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螺旋焊管生产用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螺旋焊管生产用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于一种螺旋焊管生产用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螺旋管也称螺旋钢管或螺旋焊管,是将低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结构钢钢带按一定的螺旋线的角度(叫成型角)卷成管坯,然后将管缝焊接起来制成的,它可以用较窄的带钢生产大直径的钢管。
3.在螺旋焊管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搬运装置实现搬运,现有的搬运装置不具备夹持功能,或者夹持效果差,常常还需要人工在一旁扶着,影响搬运效率,另外,现有的搬运装置缓冲效果差,无法较好地实现螺旋焊管的防护。
4.实用新型的内容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焊管生产用搬运装置,克服了现有的搬运装置不具备夹持功能,或者夹持效果差,常常还需要人工在一旁扶着,影响搬运效率及现有的搬运装置缓冲效果差,无法较好地实现螺旋焊管的防护的缺点。
7.(2)技术方案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焊管生产用搬运装置,包括底板、移动轮、拉杆、固定架、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螺杆、转动把手、气缸,所述底板一侧设有所述拉杆,所述底板底部设有所述移动轮,所述底板上设有所述固定架,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设置,所述固定架顶部螺纹连接有所述螺杆,所述螺杆的上端连接有所述转动把手,所述螺杆的下端贯穿所述固定架顶部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固定相连,另一个所述夹持机构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弹性伸缩杆、第一夹持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伸缩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两个所述第一夹持板相互靠近的一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持板相适配的第一橡胶软垫,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设置,所述固定架两侧内壁上均固定有所述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所述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夹持板、连接块、第三弹性伸缩杆、滑块、滑槽,所述连接块的一侧与所述活塞杆相连,所述第三弹性伸缩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八字形分布设置,所述第三弹性伸缩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接块上,所述第三弹性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滑块,所述第二夹持板一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滑块滑动连接的所述滑槽,所述第二夹持板另一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相适配的第二橡胶软垫。
9.优选地,所述固定架顶部上设有与所述螺杆相匹配的螺帽。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板呈弧形状。
11.优选地,所述第二橡胶软垫的外侧面为弧形面。
12.(3)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焊管生产用搬运装置,克服了现有的搬运装置不具备夹持功能,或者夹持效果差,常常还需要人工在一旁扶着,影响搬运效率及现有的搬运装置缓冲效果差,无法较好地实现螺旋焊管的防护的缺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两个第一夹持机构和两个第二夹持机构实现了螺旋焊管的全方位夹持,提高夹持效果。
15.2、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伸缩杆、第二弹性伸缩杆、第三弹性伸缩杆实现了螺旋焊管在搬运过程中上下左右全方位的缓冲,提高防护力。
16.3、通过第一夹持板呈弧形状,第一橡胶软垫与第一夹持板相适配,第二橡胶软垫的外侧面为弧形面,通过如此设置使得夹持更加贴合,进一步提高夹持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为:1-底板、11-移动轮、2-拉杆、3-固定架、4-第一夹持机构、41-第一连接板、42-第一弹性伸缩杆、43-固定螺栓、44-第一夹持板、45-第一橡胶软垫、46-第二连接板、47-第二弹性伸缩杆、5-第二夹持机构、51-第二夹持板、52-第二橡胶软垫、53-连接块、54-第三弹性伸缩杆、55-滑块、56-滑槽、6-螺杆、7-转动把手、8-螺帽、9-气缸、91-活塞杆、10-螺旋焊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螺旋焊管生产用搬运装置,包括底板1、移动轮11、拉杆2、固定架3、第一夹持机构4、第二夹持机构5、螺杆6、转动把手7、气缸9,所述底板1一侧设有所述拉杆2,所述底板1底部设有所述移动轮11,所述底板1上设有所述固定架3,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设置,所述固定架3顶部螺纹连接有所述螺杆6,所述螺杆6的上端连接有所述转动把手7,所述螺杆6的下端贯穿所述固定架3顶部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固定相连,另一个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板41、第一弹性伸缩杆42、第一夹持板44、第二连接板46,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42一端通过固定螺栓43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41上,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42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夹持板44,所述第一连接板41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42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伸缩杆47与所述第二连接板41相连,两个所述第一夹持板44相互靠近的一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持板44相适配的第一橡胶软垫45,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设置,所述固定架3两侧内壁上均固定有所述气缸9,所述气缸9的活塞杆91连接有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包括第二夹持板51、连接块53、第三弹性伸缩杆54、滑块55、滑槽56,所述连接块53的一侧与所述活塞杆91相连,所述第三弹性伸缩杆54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八字形分布设置,所述第三弹性伸缩杆5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接块
53上,所述第三弹性伸缩杆54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滑块55,所述第二夹持板51一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滑块55滑动连接的所述滑槽56,所述第二夹持板51另一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夹持板51相适配的第二橡胶软垫52。
22.所述固定架3顶部上设有与所述螺杆6相匹配的螺帽8,所述第一夹持板44呈弧形状,所述第二橡胶软垫52的外侧面为弧形面。
23.实际工作中,将螺旋焊管10置于靠近底板1的那个第一夹持机构4上,然后转动转动把手7带动螺杆6转动进而带动另一个第一夹持机构4实现了对螺旋焊管10顶部的夹持,接着启动两侧的气缸9带动活塞杆91运动实现了两个第二夹持机构5相互靠近实现了螺旋焊管10两侧的夹持,通过两个第一夹持机构4和两个第二夹持机构5实现了螺旋焊管10的全方位夹持,提高夹持力。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伸缩杆42、第二弹性伸缩杆47、第三弹性伸缩杆54实现了螺旋焊管10在搬运过程中上下左右全方位的缓冲,提高防护力。所述第一夹持板44呈弧形状,所述第一橡胶软垫45与所述第一夹持板44相适配,所述第二橡胶软垫52的外侧面为弧形面,通过如此设置使得夹持更加贴合,进一步提高夹持力。
24.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公知的现有技术。
2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所为的任何改进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