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可移动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可移动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应急保障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移动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2.轨道交通中,非常重视灾害的规避方案,其中又以火灾的防控最为重要。现有技术通常会在列车车厢间的连接处设置隔离墙,通过隔离墙隔离火焰并开启列车车门疏导乘客逃离车厢。
3.但是,若高速列车行驶在真空度高或完全真空的管道中时,若发生车辆故障、悬浮系统失效、列车相撞、管道失压、火灾等突发事故而迫停在管道内时,乘客也被迫进行现场疏散,由于外部的真空环境,此时车辆上的乘客不宜离开车厢无法撤离,不利于保证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移动逃生装置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真空管道中列车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人员撤离的问题。
5.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逃生装置,应用于列车车厢,包括:
6.充气箱型主体;
7.位于所述充气箱型主体的第一侧壁上的逃生门,所述逃生门能够与所述列车车厢联通;
8.位于所述充气箱型主体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外侧的磁力组件,所述磁力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充气箱型主体充气后,能够与外部管道侧壁的磁体吸附,以固定所述充气箱型主体;
9.位于所述充气箱型主体内的充气单元,所述充气单元被配置为能够对所述充气箱型主体进行充气;
10.位于所述充气箱型主体底部的移动轮。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箱型主体的内腔底面上设置有重量感应单元;
12.所述重量感应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充气箱型主体内物体重量。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单元,包括:充气主体及供氧组件;
14.所述充气主体,被配置为能够对所述充气箱型主体进行充气;
15.所述供氧组件,被配置为能够生成纯氧气体释放入所述充气箱型主体内。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氧组件,还包括:氧浓度监控组件;
17.所述氧浓度监控组件,被配置为监控所述充气箱型主体内的氧气浓度。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19.有毒气体应对组件,被配置为监控所述充气箱型主体内的有毒气体,当所述有毒
气体超过阈值时,对所述充气箱型主体内进行净化处理。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力组件,包括:
21.磁力主体,被配置为与所述外部管道侧壁的磁体之间产生磁力吸附;
22.滚轮,设置于所述磁力主体吸附所述磁体处,被配置为能够通过自身滚动使所述磁力主体与所述磁体产生相对位移。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箱型主体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垂直连接的相对的第三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门;
24.所述连接门,被配置为能够与其他可移动逃生装置的连接门相互连接。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进出门。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箱型主体内设置有手动控制组件。
27.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逃生装置,应用于列车车厢,包括:充气箱型主体;位于充气箱型主体的第一侧壁上的逃生门,逃生门能够与列车车厢联通;位于充气箱型主体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外侧的磁力组件,磁力组件被配置为当充气箱型主体充气后,能够与外部管道侧壁的磁体吸附;位于充气箱型主体内的充气单元,充气单元被配置为能够对充气箱型主体进行充气;位于底部的移动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可移动逃生装置在列车发生灾害时及时的设置在车厢的出入口上,并通过充气的方式形成箱体空间,并通过磁力组件固定、移动轮进行移动,从而保证乘客或货物可以快速逃离出事车厢,保证人身或物资安全。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可移动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可移动逃生装置的外部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出的多个可移动逃生装置的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33.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4.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高速列车在低真空管道中行驶时存在突发事故的可能性,如车辆故障、悬浮系统失效、列车相撞、管道失压、火灾等而迫停在管道内,乘客也被迫进行现场疏散。而由于管道内为低真空环境,不适宜乘客生存并疏散,从而,车内乘客或货物无法及时的离开车厢,因此对车内乘客的人身安全及货物的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5.结合上述实际情况,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移动逃生装置,通过可移动逃生装置在列车发生灾害时及时的设置在车厢的出入口上,并通过充气的方式形成箱体空间,并通过磁力组件固定、移动轮进行移动,从而保证乘客或货物可以快速逃离出事车厢,保证人身或物资安全。
36.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列车车厢,包括:
37.充气箱型主体110;
38.位于所述充气箱型主体110的第一侧壁上的逃生门120,所述逃生门120能够与所述列车车厢联通;
39.位于所述充气箱型主体110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外侧的磁力组件130,所述磁力组件130被配置为当所述充气箱型主体110充气后,能够与外部管道100侧壁的磁体101吸附,以固定所述充气箱型主体110;
40.位于所述充气箱型主体110内的充气单元140,所述充气单元140被配置为能够对所述充气箱型主体110进行充气;
41.位于所述充气箱型主体110底部的移动轮。
