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的制造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2.对于消费者而言,常用的烹饪方法包括翻炒、炖煮、煎烤和烹炸,其中,家庭厨房通常都配备有燃气灶和炒锅,能够方便地进行翻炒加工。并且,翻炒过程往往需要频繁翻动食物材料,并在合适的时机加入调味料,因此目前市场对使用厨用电器来实现翻炒加工的需求度不高。
3.对于炖煮、煎烤和烹炸而言,市场上存在诸如电饭锅、空气炸锅、电烤箱、电火锅、电炖锅等产品,然而这些产品往往功能较为单一,难以实现消费者对多种食物烹饪方式的需求。例如,炒菜机设有搅拌装置,用于翻炒食品,然而难以实现对食品的炸制和煮制;电饭煲或电炖锅只能蒸煮食品或煲汤,不能搅拌食品,且加热温度较低,难以制作温度要求较高的食品;空气炸锅利用空气作为加热介质,能够实现对食品的炸制,但是难以实现对食品的翻炒以及蒸煮。
4.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物烹饪方式的多样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厨房操作空间有限,功能单一的厨用电器存在购置成本较高、占用大量厨房空间且单个产品使用率较低的问题。
5.而对于市面上的多功能烹饪装置而言,其所能实现的食物烹饪方式较为有限,缺乏对应于不同种烹饪方式的针对性设计,这导致用户在烹饪结束后难于对烹饪装置进行彻底清洗。尤其在多功能烹饪装置执行煎烤或烹炸任务后,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和飞溅的油滴不但会污染食物容器,还容易影响到食物容器的范围以外,为用户的清洗提高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6.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烹饪装置,通过外壳组件与内锅组件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用户在使用完烹饪装置后,能够方便地将与食物接触而受油污沾染的内锅组件拆卸下来进行彻底清洗,从而有效地提高烹饪装置的卫生程度,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多功能烹饪装置,包括外壳组件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内部的内锅组件;
8.所述外壳组件包括:
[0009]-壳体;
[0010]-隔热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
[0011]-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隔热胆之间,且电机轴向上伸出于所述隔热胆的底部;
[0012]-下连接器,连接在伸出于所述隔热胆之上的所述电机轴上;
[0013]
所述内锅组件包括:
[0014]-内胆;
[0015]-发热管,设置于所述内胆的内部;
[0016]-正向风叶,绕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内胆的底面之间,且所述转轴向下伸出于所述内胆的底部;
[0017]-上连接器,连接在伸出于所述内胆之下的所述转轴上;
[0018]
其中,所述上连接器与所述下连接器可拆卸地相互连接,并且,所述上连接器与所述下连接器相互连接时可在所述电机与所述正向风叶之间传递转矩。
[0019]
优选地,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
[0020]
下耦合器,固定设置于所述隔热胆,电连接于外部电源;
[0021]
所述内锅组件还包括:
[0022]
上耦合器,可供电地设置于所述发热管的端部,穿过所述内胆与所述下耦合器可拆卸地相互连接,并且,在所述下耦合器与所述上耦合器相互连接时,所述外部电源可向所述发热管供电。
[0023]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烹饪装置还包括:
[0024]
煎锅,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隔热胆的内部,用于执行多功能烹饪装置的煎制烹饪任务;以及
[0025]
煎锅开关,设置于所述内胆的底面,伸出至所述隔热胆的上方,被配置为在所述煎锅设置于所述隔热胆的内部时被所述煎锅下压,从而导通多功能烹饪装置中所述煎锅对应的工作电路。
