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可变形的家用垃圾铲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可变形的家用垃圾铲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变形的家用垃圾铲。


背景技术:

2.垃圾铲是生活随处可见的清洁用具,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原来功能单一的垃圾铲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生活。
3.虽然在当今城镇生活中吸尘器越来越普及,但是对于经济条件稍差的家庭,垃圾铲和扫把仍(如纸张、塑料袋)然是最常用的组合。传统垃圾铲可以铲起大多数垃圾,但是对于贴在地上或者容易飘走的垃圾,传统的垃圾铲就不能方便的将其铲起并倒入垃圾桶内,用手拾不方便而且容易弄脏手。现急需一种能够保留正常垃圾铲功能,又能拾起地上不易扫取垃圾的新型家用垃圾铲。
4.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201720628525.9,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12月22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变电站垃圾拾取装置,该申请的垃圾拾取装置,包括主杆,主杆的一端的内部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底部设有第一电池接触铁片,第一电池接触铁片上设有电池,容纳槽的开口处设有延伸出主杆侧壁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设有第二电池接触铁片,第二电池接触铁片的一端与滑槽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另一端连接有延伸出滑槽的控制杆,主杆远离设置容纳槽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设有夹紧杆,夹紧杆内设有电磁铁,电磁铁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池接触铁片和第二电池接触铁片连接,夹紧杆远离凹槽的一端设有夹持板,主杆上设有与夹持板夹紧配合的铁板。该申请案的装置虽然能够夹取垃圾,但是其结构复杂,而且需要用到电,不适合用在家居方面,并且该专利在夹取垃圾的方面舍弃了铲子的铲取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5.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鉴于普通家用垃圾铲不能够便捷地铲起纸质和飞絮等垃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变形的家用垃圾铲,在普通的家用垃圾铲的基础上利用联动传动和活页结构,同时设置可拉伸的滑轨结构,利用铲子的变形功能夹住垃圾,同时能够单手进行操作,方便家居日常使用。
7.2.技术方案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变形的家用垃圾铲,包括垃圾槽和连杆,连杆设置在垃圾槽的上端;所述的垃圾槽分为第一垃圾槽和第二垃圾槽,两垃圾槽通过活页结构连接;所述的活页结构通过滑轨结构与把手结构连接,把手结构拉动滑轨结构中的钢丝,通过定滑轮改变钢丝移动方向,带动两垃圾槽开合。
10.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活页结构设置在两垃圾槽连接处,包括活页片、螺钉和固定铁片;两活页片分别设置在第一垃圾槽和第二垃圾槽上,通过固定铁片和螺钉将活页片与两
垃圾槽固定。
11.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两活页片连接处还设置一回弹扭簧,驱动第一垃圾槽和第二垃圾槽靠近。
12.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滑轨结构设置在连杆内部,包括钢丝和定滑轮,所述的钢丝分为两段,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垃圾槽和第二垃圾槽,另一端共同连接到把手结构处;所述的定滑轮设置在两垃圾槽内,改变钢丝走向,使得把手结构处的钢丝向上移动时,带动两垃圾槽左右分开。
13.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把手结构包括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的第一把手固定在连杆上,其上开设t形槽,第二把手上设置与t形槽结构尺寸相适应的凸块,第二把手通过凸块活动安装在第一把手上,沿第一把手上下移动。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钢丝固定连接在第二把手上。
15.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两垃圾槽在连接处均设置隔板,用于分隔两垃圾槽;两垃圾槽为连接在一起的一端处均设置铲沿,其厚度由连接端向自由端变薄;连杆与两垃圾槽连接处设置连柱。
