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前端吸能缓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轨道车辆前端缓冲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2.缓冲装置是当设置的制动车道长度和纵坡满足规定时,为防止个别车辆冲到(或冲出)制动车道端部,应在末端设置吸能装置,可用砂袋桶、皮轮胎等堆砌,当设置的制动车道长度不足时,除设置强制减弱装置外,必须修筑端头挡墙,应在制动车道中部偏始端位置增设道以上阻拦索,轨道车辆前端缓冲吸能装置是指在轨道车辆运行过程中由于脱轨或其他原因导致车头前方撞击后,缓冲吸能装置能对撞击产生的能量进行吸能从而达到缓冲撞击效果以达到对车头和车厢内乘务人员的保护。
3.目前现有的车辆前端缓冲吸能装置虽然可以在撞击后进行吸能,但是能达到的吸能缓冲效果较低,无法对高速移动的轨道列车撞击后产生的能量进行有效的吸能缓冲从而导致撞击后车头破损严重,且目前大部分缓冲吸能装置只安装在轨道车辆的底部,只对车辆底部进行保护,车头前部的上半部分没有保护措施,当发生高速撞击后,车头前方的玻璃会被撞碎,冲击力和撞击时产生的碎片对车头内的工作人员造成极大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前端缓冲吸能装置,解决了轨道车辆高速撞击后前端吸能缓冲装置效果较低以及撞击后无法对车头前部的上半部分进行保护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轨道车辆前端缓冲吸能装置,包括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和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与第三缓冲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缓冲板的内腔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部的上方与下方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前部与后部均套接有牵引杆,所述第二缓冲板内腔的前部与后部均开设有第一缓冲槽,所述第三缓冲板内腔的前部与后部均开设有第二缓冲槽,所述牵引杆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二缓冲板和第三缓冲板并延伸至第二缓冲槽的内部,所述牵引杆的表面且位于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的内部套接有与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相配合使用的滑块,所述第一缓冲板与第三缓冲板相对的一面以及第二缓冲板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牵引杆相配合使用的活动口,同一平面两个所述滑块之间且位于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高压弹簧管,所述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右侧上方与下方的前部与后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插杆,同侧所述插杆的左端通过固定板与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插杆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插杆的右端套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端与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板和第三缓冲板左侧的表面均开设有贯穿至右侧且与缓冲机构相配合使用的插口。
6.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槽内部的上方与下方均放置有螺旋杆,两个所述螺旋杆相
对的一侧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缓冲板内部的上方与下方均开设有与第二缓冲槽相配合使用的联动槽。
7.优选的,所述螺旋杆靠近联动槽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缓冲槽、联动槽并延伸至第三缓冲板的外部,所述螺旋杆的表面且位于联动槽的内部螺旋连接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联动槽的一侧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三缓冲板的表面开设有门板槽,所述门板槽的内部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贯穿第三缓冲板并延伸至联动槽的内部并通过轴承件与联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上方与下方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传动齿轮相啮合第二传动齿轮,所述转动杆的表面且位于门板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护板。
10.优选的,所述第三缓冲板右侧的前部与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柱。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前端缓冲吸能装置。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轨道车辆前端缓冲吸能装置,通过在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的右侧安装缓冲机构,在撞击时第一缓冲板会撞向第二缓冲板,此时缓冲机构弹簧压缩变形进行吸能,同时第二缓冲板同一第一缓冲槽内的牵引杆向前后两侧移动,使第二缓冲板和第三缓冲板内的高压弹簧管拉伸变形进行吸能,同时第二缓冲板上的缓冲机构压缩吸能,在撞击的同一刻,整个缓冲吸能装置上同时有多重多级缓冲吸能方式同时进行,且使用三块缓冲板使碰撞缓冲区增大,大大减缓了高速移动车头撞击后产生的能量,对车头进行了有效保护,提高了轨道车辆在行驶时的安全性。
