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居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2.椅子是一种日常生活家具,是一种有靠背、还有扶手的坐具。常见的椅子,例如皮椅、办公椅等。随着人们对椅子舒适性及功能性设计的日益重视,对椅子的腰靠或头枕都增加了多样功能性装置,如具有头枕或腰靠的椅具,其头枕或腰靠通常都可以调整前后位置,以便于使用者头部或腰部的倚靠。然而,现有的椅子头枕或腰靠的前后调整使用需要施较大力在头枕或腰靠上以使其能向前或向后移动,调整过程较为繁琐,同时,现有椅子头枕或腰靠前后调整结构较为复杂,需要诸多零部件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旦某个零部件损坏往往会造成整个头枕或腰靠无法正常调整前后,因此,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现有椅子正常使用。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能够前后移动并升降的头枕机构[申请号:201920483551.6],包括头枕框、连接杆、升降支架、升降杆和滑动机构,所述头枕框的上部与升降支架的顶部转动连接,头枕框的下部与连接杆的底部转动连接,连接杆的顶部与滑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支架的底端设置有通槽,升降支架上朝向头枕框的一侧面设置有与通槽连通的滑槽,所述升降杆的底端与椅靠背连接,升降杆的上端滑动安装在通槽内,所述滑动机构滑动安装在滑槽内,且滑动机构与升降杆置于通槽内的一端配合。
[0004]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有椅子头枕前后调整时需要施加较大作用力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中依然存在着:结构较为复杂,头枕前后和上下调节联动,无法及时将头枕调整到需要的前后位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一侧设有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骨架具有横向且对应设置的横向固定部和横向活动部,所述的横向固定部和横向活动部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纵向形变部,所述的纵向形变部具有朝向远离底板一侧弯曲的拱形支撑部,所述的横向固定部与底板一端相连,所述的底板另一端设有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上活动设有与横向活动部相连的调节座,且所述的安装座和调节座之间设有能使调节座沿安装座轴向往复移动从而带动横向活动部靠近或远离横向固定部的上下可调节锁定机构。
[0007]
在上述的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中,所述的纵向形变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的纵向形变部呈弧形板状且纵向形变部两端分别与横向固定部中部和横向活动部中部相连。
[0008]
在上述的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中,所述的纵向形变部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一个纵向形变部两端分别与横向固定部端部和横向活动部端部相连,且所述的横向固定部和横向活动部以及纵向形变部周向合围形成框状结构,且所述的安装座和调节座中至少一个位于框状结构内。
[0009]
在上述的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中,所述的横向固定部和横向活动部以及纵向形变部一体成型,所述的支撑骨架呈矩形框状或矩形框状且所述的支撑骨架由一根弹性线材经多次弯折而成。
[0010]
在上述的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中,所述的上下可调节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座与安装座之间的循环式升降调节结构,所述的安装座呈扁平状结构且由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而成,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形成有竖直设置的滑动通道,所述的调节座活动穿设于滑动通道内且两端分别延伸至滑动通道外侧,所述的调节座横向设置且垂直于安装座,且所述的循环式升降调节结构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与调节座之间或第二安装板与调节座之间,所述的调节座一侧与第一安装板之间设有第一竖直导向组件,另一侧与第二安装板之间设有第二竖直导向组件。
[0011]
在上述的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中,所述的第一竖直导向组件包括若干竖直设置在调节座靠近第一安装板一侧的导向凸条,所述的第一安装板一侧设有若干沿第一安装板轴向延伸设置且与导向凸条相对应的导向滑槽,且所述的导向凸条与导向滑槽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安装板一侧依次设有若干组导向凸筋组,每一组导向凸筋组均具有两个导向凸筋体,且所述的导向滑槽形成于导向凸筋体之间。
