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A柱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A柱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a柱及汽车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柱及汽车。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用户及法规对汽车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各国对汽车安全性的检验以碰撞实验为主要手段。正面碰撞实验是用于模拟发生率最高的正面碰撞事故的实验,用户最为关注这类实验。正面碰撞在不同的国家及检验机构中有不同的实验方法,但大致可分为100%正面刚性壁障、40%可变形壁障。其中40%可变形壁障实验主要考察纵梁变形与溃缩对碰撞能量的吸收能力和纵梁后段对驾驶室的冲击情况,增加乘员的保护能力。
3.近些年相关机构增加了25%偏置碰撞实验,该实验的碰撞区避开了前部的纵梁区域。没有了纵梁的溃缩变形和吸能,使驾驶室直接与刚性壁障接触,如果驾驶室的结构刚度不足的话,会导致a柱折弯,进而驾驶员的生存空间被压缩,驾驶员与方向盘等周边零件的碰撞接触,增加了驾驶员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a柱,旨在增强a柱的结构强度。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柱,包括:
6.侧围外板;
7.内板,设于所述侧围外板的内侧;
8.加强板,固设在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所述内板和所述加强板共同限制出一容置腔;以及
9.加强柱,固设在所述容置腔内。
10.可选地,所述内板螺丝连接于所述加强柱的一侧,所述加强板螺丝连接于所述加强柱相对的另一侧;和/或
11.所述内板焊接于所述加强柱的一侧,所述加强板焊接于所述加强柱相对的另一侧。
12.可选地,所述加强柱呈中空的管状设置;和/或
13.所述加强柱的外轮廓与所述容置腔的形状相适配。
14.可选地,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缘位于所述加强板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侧缘位于所述加强板本体相对的另一侧;
15.所述内板包括内板本体、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位于所述内板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边位于所述内板本体相对的另一侧;
16.所述加强柱位于所述加强板本体和所述内板本体之间,所述内板本体固接于所述加强柱的一侧,所述加强板本体固接于所述加强柱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翻边固接于所述第一侧缘,所述第二翻边固接于所述第二侧缘。
17.可选地,所述侧围外板包括外板本体、第三翻边及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位于所述外板本体的一侧,所述第四翻边位于所述外板本体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三翻边固接于所述第一侧缘背离所述第一翻边的一侧,所述第四翻边固接于所述第二侧缘背离所述第二翻边的一侧。
18.可选地,所述外板本体和所述加强板本体之间存在间隙。
19.可选地,所述第一侧缘、所述第一翻边及所述第三翻边焊接成一体;和/或
20.所述第二侧缘、所述第二翻边及所述第四翻边焊接成一体。
21.可选地,所述内板本体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加强板本体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加强柱的一侧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加强柱相对的另一侧置于所述第二凹槽。
22.可选地,所述加强柱的截面形状的成型工艺采用胀型工艺、辊压工艺或挤出工艺;和/或
23.所述加强柱的外轮廓的成型工艺采用拉弯工艺、压弯工艺或辊弯工艺。
2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a柱。
2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侧围外板和内板之间设置加强板和加强柱,增强了a柱的结构强度,减小a柱因碰撞事故产生变形的程度,或者使a柱不易发生变形,a柱发生变形小或不发生变形,如轻微折弯或者不折弯,则不会挤压驾驶室内的空间,从而增加了驾驶员的生存空间。同时驾驶员周边的方向盘等汽车部件产生碰撞的程度减小或者不易产生碰触,防止了方向盘等汽车部件因碰撞损坏后,再次和驾驶员碰撞,从而给驾驶员带来二次伤害。加强板和加强柱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a柱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a柱的截面剖视图。
29.附图标号说明:
3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侧围外板230第二翻边110外板本体300加强板120第三翻边310加强板本体130第四翻边320第一侧缘200内板330第二侧缘210内板本体400加强柱220第一翻边
ꢀꢀ
3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a柱。
3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a柱是汽车上的a柱,如图1、图2所示,a柱包括侧围外板100、内板200、加强板300、加强柱400。内板200连接于所述侧围外板100的翻边,内板200的翻边对应固定连接侧围外板100的翻边。加强板300固设于所述侧围外板100和所述内板200之间。所述内板200和所述加强板300共同限制出一容置腔,即内板200和加强板300共同形成了一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轴线为弧线,可以理解的是,容置腔的形状是弯曲的,其中心线是一条弧线。加强柱400固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即加强柱400固定在容置腔内。
3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侧围外板100和内板200之间设置加强板300和加强柱400,增强了a柱的结构强度,减小a柱因碰撞事故产生变形的程度,或者使a柱不易发生变形,a柱发生变形小或不发生变形,如轻微折弯或者不折弯,则不会挤压驾驶室内的空间,从而增加了驾驶员的生存空间。同时驾驶员周边的方向盘等汽车部件产生碰撞的程度减小或者不易产生碰触,防止了方向盘等汽车部件因碰撞损坏后,再次和驾驶员碰撞,从而给驾驶员带来二次伤害。加强板300和加强柱400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较低。
