轨道节段121a在相反方向上运动并且到达其运动轨道节段121a的后端以限制座椅主体105运动经过最大直立位置。
45.运动轨道节段121可以限制座椅主体105沿特定行程路径和/或在特定点之间的运动。例如,尽管在单个运动轨道节段121中仅使用单个滑动构件127可以允许在沿着运动轨道节段121运动期间围绕相应的滑动构件127旋转,但是在两个运动轨道节段121内包括两个滑动构件127可以限制或约束座椅主体105的两个自由度,并且允许一个自由度以允许座椅主体105在用于斜倚的稳定的预定路径中运动。此外,尽管在运动轨道节段121在图2中描绘为彼此不连接的不同凹槽,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运动轨道节段121可通过中间部分(例如在127c处以虚线所示)彼此连接或以其它方式形成较大凹槽的子部分。
46.运动轨道节段121可以被配置为以摇摆或摇篮运动来运动乘客座椅103,在该摇摆或摇篮运动中,乘客座椅103被向下和向前运动以便斜倚。虽然前部运动轨道节段121a和后部运动轨道节段121b分别描绘为直的和弯曲的,但是可以使用直的或弯曲的形状的任何合适的组合来获得斜倚运动的端点之间的期望的运动形式。尽管乘客座椅103的无动力斜倚在某些应用中可能是优选的,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乘客座椅的摇摆或摇篮运动可通过使
用弹簧、气弹簧或电动机来辅助或实现。
47.如所指出的,分布器107可以将座椅主体105约束到某些类型的运动。为了便于解释这种运动的各种选择,在整个附图中示出了各种参考线。
48.例如,对于图1所示的处于竖立状态的乘客座椅103,参考线ru与竖直方向对齐并且与处于直立位置的座椅103的最后部重合。参考线sb表示沿座椅靠背109对齐的直线,并且可用于识别座椅靠背109相对于由ru表示的竖直方向在直立位置中对齐的直立座椅靠背角度αu。类似地,参考线sp表示沿着座椅底板111对齐的直线,并且可以用于识别座椅底板11相对于水平方向h在直立位置中对齐的直立座椅底板角度βu。
49.在图3所示的斜倚状态下,为乘客座椅103标识类似的参考线。例如,在图3中,参考线rr与竖直方向对齐,并且与处于斜倚位置的座椅103的最后部重合。参考线sb再次表示沿着座椅靠背109对齐的直线,并且可以用于识别座椅靠背109相对于由rr表示的竖直方向在斜倚位置中对齐的斜倚座椅靠背角度αr。类似地,参考线sp再次表示沿着座椅底板111对齐的直线,并且可以用于识别座椅底板11在相对于水平方向h的斜倚位置中对齐的斜倚座椅底板角度βr。
50.为了比较,图5示出了第一竖直参考线r1和第二竖直参考线r2。第一竖直参考线r1和第二竖直参考线r2之间的距离在图5中图示为rt,并且可以对应于平斜倚行程的量。然而,还应当注意的是,尽管第一竖直参考线r1和第二竖直参考线r2在图5中被示出为间隔开(例如,对应于斜倚行程rt的非0量),但这是为了易于观察相关尺寸的相对位置并且不排除斜倚行程rt具有0值的可能性。例如,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5的竖直参考线r1和r2可以分别对应于图1和图3的竖直参考线ru和rr,使得在处于直立位置和斜倚位置的座椅103的最后部之间存在非0的斜倚行程rt距离。另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和图3的竖直参考线ru和rr可以各自映射到图5的竖直参考线r1,使得在直立位置和斜倚位置中的座椅103的最后部之间存在0斜倚行程rt距离。
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运动轨道节段121(例如,前部运动轨道节段121a和后部运动轨道节段121b)的尺寸和布置被设计成引起斜倚运动,在斜倚运动中,乘客座椅103围绕位于乘客座椅103的头枕113附近的轴线ar旋转(例如,如箭头129所示)。座椅主体105的在轴线ar下方的部分可以相应地远离竖直方向旋转,例如,使得图3中的斜倚座椅靠背角度αr大于图1中的直立座椅靠背角度αu。这种旋转还可以使座椅底板111的前端从水平方向h向上旋转,例如,使得图3中的斜倚座椅底板角度βr大于图3中的直立座椅底板角度βu。向上旋转座椅底板111可以减小乘客的腿所占据的水平距离,和/或使圆角件115向下弯曲(如果存在的话)。
52.在图1和3中,轴线ar被描绘为位于与乘客座椅103的最后部重合的位置。这种定位可以允许座椅103向斜倚,而座椅103的任何部分不会向后运动到座椅103后面的活动空间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轴线ar的位置可以在不引起座椅103的向后运动的侵入量的情况下变化。在图1和3中示出了轴线ar的一种这样的替代位置al,但是替代布置不限于所描绘的替代位置al。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轴线ar定位在头枕113的基部处或下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109被配置成接纳乘客并且在肩部水平处支承乘客的肩部,并且轴线ar被定位在该肩部水平上方。
5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轴线ar可以经历作为从直立位置到斜倚位置的斜倚运动的一
部分的向下竖直平移。例如,如图5所示,这可以对应于由向下箭头131表示的向下平移,例如从直立位置中的参考点a到斜倚位置中的参考点b。
5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运动轨道节段121(例如,前部运动轨道节段121a和后部运动轨道节段121b)的尺寸和布置使得座椅靠背109被限制成以防止座椅靠背109与竖直参考平面(例如,r1)相交的方式从最大直立位置(例如,图5中的实线)运动到最大斜倚位置(例如,图5中的虚线),竖直参考平面在最大直立位置中与座椅靠背109上的最后点相交。
