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车用混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车用混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用混动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合动力装置是通常所说的一般是指油电混合动力,即燃料(汽油、柴油等)和电能的混合,混合动力汽车是由电动马达作为发动机的辅助动力驱动汽车,混合动力指汽车使用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优点在于车辆启动停止时,只靠电机带动,不达到一定速度,发动机就不工作,因此,便能使发动机一直保持在最佳工况状态,动力性好,排放量很低,且电能的来源都是发动机,只需加油即可。
3.现有技术中,车用混动装置稳定性差,且在使用过程中,仅通过一个总控制装置控制汽车上的发动机、电池装置、电机和变速箱等,这样使控制过程容易出现控制输出错误或停顿的情况,从而影响汽车的使用,并且现有的车用混动装置内部电池装置和电机缺少防护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混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用混动装置稳定性差、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过多导致输出错误或输出停顿的情况和的电池装置和电机缺少防护措施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混动装置,包括底座架,包括总控制器、保护盒和支撑座,所述总控制器通过控制电路与发动机相连接,且总控制器通过控制电路与电池装置相连接,所述电池装置通过连接线与双向控制器相连接,且双向控制器通过连接电路与总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双向控制器通过连接线与电机控制器相连接,且电机控制器通过连接电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总控制器通过控制电路与变速箱控制装置相连接,且变速箱控制装置通过连接电路与变速箱相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总控制器直接控制电池装置、发动机和双向控制器,且双向控制器同时控制电池装置和电机控制器装置,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运行,变速箱控制装置控制变速箱运行,使得混动装置的运行更顺畅,避免出现输出错误和长时间切换不了停顿的情况。
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外部设置有机盒,且机盒前后两侧面设置有延伸块,同时延伸块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机盒左侧面为开放结构,且机盒右侧面安装有散热片。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盒对电机外部起到全部防护,同时散热片对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让电机的使用不受影响。
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池装置外部设置有保护盒,且电池装置左右两上侧面连接有l型架,同时l型架通过连接螺丝与保护盒顶端相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电池装置安装到保护盒内部,避免电池装置遭到损坏
无法使用,且l型架通过连接螺丝让电池装置得到固定安装。
1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盒内部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长度等于保护盒内部前后两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保护盒内部上侧面设置有支撑座,所述保护盒外壁贯穿至保护盒内壁设置有散热孔,且散热孔设置在支撑板下侧,同时散热孔内部设置有滤网。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配合支撑座对电池装置底部起到支撑,让电池装置底部处于架空状态,让电池装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通过散热孔排出,使电池装置的使用不受影响。
1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座设置有多组,且支撑座呈等间距分布在保护盒内部上侧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电池装置支撑稳定性更好,同时让电池装置底部支撑受力面更均匀,避免电池装置出现损坏。
1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总控制器分别与发动机、电池装置、双向控制器和变速箱控制装置相连接,且同时能够对发动机、电池装置、双向控制器和变速箱控制装置起到控制效果。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混动装置整体控制效果更好,从而使混动装置的控制运行更流畅,避免车用混动装置影响汽车的使用。
1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通过机械电路控制与变速箱相连接,且电机通过机械电路控制与发动机相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电机能够通过受到各方面的控制进行不同级别的工作,从而能够让混动装置能够正常运行。
