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立式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立式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能够调节多个板条的角度的立式百叶窗。


背景技术:

2.立式百叶窗构成为:各板条以能够调节其角度的方式分别被悬挂支撑于以能够在吊轨内移动的方式被支撑的多个转轮上,通过沿吊轨拉出板条且调节板条的角度,从而能够适当地调节朝向室内的采光量。
3.板条由遮光性的面料或者半透光性的面料构成,其角度通过操作装置的操作而被调节。
4.在此,作为立式百叶窗的一种,公开有如下的立式百叶窗,该立式百叶窗构成为:将悬挂支撑板条的吊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各转轮上,对所有的转轮都设置将插通于各转轮中的倾斜轴的旋转传递给吊轴的齿轮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然后,通过利用操作装置使倾斜轴旋转,从而对所有的转轮,经由齿轮机构使各转轮的吊轴旋转,由此能够进行使板条转动的操作。
5.另一方面,还公开有如下的立式百叶窗,该立式百叶窗构成为:每隔多个转轮中的一个转轮,不将倾斜轴的旋转进行传递,在该不传递旋转的转轮的挂钩上设置朝向一旋转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从而能够自动地恢复至大致堵住了悬挂支撑于各转轮上的百叶板(板条)彼此之间间隙的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4966849号公报
9.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许第4953916号公报
10.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许第322868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12.在上述专利文献1、2公开的立式百叶窗中,构成为:对所有的转轮都设置齿轮机构而进行使板条转动的操作,在该结构中,存在着因为转动角度而在板条之间产生间隙的问题,进一步地,齿轮机构的齿轮传动比被设置为其使操作负荷变重,因此,在板条转动相关的操作性的观点上,还存在着改进的余地。
13.另外,在专利文献3公开的立式百叶窗中,构成为:每隔多个转轮中的一个转轮,不将倾斜轴的旋转进行传递,在该不传递旋转的转轮的挂钩上设置朝向一旋转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从而能够自动地恢复至大致堵住了悬挂支撑于各转轮上的百叶板(板条)彼此之间间隙的状态。但是,在该结构中,根据百叶板(板条)的转动角度,操作负荷会变重,因此,在板条转动相关的操作性的观点上,依然还存在着改进的余地。
14.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为转动角度而在板
条之间产生间隙,并且,能够提高板条转动相关的操作性的立式百叶窗。
15.(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6.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其构成为:将多个转轮支撑于吊轨上,将悬挂支撑板条的吊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各转轮上,使插通于各转轮中的倾斜轴旋转,从而能够进行使板条转动的操作。
17.该立式百叶窗具有如下特征:
18.多个上述转轮包括第一转轮和与上述第一转轮相邻而配置的第二转轮,上述第一转轮上设有将上述倾斜轴的旋转传递给该第一转轮中的吊轴上的齿轮机构,上述第二转轮构成为:不将上述倾斜轴的旋转传递给该第二转轮中的吊轴上,上述第二转轮具有施力转换机构,该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根据上述第二转轮的吊轴的旋转角,将针对上述第二转轮的吊轴施加的非旋转方向上的力,转换为上述第二转轮的吊轴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
19.另外,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具有如下特征:
20.上述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以由上述第二转轮悬挂支撑的板条相对于上述吊轨的长度方向呈垂直时的上述第二转轮的吊轴的旋转角为界,向板条的角度平行于上述吊轨的长度方向的全闭状态和反向全闭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将上述力转换为上述第二转轮的吊轴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
21.另外,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具有如下特征:
22.上述第一转轮和上述第二转轮交替地配置,不同种类的板条分别悬挂支撑于上述第一转轮和上述第二转轮上,悬挂支撑于上述第二转轮的吊轴上的板条,构成为:通过与利用上述第一转轮的吊轴的旋转而转动的板条接触,从而进行转动。
23.另外,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具有如下特征:
24.上述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利用凸轮机构,将针对上述第二转轮的吊轴施加的水平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的力转换为旋转方向的作用力。
25.另外,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具有如下特征:
26.针对上述第二转轮的吊轴施加的水平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的力包括垂直方向上的按压力,上述按压力是由与上述第二转轮的吊轴相关联的板条的自重以及压簧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产生。
27.另外,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具有如下特征:
28.上述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根据上述第二转轮的吊轴的旋转角,使该吊轴进行上下移动且对其进行旋转引导。
29.(发明效果)
30.根据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能够抑制因为转动角度而在板条之间产生间隙,并且,能够提高与板条的转动相关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31.图1是表示本发明立式百叶窗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32.图2中的(a)、(b)分别是对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及第二转轮局部剖视的侧视图。
33.图3中的(a)~(c)分别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转
轮的动作的、对第二转轮局部剖视的侧视图。
34.图4中的(a)~(e)分别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中的吊轴的动作的侧视图、以及概略地表示被悬挂支撑于第二转轮上的第二板条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板条一起转动时的情况的俯视图。
35.图5中的(a)、(b)分别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各板条从全闭状态向反向全闭状态转动、以及从反向全闭状态向全闭状态转动时的情况的俯视图。
36.图6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各板条,在从全闭状态向反向全闭状态的中途过程中,以返回全闭状态的方式转动时的情况的俯视图。
37.图7中的(a)、(b)分别是概略地表示现有立式百叶窗中的所有转轮上都设有从倾斜轴传递旋转的齿轮机构时的、各板条从全闭状态向反向全闭状态、以及从反向全闭状态向全闭状态转动时的情况的俯视图。
38.图8是概略地表示现有立式百叶窗中的所有转轮上都设有从倾斜轴传递旋转的齿轮机构时的、各板条在从全闭状态向反向全闭状态的中途过程中,以返回全闭状态的方式转动时的情况的俯视图。
39.图9中的(a)、(b)分别是表示对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局部剖视的概略结构及其动作的侧视图。
40.图10中的(a)是表示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的动作的各俯视图以及相对应的侧视图。
41.图11中的(a)是表示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的动作的各俯视图以及相对应的侧视图。
42.图12中的(a)、(b)分别是表示对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局部剖视的概略结构及其动作的侧视图。
43.(符号说明)
[0044]1…
吊轨
[0045]
2a