[0012]
在上述的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中,所述的第二竖直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调节座靠近第二安装板一侧且朝向第二安装板延伸的导向凸台,所述的导向凸台两侧分别具有超出于导向凸台的凸台滑动条,所述的第二安装板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的矩形凹陷部,且所述的矩形凹陷部周向外侧具有矩形边框,且所述的矩形边框两侧分别与凸台滑动条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二竖直导向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两侧且沿第二安装板轴向延伸的导向延伸部,所述的导向延伸部具有轴向延伸设置的条形导向槽,所述的调节座位于滑动通道外侧的两端分别具有滑动设置在条形导向槽内的座体滑动块,所述的导向延伸部远离调节座的一侧分别设有与座体滑动块相连且与导向延伸部相抵靠的限位压片。
[0013]
在上述的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中,所述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呈等宽等长的矩形板状,所述的第一安装板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一侧两端分别具有朝向第二安装板延伸设置的板体延伸部,且所述的板体延伸部抵靠于第二安装板一端外侧从而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形成滑动通道,且所述的可拆卸结构设置在板体延伸部和第二安装板之间。
[0014]
在上述的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中,所述的安装座位于支撑骨架周向内侧,两个纵向形变部上的拱形支撑部相互对应设置且位于安装座两侧,且所述的调节座位于滑动通道外侧的两端通过位于安装座外侧的活动部安装板与横向活动部相连。
[0015]
在上述的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中,所述的底板一端横向依次设有若干固定部安装座,且所述的横向固定部上分别具有朝向底板弯曲且与固定部安装座相连的弯曲固定部,所述的活动部安装板远离横向固定部的一端设有横向设置的穿线筒体,且所述的横向活动部固定或转动穿设于穿线筒体内。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合理,调节无需按钮,过程简单方便,通过调节座相对于安装座上下移动实现支撑骨架的纵向形变部形变实现头枕或腰靠前后位置的调节,调节座活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拼合而成的安装座内,调节座两侧的导向组件使得调整过程顺畅,无阻碍,不易产生晃动现象。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上下可调节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上下可调节锁定机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上下可调节锁定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上下可调节锁定机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爆炸图。
[0023]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第二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第二竖直导向组件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安装座1、第一安装板11、第一加强筋111、第二安装板12、第二加强筋121、底板固定孔122、底板固定柱123、滑动通道13、板体延伸部14、调节座2、安装板固定柱21、安装板固定孔211、柱体加强筋22、循环式升降调节结构3、调节块安装槽31、调节块体32、升降柱体33、调节槽34、条状凸起341、上升轨道35、齿状部351、下降轨道36、复位斜面37、可拆卸结构4、板体定位柱41、板体定位槽42、安装孔43、定位孔44、第一竖直导向组件5、导向凸条51、导向滑槽52、导向凸筋体53、第二竖直导向组件6、导向凸台61、凸台滑动条62、矩形凹陷部63、矩形边框64、导向延伸部65、条形导向槽66、座体滑动块67、限位压片68、底板7、固定部安装座71、弯曲固定部72、支撑骨架8、横向固定部81、横向活动部82、纵向形变部83、拱形支撑部831、活动部安装板9、穿线筒体91。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
实施例一
[0029]