[0026]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烹饪装置还包括:
[0027]
温度感应头,设置于所述内胆的底面,伸出至所述隔热胆的上方,被配置为在所述煎锅开关接触所述煎锅时测量所述隔热胆的内部温度,并在测量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启动断电保护。
[0028]
优选地,所述下连接器的顶面设有第一圆形凹槽,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
[0029]
减震器,由柔性材料制成,可嵌入地安装于所述下连接器的第一圆形凹槽内部,且其顶面设有第二圆形凹槽,所述第二圆形凹槽可嵌入地安装所述上连接器;
[0030]
所述下连接器沿所述第一圆形凹槽的外周设有多个齿槽,所述减震器对应于多个所述齿槽设有多个凸起;
[0031]
所述上连接器设有多个外伸齿,所述减震器对应于多个所述外伸齿设有多个内伸齿。
[0032]
优选地,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
[0033]
散热风叶,设置于所述电机与所述隔热胆之间,与所述正向风叶同轴设置,由所述电机驱动;
[0034]
风罩,罩设于所述隔热胆的底部,分隔于所述电机与所述散热风叶之间,与所述隔热胆之间形成冷却空腔;以及
[0035]
出风网,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一侧,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风罩的内部相导通,构成所述冷却空腔向外界的排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隔热胆的内部相导通,构成所述隔热胆内部的加热腔向外界的排风通道。
[0036]
优选地,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
[0037]
漏油柱,其下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面上部,其上端伸出于所述内胆,其内部可承接由所述内胆的漏油。
[0038]
优选地,所述风罩、所述隔热胆和所述内胆沿高度方向从下到上贯穿地开设有多组安装孔,每组所述安装孔分别用于固定设置所述漏油柱、所述下耦合器、所述减震器、所述下连接器、所述煎锅开关和所述温度感应头;
[0039]
其中,所述安装孔的外周设有挡水沿,以使所述安装孔的孔口高出所述风罩、所述隔热胆和所述内胆开设所述安装孔的平面。
[0040]
优选地,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
[0041]
外壳装饰片,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隔热空腔;以及
[0042]
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外壳装饰片的外侧,并与所述出风网相对设置。
[0043]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烹饪装置还包括:
[0044]
慢炖锅,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隔热胆的内部,用于执行多功能烹饪装置的炖煮烹饪任务;以及
[0045]
炸篮,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隔热胆的内部,用于执行多功能烹饪装置的空气炸烹饪任务;
[0046]
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
[0047]
压板,环绕地压设于所述隔热胆的边缘;
[0048]
盖体,与所述壳体相铰接,可开启或闭合地盖设于所述隔热胆的开口,压覆于所述压板的上表面;
[0049]
慢炖锅开关,设置于所述隔热胆的边缘的上方,露出于所述压板的内侧,被配置为在所述盖体压覆于所述压板,且被所述慢炖锅下压时,导通多功能烹饪装置中所述慢炖锅对应的工作电路;以及
[0050]
空炸开关,设置于所述隔热胆的边缘的上方,露出于所述压板的内侧,被配置为在所述盖体压覆于所述压板,且被所述炸篮下压时,导通多功能烹饪装置中所述空气炸对应的工作电路。
