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催化燃烧装置领域,尤其涉及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2.工业生产中,很多工艺过程都会产生废气,废气若直接排放会给环境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
3.但现有的催化燃烧装置不具有很好的除尘功能,导致后面的零部件长时间的使用内部进入大量的灰尘,导致后方零部件快速的老化、堵塞的问题。
4.因此,有必要提供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催化燃烧装置不具有很好的除尘功能,导致后面的零部件长时间的使用内部进入大量的灰尘,导致后方零部件快速的老化、堵塞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包括保护壳和第一导气管,所述保护壳的外侧固定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下方安装有喷淋机构,所述第一导气管安装于保护壳的上方,且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干式过滤装置,所述干式过滤装置的右侧连接有第二导气管,且第二导气管的上方连接有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的外侧固定有支架,所述吸附机构的上方连接有出气管,且出气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出气接口。
7.优选的,所述喷淋机构包括蓄水池,且蓄水池的内部从左自右安装有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的外侧均设有与蓄水池连接的卡框,所述蓄水池的外侧连接有第一导水管,且第一导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导水管,且第二导水管的另一端固定有管架,所述管架的下方安装有喷头。
8.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板通过卡框与蓄水池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卡框的内部尺寸与第一过滤板的外部尺寸之间相吻合,并且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之间将蓄水池分为三个部分。
9.优选的,所述喷头通过保护壳、蓄水池、第一导水管、水泵、第二导水管与管架之间的配合构成循环流通结构,且喷头等距分布在管架的下方,并且管架与第二导水管之间为一体化构造。
10.优选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外壳,且外壳的内部固定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安装有活性炭吸附板,所述外壳的外侧安装有合页,且合页的另一侧连接有侧门。
11.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吸附板通过凹槽与外壳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活性炭吸附板等距分布在外壳的内部。
12.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通过保护壳、第一导气管、干式过滤装置、第二导气管、吸附机构、出气管与出气接口之间构成单向流通结构,且出气管与吸附机构之间为固定连接。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废气进入进气管后,由于截面急剧,风速下降,大尘粒在重力作用下得到沉降,含尘气体在行进过程中,受到从喷头喷出的水滴作用,颗粒物被沉降下来,由此,颗粒物与气体分离,通过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的过滤作用,使得第二过滤板右侧部分的水中基本无大颗粒物质,起到水源净化的作用,喷出来的水进行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用水量,具备一定的环保功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保护壳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喷淋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所示吸附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保护壳;2、进气管;3、喷淋机构;31、蓄水池;32、卡框;33、第一过滤板;34、第二过滤板;35、第一导水管;36、水泵;37、第二导水管;38、管架;39、喷头;4、第一导气管;5、干式过滤装置;6、第二导气管;7、吸附机构;71、外壳;72、凹槽;73、活性炭吸附板;74、合页;75、侧门;8、支架;9、出气管;10、出气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保护壳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喷淋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吸附机构结构示意图,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包括保护壳1和第一导气管4,保护壳1的外侧固定有进气管2,且进气管2的下方安装有喷淋机构3,第一导气管4安装于保护壳1的上方,且第一导气管4的另一端连接有干式过滤装置5,干式过滤装置5的右侧连接有第二导气管6,且第二导气管6的上方连接有吸附机构7,吸附机构7的外侧固定有支架8,吸附机构7的上方连接有出气管9,且出气管9的另一端安装有出气接口10。
