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防电磁加热层氧化的导磁玻璃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防电磁加热层氧化的导磁玻璃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电磁加热层氧化的导磁玻璃壶。


背景技术:

2.玻璃壶易于造型以及易于清洁,并且由于其晶莹剔透的外表而备受人们青睐,而电磁加热由于其干净快速成了人们日常中最常见的加热方式,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玻璃壶体内的底部设置有与电磁加热座配合作用的电磁加热层,通过电磁加热层与底座内的线圈的电磁感应从而对壶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因此为了减少热量传递到壶体内的损耗,以及提高壶体的美观度,因此玻璃材质的壶体厚度较薄,使电磁加热层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加热的溶液内,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电磁加热层产生的热量能够从玻璃壶体底部散失,造成加热效率降低,提高能耗,而且电磁加热层长期在高温中与空气接触,容易造成电磁加热层氧化等情况,造成玻璃水壶的寿命降低。
3.专利公告日为cn209003578u、名称为一种具有壶底保护装置的电磁加热壶的实用新型,包括由玻璃制成的器皿本体,所述器皿本体底部设置有与电磁加热座配合作用的电磁加热层,通过在所述器皿本体底部还设置有一壶底保护装置,所述器皿本体底面与所述壶底保护装置之间形成有密封的隔热腔,使得在加热完成后热量不会大量集中的底座的面板上对底座面板造成损伤,并且有利于壶体内的保温;由于所述壶底保护装置的侧壁与所述器皿本体的侧壁密封配合,使得所述隔热腔为密封的隔热腔,所以不会有水和其他杂质进入隔热腔影响。该实用新型虽然通过壶底保护装置形成隔热腔,减少能量散失,特别是采用了真空空腔保温,但由于玻璃的脆性在有真空空间的环境下,微裂纹延伸,会形成粉碎烧破裂产生爆炸,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4.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玻璃壶底面设置一定厚度的保护层,不仅能隔绝电磁加热层在高温中与空气接触,避免造成电磁加热层氧化等情况,还可减缓缓冲玻璃壶体使用时与加热器或桌面的碰撞;同时在保护层内上设置若干盲孔,盲孔中的空气阻止热量下移的速度,可以起到加强保温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电磁加热层氧化的导磁玻璃壶,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防电磁加热层氧化的导磁玻璃壶,包括玻璃壶体,玻璃壶体的壶底设置有与电磁加热座配合作用的电磁加热层,所述玻璃壶体底部设置有覆盖在电磁加热层上且厚度d为0.01~5mm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粘贴或喷涂在玻璃壶体底部、并与壶底紧密连接为一体。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护层为耐高温材料材质。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护层采用硅胶制成。
10.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保护层上设有若干个盲孔。
11.上述技术方案中,若干个所述的盲孔均设置在保护层靠近玻璃壶体底面的一侧,且每个盲孔开口均朝向玻璃壶体底面设置,并均还与外部大气相连通。
12.上述技术方案中,若干个所述的盲孔均设置在保护层远离玻璃壶体底面的一侧,且每个盲孔开口均朝向电磁加热座,并均还与外部大气相连通。
13.上述技术方案中,若干个所述的盲孔均设置在保护层的中部,且每个盲孔的开口端均朝向保护层的外侧壁并与外部大气相连通。
14.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保护层的中间开设有一个直经1~2cm的通孔,且所述通孔正对玻璃壶体底部中间未设置电磁加热层的位置,用于实现玻璃壶体工作后的温度检测。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在玻璃壶底粘贴或喷涂保护层,使其覆盖在电磁加热层上,隔离空气,防止电磁加热层在高温的环境下发生氧化,导致功率衰减;
17.2、在玻璃壶底设置的保护层采用硅胶时,对玻璃壶体起缓冲作用,缓冲玻璃壶体使用时与加热器或桌面的碰撞;同时还保护电磁加热层,防止摩擦出现损坏。
18.3、保护层其保温作用,在保护层上、中或下部设置若干盲孔,盲孔中的空气阻止热量下移的速度,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同时盲孔还可以起到吸附作用,增加壶体的稳定,使其不易滑落。
19.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是通过在玻璃壶底粘贴或喷涂保护层,使其覆盖在电磁加热层上,隔离空气与电磁加热层接触,防止电磁加热层在高温的环境下发生氧化,导致功率衰减;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层实现电磁加热层不与空气接触,并通过盲孔设计保温来保持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实施例1的局部放大图;
22.图3为实施例1的分体式结构;
23.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25.图6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图6中b-b方向的剖视图;
27.图8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实施例4的仰视图;
29.图中,1、玻璃壶体;2、电磁加热层;3、保护层;4、盲孔;4.1、第一通道;4.2、第二通道;5、通孔;d表示保护层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
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32.实施例1
