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牵引梁结构、牵枕缓机构及悬挂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牵引梁结构、牵枕缓机构及悬挂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挂式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牵引梁结构、牵枕缓机构及悬挂式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悬挂式车辆的牵枕缓机构中,用于连接车钩的车钩安装座多设置在牵引梁的前端,并与牵引梁焊接在一起或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如此,在悬挂式车辆的长期运行过程中,车钩与牵引梁的连接处容易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剪切变形,不利于保持车钩安装座与牵引梁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车钩安装座与牵引梁连接的稳定性。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牵引梁结构,适用于悬挂式车辆,包括牵引梁本体和适于安装所述悬挂式车辆的车钩的车钩安装座,所述牵引梁本体朝向所述车钩的一端设有沿所述牵引梁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所述车钩安装座在所述安装槽处与所述牵引梁本体连接,且所述安装槽的槽壁适于限制所述车钩安装座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5.可选地,所述牵引梁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面板、前端板、下面板和后端板,且所述后端板远离所述下面板的一端与所述上面板远离所述前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上面板与所述下面板相互平行,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前端板上。
6.可选地,所述牵引梁本体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上面板、所述前端板、所述下面板和所述后端板围成的区域内并适于连接所述上面板与所述下面板,且所述上面板和/或所述下面板与所述加强筋围成轴线平行于所述牵引梁本体长度方向的空腔结构。
7.可选地,所述前端板包括适于与所述上面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适于与所述下面板连接的第三连接部以及适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到所述后端板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到所述后端板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围成所述安装槽。
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上面板。
9.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车钩安装座一侧的侧面与所述车钩安装座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侧的侧面的夹角为锐角。
10.可选地,所述车钩安装座呈平板状,且所述车钩安装座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车钩与所述车钩安装座在所述连接孔处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11.可选地,所述车钩安装座朝向所述车钩的一端设有沉台孔,所述车钩与所述车钩安装座连接的一端适于插接在所述沉台孔内;且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沉台孔内。
1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牵枕缓机构,包括上述所述的牵引梁结构。
1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悬挂式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牵引梁结构,和/或,上述所述的牵枕缓机构。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牵引梁本体的前端设置安装槽,以使得安装槽的槽壁能够对车钩安装座在竖直方向上起到限位作用,一方面,防止了车钩安装座与牵引梁本体的连接处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剪切变形,提升了车钩安装座与牵引梁本体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方便了车钩安装座在牵引梁本体上的定位,使得车钩安装座能够精确地焊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到牵引梁本体上安装槽的相应位置处,降低了车钩安装座与牵引梁本体之间的焊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的难度,提升了车钩安装座与牵引梁本体之间装配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牵枕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牵引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牵引梁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牵引梁结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
牵引梁本体,11

上面板,12

前端板,121

第一连接部,122

第二连接部,123

第三连接部,13

下面板,14

后端板,15

加强筋,16

安装槽,17

空腔结构;2

车钩安装座,21

连接孔,22

沉台孔;3

车顶,31

边梁;4

缓冲梁;5

枕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2]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正向代表的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左方,y轴的反向代表右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3]
结合图1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牵引梁结构,适用于悬挂式车辆,包括牵引梁本体1和适于安装悬挂式车辆的车钩的车钩安装座2,牵引梁本体1朝向车钩的一端设有沿牵引梁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16,车钩安装座2在安装槽16处与牵引梁本体1连接,且安装槽16的槽壁适于限制车钩安装座2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0024]
本实施例中,牵引梁结构作为悬挂式车辆的牵枕缓机构的部件,设置在悬挂式车辆的车顶3的前端(即车顶3位于图1中x轴正向的一端)和/或后端(即车顶3位于图1中x轴反向的一端),用于安装车钩,以便于实现车辆之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具体地,牵引梁结构横向(即图1中y轴方向)设置在悬挂式车辆的车顶3,且优选为牵引梁结构的两端与悬挂式车辆的车顶3两侧的边梁31焊接在一起,以起到端梁的作用,在保证悬挂式车辆的车顶3的稳固性的同时,又起到简化牵枕缓的结构与减轻牵枕缓的重量,优化牵引梁结构上牵引力
的传递路径的作用;或者,牵引梁结构与悬挂式车辆的车顶3的端梁一体成型或组焊在一起,以提升牵枕缓机构与车顶3连接的稳固性。牵引梁结构的牵引梁本体1的前端(即牵引梁本体1位于图1中x轴正向的一端)设有安装槽16,且安装槽16沿牵引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即图1中y轴方向)设置,车钩安装座2呈平板状并竖直设置在安装槽16处。而且,优选为安装槽16设置在牵引梁本体1的前端的上部,以避免设置在安装槽16处的车钩安装座2干涉到悬挂式车辆的车顶3;如此,车钩安装座2的上端在竖直方向(即图1中z轴方向)上朝向远离安装槽16的方向延伸,车钩安装座2的下端则位于安装槽16内并与安装槽16的槽壁抵接,以便于车钩安装座2在安装槽16位置与牵引梁本体1焊接在一起,或在安装槽16位置与牵引梁本体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保证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安装槽16的槽壁同时对车钩安装座2在竖直方向上起到限位作用,以限制车钩安装座2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防止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的连接处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剪切变形。
[0025]
通过在牵引梁本体1的前端设置安装槽16,以使得安装槽16的槽壁能够对车钩安装座2在竖直方向上起到限位作用,一方面,防止了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的连接处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剪切变形,提升了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方便了车钩安装座2在牵引梁本体1上的定位,使得车钩安装座2能够精确地焊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到牵引梁本体1上安装槽16的相应位置处,降低了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之间的焊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的难度,提升了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之间装配的便捷性。
[0026]
可选地,结合图1