如图1-2所示,本可调整腰靠、头枕前后的控制机构,包括底板7,底板7一侧设有支撑骨架8,支撑骨架8具有横向且对应设置的横向固定部81和横向活动部82,横向固定部81和横向活动部82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纵向形变部83,纵向形变部83具有朝向远离底板7一侧弯曲的拱形支撑部831,横向固定部81与底板7一端相连,底板7另一端设有安装座1,安装座1上活动设有与横向活动部82相连的调节座2,且安装座1和调节座2之间设有能使调节座2沿安装座1轴向往复移动从而带动横向活动部82靠近或远离横向固定部81的上下可调节锁定机构。
[0030]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骨架8可以是为头枕的头枕骨架或腰靠的腰靠骨架,支撑骨架8外侧包裹有柔性层,内部填充有柔性填充物,其中,底板7为设置在椅背内的支撑板,当支撑骨架8设置在底板7上端时为头枕骨架,当支撑骨架8设置在底板7下端时为腰靠骨架,显然,
当调节座2通过上下可调节锁定机构沿安装座1轴向往复移动从而带动横向活动部82靠近或远离横向固定部81,这样使得支撑骨架8的纵向形变部83产生形变,从而使得拱形支撑部831前后位置变化,实现腰靠、头枕前后的调整。
[0031]
为了实现腰靠、头枕前后的调整,这里的纵向形变部83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一个纵向形变部83两端分别与横向固定部81端部和横向活动部82端部相连,且横向固定部81和横向活动部82以及纵向形变部83周向合围形成框状结构,且安装座1和调节座2中至少一个位于框状结构内。
[0032]
优选地,这里的横向固定部81和横向活动部82以及纵向形变部83一体成型,支撑骨架8呈矩形框状或矩形框状且支撑骨架8由一根弹性线材经多次弯折而成,例如,这里的支撑骨架8可以由弹簧钢丝弯曲而成且两端焊接而成。
[0033]
为了减少本控制机构的占用空间,这里的安装座1位于支撑骨架8周向内侧,两个纵向形变部83上的拱形支撑部831相互对应设置且位于安装座1两侧,且调节座2位于滑动通道13外侧的两端通过位于安装座1外侧的活动部安装板9与横向活动部82相连。
[0034]
其中,这里的底板7一端横向依次设有若干固定部安装座71,且横向固定部81上分别具有朝向底板7弯曲且与固定部安装座71相连的弯曲固定部72,这里的固定部安装座71可以为设置在底板7上的固定卡钳,通过将弯曲固定部72与固定卡钳相连实现横向固定部81的安装,其中,活动部安装板9远离横向固定部81的一端设有横向设置的穿线筒体91,且横向活动部82固定或转动穿设于穿线筒体91内。
[0035]
进一步地,如图1以及图3-6所示,为了实现调节座2沿安装座1轴向往复移动,这里的上下可调节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座2与安装座1之间的循环式升降调节结构3,安装座1呈扁平状结构且由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通过可拆卸结构4相连而成,在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之间形成有竖直设置的滑动通道13,调节座2活动穿设于滑动通道13内且两端分别延伸至滑动通道13外侧,调节座2横向设置且垂直于安装座1,且循环式升降调节结构3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1与调节座2之间或第二安装板12与调节座2之间,调节座2一侧与第一安装板11之间设有第一竖直导向组件5,另一侧与第二安装板12之间设有第二竖直导向组件6。
[0036]
本实施例中的扁平状结构的安装座1占用空间小,通过调节座2两侧的第一竖直导向组件5和第二竖直导向组件6分别与第一安装板11以及第二安装板12相互配合,使得上下调整过程顺畅,无阻碍,不易产生晃动现象。
[0037]
为了实现调节座2和活动部安装板9的相连,这里的调节座2呈矩形板状,且调节座2两端分别设有若干具有安装板固定孔211的安装板固定柱21,且安装板固定柱21自上向下依次朝向安装座1倾斜分布设置,相邻两个安装板固定柱21之间设有柱体加强筋22,这里的安装板固定柱21高度均超出第一安装板11厚度,且位于上方的安装板固定柱21高度小于位于下方的安装板固定柱21,这样使得安装板固定柱21可以延伸至第一安装板11远离调节座2的一侧,然后,安装板固定孔211通过螺栓与活动部安装板9相连。
[0038]
其中,这里的第一安装板11远离调节座2的一侧具有第一加强筋111,且第二安装板12远离调节座2的一侧具有第二加强筋121,在第二安装板12具有第二加强筋121的一侧设有若干具有底板固定孔122的底板固定柱123,且底板固定柱123分布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2两端,且位于第二安装板12上端的底板固定柱123长度小于第二安装板12下端的底板固
定柱123,这里的底板固定柱123上的底板固定孔122用于与底板7相连。
[0039]
具体来讲,这里的第一竖直导向组件5包括若干竖直设置在调节座2靠近第一安装板11一侧的导向凸条51,第一安装板11一侧设有若干沿第一安装板11轴向延伸设置且与导向凸条51相对应的导向滑槽52,且导向凸条51与导向滑槽52滑动相连。显然,为了提高结构强度,这里的第一安装板11一侧依次一体式形成有若干组导向凸筋组,每一组导向凸筋组均具有两个导向凸筋体53,且导向滑槽52形成于导向凸筋体53之间。通过导向滑槽52和导向凸条51相互滑动实现调节座2和第一安装板11之间的滑动相连。