19.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发明通过设置总控制器、双向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和变速箱控制装置,有利于车用整体混动装置在运行使用时总控制器通过直接控制发动机、电池装置、发动机和双向控制器,使总控制器在控制过程中反应速率提高,且避免出现输出停顿的情况;
21.2、本发明通过设置电池装置、保护盒、支撑板、支撑座、散热孔和l型架,有利于电池装置得到固定安装,且使电池装置底部处于架空状态,让电池装置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高热量能够及时通过散热孔三方,避免电池装置底部受热量影响;
22.3、本发明通过设置机盒、散热片和电机,有利于电机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电机外部得到全部保护的同时,电机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通过散热片散发离开机盒,避免电机的使用受到电机的影响。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系统结构图;
24.图2为本发明的总控制器结构图;
25.图3为本发明的发动机结构图;
26.图4为本发明的电池装置结构图;
27.图5为本发明的双向控制器结构图;
28.图6为本发明的电机控制器结构图;
29.图7为本发明的电机结构图;
30.图8为本发明的变速箱结构图;
31.图9为本发明的变速箱控制装置结构图;
32.图10为本发明的保护盒立体外观图;
33.图11为本发明的机盒立体外观图。
34.图中:1、总控制器,2、发动机,3、保护盒,4、支撑板,5、支撑座,6、散热孔,7、电池装置,8、l型架,9、双向控制器,10、电机控制器,11、机盒,12、延伸块,13、散热片,14、电机,15、变速箱,16、变速箱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6.下面根据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37.一种车用混动装置,如图1-11所示,总控制器1通过控制电路与发动机2相连接,且总控制器1通过控制电路与电池装置7相连接,电池装置7通过连接线与双向控制器9相连接,且双向控制器9通过连接电路与总控制器1相连接,双向控制器9通过连接线与电机控制器10相连接,且电机控制器10通过连接电路与电机14相连接,总控制器1通过控制电路与变速箱控制装置16相连接,且变速箱控制装置16通过连接电路与变速箱15相连接,总控制器1直接控制电池装置7、发动机2和双向控制器9,且双向控制器9同时控制电池装置7和电机控制器10装置,电机控制器10控制电机14运行,变速箱控制装置16控制变速箱15运行,使得混动装置的运行更顺畅,避免出现输出错误和长时间切换不了停顿的情况。
38.请参阅图7和图11,电机14外部设置有机盒11,且机盒11前后两侧面设置有延伸块12,同时延伸块12上设置有螺纹孔,机盒11左侧面为开放结构,且机盒11右侧面安装有散热片13,机盒11对电机14外部起到全部防护,同时散热片13对电机14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让电机14的使用不受影响。
39.请参阅图4和图10,电池装置7外部设置有保护盒3,且电池装置7左右两上侧面连接有l型架8,同时l型架8通过连接螺丝与保护盒3顶端相连接,把电池装置7安装到保护盒3内部,避免电池装置7遭到损坏无法使用,且l型架8通过连接螺丝让电池装置7得到固定安装。
40.请参阅图4和图10,保护盒3内部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支撑板4,且支撑板4的长度等于保护盒3内部前后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保护盒3内部上侧面设置有支撑座5,保护盒3外壁贯穿至保护盒3内壁设置有散热孔6,且散热孔6设置在支撑板4下侧,同时散热孔6内部设置有滤网,支撑板4配合支撑座5对电池装置7底部起到支撑,让电池装置7底部处于架空状态,让电池装置7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通过散热孔6排出,使电池装置7的使用不受影响。
41.请参阅图4和图10,支撑座5设置有多组,且支撑座5呈等间距分布在保护盒3内部上侧面,让电池装置7支撑稳定性更好,同时让电池装置7底部支撑受力面更均匀,避免电池装置7出现损坏。
42.请参阅图2、图3、图4、图5和图9,总控制器1分别与发动机2、电池装置7、双向控制器9和变速箱控制装置16相连接,且同时能够对发动机2、电池装置7、双向控制器9和变速箱控制装置16起到控制效果,使混动装置整体控制效果更好,从而使混动装置的控制运行更流畅,避免车用混动装置影响汽车的使用。
43.请参阅图7和图8,电机14通过机械电路控制与变速箱15相连接,且电机14通过机械电路控制与发动机2相连接,使电机14能够通过受到各方面的控制进行不同级别的工作,从而能够让混动装置能够正常运行。
4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在车用混动装置运行过程中,l型架8通过连接螺丝让电池装置7固定安装在保护盒3内部,使电池装置7的使用稳定性更好,且支撑板4配合支撑座5对电池装置7底部起到全部支撑作用,让电池装置7底部处于架空装置,使电池装置7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热量能够及时通过散热孔6散发出去,从而不影响电池装置7的使用,散热孔6内部通过滤网的作用,避免杂质和路面积水进入到保护盒3内部对电池装置7造成影响,且在电机14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机盒11对电机14外部起到全部防护,并且通过散热片13及时对电机14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使电机14的使用不受影响,从而让混动装置整体运行不受影响。
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发明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