图4所示,牵引梁本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面板11、前端板12、第三连接部13和后端板14,且后端板14远离第三连接部13的一端与上面板11远离前端板12的一端连接;上面板11与第三连接部13相互平行,安装槽16设置在前端板12上。
[0027]
牵引梁本体1的上面板11、前端板12、第三连接部13和后端板14依次连接,且上面板11的两端分别连接前端板12和后端板14,使得牵引梁本体1呈中空结构(例如牵引梁本体1可以为由挤压成型得到的型材),以在保证牵引梁结构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牵引梁结构的质量,降低牵引梁结构的成本。上面板11与第三连接部13相互平行,且优选为上面板11和第三连接部13平行于水平面(即图1中xy平面),以便于第三连接部13贴合设置到悬挂式车辆的车顶3的相应位置(比如车顶3的端梁或顶板),从而提升牵引梁本体1与悬挂式车辆的车顶3连接的稳固性。安装槽16设置在前端板12上,相应地,车钩安装座2在安装槽16处焊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前端板12上。
[0028]
可选地,结合图2、图4所示,牵引梁本体1还包括加强筋15,加强筋15设置在上面板11、前端板12、第三连接部13和后端板14围成的区域内并适于连接上面板11与第三连接部13,且上面板11和/或第三连接部13与加强筋15围成轴线平行于牵引梁本体1长度方向的空腔结构17。
[0029]
加强筋15设置在上面板11、前端板12、第三连接部13和后端板14围成的区域内,并与上面板11和第三连接部13连接,以起到支撑上面板11和第三连接部13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牵引梁本体1的结构强度;具体地,加强筋15呈条形板状并设有多条,优选为加强筋15横向设置,即优选为加强筋15的轴线平行于牵引梁本体1的轴线;且加强筋15的上端与上面板11连接,加强筋15的下端与第三连接部13连接(例如加强筋15与上面板11和第三连接部13一体成型),使得上面板11和/或第三连接部13与加强筋15围成轴线平行于牵引梁本体
1长度方向的空腔结构17;一方面,便于牵引梁本体1一体成型(例如挤压成型);另一方面,使得牵引梁本体1的横截面类似蜂窝状结构,进一步提升了牵引梁本体1的结构强度。
[0030]
进一步地,加强筋15还可以是连接上面板11、前端板12、第三连接部13和后端板14中的任意两个。
[0031]
可选地,前端板12包括适于与上面板1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1、适于与第三连接部13连接的第三连接部123以及适于连接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三连接部123的第二连接部122;且第一连接部121到后端板14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三连接部123到后端板14的垂直距离,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围成安装槽16。
[0032]
前端板12呈弯折结构,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的夹角以及第二连接部122与第三连接部123的夹角均小于180
°
,以便于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围成安装槽16;第一连接部121到后端板14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三连接部123到后端板14的垂直距离,使得第二连接部122能够对车钩安装座2起到支撑作用,以使得车钩安装座2设置到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围成的安装槽16处时,能够先支撑到第二连接部122上,从而实现车钩安装座2连接到牵引梁本体1的安装槽16处时的定位;而且,第二连接部122朝向车钩安装座2一侧的侧面作为安装槽16的槽壁,对车钩安装座2的下端起到定位的同时,还在竖直方向上对车钩安装座2的下端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的连接处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剪切变形,以及实现车钩安装座2连接到牵引梁本体1的安装槽16处时的定位。
[0033]
可选地,结合图2、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121垂直于第二连接部122和上面板11。
[0034]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的夹角为直角,且第一连接部121与上面板11的夹角为直角,一方面,使得第二连接部122与竖直设置的车钩安装座2平行,从而使得车钩安装座2朝向第一连接部121的一侧能够与第二连接部122贴合,以增大车钩安装座2与前端板12的接触面积,提升车钩安装座2与前端板12连接的稳固性;另一方面,避免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夹角过大时(即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的夹角大于90
°
时)车钩安装座2在与前端板12连接前沿第二连接部122滑动的情况发生,且避免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夹角过小(即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的夹角小于90
°
时)而导致第二连接部122干涉到车钩安装座2与第二连接部122之间的焊接的情况发生。
[0035]
可选地,结合图2、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122朝向车钩安装座2一侧的侧面与车钩安装座2朝向第二连接部122一侧的侧面的夹角为锐角。
[0036]
本实施例中,车钩安装座2下端的端面与第二连接部122朝向车钩安装座2一侧的侧面的夹角α优选为锐角,比如对车钩安装座2下端进行倒角加工,以在车钩安装座2下端形成焊接坡口,从而便于车钩安装座2下端与第二连接部122之间进行焊接,提升车钩安装座2下端与第二连接部122之间的焊接质量,即提升车钩安装座2与第二连接部12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0037]
进一步地,车钩安装座2与第一连接部121和/或上面板11焊接连接,以进一步提升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类似地,上面板11(第一连接部121)在其与车钩安装座2的连接处进行倒角加工,以形成焊接坡口,从而便于上面板11(第一连接部121)与车钩安装座2之间进行焊接。
[0038]
可选地,结合图1

