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车辆座椅分隔系统和包括车辆座椅分隔系统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车辆座椅分隔系统和包括车辆座椅分隔系统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包括分隔结构的车辆座椅分隔系统。该分隔结构附接到车辆座椅单元的第一靠背结构和第二靠背结构。第一靠背结构和/或第二靠背结构布置成能够相对于公共座椅结构在竖起位置和放低位置之间折叠。本公开内容还涉及一种包括车辆座椅分隔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灵活的车内解决方案常常集成在现代乘用车辆中。一个示例是具有可折叠的靠背构造的车辆座椅单元,其允许车辆的使用者增加载货空间,以方便进行车辆的装载。靠背的后侧可以在折叠状态下用作货箱底板。另一个示例是网状结构或类似构造,其防止货物在运输期间位移,并且防止车辆的乘客在运输期间或在碰撞事件中被物体撞击。当折叠车辆靠背结构的一部分时,存在坐在车辆座椅单元的展开区段中的乘客被物体撞击的风险,因为传统的载货网状结构不能防止物体从货舱移位到乘客舱。这在没有用例如货物绑带或其他装载固定手段适当地固定物体的情况下尤其值得关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解决方案,以防止乘客在运输期间或在撞车事件中被物体撞击。此外,需要防止当车辆座椅单元的靠背结构折叠时货物在运输期间位移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内容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了上述问题的车辆座椅分隔系统和包括车辆座椅分隔系统的车辆。该目的至少部分地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包含车辆座椅分隔系统和车辆的进一步改进。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包括分隔结构的车辆座椅分隔系统,其中该分隔结构被构造成附接到车辆座椅单元的第一靠背结构和第二靠背结构。第一靠背结构和/或第二靠背结构布置成能够相对于公共座椅结构在竖起位置和放低位置之间折叠。该分隔结构包括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其中第一侧边缘被构造成连接至第一靠背结构,而第二侧边缘被构造成连接至第二靠背结构。该系统还包括被构造成布置在第一靠背结构上的第一轨道单元和/或被构造成布置在第二靠背结构上的第二轨道单元。第一侧边缘包括第一连接构件,该第一连接构件连接至第一轨道单元并且相对于第一轨道单元可移动地布置,并且/或者第二侧边缘包括第二连接构件,该第二连接构件连接至第二轨道单元并且相对于第二轨道单元可移动地布置。

