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车辆脱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铁路运输是使用铁路列车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的特点是运送量大,速度快,成本较低,一般又不受气候条件限制,适合于大宗、笨重货物的长途运输。铁路车辆脱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造成脱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过将相应的脱轨检测装置安装在铁路车辆的指定位置,从而对铁路车辆的前进进行脱轨预警。然而现有的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在使用时仍存在脱轨检测组件难以进行定期检修维护等问题,为此,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的创新来提高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的安装效率,便于定期维护,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它的发展给人们在对铁路车辆进行脱轨检测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种类和数量也正在与日俱增。
3.目前市场上的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是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有这样的缺点: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不方便进行组装,脱轨检测装置不方便与铁路车辆的指定位置进行定位安装和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的检测组件难以进行定期检修维护。因此要对现在的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不方便进行组装,脱轨检测装置不方便与铁路车辆的指定位置进行定位安装和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的检测组件难以进行定期检修维护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检测开关和固定螺栓,所述机架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机架的两侧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机架靠近导向孔的外侧固定有防护盖;
6.所述防护盖的内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检修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检修板远离转轴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防护盖表面的对接槽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锁紧螺钉与防护盖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开关安装在防护盖的内侧顶端表面,所述机架靠近防护盖的上方设置有卡座,所述卡座的内部连接有导线管;
7.所述安装槽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板与机架进行对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卡板,所述固定板的下方两侧固定有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与伸缩杆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座进行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侧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第二转动座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与传动轴的两端顶部进行固定,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连接有轨道轮,所述轨道轮远离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
对接杆,所述对接杆与机架两侧的导向孔进行贯穿对接。
8.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关于机架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且安装槽的截面形状为“凸”字型,并且安装槽的截面尺寸和固定板的截面尺寸相吻合,而且安装槽和固定板之间构成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检修板一侧的连接板和对接槽之间的连接尺寸相吻合,且检修板通过转轴和防护盖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10.优选的,所述卡座呈等间隔对称分布在机架的两侧,且卡座内侧的导线管和防护盖之间呈垂直分布。
11.优选的,所述卡板的截面形状为“l”字型,且卡板对称分布在固定板的两侧边缘。
12.优选的,所述对接杆的轴心线和轨道轮的轴心线相互重合,且对接杆的直径小于导向孔的长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该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将固定板和“凸”字型的安装槽和机架进行滑动对接,并且使用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板和机架进行锁紧固定,再将传动轴两侧的轨道轮通过对接杆和机架两侧的导向孔进行对接,再将伸缩杆两端的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分别与固定板和限位座进行安装固定,再将检测开关安装在防护盖的内侧底端,从而方便该装置进行组装;
