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汽车通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智能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周围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越来越多的空气净化器被用于各种场合,尤其是在汽车领域,车内空气质量一直是关注的重点。
3.目前用于汽车的空气净化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车载净化器,主要是通过吸入车内空气,过滤后再释放到车内的方式进行,但是由于进出风口压差的存在,过滤了的空气可能会被再次吸入进风口,导致大部分空气不断自循环,只有少量的空气被净化;一类是空调外循环进风口前增加hepa过滤系统,虽然净化了进入车内空气,但是,系统智能化不高,固定单一的净化模式无法满足不同的需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同时,hepa材料成本也比较高,单一净化模式明显缩短了hepa滤芯的使用寿命,同时hepa滤芯本身风阻也比较大,也会影响进入车内的风量。
技术实现要素: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智能新风系统,能够根据周边空气环境对空气过滤等级进行调节,延长滤芯使用寿命。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汽车的智能新风系统,包括:
7.进风室,连接有进风管,
8.出风室,连接有出风管,
9.中间室,邻接于所述进风室和所述出风室;
10.第一滤芯,作为共用壁存在于所述进风室与所述中间室之间;
11.第二滤芯,作为共用壁存在于所述中间室与所述出风室之间;
12.第一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室和所述出风室;
13.第二风道,连通所述中间室和所述出风室;
14.风门,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上,且风门被装配为能够在以下三个工位之间进行切换,
15.工位一,风门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同时闭合;
16.工位二,风门将第一风道闭合,将第二风道开启;以及,
17.工位三,风门将第一风道开启,将第二风道开启或闭合;
18.还包括驱动单元,
19.所述驱动单元连接于所述风门,用于驱动所述风门在所述工位一、工位二和工位三之间进行切换。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管上设有空气污染物检测单元,所述
空气污染物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污染物检测单元至少包括以下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pm2.5传感器,so2传感器,氮氧传感器。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室、出风室和中间室三者的非邻接侧由一壳体围合而成,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分割所述壳体的内腔,以形成所述进风室、出风室和中间室。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一端与壳体内壁贴合,另一端与壳体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悬置端,所述第一滤芯的悬置端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二滤芯的悬置端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一风道。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芯的悬置端与所述第二滤芯的悬置端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滤芯的悬置端与第二滤芯的悬置端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滤芯的悬置端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二风道。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风门包括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与同一根转轴固接,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挡风板与第二挡风板成夹角设置,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向壳体外侧凸伸设置,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以下三个角度之间,角度一,该角度状态下,第一挡风板与第二滤芯的悬置段贴合,第二挡风板与第一滤芯的悬置段贴合;角度二,该角度状态下,第一挡风板与第一滤芯的悬置段贴合,第二挡风板收纳与所述避让槽内;以及角度三,该角度状态下,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均位于所述避让槽内。
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风门沿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之间的缝隙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风门包括连接板,以及自所述连接板向同侧悬伸设置的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的悬伸长度大于第二挡壁的悬伸长度,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一滤芯的悬置端平齐,所述第二挡壁与所述第二滤芯的悬置端平齐。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风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之间缝隙的方向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风门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滤芯的悬置端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滤芯的悬置段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沿所述风门滑动方向悬伸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垂直于所述风门的滑动方向悬伸设置,所述第一挡板的端部与第一固定板平齐,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挡接。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装配在同一平面内。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平行间隔设置。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芯为pf滤芯。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滤芯为hepa滤芯。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管与汽车前围上设置的空调箱进风口连通。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插接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插槽,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与所述插槽构成可拆卸式连接。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可拆卸式的盖板。