42.其中,充气箱型主体在正常状态下可以设置在列车车厢车门处的车厢底部或车门侧边等,当车厢内发生灾害时,移动至车厢车门处并使逃生门与车厢车门对应。充气箱型主体在正常状态下处于收缩状态,当发生灾害充气箱型主体移动到指定位置后,位于充气箱型主体内的充气单元开始对充气箱型主体进行充气操作,同时由于外部环境可能是真空环境,从而充气操作会非常迅速,进而可以快速撑开整个充气箱型主体,撑开后的充气箱型主体另一侧壁上的磁力组件会与外部管道上的磁体相接触,以此来固定整个充气箱型主体,同时,在完成充气后位于充气箱型主体底部的移动轮会与地面或是外部管道上的轨道相接触,为之后的箱体移动做准备。此处外部管道可以是圆柱形管道;也可以是长方体形管道等,具体的管道形状可以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具体调整。另外,在充气单元进行充气时,可以通过压缩或液态空气对充气箱型主体进行充气,还可以在进行充气的同时补入纯氧,以适应救援需求,同时在后续的移动过程中可能同样需要氧气的供应,从而可以单独设置一个供氧组件及空气净化组件。之后,在完成整个过程后,逃生门与列车车厢的厢门建立连接,并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进行密封操作与外部真空进行隔离,同时,在逃生门与厢门的连接部还可以进行有毒气体检测等操作,同时进行空气净化等。之后,可以在充气箱型主体的底部设置用于重力检测的组件,用于检测充气箱型主体内乘客或货物的总重量,从而可以在重量达到一定阈值后判定可移动逃生装置已装满,可以进行移动操作,以此来确保可移动逃生装置的最大载重量,保证逃生速度。最后,在充气箱型主体装满后,关闭逃生门断开与列车车厢的连接,并通过移动轮远离列车车厢。当然,在充气箱型主体内可以设置
手动启动组件等,可以让在充气箱型主体内逃生的乘客根据实际情况手动控制逃生门及可移动逃生装置的移动。
43.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逃生装置,应用于列车车厢,包括:充气箱型主体;位于充气箱型主体的第一侧壁上的逃生门,逃生门能够与列车车厢联通;位于充气箱型主体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外侧的磁力组件,磁力组件被配置为当充气箱型主体充气后,能够与外部管道侧壁的磁体吸附;位于充气箱型主体内的充气单元,充气单元被配置为能够对充气箱型主体进行充气;位于底部的移动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可移动逃生装置在列车发生灾害时及时的设置在车厢的出入口上,并通过充气的方式形成箱体空间,并通过磁力组件固定、移动轮进行移动,从而保证乘客或货物可以快速逃离出事车厢,保证人身或物资安全。
44.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了感应充气箱型主体内事物的总重量,并以此来确定整个装置逃离的时机。如图1所示,所述充气箱型主体110的内腔底面上设置有重量感应单元111;
45.所述重量感应单元111,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充气箱型主体110内物体重量。
46.其中,重量感应单元可以是类似于重力秤之类的重量测试单元,同时,在应对客车车厢时,其还可以附带人数确定的功能,由于充气箱型主体为一封闭空气,其内部的空气总量是固定的,进而只有将其中的乘客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才能保证乘客的安全,而仅根据重量是无法准确确定乘客数量的,进而可以通过检测与充气箱型主体底部的接触点数量及形状(脚的数量)来判断进入充气箱型主体的乘客数量。
47.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了保证在充气箱型主体内乘客的氧气需求,并在移动过程中持续供氧。如图1所示,所述充气单元140,包括:充气主体141及供氧组件142;
48.所述充气主体141,被配置为能够对所述充气箱型主体110进行充气;
49.所述供氧组件142,被配置为能够生成纯氧气体释放入所述充气箱型主体110内。
50.其中,充气主体还可以对充气箱型主体内的气体进行净化等操作,例如对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吸收分解等。
51.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了能够根据充气箱型主体内的氧浓度,灵活的控制供养组件的供氧功率。所述供氧组件,还包括:氧浓度监控组件;
52.所述氧浓度监控组件,被配置为监控所述充气箱型主体内的氧气浓度。
53.其中,氧浓度监控组件可以通过监控充气箱型主体内的氧气浓度,来调控供氧组件释放氧气的效率。以此可以根据充气箱型主体内乘客或生物的数量或耗氧量来控制供氧组件。提高供氧组件的使用效率及灵活性。
54.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了对充气箱型主体内的有毒气体进行检测及吸收。如图1所示,所述可移动逃生装置,还包括:有毒气体应对组件150,被配置为监控所述充气箱型主体110内的有毒气体,当所述有毒气体超过阈值时,对所述充气箱型主体110内进行净化处理。
55.在此,由于可移动逃生装置一般是在发生灾害时使用,进而在于列车车厢进行联通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混入有毒气体,从而需要对充气箱型主体内的有毒气体含量进行监控,并在有毒气体超标时进行净化。
56.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整体装置的移动。所述磁力组件,包括:
57.磁力主体,被配置为与所述外部管道侧壁的磁体之间产生磁力吸附;
58.滚轮,设置于所述磁力主体吸附所述磁体处,被配置为能够通过自身滚动使所述磁力主体与所述磁体产生相对位移。
59.进而,在进行移动时为了方便移动,在磁力主体和磁体之间可以设置带磁性或不带磁性的滚轮,从而即使在磁力主体和磁体相互吸引的状态下,可移动逃生装置同样可以方便的进行移动。优选地,设置在外部管道侧壁上的磁体可以间隔设置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两个磁体之间的间隔可以小于充气箱型主体的长度进而使磁力组件能够一直都与磁体之间产生吸引。
60.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了能够承载更多的货物或乘客。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充气箱型主体110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垂直连接的相对的第三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门160;
61.所述连接门160,被配置为能够与其他可移动逃生装置的连接门相互连接。
62.其中,每个可移动逃生装置在相对的两个第三侧壁上都会设置连接门,连接门之间可以相互连接从而达到连接两个可移动逃生装置的目的,进而可以一次救助更多的乘客或货物。
63.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了适应管道环境。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进出门170。
64.由于在管道中空间有限,同时充气箱型主体不易进行调转等操作,而逃生门是与列车车厢的厢门相对的,进而当可移动逃生装置到达站点或救护点时,通过逃生门并不方便进行乘客或物资的卸载。从而为了更容易进行货物的卸载,在逃生门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可以设置一个用于卸载的进出门。
65.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了可以根据具体环境手动对可移动逃生装置进行操作。所述充气箱型主体内设置有手动控制组件。
66.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