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节能锅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新型节能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具节能改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新型节能锅。


背景技术:

2.家用锅具是用气大户之一,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主要的餐饮能源仍为燃气。我国城市家庭的天然气用气量约战城市天然气消耗总量的27%。提高锅具热量利用率是最主要的一种节能措施,但目前家用燃气灶具大多数为大气式燃气灶,热效率普遍不高,大气式燃气灶具流出的火焰和烟气的热损失约占燃气燃烧总量的40%,《gb16410-2007家用燃气灶具》标准中也有相应规定,热效率要求:嵌入式灶热效率应大于50%,台式燃气灶热效率应大于55%,有效利用这部分热量可以显著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就锅具现有技术,热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热量交换环节的热损失过大。国内外研究者已经提出了一些回收热量及提高热效率的方案,锅体设计方面主要集中在选用导热率较高的材料、涂装吸热涂层、增加导热肋片、外置烟罩或贮热结构等节能锅体,以上措施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传热效率,尤其外置烟罩可对火焰外焰热量吸收较好,但因烟罩结构形式使得外焰燃烧不充分,易产生黑烟,存在“化学热损失”,浪费能源的缺陷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节能锅,以解决现有锅具于热量交换环节的热损失过大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新型节能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外周上设有与锅体同轴的环形节能环,所述节能环呈向上凸起的曲面形状,节能环设有上下两组,两组节能环上沿周向分布有交错设置的通火孔。
6.本实用新型中,节能环中开有均匀分布的成型通火孔,燃气由锅体底部沿锅身外壁燃烧至下层节能环,燃烧后废热烟气(含二氧化碳、co、hc和nox)经通火孔上升至上层节能环再次燃烧,辐射吸收热量;火焰和热烟气沿通火孔上窜,火束附近形成相对负压区,有利于空气流动与燃气接触,也是保证燃烧充分的必要条件;本实用新型通火孔的孔道数量及尺寸根据锅的口径大小而定。
7.作为优选地,所述节能环与锅体铸造或焊接为一体,锅具制作工艺相对活动连接较少,成本更低。
8.作为优选地,所述节能环通过锅体支撑点卡套于锅体外侧,可以随时拆卸节能环,便于节能锅适用于不同的场所。
9.作为优选地,所述两组节能环的下组高于锅底,保证锅体与燃气灶放置和加热不受影响。
10.作为优选地,两组节能环均设有内外两排通火孔,使气体燃烧更充分。
11.作为优选地,所述锅体上设有把手或挂耳,便于使用、转移。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在锅身外侧设计节能环,增加锅身辐射受热面,提高了热传递过程中的热量利用率。实验结果显示:将1升自来水使用普通圆底炒锅和同一锅体安装单、双层平行节能环后的节能锅加热至95℃所需的时间分别为4

17

、3

57

和2

55

,加装双层平行节能环热效率提高31.13%,其中三次加热过程中锅体与水温初始温度同为30℃,三次使用同一灶头,燃气气压基本一致,燃气控制旋钮调至最大,室温相同。
14.2、燃气在穿过节能环辐射孔的过程中可完全燃烧,能最大限度的吸收传递火焰外焰的热量,一是提高锅身外侧的温度,可实现立体式热量传递,二是燃气燃烧更充分,在上文所述加热实验中,使用便携式可燃气检测仪(型号:xp-3110),分析普通圆底炒锅和同一锅体安装单、双层平行节能环后的节能锅在同一燃气灶头加热过程烟气中可燃气含量分别为31ppm、25ppm和4ppm,达到了节能减排目的。
15.3、本设计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同时本设计也解决了用户烧菜做饭时手容易被从锅底逸出的火焰灼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炒锅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炒锅仰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蒸锅结构示意图;
19.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节能环;2、通火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节能锅结构,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厨师使用轻巧方便。
21.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22.实施例1
23.如图1、图2所示,在现有炒锅的基础上,锅体外侧增加了双层平行节能环1,由图1明显可知,两层节能环1均呈向上拱起的高集热弧度曲面,两层节能环1还设有通火孔2,如图2所示,通火孔2沿节能环1周向均匀分布,且两层节能环1的通火孔2交错分布。
24.本实施例提供的炒锅,锅耳和把手对称安装与锅口处,双层平行节能环1与锅体中下部外火焰分布圈处焊接或铸造为一体,下层节能环1高于锅底,保证锅体与燃气灶放置和加热不受影响。
25.本实施例,双层平行节能环1与锅体一体连接,当然凡符合作者设计节能环结构的连接方式均为本技术涵盖范围,如卡套连接、螺栓连接等,具体连接方式不再赘述,上、下节能环1为高集热弧度曲面,节能环1中线圈与锅口呈平行的同心圆,节能环1中开有均匀分布的成型通火孔2,节能环1集热曲面形成燃烧区,燃烧热量集中后经通火孔沿锅壁对流辐射传热,燃烧形成的废热气经通火孔2升至上层节能环1,这样废热烟气就不会在下层节能环1底部外侧形成空气隔离圈,可使燃气充分燃烧,少量燃烧不充分燃气在上层节能环燃烧区内燃烧,保证燃气完全燃烧,上层节能环1再次吸收燃烧热量,最终低热废烟气经上层通火
孔排除,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锅壁上侧吸收热量,缩短了锅体完成相同热量工作的时间。
26.火焰和热烟气沿通火孔上窜,火束附近形成相对负压区,有利于空气流动与燃气接触,也是保证燃烧充分的必要条件,可根据使用燃气量调整通火孔数量和布局,如增加双排通火孔,交错分布。
27.上、下节能环增加热辐射面积,充分吸收热量,可有效防止火焰烧损锅耳和把手,延长锅体把手和锅耳的使用寿命。
28.实施例2
29.如图3所示,节能环结构也可应用于蒸锅。
30.实施例3
3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双层平行节能环1通过锅体支撑点卡套于锅体外侧,对安装平行节能环1与不安装平行节能环1的锅体进行燃烧试验。
32.试验环境条件:室温25℃,水温和锅体温度30℃,燃气气压0.008~0.0085mpa。
33.试验过程为:
34.第一次烧水试验,锅体不安装双层平行节能环1,将1升水从30℃烧至95℃,耗时4

17

,燃烧稳定后,使用便携式可燃气检测仪(型号:xp-3110)检测火焰上方气体,测得可燃气含量为31ppm;
35.第二次烧水试验,炉具、锅体冷却至30℃,安装一层平行节能环1(本实施例安装下层),将1升水从30℃烧至95℃,耗时3

57

,燃烧稳定后,使用便携式可燃气检测仪(型号:xp-3110)检测火焰上方气体,测得可燃气含量为25ppm;
36.第三次烧水试验,炉具、锅体冷却至30℃,安装双层平行节能环1,将1升水从30℃烧至95℃,耗时2

55

,燃烧稳定后,使用便携式可燃气检测仪(型号:xp-3110)检测火焰上方气体,测得可燃气含量为4ppm。
37.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