22.喷淋机构3包括蓄水池31,且蓄水池31的内部从左自右安装有第一过滤板33与第二过滤板34,第一过滤板33与第二过滤板34的外侧均设有与蓄水池31连接的卡框32,蓄水池31的外侧连接有第一导水管35,且第一导水管35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泵36,水泵36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导水管37,且第二导水管37的另一端固定有管架38,管架38的下方安装有喷头39。
23.第一过滤板33通过卡框32与蓄水池31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卡框32的内部尺寸与第一过滤板33的外部尺寸之间相吻合,并且第一过滤板33与第二过滤板34之间将蓄水池31分为三个部分,由于喷淋机构3的作用,使得进气管2进入的空气进行第一步的喷淋除尘,大量灰尘与水流一同流入蓄水池31中,通过第一过滤板33与第二过滤板34的过滤作用,使得第二过滤板34右侧部分的水中基本无大颗粒物质,起到水源净化的作用。
24.喷头39通过保护壳1、蓄水池31、第一导水管35、水泵36、第二导水管37与管架38之间的配合构成循环流通结构,且喷头39等距分布在管架38的下方,并且管架38与第二导水管37之间为一体化构造,当废气进入进气管2后,由于截面急剧,风速下降,大尘粒在重力作用下得到沉降,含尘气体在行进过程中,受到从喷头喷出的水滴作用,颗粒物被沉降下来,由此,颗粒物与气体分离,同时喷出来的水进行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用水量,具备一定的环保功能。
25.吸附机构7包括外壳71,且外壳71的内部固定有凹槽72,凹槽72的内侧安装有活性炭吸附板73,外壳71的外侧安装有合页74,且合页74的另一侧连接有侧门75。
26.活性炭吸附板73通过凹槽72与外壳71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活性炭吸附板73等距分布在外壳71的内部,活性炭是一种主要由含碳材料制成的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类微晶质碳素材料,活性炭材料中有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孔,1克活性炭材料中微孔,将其展开后表面积可高达800-1500平方米,特殊用途的更高,也就是说,在一个米粒大小的活性炭颗粒中,微孔的内表面积可能相当于一个客厅面积的大小,正是这些高度发达,如人体毛细血管般的孔隙结构,使活性炭拥有了优良的吸附性能,由于长时间的使用,活性炭吸附板73的吸附功能会大打折扣,通过打开侧门75,且活性炭吸附板73与外壳71之间卡合,便于对活性炭吸附板73进行更换。
27.进气管2通过保护壳1、第一导气管4、干式过滤装置5、第二导气管6、吸附机构7、出气管9与出气接口10之间构成单向流通结构,且出气管9与吸附机构7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喷淋机构3去除废气中的大颗粒灰尘,再由干式过滤装置5强迫负载气流多次改变方向,这样那些比空气重的粒子就会粘附在壁面上,而空气则没有特别的阻碍继续运动,进行再次除尘,最后由吸附机构7进行处理,达到最后的效果。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29.当废气进入进气管2后,由于截面急剧,风速下降,大尘粒在重力作用下得到沉降,含尘气体在行进过程中,受到从喷头喷出的水滴作用,颗粒物被沉降下来,由此,颗粒物与气体分离,通过第一过滤板33与第二过滤板34的过滤作用,使得第二过滤板34右侧部分的水中基本无大颗粒物质,起到水源净化的作用,喷出来的水进行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用水量,具备一定的环保功能,再由干式过滤装置5强迫负载气流多次改变方向,这样那些比空气重的粒子就会粘附在壁面上,而空气则没有特别的阻碍继续运动,进行再次除尘,最后由吸附机构7进行处理,活性炭是一种主要由含碳材料制成的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类微晶质碳素材料,活性炭材料中有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孔,1克活性炭材料中微孔,将其展开后表面积可高达800-1500平方米,特殊用途的更高,也就是说,在一个米粒大小的活性炭颗粒中,微孔的内表面积可能相当于一个客厅面积的大小,正是这些高度发达,如人体毛细血管般的孔隙结构,使活性炭拥有了优良的吸附性能,由于长时间的使用,活性炭吸附板73的吸附功能会大打折扣,通过打开侧门75,且活性炭吸附板73与外壳71之间卡合,便于对活性炭吸附板73进行更换,再通过出气管9与出气接口10流出。
3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1.当废气进入进气管2后,由于截面急剧,风速下降,大尘粒在重力作用下得到沉降,
含尘气体在行进过程中,受到从喷头喷出的水滴作用,颗粒物被沉降下来,由此,颗粒物与气体分离,通过第一过滤板33与第二过滤板34的过滤作用,使得第二过滤板34右侧部分的水中基本无大颗粒物质,起到水源净化的作用,喷出来的水进行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用水量,具备一定的环保功能。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