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聚丙烯材料及其在制备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套袋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发明涉及聚丙烯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材料及其在制备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套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对于某些特殊的癌症,如卵巢癌出现的了新的防治方法。如通过手术用薄膜套袋对肿瘤组织进行包覆,用于防止癌细胞的进一步扩散。目前,所述的薄膜套袋采用的是常用的聚丙烯材料制备而成。但是常规的聚丙烯材料在应用于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套袋中还存在诸多有待改进的技术问题。例如通过手术使用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套袋用于包覆肿瘤组织后,对于癌症患者进行复查时,无法了解体内套袋是否破裂的问题。
3.本发明通过在聚丙烯材料中加入造影剂,制备了具有造影功能的聚丙烯材料,进而使得采用该聚丙烯材料制备得到的套袋具有造影功能;解决了医生无法了解体内套袋是否破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之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聚丙烯材料。
5.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聚丙烯材料,其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
7.聚丙烯80~120份;造影剂5~10份;增韧剂1~10份;抗菌剂1~5份;分散剂1~5份。
8.进一步地,由于加入了造影剂,对于聚丙烯材料的韧性会有所降低,因此,本发明通过加入增韧剂,可以有效地提高含有造影剂的聚丙烯的韧性。
9.此外,本发明还通过加入抗菌剂使得所述的材料具有抗菌性能。优选地,所述的聚丙烯材料,其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
10.聚丙烯90~110份;造影剂6~8份;增韧剂3~8份;抗菌剂2~4份;分散剂2~4份。
11.最优选地,所述的聚丙烯材料,其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
12.聚丙烯100份;造影剂7份;增韧剂5份;抗菌剂3份;分散剂3份。
13.优选地,所述的造影剂选自硫酸钡。
14.优选地,所述的增韧剂选自poe增韧剂。
15.优选地,所述的抗菌剂选自壳聚糖或大蒜素。
16.优选地,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芥酸酰胺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的混合;其中芥酸酰胺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的重量比为1~3:1~3。
17.最优选地,芥酸酰胺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的重量比为2:1。
18.发明人研究表明,采用由芥酸酰胺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组成的复合分散剂可以最大程度的将造影剂、增韧剂以及抗菌剂分散在聚丙烯中。
19.优选地,所述的聚丙烯材料还包括改性纳米二氧化硅1~10份;进一步优选为3~5份;最优选为5份。
20.优选地,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21.(1)将纳米二氧化硅分散在水中,得分散液1;
22.(2)在分散液1中加入分散剂以及氢氧化钙得分散液2;
23.(3)在分散液2中加入磷酸氢二铵搅拌反应2~4h;分离固体干燥后即得所述的改性纳米级二氧化硅。
24.研究表明,仅仅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材料,以其为原料制备得到的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套袋,仍然会粘附肿瘤细胞;聚丙烯材料中必须加入本发明上述方法改性得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才能解决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套袋出现肿瘤细胞相粘连的问题。
25.优选地,步骤(1)中纳米二氧化硅与水的用量比为100g:800~1500ml;最优选为100g:1000ml。
26.优选地,步骤(2)中分散液1与分散剂以及氢氧化钙的用量比为1000ml:5~10g:15~30g;最优选为1000ml:5g:18g。
27.优选地,步骤(3)中分散液2与磷酸氢二铵的用量比为1000ml:30~50g;最优选为1000ml:35g。
28.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的分散剂为麦芽糊精。
29.进一步研究表明,步骤(2)中分散剂麦芽糊精的加入步骤十分关键,如果不加入分散剂麦芽糊精制备得的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其加入到聚丙烯材料中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材料虽然能大幅减小癌细胞粘连现象;但是仍然会出现轻微的粘连现象。
3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聚丙烯材料在制备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套袋中的应用。
31.具体地,是以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材料为原料,制成薄膜,然后再利用薄膜制成不同型号的套袋。
32.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组成的聚丙烯材料;本发明通过在聚丙烯材料中加入造影剂,制备了具有造影功能的聚丙烯材料,进而使得采用该聚丙烯材料制备得到的套袋具有造影功能;解决了医生无法了解体内套袋是否破裂的问题;此外,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材料还具有抗菌性能以及良好的韧性;尤其是,该全新的聚丙烯材料通过加入由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后,以其为原料在制备得到的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套袋,其并不会粘附肿瘤细胞,有效地解决了采用现有聚丙烯材料制成的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套袋会出现肿瘤细胞相粘连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对本发明不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34.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的聚丙烯采用上海石化生产的牌号为m800e的聚丙烯其它原料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常规购买途径可以购买得到的原料。
35.实施例1聚丙烯材料的制备
36.聚丙烯100份;硫酸钡7份;poe增韧剂5份;壳聚糖3份;分散剂3份;改性纳米二氧化
硅5份;
37.所述的分散剂由芥酸酰胺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按重量比2:1组成;
38.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39.(1)将纳米二氧化硅分散在水中,得分散液1;其中,纳米二氧化硅与水的用量比为100g:1000ml;
40.(2)在分散液1中加入分散剂麦芽糊精以及氢氧化钙得分散液2;其中,分散液1与分散剂麦芽糊精以及氢氧化钙的用量比为1000ml:5g:18g。
41.(3)在分散液2中加入磷酸氢二铵搅拌反应3h;分离固体烘干后即得所述的改性纳米级二氧化硅;其中,分散液2与磷酸氢二铵的用量比为1000ml:35g。
42.制备方法:将聚丙烯、硫酸钡、poe增韧剂、壳聚糖、分散剂以及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放入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再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以及挤出造粒得聚丙烯材料。
