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尾翼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尾翼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降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翼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目前市场上许多折背式suv车型为了降低风阻以及提升造型运动风格,会采用镂空式尾翼10a。镂空式尾翼10a包括两个安装底座101、尾翼主体102,其中尾翼主体102包括横梁103以及中央支架104,横梁10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底座10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两个底座101的第二端均与车尾顶部20a固定连接,中央支架104的一端固定在横梁103上,中央支架104的另一端与车尾顶部20a固定连接,其中中央支架104位于两个底座101之间。镂空式尾翼10a安装在车尾顶部20a上,并位于后风挡玻璃30a的上方,镂空式尾翼10a和车尾顶部20a围合形成左右排布的两个空腔。
3.现有的镂空式尾翼在造型上尾翼与车尾顶部存在较大空腔特征,空气流经空腔后,在尾缘分离、脱落形成漩涡作用在车窗上,流场及声场仿真结果显示尾翼后端风挡表面存在较大声源,形成严重风噪声。此种风噪声特点为主观听感上频率偏低,频谱上低频段处存在明显峰值,对车内后排风噪nvh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在现有的镂空式尾翼后端风挡表面存在较大声源,形成严重风噪声的问题,提供一种尾翼总成及汽车。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尾翼总成,包括尾翼主体、左底座、右底座、左扰流块及右扰流块,所述左底座及右底座分别连接在所述尾翼主体的两端,所述左底座和所述右底座用于与车尾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尾翼主体的下表面与左底座的内侧表面的连接处形成左拐角面,所述左扰流块连接在所述左拐角面上;所述尾翼主体的下表面与右底座的内侧表面的连接处形成右拐角面,所述右扰流块连接在所述右拐角面上;所述尾翼总成安装在车尾顶部时,所述左扰流块的下表面及右扰流块的下表面与车尾顶部贴合。
6.可选的,所述尾翼主体包括横梁和中央支架,所述横梁的下表面即为所述尾翼主体的下表面,所述中央支架与所述横梁相接,并用于与车尾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中央支架流块左右方向的尺寸与所述右底座和所述中央支架之间的间距的比值为0.225-0.3;所述左扰流块左右方向的尺寸与所述左底座和所述中央支架之间的间距的比值为0.225-0.3。
7.可选的,所述左底座和所述右底座相对所述中央支架左右对称,所述左扰流块和所述右扰流块相对所述中央支架左右对称。
8.可选的,所述右扰流块的前表面与所述横梁的前表面平齐,所述右扰流块的前表面与所述右底座的前表面平齐。
9.可选的,在所述右扰流块的前后方向上尺寸等于所述横梁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二分之一。
10.可选的,所述右扰流块的左表面平行于所述右底座的内表面,所述右扰流块左右方向的尺寸等于所述右扰流块上下方向的尺寸。
11.可选的,所述右扰流块的左表面由前至后逐渐远离所述左扰流块。
12.可选的,所述尾翼主体、所述左底座、所述右底座、所述左扰流块以及所述右扰流块为一体结构。
13.可选的,所述左扰流块和所述右扰流块均为中空结构。
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尾顶部以及尾翼总成;其中,所述尾翼总成如上任意一项所述,所述尾翼总成安装在所述车尾顶部上。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现有尾翼的基础上设置左扰流块和右扰流块,可以有效削弱尾翼主体下游流场内分离大尺度涡团,进而削弱涡团能量,改善尾翼空腔产生的气动噪声问题。
16.同时,左扰流块和右扰流块均设置在尾翼主体的内侧下方,汽车组装后,左扰流块和右扰流块所在区域为视野不可见区域,这样可以降低左扰流块和右扰流块对汽车外造型的影响。
附图说明
17.图1是现有汽车的尾翼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尾翼总成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尾翼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尾翼总成局部断面试图。
21.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22.100、汽车;10、车尾顶部;20、后风挡玻璃;30、尾翼总成;1、尾翼主体;11、横梁;111、横梁的下表面;112、横梁的前表面;113、横梁的后表面;12、中央支架;2、左底座;21、左底座的内侧表面;22、左底座的前表面;23、左底座的后表面;3、右底座;31、右底座的内侧表面;32、右底座的前表面;33、右底座的后表面;4、左扰流块;41、左扰流块的下表面;42、左扰流块的左表面;5、右扰流块;51、右扰流块的下表面;52、右扰流块的左表面;53、右扰流块的前表面;54、右扰流块的后表面;6、左拐角面;7、右拐角面;8、尾翼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汽车100包括车尾顶部10、后风挡玻璃20以及尾翼总成30,后风挡玻璃20与车尾顶部10相接,尾翼总成30安装在车尾顶部10上,并位于后风挡玻璃20的上方。其中,汽车100可以是折背式suv车型,尾翼总成30安装车尾顶部10的掀背门板上。尾翼总成30采用镂空式结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汽车100尾部的升力,还可以降低汽车100的风阻并提升造型运动风格。
