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耐火平开窗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耐火平开窗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火平开窗。


背景技术:

2.平开窗,一种窗扇开合是沿着某一水平方向移动的窗户。
3.相关技术见申请号为cn202010639571.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平开窗,包括窗框和窗扇,窗扇一侧与窗框通过铰链转动连接,窗扇另一侧设置有扣紧机构,扣紧机构包括壳体、销轴、弹性件、活动限位件、扣紧臂以及解锁臂,壳体内固定穿设有销轴,销轴包括多边形导向部以及圆形回转部,多边形导向部上滑动套设有活动限位件,圆形回转部上转动套设有扣紧臂,扣紧臂上设置有限位通孔,活动限位件上设置有朝向限位通孔侧的限位杆,活动限位件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将活动限位件推向限位通孔的弹性件,扣紧臂在扣紧位置时限位杆对准并插入限位通孔。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当遇到火灾或者意外碰撞易导致平开窗变形或者损坏,使得平开窗不易被打开或者关闭。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平开窗的结构强度,本技术提供一种耐火平开窗。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火平开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耐火平开窗,包括窗框和窗扇框,所述窗框包括主框和副框,所述主框和副框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窗扇框包括外框和内框,所述外框和内框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内框上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外框之间设置有用于夹持玻璃的夹持部,所述外框、内框、主框和副框皆呈中空管状结构,所述窗扇框和窗框内设置有多个抗折板,多个所述抗折板分别抵接于外框、内框、主框和副框的内壁,所述外框和内框之间设置有辅助抵板,所述辅助抵板一端抵接于内框,所述辅助抵板另一端抵接于外框。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遇到火灾时,窗扇框和窗框内部的抗折板可以对窗扇框和窗框的内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减小扇框和窗框发生变形的几率,同时辅助抵板可以对外框和内框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窗扇框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减小窗扇框发生变形的几率。
9.可选的,所述窗扇框和窗框的相向侧皆设置有抵接板,所述窗扇框上的抵接板位于内框远离外框一侧的边沿,所述窗扇框上的抵接板抵接于主框远离副框的一侧,所述窗框上的抵接板位于副框远离主框一侧的边沿,所述窗框上的抵接板抵接于外框远离内框的一侧,所述抵接板的抵接侧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密封胶垫,所述抵接板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插设有支撑板。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配合抵接板上的密封胶垫,可以对窗扇框和窗框之间的连接缝隙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有挡风遮雨的效果,支撑板可以对抵接板起到一定的塑型作用,减小抵接板变形导致窗扇框不易打开的几率。
11.可选的,所述卡接件上设置具有弹性的卡接扣,所述内框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宽度方向与外框和内框的排布方向一致,所述卡接扣的端部设有翻边,所述卡接槽的内侧设有限位部,所述卡接扣的翻边抵接于卡接槽的限位部,所述卡接扣靠近外框的一侧设置有穿孔,所述辅助抵板靠近内框的一侧固定有齿板,所述齿板位于卡接槽内部,所述齿板的端部抵接于卡接扣的翻边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抵板上的齿板可以对卡接件的翻边进行抵压,使得卡接件不易脱离卡接槽,使得卡接件与内框连接得更加稳定,从而提高窗扇框的结构强度。
13.可选的,所述卡接件和内框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内框远离外框的一侧,所述卡接件和内框上皆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穿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于连接板,所述卡接件和内框内皆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限制连接块脱离卡接件和内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配合连接块可以减小卡接件与内框发生分离的几率,从而提高窗扇框的机构强度。
15.可选的,所述连接块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槽,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插口,所述限位板插设于连接块的外壁,所述限位板的插口内侧抵接固定槽的槽底。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通过插接的方式插接于限位块上的固定槽内,从而提高了限位板的安装便捷性。