这些特征的优点在于,可以以对乘坐在车辆中的乘客更为安全的方式来设计车辆的内部结构和车辆座椅单元。具有能够相对于轨道单元移动的连接构件的车辆座椅分隔系统提供了当靠背结构中的一个折叠时使分隔结构移位的方法。该分隔结构可防止货品或物体在运输期间或在碰撞事件中撞击车辆中的乘客,并且通过该分隔结构的移位,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中可以防止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状的货品或物体在运输期间移动。此外,当车辆座椅单元的靠背结构折叠时,该分隔结构可用于防止货物在运输期间位移。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第一侧边缘被构造成沿着第一靠背结构的第一靠背侧边缘延伸,并且第二侧边缘被构造成沿着第二靠背结构的第二靠背侧边缘延伸。当第一靠背结构和第二靠背结构布置在竖起位置或布置在放低位置时,第一靠背侧边缘和第二靠背侧边缘布置成彼此相连。分隔结构的侧边缘沿着相邻靠背侧边缘延伸的这种布置提供了当靠背结构中的一个折叠时防止货品移位的系统的一种简单设计,而当靠背结构展开时,该布置提供了紧凑的布局。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分隔结构被构造成,当第一靠背结构和第二靠背结构都布置在竖起位置或都布置在放低位置时,其以折叠状态布置。当不使用分隔结构时,该折叠状态提供了车辆座椅分隔系统的紧凑布局。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分隔结构被构造成,当第一靠背结构布置在竖起位置并且第二靠背结构布置在放低位置时,或者当第一靠背结构布置在放低位置并且第二靠背结构布置在竖起位置时,其以展开状态布置。展开状态用于通过车辆座椅单元的分隔来防止货品或物体撞击乘客或者防止物体在运输期间移动。该系统设计为易于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操作。当靠背结构中的一个放低时,分隔结构从折叠状态打开到展开状态。当靠背结构返回到其竖起位置时,分隔结构从展开状态折叠到折叠状态。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分隔结构具有柔性扇状构造,在该构造中,分隔结构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加强肋。该加强肋在分隔结构的外侧边缘和分隔结构的内部区段之间延伸,其中该内部区段连接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该加强肋提供了分隔结构的安全构造,在该构造中,肋可防止货品移位。具有加强肋的柔性扇状构造还提供了易于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之间布置的构造和设计。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外一个方面,各个加强肋都包括布置在外侧边缘处的外端和布置在内部区段处的内端。两个或更多个加强肋的内端连接至铰接结构并能够相对于该铰接结构枢转地布置。该铰接结构用于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之间容易地操作分隔结构。该加强肋在内端处连接至铰接结构,并且通过这种连接,使得加强肋围绕该铰接结构相对于彼此铰接地布置。当分隔结构展开或折叠时,加强肋可以通过这种布置相对于彼此转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沿着第一侧边缘布置的第一外加强肋连接至第一连接构件,并且沿着第二侧边缘布置的第二外加强肋连接至第二连接构件。该外加强肋确保当靠背结构中的一个竖起或放低时,以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实现分隔结构的折叠和展开操作。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各个加强肋都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磁体,当第一靠背结构和第二靠背结构都布置在竖起位置或都布置在放低位置时,该一个或更多个磁体布置成用于将该加强肋相对于相邻的加强肋保持在合适的位置。因此,当分隔结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磁体将加强肋相对于彼此地固定。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再一个方面,该系统还包括被构造成在第一靠背结构和第二靠背结构之间延伸的加固线。该加固线对车辆座椅分隔系统的结构进行加强,其中,线提高了防止货品或物体移位的能力。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该加固线的第一端部连接至第一连接构件,并且/或者该加固线的第二端部连接至第二连接构件。通过线端部与连接构件的连接,能够在不同位置容易地调整分隔结构。连接构件还将加固线锚定到轨道单元。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第一轨道单元布置在第一靠背结构的第一后侧,并且/或者第二轨道单元布置在第二靠背结构的第二后侧。轨道单元布置在后侧有助于相对于轨道单元调整分隔结构。该布置通过分隔结构的可调整性进一步确保折叠和展开操作的有效进行。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外一个方面,第一连接构件经由第一锁定构件连接至第一轨道单元,该第一锁定构件布置成沿着第一轨道单元在两个或更多个锁定位置上将第一连接构件锁紧到第一轨道单元,并且/或者第二连接构件经由第二锁定构件连接至第二轨道单元,该第二锁定构件布置成沿着第二轨道单元在两个或更多个锁定位置上将第二连接构件锁紧到第二轨道单元。该锁定构件用于相对于轨道单元方便地定位连接构件。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分隔结构布置为柔性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将货物或物体保持就位的有效且灵活的结构。该网状结构易于折叠和展开,并且在构造上也轻量化。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分隔结构被构造成可移除地附接到第一靠背结构和第二靠背结构。由于可以移除该分隔结构,使得可以在不使用时方便地收起该分隔结构。

本公开内容还涉及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分隔系统的车辆,其中该车辆包括具有第一靠背结构、第二靠背结构和公共座椅结构的车辆座椅单元。该第一靠背结构和/或该第二靠背结构布置成能够相对于公共座椅结构在竖起位置和放低位置之间折叠。当第一靠背结构布置在放低位置并且第二靠背结构布置在竖起位置时,或者当第二靠背结构布置在放低位置并且第一靠背结构布置在竖起位置时,该分隔结构沿基本纵向的车辆方向延伸。分隔结构沿基本纵向方向的这种布置在折叠靠背结构时将车辆的货物区域与乘客区域分开,其中防止在货物区域中运输的货物或物体进入乘客区域。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分隔结构相对于布置在放低位置中的靠背结构可移动地布置在基本纵向的车辆方向和成角度位置之间,其中该成角度位置是在基本纵向的车辆方向和基本横向的车辆方向之间的位置。该可移动的布置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其中,分隔结构可以移动,以进一步提高防止货品或物体进入车辆乘客区域的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内容,在附图中

图1a-b以透视图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分隔结构的车辆座椅分隔系统,

图2a-b以透视图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分隔结构的车辆座椅单元,

图3a-c以侧视图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分隔结构的车辆座椅单元,

图4a-b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分隔结构,以及

图5以透视图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锁定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以举例说明而非限制本公开内容,其中,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而且所描述的方面的变型不限于具体示出的实施例,而是能够应用于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变型。

