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临床应用型儿童床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临床应用型儿童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临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床应用型儿童床。


背景技术:

2.临床科室是医院的主体,它直接担负着对病人的收治、诊断、治疗等任务,临床人员包括直接参与治疗、护理病人的医生、护士,医技科室即过去所说的“非临床”科室,它也有医生和护士,但是不直接参与对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只是为临床诊断、治疗直接提供服务。
3.现有的临床诊断所用的床体结构设计不佳,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调节床头部和床尾部的翻转,从而便于病人坐起和腿部抬起,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住院婴儿家长也需要在床上休息,当家长短暂的离开床体如去卫生间时,婴儿在床上无人看护存在摔落的风险,且现有的床体结构,家长睡觉的时候也存在压着孩子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床应用型儿童床,便于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调节床头部和床尾部的翻转,从而便于病人坐起和腿部抬起,且便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避免了有婴儿在床上无人看护时摔落的风险,且保证家长睡觉的时候不会压着孩子,同时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控制病人翻身和平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床应用型儿童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两端位于床头部和床尾部分别设置有床头板和床尾板,所述床头板的顶部内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安装的伸缩引流架,所述床体的顶部位于床头部和床尾部分别设置有床头翻转板和床尾翻转板,且床体的两侧边顶部均安装有床挡升降机构,所述床体的顶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凹陷儿童床,所述凹陷儿童床的顶部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板,且凹陷儿童床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嵌入安装有重力感应器,所述床体的顶部位于凹陷儿童床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翻身辅助气囊。
6.进一步地,所述床体的底部靠近四个边角位置处均设置有床腿,每个床腿的底部均安装有轮子。
7.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引流架包括安装在床头板内部的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顶部内侧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连接有挂钩,所述固定套筒的顶部外部靠近伸缩杆的一侧连接有调节螺栓。
8.进一步地,所述床尾板的顶部外侧壁设置有内凹槽,内凹槽的内部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床尾板的外侧壁位于内凹槽的下方位置处安装有用于放置标识卡、药物记录的有机透明玻璃壳,所述床体的底部安装有与显示屏之间电信号连接的智能控制器,该智能控制器选择市场上常见的常规型号。
9.进一步地,所述床体的顶部对应床头翻转板和床尾翻转板的外部位置处均设置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床头翻转板和床尾翻转板的底部对应第
一气缸的输出端端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收纳腔的内部对应第一气缸的底部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气缸的两端部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床头翻转板和床尾翻转板的一端部均与收纳腔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固定轴。
10.进一步地,所述床挡升降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上连接在床体顶部边缘的床挡板,所述床体的内部对应床挡板的外部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床挡板的中部内侧壁设置有齿槽,所述床体的内部位于固定槽的顶部内侧位置处设置有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内部安装有与齿槽啮合连接的齿轮,所述齿轮的中轴端部连接有伺服电机。
11.进一步地,所述凹陷儿童床的顶部内侧壁对应活动板的外部沿水平方向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升降板的底部位于床体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气缸。