3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36.本实用新型在每个滤芯的旁侧设置额外的风道,并利用风门控制各风道的开闭,使气流能够选择性的流过其中一个或多个滤芯,或不经过滤芯而直接进入空调系统;具体到实际应用中,在空气质量较好的环境下,可以使空气不经过滤芯直接流入空调系统,在空气质量欠佳的环境下,可以使空气只经过其中一层滤芯,在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下,可以使空气经过两层滤芯;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延长了滤芯的实用寿命,避免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能够在空气质量较好的环境下增大进风量,提高通风效率。
37.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新风系统具备三种进风模式,包括:hepa+pf滤芯全开模式,pf滤芯模式和hepa+pf滤芯全关模式,系统进风口处布置有pm2.5传感器,so2传感器,氮氧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测得不同污染物的浓度与对应限值比较,即可以根据车外的环境情况,自动选择切换不同的新风进风模式,保证通入车内空气的质量满足乘客要求。同时,由于hepa滤芯和pf滤芯风阻不一样,成本差异也较大,在车外环境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切换至hepa+pf滤芯全关模式;如果车外环境比较恶劣,比如化工厂等高污染物路段,隧道以及红灯路口旁边有排放很差的火车,车外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那么外循环自动切换成hepa+pf滤芯全开模式;一般情况下,则可以切换成pf滤芯模式。
38.整个系统的模式切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hepa滤芯的使用寿命,并且hepa滤芯材料成本也比较高,也降低成本;同时,智能化的进风模式选择能够更加满足车内乘客的需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3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提供的智能新风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提供的智能新风系统另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提供的智能新风系统的侧视图;
42.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43.图5是图4的i局部放大示意图;
44.图6是图5所示区域另一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5.图7是图5所示区域又一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6.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提供的第一滤芯、第二滤芯与风门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47.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所提供的智能新风系统的剖视图;
48.图10是图9的ii局部放大视图;
49.图11是图10所示区域另一状态的局部放大视图;
50.图12视图10所示区域又一状态的局部放大视图;
51.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所提供的智能新风系统的剖视图;
52.图14是图13的iii局部放大视图;
53.图15是图14所示区域另一状态的局部放大视图;
54.图16视图14所示区域又一状态的局部放大视图;
55.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所提供的智能新风系统的剖视图;
56.图18是图17的iv局部放大视图;
57.图19是图18所示区域另一状态的局部放大视图;
58.图20视图18所示区域又一状态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0.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61.实施例1。
62.请参阅图1-8所示,一种用于汽车的智能新风系统,包括进风室101、出风室102、中间室103、第一滤芯11、第二滤芯12、第一风道、第二风道、风门20,以及驱动单元21。
63.具体的,所述进风室101连接有进风管104,所述出风室102连接有出风管105,所述中间室103邻接于所述进风室101和所述出风室102;所述第一滤芯11作为共用壁存在于所述进风室101与所述中间室103之间;所述第二滤芯12作为共用壁存在于所述中间室103与所述出风室102之间;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室101和所述出风室102;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中间室103和所述出风室102;所述风门20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上,且风门20被装配为能够在以下三个工位之间进行切换,工位一,风门20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同时闭合;工位二,风门20将第一风道闭合,将第二风道开启;以及工位三,风门20将第一风道开启,将第二风道开启或闭合;所述驱动单元21连接于所述风门20,用于驱动所述风门20在所述工位一、工位二和工位三之间进行切换。
64.本实用新型在每个滤芯的旁侧设置额外的风道,并利用风门20控制各风道的开闭,使气流能够选择性的流过其中一个或多个滤芯,或不经过滤芯而直接进入空调系统;具体到实际应用中,在空气质量较好的环境下,可以使空气不经过滤芯直接流入空调系统,在空气质量欠佳的环境下,可以使空气只经过其中一层滤芯,在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下,可以使空气经过两层滤芯;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延长了滤芯的实用寿命,避免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能够在空气质量较好的环境下增大进风量,提高通风效率。
65.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2,所述进风管104上设有空气污染物检测单元1041,所述空气污染物检测单元1041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2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66.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空气污染物检测单元1041至少包括以下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pm2.5传感器,so2传感器,氮氧传感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滤芯11为pf滤芯,所述第二滤芯12为hepa滤芯。可以预见的是,除pf滤芯和hepa滤芯以外,还可以选择与这二者具有同等过滤效果的其它类型滤芯对该两者进行替换。
67.本实用新型将风门20的开闭控制与空气质量检测相结合,实现了风门20的自适应
控制,具体到实际应用中,如果行车经过化工厂等高污染物路段、位于长隧道或者地下车库等空气较差的环境,此时ρpm2.5>75μg/m
³
或者ρno2>80μg/m
³
或者ρso2>150μg/m
³
,传感器将信号输送给车内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发送控制信号给驱动单元21,驱动单元21驱动风门20转动至工位一,此时为hepa+pf滤芯全开模式,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先流经靠近进口处的pf滤芯,碰到壳体壁面后改变流动方向,经过hepa滤芯,流向系统的出风口,该进风模式下外循环风量相对较小;一般情况下,车外空气质量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还是有少量的颗粒风尘,此时ρpm2.5=35~75μg/m
³
,ρno2=40~80μg/m
³
与,ρso2=50~150μg/m
³
,此时各项新风不需要经过hepa滤芯,驱动单元21驱动风门20转动至工位二,新风进入后,流经pf滤芯,由于hepa滤芯风阻比较大,空气直接绕过hepa滤芯,流入pf滤芯框架和hepa滤芯框架之间的流道,并流向系统出风口,该进风模式下外循环风量相对较大;如果车外空气质量特别好,基本无空气污染,此时ρpm2.5<35μg/m
³
,ρno2<40μg/m
³
,ρso2<50μg/m
³
,此时驱动单元21继续驱动风门20转动至工位三,由于两种滤芯风阻的影响,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不经过pf滤芯和hepa滤芯,直接流向出风口,该进风模式下外循环风量最大。