[0051]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壳组件与内锅组件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用户在使用完烹饪装置后,能够方便地将与食物接触而受油污沾染的内锅组件拆卸下来进行彻底清洗,从而有效地提高烹饪装置的卫生程度,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52]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5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烹饪装置的剖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005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烹饪装置中内锅组件的剖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005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烹饪装置中外壳组件的剖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005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烹饪装置中内锅组件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0057]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烹饪装置中内锅组件的俯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0058]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烹饪装置中外壳组件的俯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0059]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烹饪装置中外壳组件的壳体、外壳装饰片、出风网和控
制面板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0060]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烹饪装置中外壳组件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0061]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烹饪装置中上连接器、减震器和下连接器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0062]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烹饪装置中煎锅的结构示意图;
[0063]
附图标记说明:
[0064]
1-外壳组件;11-壳体;12-隔热胆;13-电机;131-电机轴;14-下连接器;141-第一圆形凹槽;142-齿槽;15-下耦合器;16-减震器;161-第二圆形凹槽;162-凸缘;163-内伸齿;17-散热风叶;18-风罩;19-出风网;191-第一出风口;192-第二出风口;110-漏油柱;111-外壳装饰片;112-控制面板;113-压板;114-慢炖锅开关;115-空炸开关;
[0065]
2-内锅组件;21-内胆;22-发热管;23-正向风叶;24-转轴;25-上连接器;251-外伸齿;26-上耦合器;
[0066]
3-煎锅;
[0067]
4-煎锅开关;
[0068]
5-温度感应头。
[0069]
6-安装孔;61-挡水沿。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0071]