图1a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车辆座椅分隔系统1。如图所示,车辆座椅分隔系统1包括分隔结构2。分隔结构2布置成用于当车辆被构造成具有可折叠的靠背构造时分隔或划分车辆的内部结构,从而允许车辆的使用者增加载货空间以舒适地对车辆进行装载。分隔结构2适合用于防止货物在运输期间位移,以及防止车辆的乘客在运输期间或在碰撞事件中被物体撞击。

车辆包括车辆座椅单元3,并且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车辆座椅单元3是具有可折叠靠背的后排车辆座椅构造,其中车辆座椅单元3布置成与后部车辆货物区域18相连。车辆座椅单元3包括第一靠背结构4a、第二靠背结构4b和公共座椅结构5。车辆座椅单元3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常规构造,其中第一靠背结构4a和/或第二靠背结构4b相对于座椅结构5可折叠地布置。应当理解的是,取决于车辆的构造,车辆座椅单元3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可折叠靠背结构,并且如果合适的话,可以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分隔结构2。此外,车辆座椅单元3可以是前排车辆座椅构造,或者是布置在前排座椅构造和后排座椅构造之间的车辆座椅构造。

第一靠背结构4a和/或第二靠背结构4b布置成能够相对于公共座椅结构5在升高位置PR和放低位置PL之间折叠,如图2a-b示意性地所示。在升高位置PR中,如例如图3a所示,所示的靠背结构4被布置在正常的行驶位置,在该位置上,车辆的乘员可以坐在车辆座椅单元3的升高部分或区段中。在放低位置PL中,如例如图3c所示,所示的靠背结构4相对于座椅结构5布置在折叠位置,其中靠背结构的后侧16可用作用于运输货品或物体的载货底板或类似构造。为了实现靠背结构4的可折叠构造,靠背结构4适当铰接地连接于座椅结构5。靠背结构4可以在下端处围绕铰链或类似结构折叠,该铰链或类似结构以常规方式布置在座椅结构5的后端或前端处。

当折叠车辆靠背结构4时,存在着在车辆座椅单元3的展开部分中旅行的乘员被物体撞击的风险。这在物体没有得到适当的固定的情况下尤其值得关注。利用分隔结构2,车辆的内部结构和车辆座椅单元3为在车辆中旅行的乘客提供了安全装置。当车辆座椅单元3的靠背结构4折叠时,分隔结构2防止货品或物体在运输期间或在碰撞事件中撞击车辆中的乘客。在图1a、2a和3b中,出于说明的目的,示出分隔结构2具有处于放低位置PL的第一靠背结构4a和处于竖起位置PR的第二靠背结构4b。

如图1a-3c所示,分隔结构2可布置为柔性结构,诸如柔性网结构、织物结构或由诸如塑料材料或复合材料的其它合适的柔性材料构成的结构。网状结构可以例如由塑料网材料或增强塑料网材料制成。分隔结构2被构造成附接到车辆座椅单元3的第一靠背结构4a和第二靠背结构4b。分隔结构2包括第一侧边缘6a和第二侧边缘6b,其中如下文将进一步所描述的,第一侧边缘6a连接至第一靠背结构4a,第二侧边缘6b连接至第二靠背结构4b。

相应的侧边缘与相应的靠背结构适当地对齐。如图1a和2a-b所示,第一侧边缘6a沿着第一靠背结构4a的第一靠背侧边缘9a延伸,而第二侧边缘6b沿着第二靠背结构4b的第二靠背侧边缘9b延伸。当第一靠背结构4a和第二靠背结构4b布置在竖起位置PR或布置在放低位置PL时,第一靠背侧边缘9a和第二靠背侧边缘9b布置成彼此连接。如图2a和3a所示,当第一靠背结构4a和第二靠背结构4b都处于竖起位置PR时,第一靠背结构4a与第二靠背结构4b相邻地布置,并且第一靠背侧边缘9a和第二靠背侧边缘9b布置成彼此连接,在此情况下靠背结构彼此分离。此外,如图3c所示,当第一靠背结构4a和第二靠背结构4b都处于放低位置PL时,第一靠背侧边缘9a和第二靠背侧边缘9b彼此相邻的布置。