33.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电磁加热层氧化的导磁玻璃壶,包括玻璃壶体1,玻璃壶体1的壶底设置有与电磁加热座配合作用的电磁加热层2,所述玻璃壶体1底部设置有覆盖在电磁加热层2上且厚度d为0.01~5mm的保护层3,所述保护层3粘贴或喷涂在玻璃壶体1底部、并与壶底紧密连接为一体。其中,所述保护层3为耐高温材料材质;例如,所述保护层3采用硅胶制成或者保温材料制成的漆。喷漆(漆采用保温材料制成)时,保护层3的厚度可以达到0.01mm,喷涂或者粘贴硅胶时候,保护层3的厚度可以达到5mm。
34.本实施例中,保护层3覆盖在电磁加热层2上,隔离空气,防止发热材料(电磁加热层2)在高温的环境下发生氧化,导致功率衰减;同时,在保护层采用硅胶时,对玻璃壶体起缓冲作用,缓冲玻璃壶体使用时与加热器或桌面的碰撞;同时还保护电磁加热层,防止摩擦出现损坏。
35.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层2的材质及结构是现有技术;例如,电磁加热层2是公开号为cn209003578u,专利名为一种具有壶底保护装置的电磁加热壶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所述的电磁加热层,壶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是通过电磁加热层与底座内的线圈的电磁感应实现;例如,电磁加热层2是公开号为cn211484055u,专利名称为一种电磁加热用玻璃水壶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所述的电磁加热层,电磁加热层配合切割电磁加热座产生的高频交变磁力线产生涡流从而加热玻璃壶体。
36.实施例2
37.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其区别在于:
38.在所述保护层3上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盲孔4。若干个所述的盲孔4均设置在保护层3靠近玻璃壶体1底面的一侧,且每个盲孔4开口均朝向玻璃壶体1底面设置;每个所述盲孔4均还通过一个第一通道4.1与外部大气相连通。根据保护层3所采用材料的不同可以设置相应的厚度d,例如采用硅胶,设置d为3-5mm;盲孔的深度为2-4mm,盲孔直径为0.5-3cm;
39.实施例3
40.参阅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其区别在于:
41.在所述保护层3上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盲孔4。若干个所述的盲孔4均设置在保护层3的中部,且每个盲孔4的开口端均朝向保护层2的外侧壁并与外部大气相连通。根据保护层3所采用材料的不同可以设置相应的保护层3厚度d,例如采用硅胶,设置d为3-5mm;盲孔的深度为2-6cm,盲孔直径为1-3mm;盲孔4中的空气阻止热量下移的速度,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42.实施例4
43.参阅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其区别在于:
44.在所述保护层3上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盲孔4。若干个所述的盲孔4均设置在保护层3远离玻璃壶体1底面的一侧,且每个盲孔4开口均朝向电磁加热座;每个所述盲孔4均通过一个第二通道4.2与外部大气相连通。根据保护层3所采用材料的不同可以设置相应的厚度d,例如采用硅胶,设置保护层厚度d为3-5mm;盲孔的深度为2-4mm,盲孔直径为0.5-3cm;盲孔4中的空气阻止热量下移的速度,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同时盲孔4还可以起到吸附作用,增加玻璃壶体1的稳定,不易滑落。
45.进一步的,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保护层3的中间开设有一个直经1~2cm的通孔5,所述通孔5正对玻璃壶体1底部中间未设置电磁加热层2的位置,用于实现玻璃壶体1工作后的温度检测。
4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磁加热座为ih电磁炉;ih电磁炉上设计有一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通孔5可以直接接触到玻璃壶体1底面中心的玻璃(此通孔5对应的壶底处没有设置电磁加热层),当对玻璃壶体1进行加热后,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玻璃壶体1的温度,并直接传感到ih电磁炉线路板上,实现温度控制(智能化)。
47.本实用新型盲孔能够阻止热量下移,进而达到保温的效果的工作原理:
48.首先、保护层3采用硅胶制成,根据现有技术中常见材料的导热系数表,可知导热硅胶垫的导热系数为0.8~3w/(m
·
k);硅橡胶的导热系数为0.27w/(m
·
k)。而空气的导热系数:常温下(20℃),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0267w/m-k;0℃时为0.0251w/m-k;100℃时为0.0321w/(m
·
k);根据空气与硅胶的导热系数对比可知,空气的导热系数远小于硅胶,这说明热量在空气的导热速度小于在硅胶中的导热速度。故,在硅胶上设置盲孔,电磁加热层产生的热量部分向下散失时,通过盲孔可减缓热量散失的速度(也即相对来说盲孔储存热量),进而有助于减缓热量下移,达到保温的效果。
49.其次、盲孔指是不通的孔,也就是一端是不通的孔,并不会使盲孔内空气流通,相对于与外部连通散失的热量,盲孔储存的热量更多(也就是说与外部连通散失的热量仅仅只是盲孔储存的热量中很小的一部分);如实施例2和实施例4所述的盲孔4,其通过第一通道4.1或第二通道4.2与外部大气相通,其中盲孔4的直径为0.5-3cm,盲孔4的深度为2-4mm,根据图4、5和图8、9所示,第一通道4.1或第二通道4.2的流通截面(mm单位)远小于盲孔直径,且其流通长度很长(流通长度为2-6cm),故第一通道4.1或第二通道4.2只是为保持盲孔与空气连通防止盲孔内空气膨胀的一个设计,且第一通道4.1或第二通道4.2向外部散失的热量只是盲孔中储存的热量很小一部分,故相对来说,盲孔减缓热量的下移。
50.同理,实施例3中盲孔4的开口端均朝向保护层2的外侧壁并与外部大气相连通,但盲孔4的深度为2-6cm,盲孔直径为1-3mm,也就是说盲孔4与外部的流通要经2-6cm后,且流通通道截面很小(1-3mm),故盲孔4向外部散失热量速度很慢,远不及盲孔中储存的热量,也就是说盲孔与外部连通,损失的热量只是其储存的很小一部分,故相对来说,盲孔减缓热量的下移。
5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