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活性炭具有价格低、高强度等显著特征但杂质高难做成高性能活性炭,其外观普遍为黑色圆柱状活性炭,不定形煤质颗粒活性炭,又称破碎炭,圆柱形活性炭又称柱状活性炭滤料,一般由粉状原料和粘结剂经混捏、挤压成型再经炭化、活化等工序制成,也可以用粉状活性炭加粘结剂挤压成型。
3.在活性炭的生产过程中,炭化后的活性炭需要经过冷却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目前基本采用自然冷却,但自然冷却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使时间成本增加,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活性炭生生产用冷却装置,以便活性炭能够快速冷却。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冷却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活性炭自然冷却需要较长时间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对称固定有四个支撑柱并放置有水箱,四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有筒体,所述筒体的侧壁安装连通有进料管,所述筒体的表面安装有盘管,且盘管的出水端与水箱连通,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水箱内的水抽出送进盘管内的输水机构,所述筒体的底部安装连通有出料管,且出料管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筒体的顶部安装有筒盖,所述筒盖的顶部对称固定有四个立柱,四个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有电机,所述筒盖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绞龙叶片,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绞龙叶片的顶端固定,所述筒盖的底部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筒盖的顶部分别安装有plc控制器和负压风机,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电机、温度传感器、电磁阀和负压风机,所述负压风机的进风端通过进风管与筒盖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底部呈漏斗状,且筒体与筒盖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输水机构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有延伸至水箱内部的进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盘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 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水泵。
11.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为敞开式,且水箱的侧壁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阀门。
12.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有防滑橡胶垫。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冷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
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盘管、输水机构、电机、绞龙叶片和负压风机,可以对活性炭进行翻搅,负压风机将筒体内的热气吸出,方便对活性炭进行散热,输水机构将凉水输送到安装在筒体表面的盘管内,凉水吸收热量后再回到水箱里,这样可以快速的对活性炭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图。
20.图中:1、底板;2、支撑柱;3、水箱;4、筒体;5、进料管;6、盘管;7、输水机构;701、水泵;702、进水管;8、出料管;9、电磁阀;10、筒盖;11、立柱;12、固定板;13、电机;14、绞龙叶片;15、温度传感器;16、plc控制器;17、负压风机;18、进风管;19、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
23.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对称固定有四个支撑柱2并放置有水箱3,四个支撑柱2的顶部固定有筒体4,筒体4的侧壁安装连通有进料管5,筒体4的表面安装有盘管6,且盘管6的出水端与水箱3连通,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水箱3内的水抽出送进盘管6内的输水机构7,筒体4的底部安装连通有出料管8,且出料管8上安装有电磁阀9,筒体4的顶部安装有筒盖10,筒盖10 的顶部对称固定有四个立柱11,四个立柱11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板12,固定板 12的底部固定有电机13,筒盖10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绞龙叶片14,电机13的输出端与绞龙叶片14的顶端固定,筒盖10的底部固定有温度传感器 15,筒盖10的顶部分别安装有plc控制器16和负压风机17,plc控制器16电性连接电机13、温度传感器15、电磁阀9和负压风机17,负压风机17的进风端通过进风管18与筒盖10连通;综上可知,当炭化后的活性炭通过进料管5 投入到筒体4内,温度传感器15监测到筒体4内温度过高,并反馈给plc控制器16,plc控制器16即可启动电机13、输水机构7和负压风机17进行工作,电机13可以带动绞龙叶片14转动,绞龙叶片14可以对活性炭进行翻搅,方便对活性炭进行散热,负压风机17将筒体4内的热气吸出,输水机构7将水箱3 内凉水输送到安装在筒体4表面的盘管6内,凉水吸收热量后再回到水箱3里,这样可以快速的对活性炭进行降温,当温度传感器15监测的筒体4内的温度达到室温时,向plc控制器16反馈,plc控制器16即可停止电机13、输水机构 7和负压风机17工作并启动电磁阀9,将活性炭通过出料管8排出。
24.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筒体4的底部呈漏斗状,可以便于出料,且筒体4与筒
盖10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是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筒盖10。
25.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水机构7包括安装在底板1上的水泵701,水泵701的进水端连通有延伸至水箱3内部的进水管702,水泵701的出水端与盘管6的进水端连通,plc控制器16电性连接水泵701,当plc控制器16向水泵701发送工作指令后,水泵701开始工作,将水箱3内的水通过进水管702 抽出,并从水泵701的出水端输送至盘管6内。
26.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3为敞开式,且水箱3的侧壁连通有排水管19,排水管19上安装有阀门,水箱3是敞开的可以便于吸收热量后的水散热,排水管19可以方便排水。
27.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的底部固定有防滑橡胶垫,可以在该装置工作的过程中较为稳定。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对称固定有四个支撑柱(2)并放置有水箱(3),四个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固定有筒体(4),所述筒体(4)的侧壁安装连通有进料管(5),所述筒体(4)的表面安装有盘管(6),且盘管(6)的出水端与水箱(3)连通,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水箱(3)内的水抽出送进盘管(6)内的输水机构(7),所述筒体(4)的底部安装连通有出料管(8),且出料管(8)上安装有电磁阀(9),所述筒体(4)的顶部安装有筒盖(10),所述筒盖(10)的顶部对称固定有四个立柱(11),四个所述立柱(11)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底部固定有电机(13),所述筒盖(10)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绞龙叶片(14),所述电机(13)的输出端与绞龙叶片(14)的顶端固定,所述筒盖(10)的底部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5),所述筒盖(10)的顶部分别安装有plc控制器(16)和负压风机(17),所述plc控制器(16)电性连接电机(13)、温度传感器(15)、电磁阀(9)和负压风机(17),所述负压风机(17)的进风端通过进风管(18)与筒盖(1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4)的底部呈漏斗状,且筒体(4)与筒盖(10)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机构(7)包括安装在底板(1)上的水泵(701),所述水泵(701)的进水端连通有延伸至水箱(3)内部的进水管(702),所述水泵(701)的出水端与盘管(6)的进水端连通,所述plc控制器(16)电性连接水泵(7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为敞开式,且水箱(3)的侧壁连通有排水管(19),所述排水管(19)上安装有阀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固定有防滑橡胶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对称固定有四个支撑柱并放置有水箱,四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有筒体,所述筒体的侧壁安装连通有进料管,所述筒体的表面安装有盘管,且盘管的出水端与水箱连通,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水箱内的水抽出送进盘管内的输水机构,所述筒体的底部安装连通有出料管,且出料管上安装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盘管、输水机构、电机、绞龙叶片和负压风机,可以对活性炭进行翻搅,负压风机将筒体内的热气吸出,方便对活性炭进行散热,输水机构将凉水输送到安装在筒体表面的盘管内,凉水吸收热量后再回到水箱里,这样可以快速的对活性炭进行降温。炭进行降温。炭进行降温。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句容市盛达环保净化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2
技术公布日:20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