如图所示,当第一靠背结构4a和第二靠背结构4b二者都布置在竖起位置PR或都布置在放低位置PL时,分隔结构2以折叠状态SF布置。当第一靠背结构4a布置在竖起位置PR而第二靠背结构4b布置在放低位置PL时,或者按另一替代方案,当第一靠背结构4a布置在放低位置PL并且第二靠背结构4b布置在竖起位置PR时,分隔结构2以展开状态SU布置。

当将靠背结构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靠背结构2从竖起位置PR折叠到放低位置PL时,分隔结构通过与靠背结构的连接跟随靠背结构的折叠运动而运动。如图3a-b示意性地示出的,在靠背结构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折叠移动期间,分隔结构2从折叠状态SF展开到展开状态SU。分隔结构2的第一侧边缘6a通过附接到第一靠背结构4a而随在竖起位置和放低位置之间运动的第一靠背结构4a移动。当第一靠背结构4a从竖起位置PR被放下到放低位置PL,而第二靠背结构4b保持在竖起位置时,第一侧边缘6a随第一靠背结构4a一起移动,并且将分隔结构2从折叠状态SF展开到展开状态SU。当第一靠背结构4a从放低位置PL抬起到竖起位置PR时,第一侧边缘6a随第一靠背结构4a一起移动,并且将分隔结构2从展开状态SU折叠到折叠状态SF。以类似的方式,分隔结构2的第二侧边缘6b通过附接到第二靠背结构4b而随在竖起或放低位置之间运动的第二靠背结构4b而动。当第二靠背结构4b从竖起位置PR放低到放低位置PL,而第一靠背结构4a保持在竖起位置时,第二侧边缘6b随第二靠背结构4b一起移动,并且将分隔结构2从折叠状态SF展开到展开状态SU。当第二靠背结构4b从放低位置PL抬高到竖起位置PR时,第二侧边缘6b随第二靠背结构4b一起移动,并且将分隔结构2从展开状态SU折叠到折叠状态SF。

分隔结构2可以被构造成具有柔性的扇状构造,其中分隔结构2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加强肋1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分隔结构2具有柔性扇状构造,并且包括多个加强肋10。加强肋10在分隔结构2的外侧边缘6c和分隔结构2的内部区段6d之间延伸,其中内部区段6d连接第一侧边缘6a和第二侧边缘6b,如图1a、2b、3b和4a所示。内部区段6d可以例如是分隔结构2的、连接第一侧边缘6a和第二侧边缘6b的角部。加强筋10为分隔结构2提供稳定性,并且加强筋2还防止货物移位。具有加强筋10的柔性扇状构造还提供了易于布置在折叠状态SF和展开状态SU之间的构造和设计。

各个加强肋10都包括布置在外侧边缘6c处的外端11a和布置在内部区段6d处的内端11b。两个或更多个加强肋10的内端11b连接于铰接结构12并相对于该铰接结构12能够枢转地布置。铰接结构1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构造,其中加强肋10的内端11b可以围绕铰接结构12旋转,诸如杆或其他枢转结构。铰接结构12或内部区段6d可以合适地锚定到车辆座椅单元3。取决于分隔结构2的构造,如果合适的话,可以在没有铰接结构12的情况下布置分隔结构2。

如图4a所示,第一外加强肋10a沿着分隔结构2的第一侧边缘6a布置,并且第二外加强肋10b沿着分隔结构2的第二侧边缘6b布置。第一外加强肋10a可以连接至第一连接构件8a,并且第二外加强肋10b可以连接至第二连接构件8b。如下面将进一步描述的那样,该连接构件用于将分隔结构2连接至靠背结构。外加强肋确保以简单和有效的方式实现分隔结构2的折叠和展开操作,并且它们还提供与它们所连接的相应靠背结构的刚性连接。外加强肋还提供分隔结构2的侧边缘与靠背侧边缘的稳固对准。

