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靠背自适应的人体工学办公椅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靠背自适应的人体工学办公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靠背自适应的人体工学办公椅。


背景技术:

2.所谓人体工学,在本质上就是使工具的使用方式尽量适合人体的自然形态,这样就可以使用工具的人在工作时,身体和精神不需要任何主动适应,从而尽量减少使用工具造成的疲劳。而办公椅是办公区域内配备的必不可少的办公坐椅,市面上的办公椅多种多样,但是大都难以满足人体工学,导致办公椅的使用舒适度低。
3.申请号为cn202021108021.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人体工学办公椅,包括坐板,所述坐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坐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靠背,所述靠背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气囊,所述靠背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头枕。该办公椅通过设置橡胶垫,提高办公人员乘坐座椅时臀部的舒适度;通过设置支撑气囊,提高办公人员乘坐座椅时腰部的舒适度;通过设置支撑头枕,提高办公人员乘坐座椅时颈部的舒适度。
4.但是仅通过支撑气囊很难有效提高办公椅靠背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靠背自适应的人体工学办公椅,能够有效提高办公椅靠背的使用舒适度。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靠背自适应的人体工学办公椅,包括靠背支撑体,靠背本体,以及连接所述靠背支撑体和所述靠背本体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用于使所述靠背本体相对所述靠背支撑体上下转动;
7.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8.连接杆,其杆体贯穿所述靠背支撑体的调节孔,所述连接杆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靠背本体铰接;
9.挡板,与所述连接杆的轴向第二端连接;
10.第一限位片,与所述连接杆套接,且与所述靠背支撑体的背面接触连接;
11.第二限位片,与所述连接杆套接,且与所述靠背支撑体的正面接触连接;
12.第一弹簧体,与所述连接杆套接,且所述第一弹簧体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挡板抵触连接、轴向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片抵触连接;
13.第二弹簧体,与所述连接杆套接,且所述第二弹簧体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片抵触连接、轴向第二端与所述靠背本体抵触连接;
14.所述人体工学办公椅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靠背支撑体限位固定的紧固件。
15.作为优选,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16.支撑套,与所述靠背本体连接的;
17.支撑轴,与所述支撑套的套孔转动连接;
18.支撑架,包括与所述支撑轴的轴向自由端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用于与所述靠背支撑体连接的第二支撑板。
1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板开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靠背支撑体开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件连接的第一对接孔。
20.作为优选,所述靠背本体从上往下依次包括颈托部,背托部和腰托部;所述腰托部呈弧状凸起设置,所述背托部与竖直面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颈托部与竖直面呈第二夹角设置。
2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为5
°
至10
°

22.作为优选,所述颈托部设颈垫。
2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为15
°
至20
°