5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允许座椅靠背109的一部分与竖直参考平面(例如,r1)相交,该竖直参考平面在最大直立位置中与座椅靠背109上的最后点相交。例如,参见图5,座椅103可以被允许向后枢转,使得处于最大斜倚位置的座椅103的最后部分与第二参考平面r2重合,该第二参考平面r2不同于第一参考平面r1并且与该第一参考平面r1间隔开斜倚行进距离rt,该第一参考平面r1与处于最大直立位置的座椅靠背109上的最后点相交。各种不同的范围可以对乘客是非侵入性的和/或提供其它优点。
56.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靠背109被限制为在斜倚行程rt中经历小于3英寸(7.62cm)的向后平移。这样的范围可能是有利的,因为由于小于3英寸(7.62cm)而被认为是非侵入性的,所述3英寸(7.62cm)已经被接受为乘客座椅中向斜倚斜行进的标准的低端。
5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109被限制为在斜倚行程rt中经受0至3英寸(0.00

7.62cm)之间的向后平移。这样的范围可以具有防止斜躺乘客使座椅靠背109以减少头部水平居住空间的方式向前运动的附加益处。
5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109被限制为在斜倚行程rt中经历小于1英寸(2.54cm)的向后平移。这样的范围可能是有利的,因为对于就座在后面的乘客来说它看起来可以忽略不计。
5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109被限制为在斜倚行程rt中经受在0至1英寸(0.00

2.54cm)之间的向后平移。这样的范围可以具有防止斜倚的乘客从斜倚中失去头部水平活动空间的附加益处。
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109在斜倚行程rt中被限制运动而不向后平移。这种运动可具有允许斜倚的乘客斜倚而不牺牲就座在后面的另一乘客的任何头部水平活动空间的益处。
6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109被限制为在斜倚行程rt中没有向后或向前平移地运动。这种运动可以允许座椅103斜倚,而不会对斜倚的乘客或直接就座在后面的乘客的头部水平活动空间的向前或向后的量产生负面影响。
6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乘客座椅103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靠背109的最后部分被附加地或可选地限制为在斜倚行程中直线向下运动而不向前或向后平移。这样的运动可以允许座椅底板111向上倾斜并且便于座椅103的摇动或摇篮运动,而不会对斜倚乘客或直接就座在后面的乘客的头部水平活动空间的向前或向后的量产生负面影响。
6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运动轨道节段121(例如,前部运动轨道节段121a和后部运动轨道节段121b)的尺寸和布置被设置成引起斜倚运动,在斜倚运动中,乘客座椅103经历可被子部件的相应运动识别的运动。例如,乘客座椅103从直立位置到斜倚位置的转变可以使乘客座椅103运动,使得座椅底板111向下和向前平移(例如,如图5中由向下箭头133和向左
箭头135相对于参考点137指示的,该参考点137以实线在座椅主体105的直立位置示出,并且以虚线在座椅主体105的斜倚位置示出)。乘客座椅103还可以运动,使得当乘客座椅103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靠背109被限制为在斜倚行程rt中经历小于本文所述的特定阈值的向后平移。乘客座椅103还可以运动,使得当乘客座椅103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靠背109至少部分地向下运动(例如,如向下箭头131所示)。
64.在下文中,描述了另外的实施方式以便于理解本发明:
65.示例1.一种乘客座椅(可包括前述或随后示例的特征),包括:
66.座椅底板;
67.相对于所述座椅底板固定的座椅靠背;以及
68.至少一个分布器,其包括两个运动轨道节段,所述运动轨道节段被配置成使得:
69.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底板向下和向前平移;以及
70.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靠背被限制为在斜倚行程中经历小于3英寸(7.62cm)的向后平移。
71.示例2.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椅,其中,所述座椅靠背和所述座椅底板包括单个承载结构。
72.示例3.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椅,其中,所述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被配置成使得当所述乘客座椅从所述直立位置转换到所述斜倚位置时,所述座椅靠背被限制成在斜倚行程中经历0至3英寸(0.00

7.62cm)之间的向后平移。
73.示例4.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椅,其中,所述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被配置成使得当所述乘客座椅从所述直立位置转换到所述斜倚位置时,所述座椅靠背被限制成在斜倚行程中经历小于1英寸(2.54cm)的向后平移。
74.示例5.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椅,其中,所述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被配置成使得当所述乘客座椅从所述直立位置转换到所述斜倚位置时,所述座椅靠背被限制成在斜倚行程中经历0至1英寸(0.00

2.54cm)之间的向后平移。
75.示例6.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椅,其中,所述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被配置成使得当所述乘客座椅从所述直立位置转换到所述斜倚位置时,所述座椅靠背在斜倚行程中被限制运动而不向后平移。