各个加强肋10都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磁体13,该磁体被布置用于在分隔结构2以折叠状态SF布置时将加强肋10相对于相邻的加强肋10保持在合适的位置。当分隔结构处于折叠状态SF时,该磁体将加强肋相对于彼此地固定。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各个加强肋10都设有一个磁体13,其中在折叠状态SF中,各个加强肋10上的磁体13都与相邻的加强肋10的其他磁体13相互作用。磁体13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构造或设计,诸如例如附接到各个加强肋10的细长的永磁体片,该磁体片具有如下所述的取向,即,在折叠状态下磁体13与相邻磁体13协作。当分隔结构2附接到靠背结构时,在第一靠背结构4a和第二靠背结构4b都布置在竖起位置PR或都布置在放低位置PL时,磁体13因此将加强肋10相对于相邻的加强肋10保持在合适的位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隔结构2的货物保持能力,系统1还包括加固线14,该加固线14被构造成当分隔结构附接到车辆座椅单元3时,在第一靠背结构4a和第二靠背结构4b之间延伸。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加固线14的第一端部15a连接至第一连接构件8a,并且加固线14的第二端部15b连接至第二连接构件8b。取决于分隔结构的设计,可以仅将一个连接构件布置到加固线14的一个端部。加固线14使系统1的构造稳定,并且加固线14提高了防止货品或物体在运输期间移位的能力。为了提供分隔部件2的稳固构造,加固线14的第一端部15a还可附接到第一外加强肋10a,并且加固线14的第二端部15b还可附接到第二外加强肋10b。加固线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诸如例如钢丝、塑料线、纤维增强塑料线或由材料的组合制成的线。

系统1还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一靠背结构4a上的第一轨道单元7a和/或布置在第二靠背结构4b上的第二轨道单元7b。在图1a-b和2a-b所示的实施例中,系统1包括布置在第一靠背结构4a上的第一轨道单元7a和布置在第二靠背结构4b上的第二轨道单元7b。第一轨道单元7a布置在第一靠背结构4a的第一后侧16a上,并且/或者第二轨道单元7b布置在第二靠背结构4b的第二后侧16b上。轨道单元可以具有用于保持分隔结构2的任何合适的构造,其中分隔结构2可以相对于轨道单元在不同的位置上移位。作为一个示例,轨道单元可以具有如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具有U形横截面构造的细长构造。然而,其他构造也是可行的。对于不同的车辆座椅单元,轨道单元的延伸长度可以是不同的,并且如附图所示意性地示出的,轨道单元可以具有沿着靠背结构的后侧的弯曲形状。

当第一靠背结构4a布置在放低位置PL上,而第二靠背结构4b布置在竖起位置PR时,或者当第二靠背结构4b布置在放低位置PL上,而第一靠背结构4a布置在竖起位置PR时,分隔结构2布置成沿基本纵向的车辆方向DLO延伸。在图1a所示的构造中,第一靠背结构4a布置在放低位置PL,并且第二靠背结构4b布置在竖起位置PR。分隔结构2处于展开状态SU。如图1a所示,分隔结构2沿基本纵向的车辆方向DLO延伸,从而防止货品或物体进入车辆座椅单元3的区段,其中第二靠背结构4b处于竖起位置PR。

分隔结构2可以相对于布置在放低位置PL上的靠背结构可移动地布置在基本纵向的车辆方向DLO和成角度位置PA之间,其中成角度位置PA是在基本纵向的车辆方向DLO和基本横向的车辆方向DLA之间的位置。在图1b所示的分隔结构2的构造中,分隔结构2被布置在成角度位置PA上。在成角度位置PA,分隔结构2移动到防止车辆的乘客在运输期间或在碰撞事件中被物体撞击的位置。通过将分隔结构2位移到该成角度位置PA,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中可以防止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状的货品或物体在运输期间移动。

分隔结构2的第一侧边缘6a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构件8a。如上所述,取决于分隔结构2的设计,第一连接构件8a可以连接至第一外加强肋10a或连接至加固线14的第一端部15a。分隔结构2的第二侧边缘6b可以包括第二连接构件8b。如上所述,取决于分隔结构2的设计,第二连接构件8b可以连接至第二外加强肋10b或连接至加固线14的第二端部15b。第一连接构件8a可以连接于第一轨道单元7a并且相对于该第一轨道单元7a可移动地布置,并且第二连接构件8b可以连接于第二轨道单元7b并且相对于该第二轨道单元7b可移动地布置。

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构件8a和第二连接构件8b可以各自布置成具有外部19a和内部19b。内部19b可以设有开口20或类似的机构,以用于将加固线或外部加强肋附接到连接构件。锁环、钩或其他附接构件可用于将加固线14连接到开口20。外部19a被构造成与相应的轨道单元协作,其中外部19a布置成沿着轨道单元滑动并且相对于该轨道单元定位在不同的位置。

