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车辆内装结构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车辆内装结构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内装结构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2.轨道车辆座椅和内装地板通过公用的减振器固定在车体型材地板上,其中地板直接通过螺钉固定在减振器上,座椅通过螺栓固定在减振器上的滑槽中。由于座椅和地板的重量不同,因此对减振器的减振性能要求不同,但目前座椅和地板均固定在同一个减振器上,无法满足座椅和地板不同减振需求,降低了乘坐的舒适性。因此,亟需通过结构优化,实现同一减振器同时满足座椅和地板减振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内装结构及轨道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同一减振器不能满足座椅和地板不同减振需求的缺陷,实现同一减振器多刚度设计,同时满足座椅、地板各自的减振性能需求,提高乘坐舒适性。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内装结构,包括:座椅、地板、减振装置和车架;
5.所述减振装置设于所述车架上,且具有第一减振单元和第二减振单元;
6.所述第一减振单元与所述座椅抵接,用于向所述座椅提供第一减振力;
7.所述第二减振单元与所述地板抵接,用于向所述地板提供第二减振力;
8.其中,所述第一减振力大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二减振力。
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减振单元和第二减振单元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沿所述减振装置的减振方向延伸。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减振单元具有第一安装平面,所述第一安装平面上设有第一安装件,所述座椅与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平面上;所述第二减振单元具有第二安装平面,所述第二安装平面上设有第二安装件,所述地板与所述第二安装件连接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平面上。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减振单元和所述第二减振单元为相互平行的直条状结构,所述第一安装件为沿所述第一减振单元延伸方向布置的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件为沿所述第二减振单元延伸方向布置的若干安装孔。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座椅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安装槽连接,所述地板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连接。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隙内设有抗拉件,所述抗拉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减振单元与所述第二减振单元,在所述第一减振单元与所述第二减振单元之间提供相向的拉力。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一减振单元和所述第二减振单元呈阶梯状设于所述底座上。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地板包括走道侧地板和座椅侧地板,所述第二减
振单元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减振单元分别对应抵接所述走道侧地板和所述座椅侧地板,且两个所述第二减振单元提供的减振力相同或不同。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减振单元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减振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一减振单元高于两个所述第二减振单元。
1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具有如上所述的车辆内装结构。
1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内装结构及轨道车辆,通过设置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设于车架上,用于同时支撑座椅和地板,减振装置具有第一减振单元和第二减振单元;第一减振单元与座椅抵接,向所述座椅提供第一减振力,第二减振单元与地板抵接,向所述地板提供第二减振力,且第一减振力大于或者小于第二减振力。该减振装置通过不同的减振单元连接座椅和地板,由于第一减振力与第二减振力相同或不同,从而实现座椅和地板的独立减振安装,使座椅和地板在不同承载时减振效果不会相互影响,满足了座椅和地板不同支撑刚度的需求,提高了座椅和地板的减振效率,从而提升乘坐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内装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减振装置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减振装置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1中a部放大图;
24.图5是图1中b部放大图。
25.附图标记:
26.1、座椅;11、支撑腿;
27.2、地板;21:走道侧地板;22、座椅侧地板;
28.3、减振装置;31、第一减振单元;32、第二减振单元;33、间隙;34、抗拉件;351、第一安装平面;352、第二安装平面;361、安装槽;362、安装孔;37、底座;
29.4、车架;
30.51、第一连接件;52、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2.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
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6.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内装结构,该车辆内装结构包括座椅1、地板2、减振装置3和车架4;减振装置3设于车架4上,用于减振支撑车内的座椅1和地板2。该减振装置3具有多个减振单元,用于分别支撑座椅1和多个地板2,多个减振单元单独工作,具有单独的减振力,从而使座椅1和多个地板2独立减振安装,进而满足了座椅1和地板2不同支撑刚度的需求,提高了座椅1和地板2的减振效率。
37.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减振装置3的第一种实施例,该减振装置3具有两个减振单元,分别为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第一减振单元31与座椅1抵接,用于向座椅1提供第一减振力;第二减振单元32与地板2抵接,用于向地板2提供第二减振力;其中,所述第一减振力与所述第二减振力相同或不同。
38.进一步地说,可以将减振装置3的减振方向作为参考的轴向,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沿同一轴向布置,在该方向上,各减振单元3共同一端连接成一体,使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即可以满足独立减振工作的同时,还能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减振装置3整体的安装。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在该方向上的另一端,还设有安装结构,安装结构用于与座椅1和地板2连接。
