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塑料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变形汽车内饰塑料件。
背景技术:2.汽车内饰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方向盘套、汽车坐垫,汽车脚垫、汽车香水、汽车挂件、内部摆件、收纳箱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由于这一部分汽车零部件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这部分零部件不光只有装饰作用,他们所涉及到的功能性、安全性、以及工程属性是非常丰富的;传统的抗变形汽车内饰塑料件有一些缺点,在使用时,由于传统的抗变形汽车内饰塑料件在安装时需要用到大量的螺丝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工人需要用大量的操作时间进行拆卸工作,从而不便于工人拆卸工作,从而降低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变形汽车内饰塑料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抗变形汽车内饰塑料件,包括内饰主板,所述内饰主板的内侧内壁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内饰主板内侧内壁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后端固定设置有控制环,所述控制环的后端活动设置有内螺纹环,所述内螺纹环的内侧螺纹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后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控制环的内壁开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的内侧顶部固定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控制卡块,所述螺纹杆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外侧活动设置有活动环,所述控制杆的前端固定设置有限制板。
6.优选的,所述限位板通过缓冲弹簧与控制环直接活动连接,所述控制卡块的前端与限制板的后端靠近控制杆的上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动环的外侧与控制环的内侧活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限制板的外侧与控制环的内侧靠近活动环的前侧活动连接,所述内螺纹环的形状为六边形,所述控制卡块的形状为梯形,所述固定机构的数量有两组,两组所述固定机构呈中心对称关系。
8.优选的,所述内饰主板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内饰主板的前端靠近出风口的下侧固定设置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控制台的前端靠近显示器的下侧固定设置有时钟。
9.优选的,所述控制台的前端靠近时钟的下侧固定设置有操控板,所述内饰主板的一端开设有调节槽,所述出风口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出风口的数量有两组。
10.优选的,两组所述出风口均分布在内饰主板的前端,所述控制台的形状为圆弧形,
所述时钟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操控板的形状为矩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通过两组出风口的作用,可以达到加大风力的目的,其次通过时钟的作用,可以达到便于驾驶员查看时间的目的。
13.2、通过按压内饰主板使得控制环移动并且使得限制板与活动环推动控制卡块移动从而使得控制卡块在控制槽的内侧中移动并且可以限制控制环的移动,可以达到便于拆卸的目的,避免了工人需要用大量的操作时间进行拆卸工作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变形汽车内饰塑料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变形汽车内饰塑料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变形汽车内饰塑料件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变形汽车内饰塑料件的固定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变形汽车内饰塑料件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内饰主板;2、出风口;3、控制台;4、显示器;5、时钟;6、操控板;7、固定机构;71、固定架;72、控制环;73、内螺纹环;74、螺纹杆;75、固定板;76、控制槽;77、缓冲弹簧;78、限位板;79、控制卡块;710、控制杆;711、活动环;712、限制板;8、调节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1.如图1-5所示,一种抗变形汽车内饰塑料件,包括内饰主板1,内饰主板1的内侧内壁设置有固定机构7,固定机构7包括固定设置在内饰主板1内侧内壁的固定架71,固定架71的后端固定设置有控制环72,控制环72的后端活动设置有内螺纹环73,内螺纹环73的内侧螺纹设置有螺纹杆74,螺纹杆74的后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75,控制环72的内壁开设有控制槽76,控制槽76的内侧顶部固定设置有缓冲弹簧77,缓冲弹簧77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78,限位板78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控制卡块79,螺纹杆74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控制杆710,控制杆710的外侧活动设置有活动环711,控制杆710的前端固定设置有限制板712。