第一连接构件8a可以经由第一锁定构件17a连接至第一轨道单元7a,该第一锁定构件17a布置成沿着第一轨道单元7a在两个或更多个锁定位置处将第一连接构件8a锁紧到第一轨道单元7a。第二连接构件8b可以经由第二锁定构件17b连接至第二轨道单元7b,该第二锁定构件17b布置成沿着第二轨道单元7b在两个或更多个锁定位置处将第二连接构件8b锁紧到第二轨道单元7b。

如图5所示,第一锁定构件17a可以被构造为布置在第一连接构件8a的外部19a上的突起21或类似机构以及布置在第一轨道单元7a上的协作凹陷部22或类似机构。突起21和凹陷部22在接合时将第一连接构件8a锁紧到第一轨道单元7a。同样,第二锁定构件17b可以被构造为布置在第二连接构件8b的外部19a上的突起21或类似机构以及布置在第二轨道单元7b上的协作凹陷部22或类似机构。突起21和凹陷部22在接合时将第二连接构件8b锁紧到第二轨道单元7b。

突起21和凹陷部22可以具有匹配的形状,以用于将连接构件固定到轨道单元,并且它们可以例如具有匹配的锯齿状形状或其他合适的形状。轨道单元可以沿着整个长度或沿着轨道单元的一部分设有凹陷部22。锁定构件都可以各自设有至少一个弹簧23,其中该至少一个弹簧23相对于凹陷部22定位突起21。如图5示意性地所示,弹簧23将连接构件的突起21朝在轨道单元上的凹陷部22推动,这样通过突起21和凹陷部22之间的接合而在连接构件和轨道单元之间提供了牢固的连接。当相对于轨道单元定位连接构件时,沿着使突起21与凹陷部22脱离的方向抵抗着弹簧23的力来推动连接构件。当突起21与凹陷部22脱离时,连接构件可以自由地沿着轨道单元滑动到期望位置,在该期望位置,释放该连接构件以用于突起21和凹陷部22之间的接合。也可以将轨道单元和连接构件与其他类型的弹簧加载锁定构件一起布置。在备选设计中,可作为替代地将突起布置在轨道单元上,并且将凹陷部布置在连接部件上。

分隔结构2可以可移除地附接到第一靠背结构4a和第二靠背结构4b。分隔结构可以设有合适的附接机构(例如上述连接构件),以用于可释放地附接到轨道单元和靠背结构。通过该可移除装置,当不使用时,可以存储分隔结构。

应当理解的是,分隔结构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或构造。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分隔结构2示意性地显示为具有四分之一圆状形状。然而,诸如例如三角形、矩形、方形和其他多边形或弯曲形状的形状也是可行的。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限制本公开内容、其应用或使用。尽管已经在说明书中描述且在附图中举例说明了特定示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进行各种更改,并且可用等同物替换它们的要素,而不脱离在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公开内容的范围。此外,可进行修改以使具体的情形或材料适应本公开内容的教导,而不脱离其基本范围。因此,不意图将本公开内容局限于作为当前用于实施本公开内容的教导而构思出的最佳模式而通过附图例示和在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示例,相反,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述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任何实施例。权利要求中提到的参考符号不应当被视为限制受权利要求保护的事项的范围,它们的唯一作用是使权利要求更加容易理解。

附图标记

1: 车辆座椅分隔系统

2: 分隔结构

3: 车辆座椅单元

4: 靠背结构

4a: 第一靠背结构

4b: 第二靠背结构

5: 座椅结构

6a: 第一侧边缘、分隔结构

6b: 第二侧边缘、分隔结构

6c: 外侧边缘、分隔结构

6d: 内部区段、分隔结构

7a: 第一轨道单元

7b: 第二轨道单元

8a: 第一连接构件

8b: 第二连接构件

9a: 第一靠背侧边缘

9b: 第二靠背侧边缘

10: 加强肋

10a: 第一外加强肋

10b: 第二外加强肋

11a: 外端、加强肋

11b: 内端、加强肋

12: 铰接结构

13: 磁体

14: 加固线

15a: 第一端部、加固线

15b: 第二端部、加固线

16: 后侧

16a: 第一后侧、第一靠背结构

16b: 第二后侧、第二靠背结构

17a: 第一锁定构件

17b: 第二锁定构件

18: 车辆货物区域

19a: 外部

19b: 内部

20: 开口

21: 突起

22: 凹陷部

23: 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