根据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多功能烹饪装置,包括外壳组件1和可拆卸地设置于外壳组件1内部的内锅组件2。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壳组件1 与内锅组件2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用户在使用完烹饪装置后,能够方便地将与食物接触而受油污沾染的内锅组件2拆卸下来进行彻底清洗,从而有效地提高烹饪装置的卫生程度,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0072]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外壳组件1包括壳体11、隔热胆12、电机13和下连接器14。其中的隔热胆12设置于壳体11内部,电机13设置于壳体11的底部,位于壳体11和隔热胆12之间,且电机轴131向上伸出于隔热胆12的底部,而下连接器 14则连接在伸出于隔热胆12之上的电机轴131。
[0073]
如图2所示,内锅组件2包括内胆21、发热管22、正向风叶23和上连接器25。其中的发热管22设置于内胆21的内部,正向风叶23绕转轴24可转动地设置于发热管22与内胆21的底面之间,且转轴24向下伸出于内胆21的底部,而上连接器25 则连接至伸出于内胆21之下的转轴24,与下连接器14可拆卸地相互连接,并且,上连接器25与下连接器14相互连接时可在电机13与正向风叶23之间传递转矩。
[0074]
由外壳组件1和内锅组件2的上述划分可知:内锅组件2由于具有内胆21和发热管
22,能够利用发热管22的热量执行煎炸、蒸煮的烹饪任务,而正向风叶23则可以与发热管22相配合,进一步提升内锅组件2的功能性,使之与具有漏孔的炸篮相配合,执行空炸的烹饪任务。与内锅组件2相对,外壳组件1则不与食物紧密接触,而是起辅助支持的功能——其电机13起驱动正向风叶23旋转的功能,而其隔热胆12 则具有隔离内胆21热量,防止用户烫伤的作用。
[0075]
通常而言,与食物紧密接触的内锅组件2容易受到食物烹饪过程中的油烟和飞溅的油滴的污染,因此对内锅组件2的清洗需求较大,而传统的多功能烹饪装置中,因内锅组件2与外壳组件1涉及电机13的传动,两者无法分离,这使得用户仅能在不拆除的情况下同步地清洗内锅组件2和外壳组件1,导致对内锅组件2的清洗不彻底。
[0076]
针对于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可相互拆解的上连接器25和下连接器14解决内锅组件2和外壳组件1不可拆卸的技术问题,并使上连接器25和下连接器14在相互连接时可在电机13与正向风叶23之间传递转矩,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多功能烹饪容器的正常工作需求。
[0077]
伴随着内锅组件2和外壳组件1的相互拆解,对发热管22的供电也需要进行针对性地设计:优选地,外壳组件1还包括下耦合器15,下耦合器15固定设置于隔热胆12,电连接于外部电源;而内锅组件2还包括上耦合器26,上耦合器26可供电地设置于发热管22的端部,穿过内胆21与下耦合器15可拆卸地相互连接,并且,在下耦合器15与上耦合器26相互连接时,外部电源可向发热管22供电。
[0078]
由此,上耦合器26与下耦合器15之间的相互拆卸与连接,与外壳组件1和内锅组件2的拆卸与安装相联动,实现了对发热管22的插接供电,满足了发热管22与外部电源的电性连接需求。
[0079]
如图6、10所示,优选地,多功能烹饪装置还包括煎锅3和煎锅开关4。其中的煎锅3可取放地设置于隔热胆12的内部,用于执行多功能烹饪装置的煎制烹饪任务,而煎锅开关4则设置于内胆21的底面,伸出至隔热胆12的上方,被配置为在煎锅3 设置于隔热胆12的内部时被煎锅3下压,从而导通多功能烹饪装置中煎锅3对应的工作电路。
[0080]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煎锅开关4和可对应下压煎锅开关4的煎锅3,实现了多功能烹饪装置对煎锅3的自动识别,从而在用户换装煎锅3时,能够自动地启动对应的工作电路,方便于用户的操作。其中,煎锅开关4的设置位置可以选取煎锅3相对于其他烹饪容器的区别点处,使得仅有煎锅3能够有效地下压启动煎锅开关4。
[0081]
考虑到用户执行煎炸烹饪时通常习惯于敞开盖体,以随时翻动食物并观察食物的成熟情况,因此,为了提高多功能烹饪装置在执行煎炸烹饪时的安全性,优选地,如图6所示,多功能烹饪装置还包括温度感应头5,温度感应头5设置于内胆21的底面,伸出至隔热胆12的上方,被配置为在煎锅开关4接触煎锅3时测量隔热胆12的内部温度,并在测量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启动断电保护。
[0082]
温度感应头5所对应的温度阈值可以设置为200℃,低于一般食用油的沸点,以防止煎炸过程中油滴飞溅对用户产生烫伤的风险。
