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用搭载无人机。
背景技术:2.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3.传统的无人机在使用时,巡航时不便于对电池容量进行调节,同时货物搭载稳定性差,不便于进行搜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用搭载无人机,具有便于根据巡航距离选择合适数量的电池,提高了无人机巡航的距离,同时货物搭载稳定性高,便于进行搜救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用搭载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上端设置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的内部安装有外置电池板,所述电池槽和外置电池板之间以及两个外置电池板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无人机主体下端的两侧表面均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正上方设置有下压板,所述无人机主体和下压板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无人机主体侧表面安装有探照灯,所述探照灯的表面安装有摄像头。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搭载无人机优选技术方案,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电池槽和外置电池板上表面的铜接柱,设置在外置电池板下表面的插孔,且铜接柱插接到插孔的内部,以及插孔内表面一体成型有限位凸环,通过限位凸环固定在插孔内部的铜触片,且所述铜触片与铜接柱接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搭载无人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孔设置在外置电池板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且插孔和铜接柱一一对应。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搭载无人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铜触片为双曲面的环形结构。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搭载无人机优选技术方案,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无人机主体侧表面的外套卡板,安装在外套卡板内部的连接杆,旋合在外套卡板表面开设螺孔内的手拧螺钉,且手拧螺钉的端部与连接杆接触,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在下压板的上表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搭载无人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滑槽,所述外套卡板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卡板,且限位卡板安装在限位滑槽的内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搭载无人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在无人机主体下端侧表面的连接板,固定在连接板下端的底杆,以及连接板外侧表面固定的侧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无人机主体上表面设置电池槽内安装的外置电池板,使得无人机主体可根据航行的距离选择外挂合适数量的外置电池板,便于无人机主体进行野外巡航,同时无人机主体下端两侧固定的支撑架,同时支撑架下端固定有支撑板,以及支撑板正上方通过连接组件安装的下压板,便于下压板和支撑板配合对货物进行搭载,同时增加了货物转运的稳定性,同时无人机主体侧表面安装的探照灯,以及安装在探照灯表面的摄像头,便于摄像头跟随探照灯对野外环境进行拍摄,同时便于探照灯对环境进行探照,从而达到便于搜救的目的。
14.2、通过由铜接柱、插孔、限位凸环、铜触片组成的连接组件,同时铜接柱分别固定在电池槽和外置电池板的上表面,插孔设置在外置电池板的下表面,便于电池槽和外置电池板连接时,以及两个外置电池板连接时,铜接柱插入插孔的内部,且插孔内安装的铜触片通过限位凸环进行固定,增加了铜触片进行固定的稳定性,便于铜触片与外置电池板接触,从而便于外置电池板与无人机主体电连接。
15.3、通过由连接杆、外套卡板和手拧螺钉组成的调节组件,同时连接杆安装在外套卡板内部后通过手拧螺钉进行固定,且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在下压板的上表面,便于通过调节连接杆的位置,使得下压板和支撑板配合对货物进行定位,从而增加了货物搭载时的稳定性,同时外套卡板内表面设置的限位卡板安装在连接杆表面开设的限位滑槽内,增加了连接杆在外套卡板内移动的稳定性。