25.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尾翼总成30包括尾翼主体1、左底座2、右底座3、左扰流块4以及右扰流块5。左底座2和右底座3分别连接在尾翼主体1的两端,左底座2和右
底座3用于与车顶10固定连接。尾翼主体1的下表面与左底座2的内侧表面的连接处形成左拐角面6,尾翼主体1的下表面与右底座3的内侧表面的连接处形成右拐角面7,左拐角面和右拐角面均为圆弧面。其中左底座2的内侧表面21为左底座2与右底座3相对的表面,右底座3的内侧表面31为右底座3与左底座2相对的表面。
26.如图3所示,尾翼主体1包括横梁11和中央支架12,横梁11的下表面111即为尾翼主体1的下表面,左底座2和右底座3分别设置在横梁12的两端,中央支架12与横梁11相接并位于左底座2和右底座3之间,汽车100组装后,中央支架12与车尾顶部10固定连接。
27.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汽车100组装后,横梁11位于车尾顶部10的上方,横梁11的下表面111与车尾顶部10相对,通过左底座2、右底座3以及中央支架12可以使横梁11与车尾顶部10间隔开,并使尾翼主体1和车尾顶部10之间围合形成左右两个尾翼空腔8,汽车100行驶过程中,气流从尾翼空腔8的前侧流动至尾翼空腔8的后侧,其中,尾翼空腔8的前侧也即为横梁11的前表面112一侧,尾翼空腔8的后侧也即为横梁11的后表面113一侧。另外,横梁11的下表面111倾斜设置并与横梁11的上表面112相交,且二者的交接处采用圆角设置。
28.在实际产品中,左底座2和右底座3相对中央支架12左右对称。横梁11的前表面112、左底座2的前表面22以及右底座3的前表面32三者平齐,同时,横梁11的后表面113、左底座2的后表面23以及右底座3的后表面33三者也平齐。可以理解的,尾翼主体1、左底座2以及右底座3三者即构成现有的尾翼10a结构造型。
29.如图3所示,左扰流块4设置在左拐角面6上,即左扰流块4分别与横梁11的下表面111上和左底座的内侧表面21相接,以免左扰流块4、横梁11以及左底座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另外,左扰流块位4于左尾翼空腔内,并与中央支架12间隔设置,气流可以从二者之间通过。此外,尾翼总成30安装在车尾顶部时,左扰流块4远离横梁11的下表面111的表面(即左扰流块4的下表面41)能够与车尾顶部10贴合。
30.如图3所示,右扰流块5设置在右拐角面7上,即右扰流块5分别与横梁11的下表面111上和右底座3的内侧表面31相接,以免右扰流块5、横梁11以及右底座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另外,右扰流块5位于右尾翼空腔内,并与中央支架12间隔设置,气流可以从二者之间通过。此外,尾翼总成30安装在车尾顶部10时,右扰流块5远离横梁11的下表面111的表面(即右扰流块5的下表面51)能够与车尾顶部10贴合。
31.本实施例相当于是在现有尾翼10a的基础上设置了左扰流块4和右扰流块5,通过左扰流块4和右扰流块5可以有效削弱尾翼主体1下游流场内分离大尺度涡团,进而削弱涡团能量,改善尾翼空腔8产生的气动噪声问题,提升后排乘坐舒适性。其中,上述设置方式主要是削弱尾翼空腔8引起低频段的风噪声的能量(尤其是频率在200hz左右的风噪声),在cfd仿真中,通过上述设置后可以将低频段的风噪声降低3.1db。另外,左扰流块4和右扰流块5设置在尾翼主体1的内侧下方,汽车100组装后左扰流块4和右扰流块5所在区域为视野不可见区域,这样可以降低左扰流块4和右扰流块5对汽车100外造型的影响。
32.在一实施例中,右扰流块5也的结构设置与左扰流块4相同。同时,左扰流块4和右扰流块5也相对中央支架12左右对称。即在实际产品中,尾翼总成30左右两侧的结构可以相对一对称面对称。以下以右扰流块5为例对扰流块的结构进行描述。
33.如图3所示,右扰流块5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尺寸为l1,右底座3和中央支架12之间的
间距为l2,为了使右扰流块5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通常将l1与l2之间的比值设置在0.225-0.3的范围内。其中,l1也即为右扰流块5背离右底座3的表面(即右扰流块5的左表面52)与右底座3的内侧表面31之间的间距。
34.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右扰流块5的前表面53和横梁11的前表面112平齐,以免尾翼总成30的前上表面形成台阶,这样可以提高右扰流块5的降噪效果。
35.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右扰流块5的左表面52为平面,右扰流块5的左表面52与右底座3的内侧表面31平行,组装后,右扰流块5的左表面52向左倾斜以减少对气流的阻力。其中,右扰流块5的左表面52向左倾斜是指右扰流块5的左表面52由前至后逐渐远离左绕连结构4。也即与右扰流块5的左表面52与右扰流块5的后表面54的交接处相比,右扰流块5的左表面52与右扰流块5的前表面53的交接处更靠近左扰流块4。
36.在一实施例中,右扰流块5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尺寸等于右扰流块5上下方向长度尺寸,也即右扰流块5的左表面52与右底座3的内侧表面31之间的间距等于右扰流块5的下表面51与所述横梁11的下表面111之间的间距,此时右扰流块5类似于菱形结构。此外,右扰流块5的各表面的交接处设有圆角。
37.在一实施例中,在右扰流块5的前表面53至右扰流块5的后表面54的方向上,右扰流块5的厚度尺寸等于横梁的厚度尺寸的二分之一。其中,在右扰流块5的前表面53至右扰流块5的后表面54的方向上,右扰流块5的厚度尺寸即为右扰流块5的前表面53和右扰流块5的后表面54之间的间距,横梁11的厚度尺寸即为横梁11的前表面112和横梁11的后表面113之间的间距。这样既可以保证右扰流块5的强度,又可以降低尾翼总成30的材料成本。
38.为了生产方便,横梁11、中央支架12、左底座2、右底座3、左扰流块4以及右扰流块5为一体结构。此外,在一实施例中,左扰流块4和右扰流块5为中空结构,以降低尾翼总成30的重量和材料成本。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