[0083]
优选地,多功能烹饪装置还包括慢炖锅和炸篮。其中的慢炖锅可取放地设置于隔热胆12的内部,用于执行多功能烹饪装置的炖煮烹饪任务,而类似地,炸篮可取放地设置于隔热胆12的内部,用于执行多功能烹饪装置的空气炸烹饪任务。
[0084]
而为了使多功能烹饪装置能够依据烹饪容器的不同而自动地进入对应的烹饪状
态下,外壳组件1还包括压板113、盖体、慢炖锅开关114和空炸开关115。其中的压板113环绕地压设于隔热胆12的边缘;盖体与壳体11相铰接,可开启或闭合地盖设于隔热胆12的开口,压覆于压板113的上表面;慢炖锅开关114设置于隔热胆12 的边缘的上方,露出于压板113的内侧,被配置为在盖体压覆于压板113,且被慢炖锅下压时,导通多功能烹饪装置中慢炖锅对应的工作电路;而空炸开关115则设置于隔热胆12的边缘的上方,露出于压板113的内侧,被配置为在盖体压覆于压板113,且被炸篮下压时,导通多功能烹饪装置中空气炸对应的工作电路。
[0085]
与煎炸的烹饪方式相区别,用户通常会在蒸煮和空气炸烹饪过程中将盖体闭合,这一方面是因为在蒸煮和空气炸烹饪过程中不需要频繁地翻动食物,另一方面是因为盖体闭合能够有效地节省烹饪过程的能量消耗。利用这一特点,本实用新型将慢炖锅开关114和空炸开关115被相应的烹饪容器所按下的动作与盖体压覆于压板113的动作相结合,避免刚放上烹饪容器就自动地启动对应的烹饪步骤所可能对用户产生的困扰,在用户放入烹饪容器并盖合盖体后再启动对应的工作电路,使得多功能烹饪装置的工作流程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0086]
为了使下连接器14与上连接器25的传动更为有效,且运转噪音更为降低,如图 9所示,优选地,下连接器14的顶面设有第一圆形凹槽141,外壳组件1还包括减震器16,减震器16由柔性材料制成,可嵌入地安装于下连接器14的第一圆形凹槽141 内部,且自身顶面设有第二圆形凹槽161,第二圆形凹槽161可嵌入地安装上连接器 25;其中,下连接器14沿第一圆形凹槽141的外周设有多个齿槽142,减震器16对应于多个齿槽142设有多个凸起162,上连接器25设有多个外伸齿251,减震器16 对应于多个外伸齿251设有多个内伸齿163。
[0087]
由下连接器14顶面的第一圆形凹槽141和减震器16顶面的第二圆形凹槽161,下连接器14、减震器16与上连接器25在安装状态下互相嵌套,能够有效节省多功能烹饪装置沿电机轴131向的尺寸,使得结构更为紧凑,并且柔性材料制成的减震器16 能够有效地吸收电机13传动过程的振动,大幅减少工作噪音。
[0088]
在此基础上,齿槽142与凸起162相配合,能够提高下连接器14与减震器16 之间的传扭能力,外伸齿251与内伸齿163相配合,则能够提高减震器16与上连接器25之间的传扭能力,综合起来,下连接器14向上连接器25的传递转矩的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0089]
为了及时将隔热胆12内的热量散发出去,并确保电机13的工作温度不至于过高,如图7所示,优选地,外壳组件1还包括散热风叶17、风罩18和出风网19。其中的散热风叶17设置于电机13与隔热胆12之间,与正向风叶23同轴设置,由电机13 驱动;风罩18罩设于隔热胆12的底部,分隔于电机13与散热风叶17之间,与隔热胆12之间形成冷却空腔;而出风网19则固定设置于壳体11的底部的一侧,包括第一出风口191和第二出风口192,第一出风口191与风罩18的内部相导通,构成冷却空腔向外界的排风通道,第二出风口192与隔热胆12的内部相导通,构成隔热胆 12内部的加热腔向外界的排风通道。
[0090]
风罩18与隔热胆12之间所形成的冷却空腔能够有效地隔绝热量从隔热胆12内部向电机13的传递,加之,本实用新型在该冷却空腔内布置有散热风叶17,能够进一步利用散热风叶17带动空气从出风网19的第一出风口191排出至外界环境,保证冷却空腔内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进而确保电机13的工作温度符合要求。
[0091]
相应地,隔热腔内的温度也不宜过高,以免损坏内锅组件2的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利用正向风叶23和出风网19的第二出风口192构成排风系统,使得隔热腔内的高温空气能够及时排出。
[0092]