22.本实施例中,限位板78通过缓冲弹簧77与控制环72直接活动连接,控制卡块79的前端与限制板712的后端靠近控制杆710的上侧活动连接,活动环711的外侧与控制环72的内侧活动连接,限制板712的外侧与控制环72的内侧靠近活动环711的前侧活动连接,内螺纹环73的形状为六边形,控制卡块79的形状为梯形,固定机构7的数量有两组,两组固定机构7呈中心对称关系。
23.具体的,转动内螺纹环73,由于内螺纹环73与螺纹杆74之间螺纹连接,所以转动内螺纹环73使得内螺纹环73沿着螺纹杆74移动,从而使得内螺纹环73向靠近固定板75的一侧移动,然后再按压内饰主板1,从而使得内饰主板1通过固定架71带动控制环72移动,从而使得控制环72带动控制卡块79推动活动环711移动,当活动环711移动到靠近螺纹杆74时,同时使得活动环711推动控制卡块79移动,并且使得控制卡块79推动限位板78移动,从而使得
限位板78压缩缓冲弹簧77,使得控制卡块79移动到控制槽76的内侧中,然后再接着推动内饰主板1,使得控制卡块79移动到活动环711的后端处,同时使得缓冲弹簧77反弹,并且使得缓冲弹簧77通过限位板78推动控制卡块79移动,使得缓冲弹簧77与活动环711的后端相接触,然后拉动内饰主板1,使得内饰主板1通过固定架71带动控制环72移动,从而使得控制环72通过控制卡块79拉动活动环711移动,从而使得限制板712完全包围活动环711,这时再接着拉动内饰主板1,并且使得限制板712推动控制卡块79向控制槽76的内侧中移动,从而使得控制卡块79通过限位板78压缩缓冲弹簧77,同时缓冲弹簧77完全移动到控制槽76的内侧中,然后接着拉动内饰主板1,从而使得控制卡块79移动到限制板712的前端,这时拆卸完成,通过按压内饰主板1使得控制环72移动并且使得限制板712与活动环711推动控制卡块79移动从而使得控制卡块79在控制槽76的内侧中移动并且可以限制控制环72的移动,可以达到便于拆卸的目的,避免了工人需要用大量的操作时间进行拆卸工作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24.本实施例中,内饰主板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出风口2,内饰主板1的前端靠近出风口2的下侧固定设置有控制台3,控制台3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显示器4,控制台3的前端靠近显示器4的下侧固定设置有时钟5,控制台3的前端靠近时钟5的下侧固定设置有操控板6,内饰主板1的一端开设有调节槽8,出风口2的形状为矩形,出风口2的数量有两组,两组出风口2均分布在内饰主板1的前端,控制台3的形状为圆弧形,时钟5的形状为圆形,操控板6的形状为矩形。
25.具体的,通过两组出风口2的作用,可以达到加大风力的目的,其次通过时钟5的作用,可以达到便于驾驶员查看时间的目的。
26.工作原理:
27.使用时,首先将工具穿过调节槽8的内侧,然后再用工具转动内螺纹环73,由于内螺纹环73与螺纹杆74之间螺纹连接,所以转动内螺纹环73使得内螺纹环73沿着螺纹杆74移动,从而使得内螺纹环73向靠近固定板75的一侧移动,然后再按压内饰主板1,从而使得内饰主板1通过固定架71带动控制环72移动,从而使得控制环72带动控制卡块79推动活动环711移动,当活动环711移动到靠近螺纹杆74时,同时使得活动环711推动控制卡块79移动,并且使得控制卡块79推动限位板78移动,从而使得限位板78压缩缓冲弹簧77,使得控制卡块79移动到控制槽76的内侧中,然后再接着推动内饰主板1,使得控制卡块79移动到活动环711的后端处,同时使得缓冲弹簧77反弹,并且使得缓冲弹簧77通过限位板78推动控制卡块79移动,使得缓冲弹簧77与活动环711的后端相接触,然后拉动内饰主板1,使得内饰主板1通过固定架71带动控制环72移动,从而使得控制环72通过控制卡块79拉动活动环711移动,从而使得限制板712完全包围活动环711,这时再接着拉动内饰主板1,并且使得限制板712推动控制卡块79向控制槽76的内侧中移动,从而使得控制卡块79通过限位板78压缩缓冲弹簧77,同时缓冲弹簧77完全移动到控制槽76的内侧中,然后接着拉动内饰主板1,从而使得控制卡块79移动到限制板712的前端,这时拆卸完成,当安装时,首先将限制板712插到控制环72的内侧中,然后按压内饰主板1,从而使得限制板712推动控制卡块79移动到控制槽76的内侧中,并且控制卡块79通过限位板78压缩缓冲弹簧77,当控制卡块79移动到限制板712的后端时,这时使得缓冲弹簧77向外反弹,从而使得缓冲弹簧77通过限位板78推动控制卡块79移动,从而使得控制卡块79接触到限制板712的后端,这时再拧动内螺纹环73,从而使
得内螺纹环73向靠近控制环72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控制环72与螺纹杆74之间通过控制卡块79卡在限制板712的后端处形成固定关系,通过按压内饰主板1使得控制环72移动并且使得限制板712与活动环711推动控制卡块79移动从而使得控制卡块79在控制槽76的内侧中移动并且可以限制控制环72的移动,可以达到便于拆卸的目的,避免了工人需要用大量的操作时间进行拆卸工作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