43.实施例2聚丙烯材料的制备
44.聚丙烯80份;硫酸钡5份;poe增韧剂3份;壳聚糖5份;分散剂2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3份;
45.所述的分散剂由芥酸酰胺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按重量比3:1组成;
46.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47.(1)将纳米二氧化硅分散在水中,得分散液1;其中,纳米二氧化硅与水的用量比为100g:800ml;
48.(2)在分散液1中加入分散剂麦芽糊精以及氢氧化钙得分散液2;其中,分散液1与分散剂麦芽糊精以及氢氧化钙的用量比为800ml:10g:18g。
49.(3)在分散液2中加入磷酸氢二铵搅拌反应2h;分离固体烘干后即得所述的改性纳米级二氧化硅;其中,分散液2与磷酸氢二铵的用量比为800ml:35g。
50.制备方法:将聚丙烯、硫酸钡、poe增韧剂、壳聚糖、分散剂以及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放入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再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以及挤出造粒得聚丙烯材料。
51.实施例3聚丙烯材料的制备
52.聚丙烯120份;硫酸钡10份;poe增韧剂10份;壳聚糖2份;分散剂5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10份;
53.所述的分散剂由芥酸酰胺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按重量比1:1组成;
54.对比例1聚丙烯材料的制备
55.聚丙烯100份;硫酸钡7份;poe增韧剂5份;壳聚糖3份;分散剂3份;
56.所述的分散剂由芥酸酰胺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按重量比2:1组成;
57.制备方法:将聚丙烯、硫酸钡、poe增韧剂、壳聚糖以及分散剂放入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再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以及挤出造粒得聚丙烯材料。
58.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不加入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59.对比例2聚丙烯材料的制备
60.聚丙烯100份;硫酸钡7份;poe增韧剂5份;壳聚糖3份;分散剂3份;纳米二氧化硅5份;
61.所述的分散剂由芥酸酰胺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按重量比2:1组成;
62.制备方法:将聚丙烯、硫酸钡、poe增韧剂、壳聚糖、分散剂以及纳米二氧化硅放入
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再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以及挤出造粒得聚丙烯材料。
63.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2加入未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而实施例1加入的是按照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64.对比例3聚丙烯材料的制备
65.聚丙烯100份;硫酸钡7份;poe增韧剂5份;壳聚糖3份;分散剂3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5份;
66.所述的分散剂由芥酸酰胺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按重量比2:1组成;
67.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68.(1)将纳米二氧化硅分散在水中,得分散液1;其中,纳米二氧化硅与水的用量比为100g:1000ml;
69.(2)在分散液1中加入氢氧化钙得分散液2;其中,分散液1以及氢氧化钙的用量比为1000ml:18g。
70.(3)在分散液2中加入磷酸氢二铵搅拌反应3h;分离固体烘干后即得所述的改性纳米级二氧化硅;其中,分散液2与磷酸氢二铵的用量比为1000ml:35g。
71.制备方法:将聚丙烯、硫酸钡、poe增韧剂、壳聚糖、分散剂以及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放入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再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以及挤出造粒得聚丙烯材料。
72.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与,对比例3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步骤(2)中不加入分散剂麦芽糊精。
73.应用实施例
74.将上述实施例以及对比例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材料通过塑料吹膜机制成薄膜,然后裁剪成圆形;用于检测聚丙烯材料对癌细胞的粘附性能。
75.实验方法如下:取直径为35mm的培养皿,底部铺设一层由聚丙烯材料制成的薄膜,然后将加入3ml含有浓度为5
×
104cell/ml的skov3人卵巢癌细胞悬液,然后放入细胞培养箱中培养7天;7天后取出培养皿底部由聚丙烯材料制成的薄膜,观察细胞粘附情况;结果见表1,其中,癌细胞粘附占薄膜面积的1/3以上记录为粘附严重;癌细胞粘附占薄膜面积的1/20以上,1/3以下记录为粘附;癌细胞粘附占薄膜面积的1/20以下记录为轻微粘附;无粘附记录为无粘附。
76.表1.聚丙烯材料对癌细胞的粘附性能
[0077] 材料是否有粘附现象薄膜1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材料无粘附薄膜2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材料无粘附薄膜2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材料无粘附薄膜3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材料粘附严重薄膜4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材料粘附薄膜5对比例3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材料轻微粘附
[0078]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材料其对癌细胞并无粘附现象;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材料出现粘附严重的现象;这说明:加入本发明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聚丙烯材料制成的薄膜并不会粘附肿瘤细胞,有效地解决了采用现有聚丙烯材料制成的薄膜会出现粘附肿瘤细胞的问题。
[0079]
从对比例2可以看出,加入未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的聚丙烯材料制成的薄膜,仍然会粘附细胞;这说明:必须加入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聚丙烯材料制成的薄膜才不会粘附肿瘤细胞,才能解决现有聚丙烯材料制成的薄膜出现粘附肿瘤细胞的问题。
[0080]
从对比例3可以看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步骤(3)中不加入分散剂麦芽糊精;其同样会影响聚丙烯材料制成的薄膜的粘附性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步骤(3)中加入分散剂麦芽糊精制备得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可以进一步降低聚丙烯材料制成的薄膜对肿瘤细胞的粘附,进而使得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材料制成的薄膜不会粘附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