[0040]
这里的第二竖直导向组件6包括设置在调节座2靠近第二安装板12一侧且朝向第二安装板12延伸的导向凸台61,导向凸台61两侧分别具有超出于导向凸台61的凸台滑动条62,第二安装板12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的矩形凹陷部63,且矩形凹陷部63周向外侧具有矩形边框64,且矩形边框64两侧分别与凸台滑动条62滑动相连。
[0041]
同时,如图9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调节座2和第二安装板12之间的导向效果,这里的第二竖直导向组件6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2两侧且沿第二安装板12轴向延伸的导向延伸部65,导向延伸部65具有轴向延伸设置的条形导向槽66,调节座2位于滑动通道13外侧的两端分别具有滑动设置在条形导向槽66内的座体滑动块67,导向延伸部65远离调节座2的一侧分别设有与座体滑动块67相连且与导向延伸部65相抵靠的限位压片68,这样使得调节座2和第二安装板12之间相互滑动更加顺畅,限位压片68起到防止调节座2前后晃动的问题。
[0042]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均呈等宽等长的矩形板状,第一安装板11靠近第二安装板12的一侧两端分别具有一体成型且朝向第二安装板12延伸设置的板体延伸部14,且板体延伸部14抵靠于第二安装板12一端外侧从而在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之间形成滑动通道13,可拆卸结构4设置在板体延伸部14和第二安装板12之间。
[0043]
当第二安装板12和板体延伸部14相互抵靠时,为了将二者结合,这里的可拆卸结构4包括若干设置在板体延伸部14上的板体定位柱41,第二安装板12端部外侧分别设有若干与板体定位柱41一一对应的板体定位槽42,且板体定位柱41插接于板体定位槽42内,且第二安装板12和板体定位柱41之间通过可拆卸组件相连。优选地,这里的可拆卸组件包括若干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2端部且分别与板体定位槽42相对应的安装孔43,板体定位柱41上具有与安装孔43相对应的定位孔44,且安装孔43通过安装螺栓和定位孔44相连。
[0044]
如图5-8所示,为了实现调节座2上下循环升降,这里的循环式升降调节结构3包括设置在导向凸台61内的调节块安装槽31,调节块安装槽31内活动设有调节块体32,调节块体32一侧设有升降柱体33,在第二安装板12一侧具有沿第二安装板12设置延伸设置且供升降柱体33插入的调节槽34,调节槽34形成于第二安装板12一侧的条状凸起341内,调节槽34内一侧形成有具有若干自下向上依次设置的齿状部351的上升轨道35,另一侧具有竖直设置的下降轨道36,且齿状部351分别朝向下降轨道36倾斜向上延伸设置,升降轨道上端具有与下降轨道36上端相连的复位斜面37,且在调节块安装槽31和调节块体32之间设有能使升降柱体33保持朝向上升轨道35方向运动趋势的顶压弹簧。初始状态下,升降柱体33位于上升轨道35位于最下面的齿状部351内,当调节座2向上移动时,一档一档升起,并在顶压弹簧的作用下将升降柱体33推入相对应的齿状部351内实现锁定,当升降柱体33上升到上升轨道35最上面的复位斜面37时,升降柱体33沿复位斜面37滑动使得调节块体32摆动从而克服
顶压弹簧压力,直至升降柱体33进入下降轨道36最上方从而可以实现升降柱体33可以自由下落至下降轨道36最下方,实现循环升降过程。本实施例中的循环式升降调节结构3也不排除采用其他调节方式的可能。
[0045]
实施例二
[0046]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以及实施步骤和实施例一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纵向形变部83的数量为一个,纵向形变部83呈弧形板状且纵向形变部83两端分别与横向固定部81中部和横向活动部82中部相连,显然,采用扁平状且弯曲的弹性钢板也可以实现支撑和形变的效果。
[0047]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48]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安装座1、第一安装板11、第一加强筋111、第二安装板12、第二加强筋121、底板固定孔122、底板固定柱123、滑动通道13、板体延伸部14、调节座2、安装板固定柱21、安装板固定孔211、柱体加强筋22、循环式升降调节结构3、调节块安装槽31、调节块体32、升降柱体33、调节槽34、条状凸起341、上升轨道35、齿状部351、下降轨道36、复位斜面37、可拆卸结构4、板体定位柱41、板体定位槽42、安装孔43、定位孔44、第一竖直导向组件5、导向凸条51、导向滑槽52、导向凸筋体53、第二竖直导向组件6、导向凸台61、凸台滑动条62、矩形凹陷部63、矩形边框64、导向延伸部65、条形导向槽66、座体滑动块67、限位压片68、底板7、固定部安装座71、弯曲固定部72、支撑骨架8、横向固定部81、横向活动部82、纵向形变部83、拱形支撑部831、活动部安装板9、穿线筒体9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