14.(2)该轨道车辆前端缓冲吸能装置,通过在第三缓冲板的前部与后部开设驱动槽,在撞击时牵引杆通过滑块向前后两侧移动推动牵引杆向外移动,滑块通过螺旋杆带动传动齿轮旋转,传动齿轮带动转动杆旋转,从而使保护板升对车头进行保护,可以对撞击后产生的石头以及其他碎片进行格挡,使车头前部的上半部分在撞击的瞬间得到了有效保护,使车辆撞击后车头内的安全程度大幅度提升,一定程度减少了因车头撞击而产生的伤亡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和第三缓冲板结构的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缓冲板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和第三缓冲板内部结构的仰视图。
21.图中:1、第一缓冲板;2、第二缓冲板;3、第三缓冲板;4、缓冲机构;5、开槽;6、固定杆;7、牵引杆;8、第一缓冲槽;9、第二缓冲槽;10、滑块;11、活动口;12、高压弹簧管;13、插口;14、螺旋杆;15、联动槽;16、第一传动齿轮;17、门板槽;18、转动杆;19、第二传动齿轮;20、保护板;21、安装柱;401、插杆;402、弹簧;40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
‑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轨道车辆前端缓冲吸能装置,包括第一缓冲板1、第二缓冲板2、第三缓冲板3和缓冲机构4,缓冲机构4可以在压缩或挤压时吸收能量,第一缓冲板1、第二缓冲板2与第三缓冲板3之间相互平行,第一缓冲板1的内腔开设有开槽5,开槽5内部的上方与下方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固定杆6的前部与后部均套接有牵引杆7,第二缓冲板2内腔的前部与后部均开设有第一缓冲槽8,第三缓冲板3内腔的前部与后部均开设有第二缓冲槽9,牵引杆7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二缓冲板2和第三缓冲板3并延伸至第二缓冲槽9的内部,牵引杆7的表面且位于第一缓冲槽8和第二缓冲槽9的内部套接有与第一缓冲槽8和第二缓冲槽9相配合使用的滑块10,第一缓冲板1与第三缓冲板3相对的一面以及第二缓冲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牵引杆7相配合使用的活动口11,同一平面两个滑块10之间且位于第一缓冲槽8和第二缓冲槽9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高压弹簧管12,高压弹簧管12可以在拉伸时对能量进行吸收,第一缓冲板1和第二缓冲板2右侧上方与下方的前部与后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4,缓冲机构包括插杆401,同侧插杆401的左端通过固定板与第一缓冲板1和第二缓冲板2的右侧固定连接,插杆401的表面套接有弹簧402,插杆401的右端套接有挡板403,挡板403的左端与弹簧402固定连接,第二缓冲板2和第三缓冲板3左侧的表面均开设有贯穿至右侧且与缓冲机构4相配合使用的插口13,第二缓冲槽9内部的上方与下方均放置有螺旋杆14,两个螺旋杆14相对的一侧与滑块10固定连接,第三缓冲板3内部的上方与下方均开设有与第二缓冲槽9相配合使用的联动槽15,螺旋杆14靠近联动槽15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缓冲槽9、联动槽15并延伸至第三缓冲板3的外部,螺旋杆14的表面且位于联动槽15的内部螺旋连接第一传动齿轮16,第一传动齿轮16与联动槽15的一侧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第三缓冲板3的表面开设有门板槽17,门板槽17的内部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8,转动杆18的两端贯穿第三缓冲板3并延伸至联动槽15的内部并通过轴承件与联动槽15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杆18的上方与下方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传动齿轮16相啮合第二传动齿轮19,转动杆18的表面且位于门板槽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护板20,第三缓冲板3右侧的前部与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柱21。
24.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5.工作时,第一缓冲板1撞向第二缓冲板2,此时第一缓冲板1和第二缓冲板2右侧的缓冲机构4插入第二缓冲板2上和第三缓冲板3上的插口13内,同时第一缓冲板1上的牵引杆7在固定杆6的表面向上方和下方转动,同时牵引杆7转动带动第二缓冲板2和第三缓冲板3内的第一缓冲槽8和第二缓冲槽9上方与下方套接在牵引杆7表面的滑块10向两端同时移动,滑块10向第一缓冲槽8和第二缓冲槽9两端移动带动高压弹簧管12向第一缓冲槽8和第二缓冲槽9的两端拉伸,同时滑块10向第二缓冲槽9的两端移动带动第二缓冲槽9内的两个螺旋杆14分别向上方和下方移动,螺旋杆14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6旋转,第一传动齿轮16啮合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9旋转,第二传动齿轮19带动转动杆18转动,转动杆18带动转动杆18上的保护板20旋转升起。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