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转向节总成、悬架系统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转向节总成、悬架系统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节总成、悬架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车辆的转向节可以连接车轮和副车架的连杆。一般在设计阶段确定好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车轮和副车架的连杆之间的相对位置无法调节,如果车辆前后轴荷分配不合理或其他原因导致车辆稳定性不好的情况需要重新设置相对位置关系。要改变车轮前束变化率只能通过重新开模具来重新设计转向节,步骤复杂,且若车轮前束变化率增大会提高车辆转向稳定性,但会使车辆的转向响应变慢,无法兼顾两种指标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向节总成,所述转向节总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车轮的前束变化率。
4.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悬架系统,悬架系统包括上述转向节总成。
5.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悬架系统。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节总成,转向节本体、拉杆球头座、驱动组件,所述拉杆球头座相对于所述转向节本体可上下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主动件和从动件,所述驱动器固定在所述转向节本体上,所述主动件与所述驱动器传动连接,所述从动件与所述主动件配合,所述从动件固定在所述拉杆球头座上,当所述驱动器工作时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从动件配合以带动所述拉杆球头座相对于所述转向节本体上下移动。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节总成,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可以使转向节本体和拉杆球头座之间产生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以便于调整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车轮的前束变化率,以便于车辆适应多种路况,提高用户体验。
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本体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限定出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面向所述主动件的一侧敞开,所述从动件可上下移动地配合在所述安装腔内。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敞开;安装盖,所述安装盖设在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所述安装盖与所述安装壳体之间共同限定出所述安装腔。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动件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安装腔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杆球头座位于所述安装座的远离所述转向节本体的一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节本体内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面向所述拉杆球头座的一侧敞开,所述主动件设在所述容纳腔内。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为电机,所述主动件为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
接的齿轮,所述从动件为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为减速电机。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转向节总成。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悬架系统。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节总成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节总成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节总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杆球头座与从动件的正视图;
24.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杆球头座与从动件的俯视图;
25.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杆球头座与从动件的立体图;
26.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器以及主动件的立体图;
27.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壳体、拉杆球头座与从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组件和拉杆球头座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节总成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30.图12是根据图11的a处的放大图;
31.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节总成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32.附图标记:
33.转向节总成100;
34.转向节本体10;安装座11;安装腔111;安装壳体112;安装盖113;
35.开口114;第一侧壁115;第二侧壁116;敞开口117;
36.拉杆球头座20;安装孔21;
37.驱动组件30;驱动器31;主动件32;从动件33;导向槽331。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节总成100,包括转向节本体10、拉杆球头座20以及驱动组件30。下面以转向节总成100应用于车辆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代表对此的限制。
39.具体而言,如图1-图13所示,拉杆球头座20相对于转向节本体10可上下移动;驱动组件30包括驱动器31、主动件32和从动件33,驱动器31固定在转向节本体10上,主动件32与驱动器31传动连接,从动件33与主动件32配合,从动件33固定在拉杆球头座20上,当驱动器31工作时主动件32与从动件33配合以带动拉杆球头座20相对于转向节本体10上下移动。
40.转向节本体10可以与车轮轮毂相连,拉杆球头座20可以与车辆的前端的拉杆或后端的拉杆相连。当驱动器31可以驱动主动件32来带动从动件33相对于转向节本体10上下移动,以便于调节前束变化率。这里,“前束变化率”指的是车轮前束角随车轮跳动(例如,车辆转向时车轮的上下跳动,或者,遇到颠簸路况时车轮的上下跳动)的变化量。