16.4、通过由连接板、底杆和侧板组成的支撑架,使得连接板通过底杆和侧板配合进行支撑,增加了支撑架的稳定性,便于支撑架对无人机主体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置电池板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杆和外套卡板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无人机主体;2、电池槽;3、外置电池板;4、铜接柱;5、插孔;6、限位凸环;7、铜触片;8、支撑架;81、连接板;82、底杆;83、侧板;9、支撑板;10、下压板;11、连接杆;12、外套卡板;13、手拧螺钉;14、限位滑槽;15、限位卡板;16、探照灯;17、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
‑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通用搭载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无人机主体1上端设置有电池槽2,电池槽2的内部安装有外置电池板3,电池槽2和外置电池板3之间以及两个外置电池板3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组件,无人机主体1下端的两侧表面均固定有支撑架8,支撑架8的下端固定有支撑板9,支撑板9的正上方设置有下压板10,无人机主体1和下压板10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无人机主体1侧表面安装有探照灯16,探照灯16的表面安装有摄像头17。
26.本实施方案中,通过无人机主体1上表面设置电池槽2内安装的外置电池板3,使得无人机主体1可根据航行的距离选择外挂合适数量的外置电池板3,便于无人机主体1进行野外巡航,同时无人机主体1下端两侧固定的支撑架8,同时支撑架8下端固定有支撑板9,以及支撑板9正上方通过连接组件安装的下压板10,便于下压板10和支撑板9配合对货物进行搭载,同时增加了货物转运的稳定性,同时无人机主体1侧表面安装的探照灯16,以及安装在探照灯16表面的摄像头17,便于摄像头17跟随探照灯16对野外环境进行拍摄,同时便于探照灯16对环境进行探照从而达到便于搜救的目的。
27.具体的,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电池槽2和外置电池板3上表面的铜接柱4,设置在外置电池板3下表面的插孔5,且铜接柱4插接到插孔5的内部,以及插孔5内表面一体成型有限位凸环6,通过限位凸环6固定在插孔5内部的铜触片7,且铜触片7与铜接柱4接触,插孔5设置在外置电池板3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且插孔5和铜接柱4一一对应,铜触片7为双曲面的环形结构。
28.本实施例中,通过由铜接柱4、插孔5、限位凸环6、铜触片7组成的连接组件,同时铜接柱4分别固定在电池槽2和外置电池板3的上表面,插孔5设置在外置电池板3的下表面,便于电池槽2和外置电池板3连接时,以及两个外置电池板3连接时,铜接柱4插入插孔5的内部,且插孔5内安装的铜触片7通过限位凸环6进行固定,增加了铜触片7进行固定的稳定性,便于铜触片7与外置电池板3接触,从而便于外置电池板3与无人机主体1电连接。
29.具体的,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无人机主体1侧表面的外套卡板12,安装在外套卡板12内部的连接杆11,旋合在外套卡板12表面开设螺孔内的手拧螺钉13,且手拧螺钉13的端部与连接杆11接触,连接杆11的下端固定在下压板10的上表面,连接杆11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滑槽14,外套卡板12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卡板15,且限位卡板15安装在限位滑槽14的内部。
30.本实施例中,通过由连接杆11、外套卡板12和手拧螺钉13组成的调节组件,同时连接杆11安装在外套卡板12内部后通过手拧螺钉13进行固定,且连接杆11的下端固定在下压板10的上表面,便于通过调节连接杆11的位置,使得下压板10和支撑板9配合对货物进行定位,从而增加了货物搭载时的稳定性,同时外套卡板12内表面设置的限位卡板15安装在连
接杆11表面开设的限位滑槽14内,增加了连接杆11在外套卡板12内移动的稳定性。
31.具体的,支撑架8包括固定在无人机主体1下端侧表面的连接板81,固定在连接板81下端的底杆82,以及连接板81外侧表面固定的侧板83。
32.本实施例中,通过由连接板81、底杆82和侧板83组成的支撑架8,使得连接板81通过底杆82和侧板83配合进行支撑,增加了支撑架8的稳定性,便于支撑架8对无人机主体1进行支撑。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根据无人机主体1行进的路线选择搭载若干块外置电池板3,外置电池板3放在在电池槽2的内部,此时电池槽2上表面固定的铜接柱4插入插孔5内,使得铜触片7与铜接柱4接触,货物放在在支撑板9的上表面,拧松手拧螺钉13,下压板10下移时带着连接杆11移动,使得下压板10紧压货物,并拧紧手拧螺钉13,使得连接杆11固定在外套卡板12的内部,无人机主体1移动时探照灯16对行进环境进行照明,摄像头17对环境进行拍摄。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