68.具体的,请参阅图4,所述进风室101、出风室102和中间室103三者的非邻接侧由一壳体10围合而成,所述第一滤芯11和第二滤芯12置于所述壳体10内,并分割所述壳体10的内腔,以形成所述进风室101、出风室102和中间室103。可以理解的是,滤芯在壳体10内的摆放姿态应当既要保证空气能够顺畅流通,同时又要尽量减少占用空间。
69.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滤芯11和第二滤芯12的一端与壳体10内壁贴合,另一端与壳体10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悬置端,所述第一滤芯11的悬置端与所述壳体10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二滤芯12的悬置端与所述壳体10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一风道。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风道是指不同腔室之间的共用空间,并不代表各腔室之间一定存在实体化的管状风道。
70.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滤芯11的悬置端与所述第二滤芯12的悬置端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滤芯11的悬置端与第二滤芯12的悬置端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滤芯12的悬置端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二风道。
71.请参阅图5、6、7、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门20包括第一挡风板201和第二挡风板202,所述第一挡风板201和第二挡风板202与同一根转轴固接,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第一挡风板201与第二挡风板202成夹角设置,所述壳体10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挡风板201和第二挡风板202的避让槽106,所述避让槽106向壳体10外侧凸伸设置,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以下三个角度之间,角度一,该角度状态下,第一挡风板201与第二滤芯12的悬置段贴合,第二挡风板202与第一滤芯11的悬置段贴合;角度二,该角度状态下,第一挡风板201与第一滤芯11的悬置段贴合,第二挡风板202收纳与所述避让槽106内;以及角度三,该角度状态下,第一挡风板201和第二挡风板202均位于所述避让槽106内。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21为电机。
72.请参阅图5、6、7所示,分别对应风门20的工位一、工位二和工位三,风门具体结构中,所述第一挡风板201的长度应当等于所述转轴与第一滤芯11之间的最短距离,且大于所述转轴与第二滤芯12之间的最短距离,而第二挡风板202的长度应当大于所述转轴与第一滤芯11之间的最短距离。
73.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芯11和第二滤芯12装配在同一平面内,
这样能够有效节省车前舱空间。
74.请参阅图1、3、4所示,所述出风管105与汽车前围30上设置的空调箱40的进风口连通。
75.请参阅图1、8所示,所述壳体10内设有用于插接第一滤芯11和第二滤芯12的插槽,所述第一滤芯11和第二滤芯12与所述插槽构成可拆卸式连接。作为一种更加优选的方案,所述壳体10上设有可拆卸式的盖板,这样便于对滤芯进行更换。
76.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风门20可以覆盖滤芯的整个高度方向,也可以仅覆盖滤芯高度方向的部分区段,如图8所示,当风门20仅覆盖滤芯高度方向的部分区段时,应当在风门20未覆盖的区域设置遮挡部13,避免气流从该区域流通。
77.实施例2。
7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具有相同的进风室101、出风室102、中间室103、第一滤芯11、第二滤芯12、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风门20和驱动单元21的结构形式不同,具体为:
79.请参阅图9-12所示,所述风门20沿所述第一滤芯11和第二滤芯12之间的缝隙与所述壳体10滑动连接,所述风门20包括连接板205,以及自所述连接板205向同侧悬伸设置的第一挡壁203和第二挡壁204,所述第一挡壁203的悬伸长度大于第二挡壁204的悬伸长度,所述第一挡壁203与所述第一滤芯11的悬置端平齐,所述第二挡壁204与所述第二滤芯12的悬置端平齐。
80.与上述风门20相对应的,本实施例的所述驱动单元21为直线驱动选件,可以预见的是,所述驱动单元21可在气缸、直线电机、电磁伸缩杆等驱动元件中进行选择。
81.请参阅图10、11、12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原理如下,当风门20位于右位时,第一挡壁203将第一滤芯11悬置端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封堵,第二挡壁204将第二滤芯12悬置端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封堵,此时空气只能同时从两个滤芯穿过,如图10所示;当风门20位于中位时,第一挡壁203将第一滤芯11悬置端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封堵,第二挡壁204将第二滤芯12悬置端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开启,此时空气能够经过第一滤芯11,而避开第二滤芯12,如图11所示;当风门20位于左位时,第一挡壁203将第一滤芯11悬置端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开启,第二挡壁204将第二滤芯12悬置端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开启,此时空气直接从进风室101流向出风室102,如图12所示。
82.实施例3。
8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具有相同的进风室101、出风室102、中间室103、第一滤芯11、第二滤芯12、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风门20和驱动单元21的结构形式不同,具体为:
84.请参阅图13-16所示,所述风门20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滤芯11和第二滤芯12之间缝隙的方向与所述壳体10滑动连接,所述风门20包括第一挡板206和第二挡板207,所述第一滤芯11的悬置端设有第一固定板111,所述第二滤芯12的悬置段设有第二固定板121,所述第一固定板111沿所述风门20滑动方向悬伸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121垂直于所述风门20的滑动方向悬伸设置,所述第一挡板206的端部与第一固定板111平齐,所述第二挡板207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21挡接。
85.与上述风门20相对应的,本实施例的所述驱动单元21为直线驱动选件,可以预见
的是,所述驱动单元21可在气缸、直线电机、电磁伸缩杆等驱动元件中进行选择。
86.请参阅图14、15、16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原理如下,当风门20位于上位时,第一挡板206将第一滤芯11悬置端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封堵,第二挡板207将第二滤芯12悬置端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封堵,此时空气只能同时从两个滤芯穿过,如图14所示;当风门20位于中位时,第一挡板206将第一滤芯11悬置端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封堵,第二挡板207将第二滤芯12悬置端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开启,此时空气能够经过第一滤芯11,而避开第二滤芯12,如图15所示;当风门20位于下位时,第一挡板206将第一滤芯11悬置端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开启,第二挡板207将第二滤芯12悬置端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开启,此时空气直接从进风室101流向出风室102,如图16所示。