12.进一步地,所述床体的下方安装有用于控制翻身辅助气囊使用的气泵,且床体的底部靠近床尾板所在的下方位置处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内侧安装有折叠式餐桌板,所述床体的底部边缘处还设置有若干个抽屉盒,所述床头板的顶部嵌入安装有床头灯。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4.1、通过在床头板的顶部内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安装的伸缩引流架,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需要在两侧调节伸缩引流架的伸出高度;且通过在床体的顶部位于床头部和床尾部分别设置有床头翻转板和床尾翻转板,床头翻转板和床尾翻转板通过第一气缸进行翻转驱动,便于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调节床头翻转板和床尾翻转板的翻转,从而便于病人坐起和腿部抬起;
15.2、通过床体的两侧边顶部均安装有床挡升降机构,并在床体的顶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凹陷儿童床,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控制床挡板的升降,方便在使用过程中配合重力感应器使用,即重力感应器受到压力时,会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运行带动齿轮转动,以此来控制床挡板上升,当重力感应器没有受到压力时,控制器会控制伺服电机的转子反向转动来控制床挡板收缩至固定槽的内部,进而便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避免了有婴儿在凹陷儿童床上无人看护时摔落的风险,且设置的凹陷儿童床,采用凹陷的结构,让床可以凹下去、旁边形成一个凹形,可以让小婴儿睡在里面,第一保证家长睡觉的时候不会压着孩子或者被子捂到孩子,第二家长去厕所的时候,旁边也会当成床挡、以免孩子磕碰,第三可以让孩子睡里面,不用跟家长挨那么近,第四晚上喂奶粉时候可以控制第二气缸把儿童床底部的升降板升上来,方便喂奶,同时,设置的凹陷儿童床也可以用于存放物品,在存放后将活动板拉上封堵即可;
16.3、通过在床体的顶部位于凹陷儿童床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翻身辅助气囊,床体的下方安装有用于控制翻身辅助气囊使用的气泵,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控制气泵运行对翻身辅助气囊进行充气和抽气操作来控制病人翻身和平躺。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床头翻转板的翻转原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床挡板的升降原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凹陷儿童床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床体;2、床头板;3、床尾板;4、显示屏;5、控制开关;6、有机透明玻璃壳;7、固定套筒;8、伸缩杆;9、挂钩;10、床头翻转板;11、床尾翻转板;12、收纳腔;13、第一气缸;14、第一固定座;15、第二固定座;16、固定轴;17、床挡板;18、齿槽;19、固定槽;20、固定腔;21、齿轮;22、伺服电机;23、凹陷儿童床;24、活动板;25、滑槽;26、升降板;27、重力感应器;28、第二气缸;29、翻身辅助气囊;30、抽屉盒;31、限位架;32、折叠式餐桌板;33、床头灯;71、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参照说明书附图1-6所示的一种临床应用型儿童床,包括床体1,床体1的两端位于床头部和床尾部分别设置有床头板2和床尾板3,床头板2的顶部内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安装的伸缩引流架,床体1的顶部位于位于床头部和床尾部分别设置有床头翻转板10和床尾翻转板11,且床体1的两侧边顶部均安装有床挡升降机构,床体1的顶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凹陷儿童床23,凹陷儿童床23的顶部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板24,且凹陷儿童床23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板26,升降板26的顶部嵌入安装有重力感应器27,床体1的顶部位于凹陷儿童床23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翻身辅助气囊29。
28.如附图1所示,床体1的底部靠近四个边角位置处均设置有床腿,每个床腿的底部均安装有轮子,便于床体1的稳定放置和移动。
29.如附图1和附图4所示,伸缩引流架包括安装在床头板2内部的固定套筒7,固定套筒7的顶部内侧连接有伸缩杆8,伸缩杆8的顶端连接有挂钩9,固定套筒7的顶部外部靠近伸缩杆8的一侧连接有调节螺栓71,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需要在两侧调节伸缩引流架的伸出高度。
30.如附图1所示,床尾板3的顶部外侧壁设置有内凹槽,内凹槽的内部安装有显示屏4,显示屏4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开关5,床尾板3的外侧壁位于内凹槽的下方位置处安装有用
于放置标识卡、药物记录的有机透明玻璃壳6,床体1的底部安装有与显示屏4之间电信号连接的智能控制器,该智能控制器选择市场上常见的常规型号,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需要对床体1上的电器元件进行控制,且显示屏4的设置可方便医护人员进行备忘记录,如病人的配置餐和更换床被等。
31.此申请中,控制开关5不仅能够控制儿童床上相关的电机、气缸等运行,实现儿童床多种功能的实现,同时还设置了多个控制按钮,其中至少包括订餐按钮和床单更换按钮。其中,订餐按钮用于与护士站进行信号连接,当病人需要订餐时,只需按动订餐按钮就能够将相关的订餐需求传送给护士站,护士站联系相对应的病床进行订餐核实;同时,床单更换按钮用于与保洁室和护士站进行信号连接,当病人需要更换床单时,只需按动床单更换按钮将更换需求传送给保洁室和护士站。