17.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上靠近内框的连接块贯穿内框,贯穿所述内框的连接块穿过外框靠近内框一侧的侧壁,所述外框靠近窗扇框的一侧穿设有限位柱,所述连接块穿入外框内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插设于限位孔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和连接板配合伸入外框内的连接块。,提高了外框于内框之间的连接强度。
19.可选的,所述限位孔为方形孔,所述限位柱与限位孔相互适配,所述限位柱远离窗扇框的一端设置有螺孔,所述限位柱设有螺孔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于外框远离窗扇框的一侧,所述限位柱上的螺钉用于辅助抵板和外框内部抗折板的固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形结构的限位柱和方形孔使得限位柱不易在限位孔内发生转动,同时配合螺钉将辅助抵板、外框和抗折板固定于限位柱与螺钉的螺帽之间,从而提高窗扇框的整体结构强度。
21.可选的,所述内框的内壁靠近卡接槽的一侧固定有加强背棱。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背棱可以提高内框靠近卡接槽一侧的结构强度,从而减小内框发生变形损坏的几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遇到火灾时,窗扇框和窗框内部的抗折板可以对窗扇框和窗框的内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减小扇框和窗框发生变形的几率,同时辅助抵板可以对外框和内框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窗扇框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减小窗扇框发生变形的几率;
25.2.连接板配合连接块可以减小卡接件与内框发生分离的几率,从而提高窗扇框的机构强度。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28.图3是窗扇框和窗框的局部结构。
29.图4是辅助抵板的装配图。
30.图5是连接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窗框;11、主框;12、副框;13、第一连接件;2、窗扇框;21、外框;22、内框;221、卡接槽;222、加强背棱;23、第二连接件;3、抗折板;4、卡接件;41、夹持部;5、橡胶条;6、抵接板;61、支撑板;7、辅助抵板;71、齿板;8、连接板;81、连接块;811、限位孔;82、限位板;83、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耐火平开窗。参照图1和图2,该耐火平开窗包括窗框1和窗扇框2,窗框1和窗扇框2皆呈矩形框结构,窗框1固定于房屋的墙体结构上,窗扇框2安装于窗框1的内侧,窗扇框2的内侧用于窗户玻璃的固定,在窗扇框2和窗框1的内部皆设置有用于加强窗扇框2和窗框1结构强度的支撑结构。
34.参照图3,窗框1四条边的结构相同,且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窗框1的角部固定,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在描述长度方向时以窗框1或窗扇框2的一条边为例;窗框1包括主框11和副框12,窗扇框2包括外框21和内框22,其中主框11、副框12、外框21和内框22皆呈方管结构,主框11和副框12相互重叠,主框11和副框12的相向侧皆设置有相同的防脱槽,防脱槽可以是t形槽或燕尾槽,主框11和副框1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3,第一连接件13呈板状结构,第一连接件13宽度方向的两端插设于防脱槽内,且第一连接件13宽度方向的两端与防脱槽相互适配;外框21和内框22的相向侧连接有第二连接件23,第二连接件23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连接件1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35.为了提高平开窗的耐火能力,在主框11、副框12、外框21和内框22的内部皆设置有抗折板3,抗折板3是由耐火材料制成的,例如:氢氧化铝,抗折板3呈u形板状结构,以主框11为例,抗折板3的外侧抵接于主框11管状结构的三个侧壁,为提高抗折板3的安装稳定性,可通过螺钉将抗折板3固定于窗扇框2和窗框1上;当发生火灾时,由于抗折板3的作用,可以减小主框11、副框12、外框21和内框22发生受热变形的几率,起到一定塑形的作用,从而减小平开窗无法打开或者无法关系的几率。
36.内框22上设置有卡接件4,卡接件4呈u形槽结构,内框22远离窗框1的一侧设置有卡接槽221,卡接槽221的槽口宽度方向与外框21和内框22的排布方向一致,卡接件4的槽口两侧分别抵接于卡接槽221的两个槽壁,卡接件4由金属材质制成且沿外框21的长度方向设置,例如:铝合金,卡接件4的两侧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卡接件4的两侧可向内侧弯曲,卡接槽221的槽口边沿设置有设置限位部,限位部是卡接槽221边沿朝向卡接槽221内一体成型的凸起,卡接件4的槽口边沿设置有卡接扣,卡接扣是卡接件4的槽口边沿朝向卡接扣外侧一体成型的弯曲部;使用时,卡接扣抵接于卡接槽221的限位部,从而使得卡接件4不易脱离卡接槽221;为了提高卡接槽221对卡接件4的固定效果,在内框22靠近卡接件4一侧的内壁
一体成型有加强背棱222,加强背棱222沿内框22的长度方向设置,加强背棱222提高了内框22靠近卡接件4一侧的结构强度,减小内框22设有卡接槽221的一侧发生变形的几率。