第一板条
[0046]
2b

第二板条
[0047]
3a

第一转轮
[0048]
3b

第二转轮
[0049]4…
倾斜轴
[0050]
5a、5b

端盖
[0051]
6a

第一吊轴
[0052]
6b

第二吊轴
[0053]7…
转轮盖
[0054]
11

间隔件
[0055]
12

蜗杆(齿轮机构)
[0056]
13

蜗轮(齿轮机构)
[0057]
14a

第一板条吊架
[0058]
14b

第二板条吊架
[0059]
15

压簧(压缩弹簧)
[0060]
16

按压构件(第二实施方式的施力转换机构)
[0061]
17

凸柱部(第二实施方式的施力转换机构)
[0062]
18

挺杆构件(第三实施方式的施力转换机构)
[0063]
19

拉力弹簧
[0064]
20

按压构件(第五实施方式的施力转换机构)
[0065]
21

臂部(第五实施方式的施力转换机构)
[0066]
22

突起部(第五实施方式的施力转换机构)
[0067]
30a

第一转轮箱
[0068]
30b

第二转轮箱
[0069]
31a

第一空腔部
[0070]
31b

第二空腔部
[0071]
31c

椭圆部(第三实施方式的施力转换机构)
[0072]
31d

拉力弹簧用的支点(第四实施方式的施力转换机构)
[0073]
34

轴承孔
[0074]
35

斜面部(第一实施方式的施力转换机构)
[0075]
61

挂钩
[0076]
62

第一凸缘部
[0077]
65

第二凸缘部
[0078]
66

三角凸部(第一实施方式的施力转换机构)
[0079]
67

凸缘状上端部
[0080]
68

波面状斜面部(第二实施方式的施力转换机构)
[0081]
69

滑动槽
[0082]
70

吊轴上端的支点(第四实施方式的施力转换机构)
[0083]
71

圆柱部
[0084]
72

曲折引导槽(第五实施方式的施力转换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8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说明书中,将图1中所示立式百叶窗的主视图中的图示上方和图示下方分别定义为上方(或者上侧)和下方(或者下侧),将图示左方定义为立式百叶窗的左侧、将图示右方定义为立式百叶窗的右侧而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所说明的例子中,将图1中所示立式百叶窗的主视图中的能够看到的一侧设为前侧(或者室内侧)、将其相反侧设为后侧(或者室外侧)。
[0086]
[立式百叶窗的整体结构]
[0087]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图1中所示的立式百叶窗构成为:从吊轨(hanger rail)1悬挂支撑有多个第一及第二板条(slat)2a、2b,各板条2a、2b分别被第一及第二转轮(runner)3a、3b悬挂支撑,该第一及第二转轮3a、3b被支撑为能够在吊轨1内移动。
[0088]
板条2a由织物面料(drape fabric)等的具有遮光性的面料构成,板条2b由蕾丝面料(lace fabric)等的具有透过一部分光的半透光性的面料构成,且板条2a和板条2b相互
交替地配置。
[0089]
即,悬挂支撑板条2a的第一吊轴6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各转轮3a上,且在该吊轴6a的下端部上设有挂钩(hook)61。另外,悬挂支撑板条2b的第二吊轴6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各转轮3b上,且在该吊轴6b的下端部上同样地设有挂钩61。
[0090]
然后,悬挂支撑板条2a的第一板条吊架(slat hanger)14a挂装在各转轮3a的挂钩61上。另外,悬挂支撑板条2b的第二板条吊架14b挂装在各转轮3b的挂钩61上。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条吊架14a和第二板条吊架14b形成为相同(相同的形状、相同的长度),但是,当改变板条2a、2b的大小等时,第一板条吊架14a和第二板条吊架14b也可以形成为不同的形状或者不同的长度。
[0091]
