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基于多能源系统交互的林区巡检无人机无线充电基站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基于多能源系统交互的林区巡检无人机无线充电基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基站,具体为基于多能源系统交互的林区巡检无人机无线充电基站。


背景技术:

2.森林是地球上可再生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森林资源进行高效、准确巡检是保证林业生态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相较于传统林区巡检方法,无人机实现全方位、多维度、无人值守的自动化作业。然而,受限于无人机的电池容量、起飞载重等因素,其续航里程和续航时间较短,如何实现无人机长期机动续航是制约其应用的一个瓶颈问题。以林区巡检无人机长期机动续航为出发点,着眼于林区新能源的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探索基于多能源系统交互的林区巡检无人机无线充电基站,推动无人值守化林区巡检的应用进程,助力智慧林业的不断发展,为此出现了很多通过太阳能以及风能转化为电能组成的无人机充电站,用来对林区巡检无人机进行无线充电。
3.现有的基于多能源系统交互的林区巡检无人机无线充电基站在对无人机充电不便,同时在充电线圈与受电线圈接触时易造成损伤,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多能源系统交互的林区巡检无人机无线充电基站,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基于多能源系统交互的林区巡检无人机无线充电基站在对无人机充电不便,同时在充电线圈与受电线圈接触时易造成损伤,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进行支撑的支腿以及用于无人机停驻的停机台,还包括横杆、升降机构、连接柱、方形台、缓冲机构、送电线圈和凹槽,所述支腿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横杆,横杆的中部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顶端通过连接柱安装有方形台,方形台内通过缓冲机构连接有送电线圈,停机台的中部开设有凹槽;
6.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丝杆、导向柱、伺服电机、升降块、丝孔和导向孔,丝杆安装在两个横杆的中部,丝杆的两侧均固定有导向柱,丝杆的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丝杆和导向柱上套接有升降块。
7.优选的,所述升降块对应丝杆位置处开设有丝孔。
8.优选的,所述升降块对应导向柱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
9.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内腔、缓冲弹簧、限位盘、导线和圆孔,内腔开设在方形台中部,内腔中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一端与送电线圈的底部连接,送电线圈的边缘处设置有限位盘。
10.优选的,所述送电线圈底端的中部连接有贯穿方形台的导线。
11.优选的,所述方形台对应送电线圈位置处开设有圆孔,限位盘的外径大于圆孔的
直径。
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用于林区巡检的无人机需要充电时,只需停在停机台上,此时,伺服电机工作,伺服电机工作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与升降块上开设的丝孔的配合下,使得升降块在丝杆上移动,设置的导向柱与导向孔的配合下,可提高升降块移动时的稳定性,升降块移动通过连接柱带动方形台及送电线圈向上移动,从而使得送电线圈与无人机底部的受电线圈接触即可对林区巡检的无人机进行充电,同时在送电线圈使用时,当送电线圈与受电线圈接触时,受电线圈会给送电线圈一个向下的力,送电线圈以及限位盘便会向下推动缓冲弹簧,通过缓冲弹簧的收缩来对送电线圈进行缓冲,避免送电线圈与受电线圈接触受力过大导致损伤,提高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林区巡检的无人机进行充电,同时可对送电线圈进行使用时的防护,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升降块三维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方形台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凹槽开设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支腿;2、停机台;3、横杆;4、升降机构;41、丝杆;42、导向柱;43、伺服电机;44、升降块;45、丝孔;46、导向孔;5、连接柱;6、方形台;7、缓冲机构;71、内腔;72、缓冲弹簧;73、限位盘;74、导线;75、圆孔;8、送电线圈;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1

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实施例一,由图1

4给出,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多能源系统交互的林区巡检无人机无线充电基站,包括用于进行支撑的支腿1以及用于无人机停驻的停机台2,还包括横杆3、升降机构4、连接柱5、方形台6、缓冲机构7、送电线圈8、凹槽9、丝杆41、导向柱42、伺服电机43、升降块44、丝孔45、导向孔46、内腔71、缓冲弹簧72、限位盘73、导线74和圆孔75,支腿1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横杆3,横杆3的中部设置有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的顶端通过连接柱5安装有方形台6,方形台6内通过缓冲机构7连接有送电线圈8,停机台2的中部开设有凹槽9;
21.升降机构4包括丝杆41、导向柱42、伺服电机43、升降块44、丝孔45和导向孔46,丝杆41安装在两个横杆3的中部,丝杆41的两侧均固定有导向柱42,丝杆41的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43,丝杆41和导向柱42上套接有升降块44。
22.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用于林区巡检的无人机需要充电时,只需停在停机台2上,此时,伺服电机43工作,伺服电机43工作带动丝杆41转动,丝杆41转动与升降块44上开设的丝孔45的配合下,使得升降块44在丝杆41上移动,设置的导向柱42与导向孔46的配合下,可提高升降块44移动时的稳定性,升降块44移动通过连接柱5带动方形台6及送电线圈8向上移动,从而使得送电线圈8与无人机底部的受电线圈接触即可对林区巡检的无人
机进行充电,同时在送电线圈8使用时,当送电线圈8与受电线圈接触时,受电线圈会给送电线圈8一个向下的力,送电线圈8以及限位盘73便会向下推动缓冲弹簧72,通过缓冲弹簧72的收缩来对送电线圈8进行缓冲,避免送电线圈8与受电线圈接触受力过大导致损伤,提高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林区巡检的无人机进行充电,同时可对送电线圈8进行使用时的防护,提高其使用寿命。
23.实施例二
24.实施例一中升降块44升降不便,参照图1和图2,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升降块44对应丝杆41位置处开设有丝孔45,便于升降块44的升降。
25.实施例三
26.实施例一中升降块44升降稳定性不足,参照图1和图2,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升降块44对应导向柱42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46,提高升降块44升降的稳定性。
27.实施例四
28.实施例一中送电线圈8防护性不足,参照图3,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缓冲机构7包括内腔71、缓冲弹簧72、限位盘73、导线74和圆孔75,内腔71开设在方形台6中部,内腔71中设置有缓冲弹簧72,缓冲弹簧72的一端与送电线圈8的底部连接,送电线圈8的边缘处设置有限位盘73,使用时,当送电线圈8与受电线圈接触时,受电线圈会给送电线圈8一个向下的力,送电线圈8以及限位盘73便会向下推动缓冲弹簧72,通过缓冲弹簧72的收缩来对送电线圈8进行缓冲,避免送电线圈8与受电线圈接触受力过大导致损伤,提高使用寿命。
29.实施例五
30.实施例四中送电线圈8送电不便,参照图3,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送电线圈8底端的中部连接有贯穿方形台6的导线74,便于进行输电。
31.实施例六
32.实施例一中送电线圈8安装不便,参照图3,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方形台6对应送电线圈8位置处开设有圆孔75,限位盘73的外径大于圆孔75的直径,便于送电线圈8的安装使用。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