32.如附图1-2所示,床体1的顶部对应床头翻转板10和床尾翻转板11的外部位置处均设置有收纳腔12,收纳腔1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气缸13,床头翻转板10和床尾翻转板11的底部对应第一气缸13的输出端端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固定座15,收纳腔12的内部对应第一气缸13的底部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固定座14,第一气缸13的两端部与第一固定座14和第二固定座15之间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床头翻转板10和床尾翻转板11的一端部均与收纳腔12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固定轴16,便于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调节床头翻转板10和床尾翻转板11的翻转,从而便于病人坐起和腿部抬起。
33.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床挡升降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上连接在床体1顶部边缘的床挡板17,床体1的内部对应床挡板17的外部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固定槽19,床挡板17的中部内侧壁设置有齿槽18,床体1的内部位于固定槽19的顶部内侧位置处设置有固定腔20,固定腔20的内部安装有与齿槽18啮合连接的齿轮21,齿轮21的中轴端部连接有伺服电机22,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控制床挡板17的升降,方便在使用过程中配合重力感应器27使用,即重力感应器27受到压力时,会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22运行带动齿轮21转动,以此来控制床挡板17上升。
34.当重力感应器27没有受到压力时,控制器会控制伺服电机22的转子反向转动来控制床挡板17收缩至固定槽19的内部,进而便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避免了有婴儿在凹陷儿童床23上无人看护时摔落的风险,且设置的凹陷儿童床23,采用凹陷的结构,让床可以凹下去、旁边形成一个凹形,可以让小婴儿睡在里面,第一保证家长睡觉的时候不会压着孩子或者被子捂到孩子,第二家长去厕所的时候,旁边也会当成床挡、以免孩子磕碰,第三可以让孩子睡里面,不用跟家长挨那么近,第四晚上喂奶粉时候可以控制第二气缸28把儿童床底部的升降板26升上来,方便喂奶。
35.如附图1和附图5-6所示,凹陷儿童床23的顶部内侧壁对应活动板24的外部沿水平方向上设置有滑槽25,升降板26的底部位于床体1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气缸28。使用时需要将活动板24沿滑槽25拉开,从而将凹陷儿童床23暴露出来。
36.如附图1所示,床体1的下方安装有用于控制翻身辅助气囊29使用的气泵,且床体1的底部靠近床尾板3所在的下方位置处连接有限位架31,限位架31的内侧安装有折叠式餐桌板32,床体1的底部边缘处还设置有若干个抽屉盒30,床头板2的顶部嵌入安装有床头灯32,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控制病人翻身,折叠式餐桌板32方便在使用后折叠存放,床头灯32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提供光照,方便医生检查病人时进行观察。
3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在床头板2的顶部内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安装的伸缩引流架,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需要在两侧调节伸缩引流架的伸出高度;且通过在床体1的顶部位于位于床头部和床尾部分别设置有床头翻转板10和床尾翻转板11,床头翻转板10和床尾翻转板11通过第一气缸13进行翻转驱动,便于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调节床头翻转板10和床尾翻转板11的翻转,从而便于病人坐起和腿部抬起。
38.且床体1的两侧边顶部均安装有床挡升降机构,并在床体1的顶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凹陷儿童床23,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控制床挡板17的升降,方便在使用过程中配合重力感应器27使用,即重力感应器27受到压力时,会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22运行带动齿轮21转动,以此来控制床挡板17上升,当重力感应器27没有受到压力时,控制器会控制伺服电机22的转子反向转动来控制床挡板17收缩至固定槽19的内部,进而便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避免了有婴儿在凹陷儿童床23上无人看护时摔落的风险。
39.且设置的凹陷儿童床23,采用凹陷的结构,让床可以凹下去、旁边形成一个凹形,可以让小婴儿睡在里面,第一保证家长睡觉的时候不会压着孩子或者被子捂到孩子,第二家长去厕所的时候,旁边也会当成床挡、以免孩子磕碰,第三可以让孩子睡里面,不用跟家长挨那么近,第四晚上喂奶粉时候可以控制第二气缸28把儿童床底部的升降板26升上来,方便喂奶。通过在床体1的顶部位于凹陷儿童床23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翻身辅助气囊29,床体1的下方安装有用于控制翻身辅助气囊29使用的气泵,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控制气泵运行对翻身辅助气囊29进行充气和抽气操作来控制病人翻身和平躺。
40.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41.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