详细情况将在之后进行说明,但是,刻设有三条花键(spline)的倾斜轴4卡合并插通于各转轮3a中,并且,倾斜轴4以非卡合方式插通于各转轮3b中,各转轮3a、3b能够沿倾斜轴4的轴向相对移动。即,倾斜轴4的旋转经由齿轮机构(后述图2的(a)中所示的蜗杆(worm)12以及蜗轮(worm wheel)13)直接传递至各转轮3a,但是,由于各转轮3b并未设有该齿轮机构,因此,倾斜轴4的旋转不会直接传递至各转轮3b(后面参照图2中的(b)进行说明)。其中,悬挂支撑于转轮3b的吊轴6b上的板条2b,构成为:通过与利用转轮3a的吊轴的旋转而转动的板条2a接触,从而进行转动。另外,倾斜轴4的两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安装在吊轨1两端上的端盖(end cap)5a、5b上。
[0092]
在吊轨1的一端上悬挂支撑有倾斜操作杆9,当使该倾斜操作杆9旋转时,经由配置在端盖5a内的倾斜齿轮机构(省略图示)使倾斜轴4进行旋转。然后,各转轮3a的吊轴6a随着倾斜轴4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由此使被悬挂支撑于各转轮3a上的板条2a转动。另外,详细情况将在之后进行说明,但是,板条2b构成为通过与进行转动的板条2a接触而进行转动。
[0093]
从端盖5a垂下的操作绳10被配置为能够在吊轨1内移动,其安装于转轮3a中的例如配置在最为端盖5b侧的先头转轮上。另外,各转轮3a、3b间通过间隔件(spacer)11被连接,由此设定各转轮3a、3b之间的最大分离距离。
[0094]
因此,当操作操作绳10而使先头转轮移动时,后续的转轮跟随该先头转轮而依次被拉出,或者,后续的转轮通过先头转轮依次被推回。通过进行这样的动作,分别被悬挂支撑于各转轮3a、3b上的板条2a、2b沿着吊轨1被拉出,或者,被折叠在吊轨1的另一端侧。
[0095]
[第一实施方式]
[0096]
以下,参照图2中的(a)、(b)对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各转轮3a、3b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中的(a)、(b)分别是对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及第二转轮3a、3b局部剖视的侧视图。另外,在图2的(a)、(b)中,对于同样的结构元件标注相同的符号。
[0097]
(第一转轮3a)
[0098]
首先,如图2的(a)中所示,悬挂支撑板条2a的吊轴6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各转轮3a上,且在该吊轴6a的下端部上设有挂钩61。然后,悬挂支撑板条2a的第一板条吊架14a挂装在吊轴6a的挂钩61上。吊轨1以在其底面形成有开口部1a的状态,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撑各转轮3a。在图2的(a)中,示出板条2a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呈垂直地配置时的状态。另外,转轮3a具有与不在吊轴6a上设有弹簧的现有形态相同的基本结构。
[0099]
即,转轮3a在其第一转轮箱(runner case)30a的内部形成有朝向上方开口,并且,呈大致长方体状且空心状的第一空腔部31a,蜗杆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形成于该空腔部31a侧壁上的轴承孔34中。
[0100]
吊轴6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转轮箱30a中央部的空腔部31a中,与蜗杆12啮合的蜗轮13经由摩擦体64安装在该吊轴6a中的相比凸缘部62更加上方的上端部63上。摩擦体64是为了确保吊轴6a的上端部63的外周面和蜗轮13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而设置的构件。然后,在摩擦体64和蜗轮13的内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的作用下,在规定的旋转范围内,吊轴6a和蜗轮13始终呈一体地旋转。然后,倾斜轴4以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插通于蜗杆12的中心部。因此,当倾斜轴4旋转时,经由蜗杆12和蜗轮13使吊轴6a旋转。另外,在吊轴6a(凸缘部62的下方)和转轮箱30a中的空腔部31a之间设有设定旋转范围的挡块(stopper)(未图示),当板条2a随着吊轴6a的旋转而转动至几乎与吊轨1平行的方向时,该挡块阻止吊轴6a朝向同一方向进一步旋转。然后,在吊轴6a的旋转被阻止的状态下,蜗轮13相对于吊轴6a进行空转。即,板条2a从全闭状态转动至翻转大致180度后的反向全闭状态时的吊轴6a的转动范围被设定为大致180度。