24.作为优选,所述腰托部设有腰垫。
25.作为优选,所述挡板设有螺纹连接头,所述连接杆的轴向第二端设有与所述螺纹连接头配合连接的螺纹连接孔。
2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片及第二限位片与所述靠背支撑体接触侧均设有磁吸层,所述靠背支撑体与所述第一限位片及第二限位片接触侧均设有磁吸对接层。
27.有益效果
28.第一,本技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及第二连接组件的设置,使得靠背本体能够跟随用户背部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能够一直对用户的腰背部起到支撑作用以有效缓解用户腰背部的疲劳,进而使办公椅靠背的使用舒适度高;第二,本技术的靠背本体模拟人体背腰曲线设置,将靠背本体分成与人体头颈部曲线配合的颈托部,与人体背部曲线配合的背托部,以及与人体腰部曲线配合的腰托部,以进一步提高靠背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靠背自适应的人体工学办公椅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人体工学办公椅在直坐状态下的侧视图;
31.图3为图1中人体工学办公椅在仰躺状态下的侧视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靠背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靠背本体的侧视图;
36.图8为本实用新型挡板与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8.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靠背自适应的人体工学办公椅,包括靠背支撑体1,靠背本体2,以及连接所述靠背支撑体1和所述靠背本体2的第一连接组件3和第二连接组件4。现有的办公椅其靠背是固定的,只有在直坐状态下才能够对用户的腰背部起到支撑作用以缓解用户腰背部的疲劳。然而随着仰躺动作的开始,用户的腰部形成了与直坐姿态不同的曲
线,正常来说这一曲线弧度大于初始直坐姿态的腰部曲线的弧度,而由于靠背的曲线是固定不变的,用户的腰部随着仰躺动作的进行失去了靠背的支撑和依托,长时间使用后,用户的腰部会出现疲劳和不适。因此,本技术对办公椅的靠背进行了改进,使得靠背能够跟随用户背部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能够一直对用户的腰背部起到支撑作用以有效缓解用户腰背部的疲劳,进而使办公椅靠背的使用舒适度高。
39.具体的,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组件3包括支撑套3-1,支撑轴3-2和支撑架3-3。支撑套3-1与所述靠背本体2连接的。支撑轴3-2与所述支撑套3-1的套孔转动连接。支撑架3-3包括与所述支撑轴3-2的轴向自由端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用于与所述靠背支撑体1连接的第二支撑板。该结构的第一连接组件3能够使靠背本体2相对靠背支撑体1进行上下转动。
40.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杆4-1,挡板4-2,第一限位片4-3,第二限位片4-4,第一弹簧体4-5和第二弹簧体4-6。连接杆4-1的杆体贯穿所述靠背支撑体1的调节孔1-1,所述连接杆4-1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靠背本体2铰接。挡板4-2与所述连接杆4-1的轴向第二端连接。第一限位片4-3与所述连接杆4-1套接,且与所述靠背支撑体1的背面接触连接,靠背支撑体1背向用户侧为背面。第二限位片4-4与所述连接杆4-1套接,且与所述靠背支撑体1的正面接触连接,靠背支撑体1面向用户侧为正面。第一弹簧体4-5与所述连接杆4-1套接,且所述第一弹簧体4-5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挡板4-2抵触连接、轴向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片4-3抵触连接。第二弹簧体4-6与所述连接杆4-1套接,且所述第二弹簧体4-6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片4-4抵触连接、轴向第二端与所述靠背本体2抵触连接。
41.如图2和图3所示,当用户想要从直坐状态改为仰躺状态时,只需要稍稍用力仰靠在靠背本体2上,靠背本体2上部会通过支撑套3-1和支撑轴3-2相对靠背支撑体1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靠背本体2下部会跟随用户腰部发生适应性移位,使得靠背本体2能够一直支撑用户腰部。另外在移位过程中靠背本体2会带动连接杆4-1一起移动(由于连接杆4-1与靠背本体2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的,且又有第一限位片4-3及第二限位片4-4的限制,使得连接杆4-1一直处于水平状态)。
42.所述第一限位片4-3及第二限位片4-4与所述靠背支撑体1接触侧均设有磁吸层,所述靠背支撑体1与所述第一限位片4-3及第二限位片4-4接触侧均设有磁吸对接层。第一限位片4-3及第二限位片4-4通过磁吸力与靠背支撑体1连接,该方式使得第一限位片4-3及第二限位片4-4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只能在靠背支撑体1上滑动而不能与靠背支撑体1脱离,因此,对连接杆4-1的水平限位效果更好。
43.所述人体工学办公椅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连接杆4-1与所述靠背支撑体1限位固定的紧固件。当靠背本体2已调节到所需的仰躺姿态时,可通过紧固件将连接杆4-1与所述靠背支撑体1限位固定以便于本技术办公椅的有效使用。具体的,紧固件可以是紧固螺栓,靠背支撑体1可以开有与调节孔1-1连通的紧固件安装孔,当靠背需要调节时,可以转动紧固螺栓使其与连接杆4-1不接触,当靠背调节好之后,可转动紧固螺栓以使连接杆4-1相对靠背支撑体1限位固定。
44.如图7所示,所述靠背本体2从上往下依次包括颈托部2-1,背托部2-2和腰托部2-3。所述腰托部2-3呈弧状凸起设置,所述背托部2-2与竖直面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颈托部2-1与竖直面呈第二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为5
°
至10
°
,具体可以是8
°
。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为15
°
至20
°
,具体可以是19
°
。所述颈托部2-1设有颈垫5。所述腰托部2-3设有腰垫
6。
45.现有的办公椅靠背为直板状,舒适度较低。本技术的靠背本体2模拟人体背腰曲线设置,将靠背本体2分成与人体头颈部曲线配合的颈托部2-1,与人体背部曲线配合的背托部2-2,以及与人体腰部曲线配合的腰托部2-3,以提高靠背的使用舒适度。另外,本技术还在颈托部2-1设置了颈垫5,在腰托部2-3设置了腰垫6,颈垫5和腰垫6能够对用户的颈部及腰部进行更好的支撑保护,从而再次提高了靠背的使用舒适度。
46.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板开有第一连接孔3-3a,所述靠背支撑体1开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3-3a通过连接件连接的第一对接孔1-2,连接件可以是螺栓和螺母。如图8所示,所述挡板4-2设有螺纹连接头4-2a,所述连接杆4-1的轴向第二端设有与所述螺纹连接头4-2a配合连接的螺纹连接孔4-1a。
47.本技术的靠背组装时,只需要先将第二弹簧体4-6套在靠背本体2的连接杆4-1上,然后将第二限位片4-4套在连接杆4-1上,接着将连接杆4-1穿过靠背支撑体1的调节孔1-1,再接着将支撑架3-3上的支撑轴3-2与靠背本体2上的支撑套3-1连接,然后将支撑架3-3的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一连接孔3-3a通过螺栓和螺母与靠背支撑体1上的第一对接孔1-2连接固定,接着将第一限位片4-3套在连接杆4-1上,再然后将第一弹簧体4-5套在连接杆4-1上,最后将挡板4-2的螺纹连接头4-2a与连接杆4-1的螺纹连接孔4-1a连接固定即可,本技术的靠背组装操作非常简便。
48.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