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豆科植物蛋白发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菌发酵豆科植物蛋白的连续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2.植物蛋白是主要来源于米面类、豆类,但是米面类和豆类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不同,米面类来源的蛋白质中缺少赖氨酸(一种必需氨基酸),因此其氨基酸评分较低,仅为0.3~0.5,这类蛋白质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程度也会差些,植物性食品的蛋白质,豆粕、菜籽粕等是重要的植物性蛋白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价格相对较低且来源广泛,也是生产饲料内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
3.现有的复合菌发酵豆科植物蛋白的连续发酵装置,在使用时,为了提高产量,需要使用的发酵罐的容积和直径原来越大,从而在搅拌时,往往遗漏酵罐的底部和周边物料,导致物料搅拌不均匀,需要人工配合进行翻动,比较麻烦,从而降低豆科植物蛋白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复合菌发酵豆科植物蛋白的连续发酵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菌发酵豆科植物蛋白的连续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体,所述发酵罐体的外侧壁连通有两个左右分布的输料筒,所述输料筒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输料筒的上端面且固定安装有绞龙,所述绞龙的底部延伸至发酵罐体的内部,所述发酵罐体的上端面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端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的顶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密封盖的上端面且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所述发酵罐体外侧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呈固定架。
6.为了便于将物料充分混合,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菌发酵豆科植物蛋白的连续发酵装置优选的,所述输料筒外侧壁的上端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另一端与发酵罐体的外侧壁连通。
7.为了便于观察发酵罐体内物料的发酵状况和进行排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菌发酵豆科植物蛋白的连续发酵装置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上端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观察窗和气压表。
8.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控制发酵罐体内的温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菌发酵豆科植物蛋白的连续发酵装置优选的,所述发酵罐体内侧壁右端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9.为了使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菌发酵豆科植物蛋白的连续发酵装置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分别与
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10.为了便于将发酵好的物料排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菌发酵豆科植物蛋白的连续发酵装置优选的,所述发酵罐体的底部连通有下料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该种复合菌发酵豆科植物蛋白的连续发酵装置,打开密封盖,将成熟的豆科植物和复合菌加入发酵罐体内,接着盖上密封盖,通过操作面板启动第二电机,使得搅拌杆进行转动将物料进行搅拌,且通过启动两个第一电机,使得两个绞龙转动,将发酵罐体内底部和内壁附近的物料进行搅动,达到将发酵罐体内物料快速均匀混合的效果,当绞龙转动将物料搅动的过程中,会带动部分的物料进入输料筒内通过出料管,重新输送至发酵罐体内,可将物料再次进行混合,从而提高物料的搅拌质量,使得物料在发酵的过程中,可将物料进行快速的翻动,提高豆科植物蛋白的产量,将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发酵罐体内的温度,并将检测的温度信号发送至操作面板,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和控制发酵罐体内的温度,通过观察窗和气压表,便于观察发酵罐体内物料的发酵状况和气压,便于进行排气。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菌发酵豆科植物蛋白的连续发酵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剖面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输料筒的结构图。
16.图中,1、发酵罐体;2、输料筒;201、第一电机;202、绞龙;203、出料管;204、温度传感器;3、密封盖;301、观察窗;302、气压表;4、支撑架;401、第二电机;402、搅拌杆;5、下料管;6、固定架;601、操作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菌发酵豆科植物蛋白的连续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体1,发酵罐体1的外侧壁连通有两个左右分布的输料筒2,输料筒2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201,第一电机201的输出端贯穿输料筒2的上端面且固定安装有绞龙202,绞龙202的底部延伸至发酵罐体1的内部,发酵罐体1的上端面安装有密封盖3,密封盖3上端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4,支撑架4的内部的顶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401,第二电机401的输出端贯穿密封盖3的上端面且固定安装有搅拌杆402,发酵罐体1外
侧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呈固定架6。
20.本实施列中:通过将成熟的豆科植物和复合菌加入发酵罐体1内,需要进行搅拌时,启动第二电机401,使得搅拌杆402进行转动将物料进行搅拌,且通过启动两个第一电机201与第二电机401配合,使得两个绞龙202转动,将发酵罐体1内底部和内壁附近的物料进行搅动,达到将发酵罐体1内物料快速均匀混合的效果,当绞龙202转动将物料搅动的过程中,会带动部分的物料进入输料筒2内通过出料管203,重新输送至发酵罐体1内,与原物料再次进行混合,且经过搅拌杆402和绞龙202的多次搅拌,将物料进行快速的翻动,使其混合的更加均匀,从而提高物料的搅拌质量,有效提高豆科植物蛋白的产量。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输料筒2外侧壁的上端连通有出料管203,出料管203的另一端与发酵罐体1的外侧壁连通。
22.本实施列中:通过设置出料管203与发酵罐体1连通,当绞龙202转动将物料搅动的过程中,会带动部分的物料移动至输料筒2的顶部,通过出料管203,可将物料重新输送至发酵罐体1,便于将物料充分混合。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密封盖3上端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观察窗301和气压表302。
24.本实施列中:通过观察窗301,便于观察发酵罐体1内物料的发酵状况,通过气压表302便于观察发酵罐体1内气压的数值,便于进行排气。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发酵罐体1内侧壁右端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04。
26.本实施列中:通过温度传感器204,检测发酵罐体1内的温度,便于工作人员控制发酵罐体1内的温度。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固定架6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操作面板601,操作面板601分别与第一电机201、第二电机401和温度传感器204电性连接。
28.本实施列中:通过设置操作面板601,便于控制各个部件进行工作,使得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发酵罐体1的底部连通有下料管5。
30.本实施列中:通过设置下料管5,便于将发酵好的物料排出。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使用该装置时,打开密封盖3,将成熟的豆科植物和复合菌加入发酵罐体1内,接着盖上密封盖3,通过操作面板601启动第二电机401,使得搅拌杆402进行转动将物料进行搅拌,且通过启动两个第一电机201,使得两个绞龙202转动,将发酵罐体1内底部和内壁附近的物料进行搅动,达到将发酵罐体1内物料快速均匀混合的效果,当绞龙202转动将物料搅动的过程中,会带动部分的物料进入输料筒2内通过出料管203,重新输送至发酵罐体1内,在物料的翻动中将物料再次进行混合,使其混合的更加均匀,从而提高物料的搅拌质量,使得物料在发酵的过程中,可将物料进行快速的翻动,提高豆科植物蛋白的产量,将通过温度传感器204检测发酵罐体1内的温度,并将检测的温度信号发送至操作面板601,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和控制发酵罐体1内的温度,通过观察窗301和气压表302,便于观察发酵罐体1内物料的发酵状况和气压,便于进行排气。
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