16.3.有益效果
17.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鉴于普通的家用垃圾铲无法顺利高效的清理纸类垃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的家用垃圾铲,将铲头分为两个部分,中间设有隔板,铲头的两个部分可以在钢丝的拉动下通过活页结构变形为可以夹取垃圾的夹子。在家庭进行清洁时,若遇到难以清理的纸质类垃圾或易飘散的灰尘,便可让铲头变形为夹子夹取垃圾,将其清理至垃圾桶,极大的提升了垃圾清理的效率。
19.(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的家用垃圾铲,在把手上增加了可滑动的滑轨,利用可滑动的把手牵引钢丝,使得清理的时候可以做到单手滑动把手,利用内部钢丝的牵引,使铲头变形为夹子,大大简化了变形时候的操作,同时也简化了整个联动传送结构,使工作起来更加流畅。
20.(3)鉴于普通的家用垃圾铲在将垃圾清理后垃圾在垃圾铲内容易飘散,降低家庭清理垃圾的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家用垃圾铲,在铲头增加了隔板,将铲头分为两区域,有效降低了垃圾在垃圾产内飘散的问题,在上述的变形提高清理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垃圾清理的效率。本实用新型在增加了上述可变形为夹子的功能后,同时也保留并且优化。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垃圾铲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的家用垃圾铲的把手和滑轨结构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的家用垃圾铲铲头部分的活页结构;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的家用垃圾铲的侧视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的家用垃圾铲的内部结构图。
26.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27.1、把手结构;11、t形槽;12、凸块;13、第一把手;14、第二把手;2、连杆;3、连柱;4、
活页结构;41、活页片;42、螺钉;43、固定铁片;44、回弹扭簧;5、第一垃圾槽;6、第二垃圾槽;7、铲沿;8、隔板;9、滑轨结构;91、钢丝;92、定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9.实施例
30.结合图1和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可变形的家用垃圾铲,包括垃圾槽和连杆2,连杆2设置在垃圾槽的上端;所述的垃圾槽分为第一垃圾槽5和第二垃圾槽6,两垃圾槽通过活页结构4连接;所述的活页结构4通过滑轨结构9与把手结构1连接,把手结构1拉动滑轨结构9中的钢丝91,通过定滑轮92改变钢丝91移动方向,带动两垃圾槽开合。所述的两垃圾槽在连接处均设置隔板8,用于分隔两垃圾槽;两垃圾槽为连接在一起的一端处均设置铲沿7,其厚度由连接端向自由端变薄;连杆2与两垃圾槽连接处设置连柱3。
31.结合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活页结构4设置在两垃圾槽连接处,包括活页片41、螺钉42和固定铁片43;两活页片41分别设置在第一垃圾槽5和第二垃圾槽6上,通过固定铁片43和螺钉42将活页片41与两垃圾槽固定。所述的两活页片41连接处还设置一回弹扭簧44,驱动第一垃圾槽5和第二垃圾槽6靠近。
32.结合图5,本实施例中连杆2中空,所述的滑轨结构9设置在连杆2内部,包括钢丝91和定滑轮92,所述的钢丝91分为两段,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垃圾槽5和第二垃圾槽6,另一端共同连接到把手结构1处;所述的定滑轮92设置在两垃圾槽内,改变钢丝91走向,使得把手结构1处的钢丝91向上移动时,带动两垃圾槽左右分开。具体的,本实施例共设置8个定滑轮92,两段钢丝91分别经过4个定滑轮92,钢丝91连接到铲沿7位置,固定在两垃圾槽连接位置处。钢丝91只经过每个定滑轮92一次。
33.结合图2,所述的把手结构1包括第一把手13和第二把手14,所述的第一把手13固定在连杆2上,其上开设t形槽11,第二把手14上设置与t形槽11结构尺寸相适应的凸块12,第二把手14通过凸块12活动安装在第一把手13上,沿第一把手13上下移动。所述的钢丝91固定连接在第二把手14上。
34.本实施例在拉动第二把手14时,拉力通过钢丝91,经过中空的连杆2,拉动两垃圾槽分开;松开第二把手14后,两垃圾槽在活页结构4的回弹扭簧44作用下闭合。
35.本实施例将铲头分为两个部分,中间设有隔板8,铲头的两个部分可以在钢丝91的拉动下通过活页结构4变形为可以夹取垃圾的夹子。在家庭进行清洁时,若遇到难以清理的纸质类垃圾或易飘散的灰尘,便可让铲头变形为夹子夹取垃圾,将其清理至垃圾桶,极大的提升了垃圾清理的效率。
36.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