39.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内板200、加强板300、加强柱400的一种固定连接方式是,所述内板200螺丝连接于所述加强柱400的一侧,所述加强板300螺丝连接于所述加强柱400相对的另一侧。也就是说,加强柱400的一侧和内板200的翻边螺丝连接在一起,加强柱400相对的另一侧和加强板300的侧缘螺丝连接在一起。采用螺丝连接,结构简单,易于拆卸。
40.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内板200、加强板300、加强柱400的另一种固定连接方式是,所述内板200焊接于所述加强柱400的一侧,所述加强板300焊接于所述加强柱400相对的另一侧。也就是说,加强柱400的一侧和内板200的翻边焊接在一起,加强柱400相对的另一侧和加强板300的侧缘焊接在一起。采用焊接的方式,内板200、加强板300及加强柱400之间连接牢固。
41.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柱400呈中空的管状设置。如加强柱400可以为方管等,管状的加强柱400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增加了a柱的整体结构强度。加强柱400的外轮廓是平滑表面,可以理解的是,加强柱400的外轮廓由多个平滑表面围成。
42.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加强柱400的外轮廓与所述容置腔的形状相适配。可以理解的是,应尽量使加强柱400的外轮廓尽可能的和内板200接触与加强板300接触,从而增大加强柱400的体积,增加了整体a柱的结构强度。
43.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加强板300包括加强板300本体、第一侧缘320及第二侧缘330,所述第一侧缘320位于所述加强板300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侧缘330位于所述加强板300本体相对的另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缘320一体成型在加强板300本体的左侧,第二侧缘330一体成型在加强板300本体的右侧。所述内板200包括内板200本体、第一翻边220及第二翻边230,所述第一翻边220位于所述内板200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边230位于所述内板200本体相对的另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翻边220一体成型在内板200本体的左侧,第二翻边230一体成型在内板200本体的右侧。加强板300本体和内板200本体共同形成容置腔,所述加强柱400位于所述加强板300本体和所述内板200本体之间的容置腔。所述内板200本体螺丝连接和/或焊接于所述加强柱400的一侧,所述加强板300本体螺丝连接和/或焊接于所述加强柱400相对的另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加强柱400的一侧和内板200本体可以焊接在一起,也可以螺丝连接在一起,还可以螺丝连接的同时焊接在一起,加强柱400相对的另一侧和加强板300本体可以焊接在一起,也可以螺丝连接在一起,还可以螺丝连接的同时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翻边220固接于所述第一侧缘320,所述第二翻边230固接于所述第二侧缘330,固接的方式可以是螺丝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
44.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侧围外板100包括外板本体110、第三翻边120及第四翻边130。所述第三翻边120位于所述外板本体110的一侧,所述第四翻边130位于所述外板本体110相对的另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翻边120一体成型在外板本体110的左侧,第四翻边130一体成型在外板本体110的右侧。所述第三翻边120固接于所述第一侧缘320背离所述第一翻边220的一侧,所述第四翻边130固接于所述第二侧缘330背离所述第二翻边230的一侧。固接的方式可以是螺丝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
45.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侧缘320、所述第一翻边220及所述第三翻边120焊接成一体。所述第二侧缘330、所述第二翻边230及所述第四翻边130焊接成一体。焊接可以采用点焊的方式,沿着a柱的延伸方向,每隔一段距离则进行点焊,从而使得侧围外板100、内板200、加强板300、加强柱400牢固的固定在一起。
46.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内板200本体设有第一凹槽(图中未标记出),所述加强板300本体设有第二凹槽(图中未标记出),所述加强柱400的一侧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加强柱400相对的另一侧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可以理解的是,内板200本体面向容置腔的一面挖设了第一凹槽,加强板300本体面向容置腔的一面挖设了第二凹槽,
加强柱400的两侧分别和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接触。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以对加强柱400有一定的限位作用。
47.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柱400的截面形状的成型工艺采用胀型工艺、辊压工艺或挤出工艺。所述加强柱400的外轮廓的成型工艺采用拉弯工艺、压弯工艺或辊弯工艺。加强柱400的成型工艺成熟,成型设备及工装易制造或利用已有设备进行局部改造即可对生产制造加强柱400,使得加强柱400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48.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侧围外板100和所述加强板300之间存在间隙,可以理解的是,外板本体110和加强板本体310之间存在间隙。在产生碰撞事故时,间隙的存在,使得侧围外板100具有一定的变形空间,进而吸收一定的碰撞能量。
4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a和a柱,该a柱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汽车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