图3所示,车钩安装座2呈平板状,且车钩安装座2上设有连接孔
21,车钩与车钩安装座2在连接孔21处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0039]
车钩安装座2的上端在竖直方向上朝向远离安装槽16的方向延伸,以避免车钩安装座2下端与牵引梁本体1之间的连接干涉到车钩和牵枕缓机构的缓冲梁4与车钩安装座2之间的连接。车钩安装座2上端处设有轴线平行于悬挂式车辆长度方向(即图1中x轴方向)的连接孔21,用于设置紧固件(比如螺栓、销轴等),车钩上与车钩安装座2相对应的位置处同样设有用于设置紧固件的安装孔,车钩与车钩安装座2在连接孔21和安装孔处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以便于车钩与牵引梁结构之间的装配与拆卸。
[0040]
进一步地,车钩安装座2呈倒t型结构,一方面,保证车钩安装座2的下端与牵引梁本体1之间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另一方面,保证了车钩安装座2的上端与车钩稳固连接的同时,又避免了车钩安装座2的上端占用悬挂式车辆的车顶3的过多空间,且减轻了车钩安装座2的质量,降低了车钩安装座2的成本。
[0041]
可选地,结合图1

图4所示,车钩安装座2朝向车钩的一端设有沉台孔22,车钩与车钩安装座2连接的一端适于插接在沉台孔22内;且连接孔21设置在沉台孔22内。
[0042]
车钩安装座2的上端处与车钩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沉台孔22,沉台孔22由车钩安装座2朝向车钩一侧的侧面朝向背离车钩的方向凹陷形成,以便于车钩插接到沉台孔22内,从而使得沉台孔22的孔壁对车钩起到在竖直方向和横向的限位作用,进一步提升了车钩与车钩安装座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而且,连接孔21设置在沉台孔22内,使得车钩安装到沉台孔22内后能够对用于连接车钩与车钩安装座2的紧固件起到保护作用;且通过沉台孔22的孔壁对车钩的限位,有效防止了车钩与车钩安装座2在紧固件处发生剪切变形,极大地提升了车钩与车钩安装座2连接的稳固性。
[0043]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牵枕缓机构,包括上述的牵引梁结构。
[0044]
本实施例中,牵枕缓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车钩、上述的牵引梁结构、缓冲梁4和枕梁5,缓冲梁4的前端(即缓冲梁4位于图1中x轴正向的一端)焊接在牵引梁结构的车钩安装座2和牵引梁本体1上,缓冲梁4的后端(即缓冲梁4位于图1中x轴反向的一端)焊接在枕梁5上,且牵引梁结构的牵引梁本体1和枕梁5均设置在悬挂式车辆的车顶3的相应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牵枕缓机构通过设置牵引梁结构,以在牵引梁本体1的前端设置安装槽16,使得安装槽16的槽壁能够对车钩安装座2在竖直方向上起到限位作用,一方面,防止了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的连接处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剪切变形,提升了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方便了车钩安装座2在牵引梁本体1上的定位,使得车钩安装座2能够精确地焊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到牵引梁本体1上安装槽16的相应位置处,降低了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之间的焊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的难度,提升了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之间装配的便捷性。
[0045]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挂式车辆,包括上述的牵引梁结构,和/或,上述的牵枕缓机构。
[0046]
本实施例中,悬挂式车辆通过在车顶3处设置牵引梁结构,和/或,设置具有牵引梁结构的牵枕缓机构,以在牵引梁本体1的前端设置安装槽16,使得安装槽16的槽壁能够对车钩安装座2在竖直方向上起到限位作用,一方面,防止了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的连接
处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剪切变形,提升了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方便了车钩安装座2在牵引梁本体1上的定位,使得车钩安装座2能够精确地焊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到牵引梁本体1上安装槽16的相应位置处,降低了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之间的焊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的难度,提升了车钩安装座2与牵引梁本体1之间装配的便捷性。
[0047]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