37.外框21靠近卡接件4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延伸部,延伸部呈板状结构,外框21和内框22的排布方向垂直于延伸部的板面,延伸部位于外框21远离内框22一侧的边沿,该延伸部正对卡接件4设置,且该延伸部与卡接件4的相向侧设置有夹持部41,夹持部41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卡接件4与外框21延伸部的卡槽,卡槽沿外框21的长度方向设置;使用时,可在卡槽内添加玻璃胶用于玻璃的固定。
38.为了提高平开窗的实用性,在窗扇框2和窗框1的相向侧设置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多个具有弹性的橡胶条5,橡胶条5上设置卡接部,窗扇框2与窗框1的相向侧皆设置有多个与卡接槽221结构相同的固定部,橡胶条5卡接固定于该固定部,使得平开窗开合时,减小窗扇框2直接于窗框1碰撞的几率,同时橡胶条5抵接于窗扇框2和窗框1的相向侧后,发生挤压,从而可以提高窗扇框2和窗框1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39.参照图3,主框11和外框21上皆设置有抵接板6,主框11上的抵接板6位于主框11靠近窗扇框2的一侧,且一体成型于主框11远离副框12一侧的边沿;外框21上的抵接板6位于外框21靠近窗框1的一侧,且一体成型于外框21远离内框22一侧的边沿;窗扇框2活动至窗框1上后,主框11的抵接板6抵接于内框22远离外框21的一侧,外框21的抵接板6抵接于副框12远离主框11的一侧,主框11上的抵接板6靠近内框22的一侧以及外框21上的抵接板6靠近副框12的一侧皆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橡胶条5,抵接板6配合橡胶条5,可以有效的对窗扇框2与窗框1的连接缝隙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从而提高窗扇框2的挡风避雨作用;
40.主框11和外框21上的抵接板6的结构相同,以主框11为例,抵接板6靠近内框22的一侧设置有插接槽,插接槽沿主框11的长度方向设置,插接槽呈t形槽结构,插接槽的内部插设有支撑板61,支撑板61与抗折板3一样由耐火材料制成,支撑板61可以减小抵接板6变形的几率;外框21远离窗框1一侧的延伸部同样设置有支撑板61,该支撑板61的结构与安装方式与抵接板6上的支撑板61相同。
41.参照图3和图4,在卡接件4与外框21延伸部之间设置有辅助抵板7,辅助抵板7使用耐火材料制成,辅助抵板7宽度方向的一端抵接于卡接槽221靠近外框21的一侧,辅助抵板7宽度方向的另一端抵接于外框21的延伸部;使用时,由于辅助抵板7的作用可以对内框22和外框2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减小在遇到火灾时窗扇框2受热发生变形的几率。
42.为了提高辅助抵板7的使用效果,辅助抵板7靠近内框22的一侧设置有齿板71,齿板71是由辅助抵板7的端部延伸形成的齿状结构,卡接扣靠近外框21的一侧设置有穿孔,齿板71穿过该穿孔,且齿板71的端部抵接于卡接槽221内部卡接扣上,使得卡接扣不易脱离卡接槽221;同时为了减小穿孔对卡接扣结构强度的影响,窗扇框2一条边上的齿板71个数可以不超过十个,且多个齿板71均匀分布于辅助抵板7长度方向的中部和两端。
43.参照图3和图5,为了提高卡接件4与内框22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卡接件4与内框22之间设置有连接板8,连接板8位于内框22远离外框21的一侧,连接板8盖合于卡接件4与内框22的连接缝隙处,卡接件4和内框22靠近连接板8的一侧皆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内穿设有连接块81,连接块81焊接固定于连接板8,连接块81成对设置,一对连接块81分别位于窗扇框2一条边上靠近窗扇框2角部的两端设置,连接板8配合连接块81,减小连接件和外框21相互分离的几率,连接块81伸入卡接件4和内框22内部的部分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沿窗扇
框2边长的长度方向设置,固定槽成对设置,一对固定槽分别开设于连接块81的两侧,在固定槽内设置有限位板82,限位板82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穿孔,通过该穿孔将限位板82套设于连接块81的固定槽处,使得穿孔的边沿抵接于固定槽的槽底,限位板82上设置有一个插口,插口与限位板82的穿孔连通,通过该切口便于将限位板82插设于连接块81的固定槽内,使得卡接件4内部限位板82靠近连接板8的一侧抵接于卡接件4的内壁,内框22内部的限位板82抵接于内框22的内壁;限位板82配合固定槽,减小了连接块81脱离卡接件4和内框22的几率。
44.参照图3和图5,内框22内部的连接块81朝向外框21延伸,使得内框22内的连接块81端部伸入外框21的内部,伸入外框21内部的连接块81端部设置有限位孔811,外框21靠近窗框1的侧壁内穿设有限位柱83,限位柱83伸入外框21内部的端部穿设于连接块81的限位孔811内;限位柱83配合连接块81使得外框21和内框22连接得更加稳固,从而减小窗扇框2变形破坏的几率。
45.为了提高限位柱83的使用效果,限位柱83伸入外框21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钉,螺钉贯穿辅助抵板7、外框21远离窗框1的一侧以及外框21内部的抗折板3固定与限位柱83;为了便于螺钉的固定,限位柱83呈方管结构且与限位孔811相互适配;同时,窗扇框2和窗框1内部的其它抗折板3同样通过螺钉做加固处理。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耐火平开窗的实施原理为:遇到火灾时,窗扇框2和窗框1内部的抗折板3和支撑板61可以对窗扇框2和窗框1的形状起到支撑作用,减小窗扇框2和窗框1发生变形的几率,从而减小窗扇框2不易打开或闭合的几率;同时,卡接件4便于窗户玻璃的安装,卡接件4上的连接板8配合连接块81可以减小连接件与内框22发生分离的几率,从而提高窗扇框2的结构强度;辅助抵板7对内框22和外框21进行支撑,连接块81配合限位柱83对内框22和外框21进行拉拢,从而减小窗扇框2压缩变形和分裂变形的几率。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