在出风网19的位置基础上,为了防止用户被烫伤,如图7所示,优选地,外壳组件1还包括外壳装饰片111和控制面板112。其中的外壳装饰片111间隔地设置于壳体11的外侧,与壳体11之间形成隔热空腔,从而防止用户因直接接触壳体11而被烫伤;而控制面板112则设置于外壳装饰片111的外侧,并与出风网19相对设置。由此,控制面板112与出风网19间的距离足够大且方位相反,从而避免用户在操作控制面板112的过程中触碰到出风网19,或是被出风网19排出的高温气体所烫伤。
[0093]
如图5、8所示,为了收集隔热胆12内可能出现的油液,外壳组件1还包括漏油柱110,漏油柱110下端设置于壳体11的底面上部,其上端伸出于内胆21,其内部可承接由内胆21的漏油。漏油柱110可进一步从壳体11的底部下方将自身收集的油液排出,从而形成对漏油的循环收集。
[0094]
优选地,所述风罩、所述隔热胆和所述内胆沿高度方向从下到上贯穿地开设有多组安装孔,每组所述安装孔分别用于固定设置所述漏油柱、所述下耦合器、所述减震器、所述下连接器、所述煎锅开关和所述温度感应头;
[0095]
其中,所述安装孔的外周设有挡水沿,以使所述安装孔的孔口高出所述风罩、所述隔热胆和所述内胆开设所述安装孔的平面。
[0096]
在此结构基础上,为了防止收集漏油的过程中,油液从风罩18、隔热胆12和内胆21的表面侵入到煎锅开关4、温度感应头5、下耦合器15、减震器16、下连接器 14和/或漏油柱110的安装孔6,优选地,所述安装孔的外周设有挡水沿,以使所述安装孔的孔口高出所述风罩、所述隔热胆和所述内胆开设所述安装孔的平面。
[0097]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98]
一种可拆洗的多功能烹饪装置包含内锅组件2和外壳组件1等两部分;内锅组件 2上设置有发热管22,上耦合器26,风叶罩,正向风叶23,支架,内胆21,转轴24,垫片,轴承,上连接器25,锁紧螺母等部件。外壳组件1上设置压板113,隔热胆12,风罩18,下耦合器15,减震器16,下连接器14,散热风叶17,电机13,底座,压线板,出风网19,外壳装饰片111,壳体11,控制面板112组件等部件。
[0099]
内锅组件2中的内胆21上设有煎锅开关孔,温度感应头孔,漏油孔,下耦合器的安装孔6和下连接器的安装孔6。外壳组件1中的隔热胆12上设有煎锅开关孔,温度感应头孔,漏油孔,下耦合器的安装孔6,减震器的安装孔6和下连接器的安装孔6。外壳组件1中的风罩18上设有煎锅开关孔,温度感应头孔,漏油孔,下耦合器的安装孔6,减震器的安装孔6以及下连接器的安装孔6。
[0100]
内锅组件2与外壳组件1的装配关系为:
[0101]
内锅组件2中的转轴24上端穿过两个轴承后,再穿过内胆21底部中心的转轴 24孔后,将垫片活动安装在转轴24上端,再将正向风叶23的轴孔固定安装在露出内胆21底部中心的转轴孔转轴24上,最后使用锁紧螺母将正向风叶23固定安装在转轴24上。正向风叶23的轴孔与转轴24形状是相适配的,且有防错机制。内锅组件2 中的转轴24下端即在轴承的下方活动安装垫片后,再将上连接器25活动安装在转轴 24下端,使得将锁紧螺母,正向风
叶23,转轴24,垫片,轴承活动安装在内胆21 底部中心的转轴24孔组装形成一个整体。
[0102]
内锅组件2中支架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隔热胆12底部两侧的支架孔中,且安装在正向风叶23的上方,内锅组件2中带漏孔的风叶罩的定位孔固定安装在支架上的定位托槽中,防止风叶罩上下左右移动。内锅组件2中的发热管22的一端的电极通过固定在上耦合器26中再固定安装在内胆21底部的上耦合器26的安装孔6中,发热管22的一端的两电极朝内胆21底部的下方。
[0103]
内锅组件2中的内胆21上的煎锅开关孔、温度感应头孔、漏油孔、下耦合器的安装孔6、减震器的安装孔6以及下连接器的安装孔6,分别与隔热胆12上的煎锅开关孔、温度感应头孔、漏油孔、下耦合器的安装孔6、减震器的安装孔6以及下连接器的安装孔6,再分别与风罩18上的煎锅开关孔、温度感应头孔、漏油孔、下耦合器安装孔6、减震器的安装孔6、以及下连接器的安装孔6沿高度方向对应设置。
[0104]
外壳组件1中的电机13通过螺丝、卡扣等方式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散热风叶17 的轴孔固定安装在电机轴131上,散热风叶17的轴孔与电机轴131的形状是相适配的,且有防错机制。外壳组件1中的下连接器14下方设有与电机轴131的形状相适配的电机轴孔,且有防错机制。外壳组件1中的下连接器14固定安装在散热风叶17 的轴孔的上方,外壳组件1中的减震器16可活动地齿合安装在下连接器14的凹槽中,且减震器16齿槽142与下连接器14凹槽形状是相适配的,且有防错机制。
[0105]