41.当车辆满载设计状态后轴荷较重但是空载至半载状态轴荷分配不合理程度没有满载那么严重时,车辆在满载高速转向时会有较为明显的甩尾现象,若通过提高悬架侧倾转向度来提高车辆的转向度,在空载、半载状态时会时转向灵敏度降低,提高车辆的稳定性能的同时会导致车辆的操纵稳定性的转向响应性能降低。
42.而车辆在大部分时间不会以满载载荷运行,如果通过改变结构提高了车辆后轮前束变化率,在车辆直行时车轮上下跳动时转角变化较大,会引起轮胎偏磨现象。当前束变化率高时,车轮在跳动时,前束角变化量变大,车辆的稳定性好,但此时,车辆的转向响应会变慢。当前束变化率低时,车辆在跳动时,前束角变化量小,车辆的转向响应会变快,稳定性会变低。例如,拉杆球头座20可以与从动件33为一体成型件,以保证拉杆球头座20与从动件33的固定的稳固性。拉杆球头座20上可以形成有安装孔21,以便于安装拉杆。因此,通过设置驱动组件30,可以调整转向节本体10与驱动组件30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利于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车轮上下跳过程中的前束变化率,在载荷较小或者直行的时候提升车轮前束变化率,在其他时间降低车轮前束变化率以提升车辆操控性与减小轮胎偏磨。
43.通过设置驱动组件30,可以根据车辆四轮载荷、轮胎气压等决定车辆稳定性的参数动态调整转向节本体10与拉杆的相对位置,且可以根据车辆的方向盘转角信息判断车辆此时为直行还是转向,在稳定性能较差并处于转向工况时从动件33可以向下移动,以提高车辆的不足稳定性,在其他时间从动件33可以向上移动,以提高车辆的转向灵敏度,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减小甩尾可能性),并且降低轮胎偏磨现象,提升车辆的耐用性。
4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节总成100,通过设置驱动组件30,可以使转向节本体10和拉杆球头座20之间产生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以便于调整二者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车轮的前束变化率,以便于车辆适应多种路况,提高用户体验,且调节方式简单。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转向节本体10上设有安装座11,安装座11内限定出安装腔111,从动件33可上下移动地配合在安装腔111内。安装腔111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从动件33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由此,从动件33可以在主动件32的作用下可以在安装腔111内上下移动,安装腔111可以限定从动件33的活动范围以及运动轨迹,以便于控制车轮的前束角变化率。
46.如图3所示,安装腔111的面向主动件32的一侧敞开,例如,安装腔111的面向主动件32的一侧的侧壁上具有开口114,主动件32可以在开口114处与从动件33配合,一方面,可以利于保证从动件33的上下移动的稳固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主动件32和从动件33之间的传动稳定性。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1包括安装壳体112以及安装盖113,安装壳体112的顶部敞开;安装盖113设在安装壳体112的顶部,安装盖113与安装壳体112之间共同限定出安装腔111。通过设置安装壳体112和安装盖113,可以便于从动件33在安装腔111沿上下方向移动,同时,可以便于拆卸。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从动件33的横截面形状与安装腔111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由此,安装腔111可以在前后或者左右方向对从动件33进行限位,以限制从动件33的移动的方向,保证从动件33的移动精度。例如,安装腔111的远离主动件32的一侧的中部可以具有敞开口117,由此,可以将安装腔111远离主动件32的一侧分隔成第一侧壁115和第二侧壁116,从动件33的背离主动件32的端部的边沿可以具有导向槽331,导向槽331可以与第一侧壁115以及第二侧壁116相适配,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从动件33的移动的精度。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拉杆球头座20可以位于安装座11的远离转向节本体10的一侧。如此,可以利于提高车轮和副车架后拉杆之间的上下相对移动的范围,以利于转向节总成100的上下方向的小型化设计,同时,可以提高前束变化率可调节的范围。
50.在一些示例中,转向节本体10内限定出容纳腔,容纳腔的面向拉杆球头座20的一侧敞开,主动件32设在容纳腔内。由此,可以利于保证主动件32的安装稳定性,且利于提高主动件32的使用寿命,以提高前束变化率的调节可靠性。
51.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器31可以为电机,主动件32为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齿轮,从动件33为与齿轮啮合的齿条,如此设置,可以提高从动件33的运动行程,且啮合的齿轮和齿条的传动方式简单可靠,稳定性好。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动件32和从动件33还可以具有其他配合方式,例如两个齿轮的啮合传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器31可以为减速电机。减速电机力矩大,响应速度快,且占用空间小,能耗低,可以利于保证动力的快速有效传输。
52.例如,当从动件33向上移动,可以使车轮跳动时的前束变化率降低,当从动件33向下移动时,车轮跳动时的前束变化率升高。当从动件33与安装壳体112的底壁接触为极限,此时车轮跳动时前束变化率最大,稳定性好。当从动件33向上移动时,可以使车轮跳动时的前束变化率降低,直至从动件33与安装盖113的顶部接触为极限,此时车轮跳动时前束变化率最小,转向性能好,响应快。
5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系统,包括上述转向节总成100,通过设置驱动组件30,可以使转向节本体10和拉杆球头座20之间产生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以便于调整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车轮的前束变化率,以便于车辆适应多种路况,提高用户体验。
5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的转向节总成10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驱动组件30,可以使转向节本体10和拉杆球头座20之间产生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以便于调整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车轮的前束变化率,以便于车辆适应多种路况,提高用户体验。
5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
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5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5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