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平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平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货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平车。


背景技术:

2.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网络经济的兴起,近年来全社会货物运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邮件、包裹为代表的高附加值零散货物的运输需求快速增加。铁路平车是铁路物流中应用的主要铁道车辆之一,主要用于与集装箱配合,对货物进行运输。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它具有运输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联运方便、货损少、门对门等优点,是现代物流和多式联运的主要方式,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3.目前的平车一般包括中梁和横梁,相关技术中的横梁的自身强度低,平车长期使用后,横梁容易发生形变。另外,横梁与中梁的连接面积小,导致横梁与中梁的连接处容易发生形变,影响集装箱运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平车的中梁与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车,包括:中梁,具有第一下盖板、与第一下盖板相对设置的第一上盖板以及设置于第一下盖板和第一上盖板之间第一腹板;横梁,设置于中梁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横梁呈l型,横梁的与中梁平行的梁段上设置有与集装箱配合的固定结构,横梁内具有横梁空腔,横梁包括第二下盖板、与第二下盖板相对设置的第二上盖板以及设置于第二下盖板和第二上盖板之间的多个第二腹板,第二下盖板、第二上盖板以及多个第二腹板围成横梁空腔,第二下盖板与第一下盖板对接,第二上盖板与第一上盖板对接。
6.进一步地,第二腹板与第一腹板呈角度连接。
7.进一步地,第二腹板与第一腹板垂直连接。
8.进一步地,第一上盖板包括第一上盖板本体和第一翼板组,第一翼板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翼板,两个第一翼板分别设置于第一上盖板本体的相对的两个长边上,第一翼板与第一上盖板本体为一整块金属板制成,第二上盖板与第一翼板对接,第一下盖板包括第一下盖板本体和第二翼板组,第二翼板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翼板,两个第二翼板分别设置于第一下盖板本体的相对的两个长边上,第二翼板与第一下盖板本体为一整块金属板制成,第二下盖板与第二翼板对接。
9.进一步地,第二翼板包括倾斜板段,倾斜板段在中梁的宽度方向上由靠近第一下盖板本体至远离第一下盖板本体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倾斜。
10.进一步地,横梁至少包括两个,多个横梁中的两个横梁分别为前枕梁和后枕梁,前枕梁的与中梁平行的梁段为前枕梁连接段,后枕梁的与中梁平行的梁段为后枕梁连接段,平车还包括:侧梁,侧梁连接在前枕梁连接段与后枕梁连接段之间。
11.进一步地,侧梁具有侧梁空腔,侧梁包括第三上盖板、与第三上盖板相对设置的第三下盖板以及设置于第三上盖板和第三下盖板之间的多个第三腹板,第三上盖板、第三下盖板与多个第三腹板围成侧梁空腔,第三上盖板与第二上盖板对接,第三下盖板与第二下盖板对接。
12.进一步地,固定结构为开设在第二上盖板上的固定孔,横梁还包括支撑在第二上盖板和第二下盖板之间的环形筋板,环形筋板围设于固定孔的周向外侧。
13.进一步地,第二腹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各第二腹板上的安装孔相对设置。
14.进一步地,横梁还包括隔板,隔板连接在相邻的两个第二腹板之间。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横梁为由第二下盖板、第二上盖板以及第二腹板围成的箱型结构,第二上盖板能够承载集装箱的载荷,多个第二腹板能够起到连接第二下盖板和第二上盖板的作用,使整个横梁结构更加稳定。同时,多个第二腹板能够对第二上盖板形成均匀的支撑,从而增加了横梁自身的强度,能够降低平车承载集装箱后,横梁发生形变的概率。另外,横梁的第二下盖板连接在中梁的第一下盖板上,横梁的第二上盖板连接在中梁的第一上盖板上。这种横梁与中梁的连接方式使得横梁与中梁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大,降低了中梁与横梁的连接处发生形变的概率,延长了平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平车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示出了图1的平车的横梁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示出了图2的横梁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20.图4示出了图2的横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2.10、中梁;11、第一下盖板;111、第一下盖板本体;112、第二翼板;12、第一上盖板;121、第一上盖板本体;122、第一翼板;13、第一腹板;20、横梁;21、第二下盖板;22、第二上盖板;23、第二腹板;231、安装孔;24、环形筋板;25、隔板;30、前枕梁;40、后枕梁;50、侧梁;51、第三上盖板;52、第三下盖板;53、第三腹板;60、固定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平车包括中梁10以及横梁20。其中,中梁10具有第一下盖板11、与第一下盖板11相对设置的第一上盖板12以及设置于第一下盖板11和第一上盖板12之间第一腹板13;横梁20设置于中梁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横梁20呈l型,横梁20的与中梁10平行的梁段上设置有与集装箱配合的固定结构60,横梁20内具有横梁空腔,横梁20包括第二下盖板21、与第二下盖板21相对设置的第二上盖板22以及设置于第二下盖板21和第二上盖板22之间的多个第二腹板23,第二下盖板21、第二上盖板22以及多个第二腹板23围
成横梁空腔,第二下盖板21与第一下盖板11对接,第二上盖板22与第一上盖板12对接。
25.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横梁20为由第二下盖板21、第二上盖板22以及第二腹板23围成的箱型结构,第二上盖板22能够承载集装箱的载荷,多个第二腹板23能够起到连接第二下盖板21和第二上盖板22的作用,使整个横梁20结构更加稳定。同时,多个第二腹板23能够对第二上盖板22形成均匀的支撑,从而增加了横梁20自身的强度,降低了平车承载集装箱后,横梁20发生形变的概率。另外,横梁20的第二下盖板21连接在中梁10的第一下盖板11上,横梁20的第二上盖板22连接在中梁10的第一上盖板12上。这种横梁20与中梁10的连接方式使得横梁20与中梁10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大,降低了中梁10与横梁20的连接处发生形变的概率,延长了平车的使用寿命。