15.(2)、该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将固定板两侧呈“l”字型的卡板和铁路车辆的指定安装位置进行对接,使得卡板在指定位置进行卡接安装,并且使用配套的锁紧件贯穿固定板与卡板,从而方便将该检测装置和铁路车辆进行定位安装;
16.(3)、该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通过拧松拆卸锁紧螺钉,使得检修板绕着转轴旋转,从而将防护盖一侧的连接板从对接槽中打开,进而方便该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通过打开的防护盖对检测开关组件进行拆卸更换或定期检修维护。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机架;2、安装槽;3、导向孔;4、防护盖;5、转轴;6、检修板;7、连接板;8、对接槽;9、锁紧螺钉;10、检测开关;11、卡座;12、导线管;13、固定板;14、固定螺栓;15、卡板;16、第一转动座;17、伸缩杆;18、第二转动座;19、减震弹簧;20、限位座;21、传动轴;22、轨道轮;23、对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安装槽2、导向孔3、防护盖4、转轴5、检修板6、连接板7、对接槽8、锁紧螺钉9、检测开关10、卡座11、导线管12、固定板13、固定螺栓14、卡板15、第一转动座16、伸缩杆17、第二转动座18、减震弹簧19、限位座20、传动轴21、轨道轮22和对接杆23,所述机架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关于机架1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且安装槽2的截面形状为“凸”字型,并且安装槽2的截面尺寸和固定板13的截面尺寸相吻合,而且安装槽2和固定板13之间构成滑动连接,使得机架1和固定板13之间可以进行稳定组装,所述机架1的两侧开设有导向孔3,所述机架1靠近导向孔3的外侧固定有防护盖4;
24.所述防护盖4的内部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与检修板6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检修板6一侧的连接板7和对接槽8之间的连接尺寸相吻合,且检修板6通过转轴5和防护盖4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使得旋转打开检修板6可以将防护盖4的一侧进行打开,从而可以对检测开关10进行更换或检修维护,所述检修板6远离转轴5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与防护盖4表面的对接槽8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7通过锁紧螺钉9与防护盖4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开关10安装在防护盖4的内侧顶端表面,所述机架1靠近防护盖4的上方设置有卡座11,所述卡座11呈等间隔对称分布在机架1的两侧,且卡座11内侧的导线管12和防护盖4之间呈垂直分布,使得卡座11可以对检测开关10的信号线保护用导线管12进行限位,避免导线管12布线散乱,所述卡座11的内部连接有导线管12;
25.所述安装槽2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螺栓14贯穿固定板13与机架1进行对接,所述固定板13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卡板15,所述卡板15的截面形状为“l”字型,且卡板15对称分布在固定板13的两侧边缘,使得“l”字型的卡板15可以和车辆的指定位置进行定位卡接,所述固定板13的下方两侧固定有第一转动座16,所述第一转动座16与伸缩杆17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伸缩杆17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座18进行连接,所述伸缩杆17的外侧连接有减震弹簧19,所述第二转动座18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座20,所述限位座20与传动轴21的两端顶部进行固定,所述传动轴21的两端连接有轨道轮22,所述轨道轮22远离传动轴21的一端设置有对接杆23,所述对接杆23的轴心线和轨道轮22的轴心线相互重合,且对接杆23的直径小于导向孔3的长度,使得对接杆23在导向孔3中伸缩时可以按压防护盖4中的检测开关10,从而可以将铁路车辆的脱轨信号进行及时传输,所述对接杆23与机架1两侧的导向孔3进行贯穿对接。
26.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时,首先,将固定板13和“凸”字型的安装槽2和机架1进行滑动对接,并且使用固定螺栓14贯穿固定板13和机架1进行锁紧固定,再将传动轴21两侧的轨道轮22通过对接杆23和机架1两侧的导向孔3进行对接,再将伸缩杆17两端的第一转动座16和第二转动座18分别与固定板13和限位座20进行安装固定,再将检测开关10安装在防护盖4的内侧底端,从而将该装置进行组装,随后,将固定板13两侧呈“l”字型的卡板15和铁路车辆的指定安装位置进行对接,使得卡板15在指定位置进行卡接安装,并且使用配套的锁紧件贯穿固定板13与卡板15,从而将该检测装置和铁路车辆进行定位安装,之后,将检测开关10的信号线穿过导线管12,并且将导线管12和机架1两侧呈等间隔分布的卡座11进行卡接限位,当该脱轨检测装置随着铁路车辆沿着铁轨移动出现脱轨时,传动轴21两端的轨道轮22两侧挤压铁轨,使得轨道轮22挤压伸缩杆17,并且通过减震弹簧19进行缓冲,同时,轨道轮22带动对接杆23在导向孔3的内部上移,当对接杆23挤压防护盖4内
部的检测开关10时,由于检测开关10采用按钮开关,使得检测开关10可以将检测的脱轨信号传输到铁路车辆控制室中,当需要将该铁路车辆脱轨检测装置进行检修时,通过拧松拆卸锁紧螺钉9,使得检修板6绕着转轴5旋转,从而将防护盖4一侧的连接板7从对接槽8中打开,进而可以对防护盖4中的检测开关10进行拆卸更换或进行定期检修维护,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