外壳组件1中的煎锅开关4,温度感应头5,温控器分别固定安装在风罩18上的煎锅开关孔,温度感应头孔,温控器的安装孔6。空炸开关115,慢炖锅开关114穿过压板113上的安装孔6,并与控制面板112组件电连接。外壳组件1中的下耦合器 15,减震器16,下连接器14的安装孔6分别穿过风罩18上的下耦合器安装孔6,减震器的安装孔6,下连接器的安装孔6。
[0106]
外壳组件1中的风罩18与外壳组件1中的隔热胆12之间形成了冷却空腔,外壳组件1中的出风网19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一侧边,外壳组件1中的风罩18的冷风出口与出风网19的底部第一出风口191连接到外界,外壳组件1中的隔热胆12的热风出口与出风网19的底部第二出风口192连接到外界,散热风叶17在电机轴131的带动下,正向风叶23通过上连接器25与下连接器14以及减震器16的活动连接,带动正向风叶23旋转工作,散热风叶17将风罩18与外壳组件1中的隔热胆12之间的多余热量通过出风网19的底部第一出风口191排出到外界,正向风叶23将隔热胆12内腔中与烤盘之间多余热量通过出风网19的底部第二出风口192排出到外界。
[0107]
隔热胆12固定安装在风罩18的上方,隔热胆12上的煎锅开关孔,温度感应头孔,漏油孔分别穿设煎锅开关4,温度感应头5以及底座上的漏油柱110。为了防止用户直接接触到隔热胆12,隔热胆12的外周安装有壳体11和外壳装饰片111,使隔热胆12与壳体11和外壳装饰片111形成空气层,便于隔热。在壳体11的外表面安装有用户可操作控制的控制面板112组件。外壳组件1中的压线板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底边,用于固定电源线。
[010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109]
当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锅组件2内的发热管22,上耦合器26,风叶罩,正向风叶23以及内胆21里面难免受到烤炸后油污的污染,为了方便清洗,采用内锅组件2与外壳组件1活动连接的方式,便于拆卸安装。
[0110]
由于内锅组件2中的内胆21通过上连接器25与外壳组件1中的下连接器14以及减震器16的活动连接,用户提起冷却的内锅组件2时,内胆21下方的上连接器25 与外壳组件1中的下连接器14分离,内胆21中的上耦合器26与外壳组件1中的下耦合器15分离,从而便于用户再一次将内锅组件2中的各部件依次分解,进行清洗,或者再将内锅组件2中的各部件依次安装,并再次使用。
[0111]
当放置煎锅3时,煎锅3的底面与外壳组件1中煎锅开关4和温度感应头5接触,煎锅开关4受煎锅3重力的影响,使得控制面板112组件中的控制电路收到煎锅开关 4导通的信息,控制控制面板112组件中的控制电路启动相应的煎烤功能,比如菜单选择、功率、时间、温度的调节。
[0112]
当外壳组件1中温度感应头5感应温度超过用户设定的温度阈值时,比如用户设定200℃,温度感应头5将此温度值传递到控制面板112组件中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断电起到保护作用。
[0113]
当在内胆21放置慢炖锅时,慢炖锅底部与内锅组件2中的发热管22接触加热;慢炖锅的边沿穿过压板113中的慢炖锅开关114接触,慢炖锅开关114受慢炖锅重力的影响,使得控制面板112组件中的控制线路收到慢炖锅开关114导通的信息,启动控制面板112组件中相应的慢炖功能,比如菜单选择、功率、时间、温度的调节。
[0114]
当上盖与压板113关闭时,上盖边沿穿过压板113中的空炸开关115接触,空炸开关115受上盖重力的影响,使得控制面板112组件中的控制线路收到空炸开关115 导通的信息,启动控制面板112组件中相应的空气炸功能,比如菜单选择、功率、时间、温度的调节。
[0115]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壳组件1与内锅组件2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用户在使用完烹饪装置后,能够方便地将与食物接触而受油污沾染的内锅组件2拆卸下来进行彻底清洗,从而有效地提高烹饪装置的卫生程度,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0116]
至此,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