76.示例7.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椅,其中,所述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被配置成使得当所述乘客座椅从所述直立位置转换到所述斜倚位置时,所述座椅靠背的最后点被限制成直线向下运动,而不在斜倚行程中向前或向后平移。
77.示例8.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椅,还包括固定到所述座椅底板的前部的柔性圆角件。
78.示例9.一种用于乘客座椅的分布器,所述乘客座椅具有相对于座椅底板固定的座椅靠背,所述分布器(可包括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特征)包括:
79.主体;
80.限定在所述主体的前部部分中的前部运动轨道节段;以及
81.限定在所述主体的后部部分中的后部运动轨道节段,其中所述前部运动轨道节段和所述后部运动轨道节段的尺寸和布置被设置成接合所述乘客座椅,使得在从直立位置转变到斜倚位置期间所述乘客座椅的运动被限制成包括所述座椅底板的向下和向前平移以
及所述座椅靠背的向下平移,而所述座椅靠背向后平移不超过3英寸(7.62cm)。
82.示例10.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器,其中,所述前部运动轨道节段和所述后部运动轨道节段对应于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内侧表面上并且不穿透所述主体的外侧表面的凹口。
83.示例11.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器,其中,所述前部运动轨道节段或所述后部运动轨道节段中的至少一个是弯曲的。
84.示例12.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器,其中,所述前部运动轨道节段和所述后部运动轨道节段的尺寸和布置使得所述座椅靠背被限制为以防止所述座椅靠背与竖直参考平面相交的方式从最大直立位置运动到最大斜倚位置,所述竖直参考平面在所述最大直立位置与所述座椅靠背上的最后点相交。
85.示例13.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器,其中,所述前部运动轨道节段和所述后部运动轨道节段的尺寸和布置设置成引起斜倚运动,在所述斜倚运动中,所述乘客座椅绕位于所述乘客座椅的头枕附近的轴线旋转。
86.示例14.一种乘客座椅(可包括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特征),包括:
87.座椅主体,包括:
88.座椅底板;以及
89.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椅底板固定并且具有位于或邻近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的头枕;以及
90.至少一个分布器,所述分布器包括两个运动轨道节段,所述两个运动轨道节段的尺寸和布置设置成接合所述座椅主体,使得所述座椅主体在从所述乘客座椅的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的过程中围绕邻近所述头枕的轴线旋转。
91.示例15.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椅,其中,所述座椅靠背被配置成接纳乘客并在肩部水平处支承所述乘客的肩部,并且所述轴线定位在所述肩部水平上方。
92.示例16.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椅,其中,所述轴线定位在所述头枕的基部处或下方。
93.示例17.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椅,其中,所述轴线定位成与所述乘客座椅的最后部重合。
94.示例18.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椅,其中,所述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被配置成使得:
95.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底板向下和向前平移。
96.示例19.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椅,其中,所述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进一步被配置成使得:
97.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座椅靠背被限制为在斜倚行程中经历小于3英寸(7.62cm)的向后平移。
98.示例20.根据前述或随后示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椅,其中,所述两个运动轨道节段进一步被配置成使得:
99.当乘客座椅从直立位置转换到斜倚位置时,轴线向下平移。
100.在附图中描绘的或以上描述的部件以及未示出或描述的部件和步骤的不同安排
是可能的。类似地,一些特征和子组合是有用的,并且可以在不参考其他特征和子组合的情况下使用。已出于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目的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且替代实施方式对于本专利的读者将变得显而易见。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或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实施方式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