26.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下盖板21、第二上盖板22以及第二腹板23围成的箱型结构能够提升横梁20的承载能力。经测试表明,围成的箱形结构的横截面越大,则横梁的强度越高,承压效果越好。
27.需要说明的是,横梁20呈l型,横梁20的与中梁10平行的梁段上设置有与集装箱配合的固定结构60,固定结构60设置有多个,多个固定结构60能够满足不同尺寸的集装箱的工况装配需求。
28.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下盖板21、第二上盖板22以及第二腹板23围成的箱型结构的横截面积越大,则横梁20的强度越大。
29.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腹板23与第一腹板13呈角度连接。在本第二腹板23与第二下盖板21、第二上盖板22围成箱型结构,将第二腹板23连接在第一腹板13上能够进一步提升横梁20和中梁1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降低了中梁10与横梁20的连接处发生形变的概率。
30.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腹板23与第一腹板13垂直连接。具体地,第二腹板23的端面焊接在第一腹板13上。上述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横梁20和中梁10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中梁10与横梁20的连接处发生形变的概率。
31.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盖板12包括第一上盖板本体121和第一翼板组,第一翼板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翼板122,两个第一翼板122分别设置于第一上盖板本体121的相对的两个长边上,第一翼板122与第一上盖板本体121为一整块金属板制成,第二上盖板22与第一翼板122对接,第一下盖板11包括第一下盖板本体111和第二翼板组,第二翼板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翼板112,两个第二翼板112分别设置于第一下盖板本体111的相对的两个长边上,第二翼板112与第一下盖板本体111为一整块金属板制成,第二下盖板21与第二翼板112对接。上述结构中,如果不设置第一翼板122与第二翼板112,则横梁20会直接连接在第一上盖板和第一下盖板的边沿处,由于形状突变处的应力较大,这种情况会导致横梁20与中梁10连接处的应力过大,货物放置在平车上之后,横梁20与中梁10的连接处容易受到剪切力而使横梁发生扭转,导致平车发生形变。上述结构设置凸出于第一上盖板本体121的第一翼板122以及凸出于第一下盖板本体111的第二翼板112,使横梁20与第一翼板122以及第二翼板112连接,避开了应力最容易集中的第一翼板122与第一上盖板本体121的交接处以及第二翼板112与第一下盖板本体111的交接处,提升了横梁20与中梁10连接处的疲劳强度,进一步降低了横梁20发生形变的概率。
32.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下盖板21包括倾斜板段,倾斜板段在中梁10
的宽度方向上由靠近第一下盖板本体111至远离第一下盖板本体111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倾斜。上述结构中,第二下盖板21能够起到承载集装箱载荷以及横梁20自身载荷的作用,因此采用倾斜结构能够使得第二下盖板21对第二腹板23以及第二上盖板22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从而使得横梁20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33.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横梁20至少包括两个,多个横梁20中的两个横梁20分别为前枕梁30和后枕梁40,前枕梁30的与中梁10平行的梁段为前枕梁连接段,后枕梁40的与中梁10平行的梁段为后枕梁连接段,平车还包括侧梁50,侧梁50连接在前枕梁连接段与后枕梁连接段之间。上述结构中,设置前枕梁连接段和后枕梁连接段便于横梁20与侧梁连接,前枕梁30、后枕梁40、侧梁50以及中梁10能够形成平车的枕部,从而能够提升平车与集装箱的接触面积,使得集装箱在平车上放置的更加稳定。
34.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侧梁50具有侧梁空腔,侧梁50包括第三上盖板51、与第三上盖板51相对设置的第三下盖板52以及设置于第三上盖板51和第三下盖板52之间的多个第三腹板53,第三上盖板51、第三下盖板52与多个第三腹板53围成侧梁空腔,第三上盖板51与第二上盖板22对接,第三下盖板52与第二下盖板21对接。上述结构中,侧梁50为由第三上盖板51、第三下盖板52以及第三腹板53围成的箱型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提升侧梁50自身的强度,使得侧梁的承载效果更好。另外,侧梁50的第三上盖板51与横梁20的第二上盖板22对接后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相应地,第三下盖板52与第二下盖板21以及第三腹板53分别与第二腹板23也采用同样的方式连接。上述的连接方式能够增加侧梁50与横梁20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侧梁50与横梁20的连接处发生形变的概率。
35.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60为开设在第二上盖板22上的固定孔,横梁20还包括支撑在第二上盖板22和第二下盖板21之间的环形筋板24,环形筋板24围设于固定孔的周向外侧。上述结构中,环形筋板24能够支撑在第二上盖板22和第二下盖板21之间,从而提升横梁20的固定孔处的强度,降低横梁20的固定孔发生形变的概率,使得集装箱能够与固定孔实现稳定地配合。
36.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腹板23上设置有安装孔231,各第二腹板23上的安装孔231相对设置。上述结构中,安装孔231内能够用来容纳制动管,本技术的横梁20的箱型结构高度较高,因此安装孔231可以开设成较大面积的通孔,面积较大的通孔可用于穿设长制动管,从而便于减少制动管的接头,降低制动管发生泄漏的概率。
37.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横梁20还包括隔板25,隔板25连接在相邻的两个第二腹板23之间。上述结构中,隔板25分别与第二腹板23通过焊接连接,隔板25能够提升第二腹板23的支撑强度,防止第二腹板23承受载荷时与第二上盖板22或者第二下盖板21之间的连接角度产生变化,从而导致横梁20的箱型架构发生形变。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隔板25进一步提升了横梁20自身的强度,从而使得横梁20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