87.实施例4。
8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具有相同的风门20和驱动单元21,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进风室101、出风室102、中间室103、第一滤芯11和第二滤芯12布置方式的不同,相应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结构也有所变化,具体为:
89.请参阅图17-20所示,所述第一滤芯11和第二滤芯12平行间隔设置,所述进风室101、出风室102、中间室103平行间隔分布,进风室101、出风室102分置于中间室103的两侧。
90.本实施例中,风门的切换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91.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新风系统具备三种进风模式,包括:hepa+pf滤芯全开模式,pf滤芯模式和hepa+pf滤芯全关模式,系统进风口处布置有pm2.5传感器,so2传感器,氮氧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测得不同污染物的浓度与对应限值比较,即可以根据车外的环境情况,自动选择切换不同的新风进风模式,保证通入车内空气的质量满足乘客要求。同时,由于hepa滤芯和pf滤芯风阻不一样,成本差异也较大,在车外环境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切换至hepa+pf滤芯全关模式;如果车外环境比较恶劣,比如化工厂等高污染物路段,隧道以及红灯路口旁边有排放很差的火车,车外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那么外循环自动切换成hepa+pf滤芯全开模式;一般情况下,则可以切换成pf滤芯模式。
92.整个系统的模式切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hepa滤芯的使用寿命,并且hepa滤芯材料成本也比较高,也降低成本;同时,智能化的进风模式选择能够更加满足车内乘客的需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93.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94.在本文的描述中,提供了许多特定细节,诸如部件和/或方法的实例,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没有一项或多项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通过其他设备、系统、组件、方法、部件、材料、零件等等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未具体示出或详细描述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以避免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面变模糊。
95.在整篇说明书中提到“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或“具体实施例”意指与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并且不一定在所有实施例中。因而,在整篇说明书中不同地方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或“在
具体实施例中”的各个表象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具体实施例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按任何合适的方式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结合。应当理解 本文所述和所示的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变型和修改可能是根据本文教导的,并将被视作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一部分。
96.还应当理解还可以以更分离或更整合的方式实施附图所示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甚至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操作而被移除或因为可以根据特定应用是有用的而被提供。
97.另外,除非另外明确指明,附图中的任何标志箭头应当仅被视为示例性的,而并非限制。此外,除非另外指明,本文所用的术语“或”一般意在表示“和/或”。在术语因提供分离或组合能力是不清楚的而被预见的情况下,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将视为已被指明。
98.如在本文的描述和在下面整篇权利要求书中所用,除非另外指明,“一个”、和“该”包括复数参考物。同样,如在本文的描述和在下面整篇权利要求书中所用,除非另外指明,“在
…
中”的意思包括“在
…
中”和“在
…
上”。
99.本实用新型所示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包括在说明书摘要中所述的内容)并非意在详尽列举或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本文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尽管在本文仅为说明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和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但是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和理解的,各种等效修改是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如所指出的,可以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的上述描述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这些修改,并且这些修改将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100.本文已经在总体上将系统和方法描述为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此外,已经给出了各种具体细节以提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或者利用其它装置、系统、配件、方法、组件、材料、部分等进行实践。在其它情况下,并未特别示出或详细描述公知结构、材料和/或操作以避免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方面造成混淆。
101.因而,尽管本实用新型在本文已参照其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修改自由、各种改变和替换亦在上述公开内,并且应当理解,在某些情况下,在未背离所提出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在没有对应使用其他特征的情况下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因此,可以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环境或材料适应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和精神。本实用新型并非意在限制到在下面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特定术语和/或作为设想用以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将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任何和所有实施例及等同物。因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只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进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