39.值得一提的是,如图2所示,由于需要相邻的两个减振单元可以独立减振工作,因此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之间设有间隙33,间隙33沿减振装置3的减振方向延伸。间隙33可以使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在压缩变形时相互不影响,从而满足减振装置不同支撑刚度的需求。由于设置了间隙33,因此在间隙33内设有连接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的抗拉件34,抗拉件34可以减小减振单元横向的变形,为减振单元横向的支撑提供保障,从而保证减振单元的稳定性。优选的,抗拉件34为抗倾斜的拉杆,拉杆具有一定的弹性,拉杆与减振单元的轴向相垂直,从而使拉杆的拉力方向与减振单元的
压缩方向垂直,在第一减振单元31与第二减振单元32之间提供相向的拉力,从而提供最大的抗倾斜拉力,保证第一减振单元31与第二减振单元32能够沿其轴向伸缩发挥减振性能,防止第一减振单元31与第二减振单元32倾斜,有效保证了第一减振单元31与第二减振单元32的稳定性。
40.本实施例提供的减振装置3,通过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组成一个整体的减振模块,将减振模块的底部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车架4上,将座椅1和地板2分别安装于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上,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之间设有间隙33,在座椅1和地板2传递压力到对应的减振单元时,各减振单元根据其受力的不同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从而使座椅1和地板2具有不同的减振效果,满足了车辆内装结构中减振元件的多刚度设计,从而解决了同一减振元件不能满足座椅1和地板2不同减振的需求,实现了座椅1和地板2独立减振安装,提高了座椅1和地板2的减振效率,提升了乘坐舒适性。
41.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单元31具有第一安装平面351,第一安装平面351上设有第一安装件,座椅1的支撑腿11通过第一连接件51与第一安装件连接,支撑腿11抵接于第一安装平面351上;第二减振单元32具有第二安装平面352,第二安装平面352上设有第二安装件,地板2通过第二连接件52与第二安装件连接,并抵接于第二安装平面352上。
4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呈相互平行的直条状结构,第一安装件为沿第一减振单元31延伸方向布置的安装槽361,第二安装件为沿第二减振单元32延伸方向布置的若干安装孔362。优选的,第一连接件51为安装螺栓,第二连接件52为安装螺钉,安装螺栓卡在安装槽361中将座椅1的支撑腿11固定,安装螺钉与安装孔362配合将地板2固定。
43.可以理解的是,在轨道车辆中,同一排座椅1是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布置的,本实施例中的条形结构的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既是沿车辆的纵向布置的,这样,第一减振单元31可以连接多排的座椅1,提高第一减振单元31与座椅1的安装效率。更值得一提是,沿车辆纵向布置的条形结构的第一减振单元31具有一个纵向的安装槽361,安装槽361即为滑槽,可直接与座椅1连接,提高了安装效率。因为在传统的车辆内部,在减振器上需要多布置一个滑槽,通过滑槽来连接座椅1,而本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单元31的上端自带安装槽361,其安装槽361的布置方向及位置与传统的滑槽一致,这样减振装置3便完全取代了滑槽,座椅1可直接通过螺栓安装在减振装置3上,避免了在减振元件和座椅1之间再安装过渡滑槽,提高了安装效率。
44.安装时,如图4所示,座椅1的支撑腿11通过安装螺栓直接安装在安装槽361上,支撑腿11的底部与第一安装平面351接触并得到支撑。安装槽361能够使座椅1沿其内部滑动,便于对车内座椅1的位置调整,安装槽361与减振装置3的一体化,实现减振性能与结构安装集成,节省了单独的滑槽结构,提高了安装效率。
4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共同一端连接形成一体式底座37,底座37使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形成一个完成的结构,且底座37的底面呈平面,便于安装在车架4上。在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另一端为第一安装平面351和第二安装平面352,第一安装平面351和第二安装平面352便于座椅1和内装地板2放置并连接,保证座椅1和地板2平稳安装。
4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沿其轴向的长度不等,即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的高度可以是不一样的,这样,高低不等的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便形成阶梯结构。减振装置3呈阶梯结构,其不同的安装平面对应连接座椅1和地板2,这样可以适应座椅1和地板2的安装高度需求不一的情况。一般来说,需要使安装槽361高于地板2,因此,第一减振单元31高于第二减振单元32,这样,地板2安装于较低的第二减振单元32上,座椅1便可方便的安装在安装槽361上。
47.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采用相同的材质,且形状结构相同,那么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的高度不同自然使得其具有不同的减振力,因此也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的高度来实现不同的弹性支撑。进一步地,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以使两者具有不同的减振力,实现对座椅1和地板2不同的减振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车厢内部一般分为座椅侧和走道侧,且座椅侧和走道侧所承受的压力一般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车厢内的座椅侧和走道侧分别具有不同的地板,如图1和图5所示,地板2分为走道侧地板21和座椅侧地板22,为了满足对不同内装结构的减振支撑,本发明提供减振装置3第二种实施例。
48.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减振单元32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减振单元32分别对应抵接走道侧地板21和所述座椅侧地板22,且两个第二减振单元32提供的减振力相同或不同。第一减振单元31位于两个第二减振单元32之间,且第一减振单元31高于两个所述第二减振单元32。
49.这样,减振装置3通过三个减振单元便实现了座椅1、走道侧地板21和座椅侧地板22的同时减振安装,三个减振单元受到的承载不会相互干扰,三者之间的振动不会相互传递,实现了座椅1、走道侧地板21和座椅侧地板22独立减振安装,满足了座椅1、走道侧地板21和座椅侧地板22需要不同支撑刚度的需求,提高了座椅1和地板2的减振效率。
50.如图1所示,在实际应用中,减振装置3提供的第一实施例应用在车厢座椅1内侧靠近车侧的位置,此处只有座椅侧地板22,因此减振装置3提供的第一实施例满足了对座椅1内侧的支撑腿11以及座椅侧地板22内侧一端的减振支撑。减振装置3提供的第二实施例应用在车厢座椅1和走道交界处,此处是走道侧地板21和座椅侧地板22交汇处,且此处设有座椅1的外侧的支撑腿11,又由于座椅1的外侧的支撑腿11一般安装在走道侧地板21和座椅侧地板22之间,因此减振装置3提供的第二实施例满足了对座椅1的外侧支撑腿以及走道侧地板21和座椅侧地板22端部的减振支撑。通过减振装置3提供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应用,实现了车辆内装结构的有效减振安装,满足了座椅1和地板2不同支撑刚度的需求,提高了座椅1和地板2的减振效率,从而提升乘坐的舒适性。
5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具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内装结构,具体的,轨道车辆的座椅1和地板2分别设于减振装置3的第一减振单元31和第二减振单元32上,从而实现座椅1和地板2的独立减振安装,使座椅1和地板2在不同承载时减振效果不会相互影响,满足了座椅1和地板2不同支撑刚度的需求,提高了座椅1和地板2的减振效率,从而提升乘坐的舒适性。
5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