[0101]
转轮3a构成为:辊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在转轮箱30a的前后方向两侧(图2的(a)的图示中为左右两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辊轴32上,该辊8将朝向吊轨1的内侧面突出的肋条(rib)1b作为导轨在吊轨1内移动。另外,在转轮3a的转轮箱30a的前后方向两侧(图2的(a)的图示中为左右两侧)上,形成有能够供操作绳10插通的贯穿孔33,其中,该操作绳10被配置为能够在吊轨1内移动。如此,在利用被配置为能够在吊轨1内移动的操作绳10进行各转轮的移送操作的绳操作式的立式百叶窗中,操作绳10被插通于该贯穿孔33内。另外,也可以取代使操作绳10移动的结构,而构成为:使用通过操作绳10的操作环绕移动的移送绳。
[0102]
(第二转轮3b)
[0103]
接着,如图2的(b)中所示,悬挂支撑板条2b的吊轴6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各转轮3b上,且在该吊轴6b的下端部上设有挂钩61。然后,悬挂支撑板条2b的第二板条吊架14b挂装在吊轴6b的挂钩61上。吊轨1以在其底面上形成有开口部1a的状态,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撑各转轮3b。在图2的(b)中,示出板条2b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呈垂直地配置时的状态。然后,与转轮3a不同,转轮3b并未设有转轮3a中的齿轮机构(图2的(a)中所示的蜗杆12以及蜗轮13),因而倾斜轴4的旋转不会直接被传递,但是,板条2b构成为通过与板条2a接触而进行转动。
[0104]
即,转轮3b在其第二转轮箱30b的内部形成有第二空腔部31b,该第二空腔部31b朝向上方开口,并且,如图中所示,形成为其一部分上具有吊轴6b的支撑壁的大致长方体状且呈空心状,倾斜轴4以非卡合方式插通于轴承孔34内。因此,倾斜轴4的旋转不会直接传递至吊轴6b上。
[0105]
吊轴6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转轮箱30b中央部的空腔部31b中,转轮盖(runner cap)7经由压簧(压缩弹簧)15设置在该吊轴6b中的第二凸缘部65的上部。转轮盖7固定在空腔部31b的上端部上。设置在转轮盖7和吊轴6b中的凸缘部65之间的压簧(压缩弹簧)15,“并不是朝向吊轴6b的一旋转方向施力”,而是“生成始终朝向下方按压吊轴6b的方向上的按压力”。
[0106]
另外,在吊轴6b中的凸缘部65下方的吊轴6b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三角凸部66,该三
角凸部66如图中所示具有朝下的三角顶部。在夹着吊轴6b的中心轴而180度正面相对的位置处(图示面的背面侧),也同样地形成有该三角凸部66,即,一对三角凸部66形成在相对于吊轴6b的中心轴呈轴对称的外周面上的位置处。
[0107]
另外,在转轮箱30b的空腔部31b中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吊轴6b的内侧壁上形成有斜面(slope)部35,该斜面部35与吊轴6b中的三角凸部66的顶部卡合,且如图中所示,其朝上的顶部呈三角形,斜面部35构成为: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使吊轴6b上下移动且对其进行旋转引导。在空腔部31b的左右方向两侧的筒状内周壁(图2的(b)的图示中为前后两侧的筒状内周壁)上的、夹着被旋转支撑的吊轴6b的中心轴而180度正面相对的位置处,也同样地形成有该三角形的斜面部35,且形成为平滑地相连,即,一对斜面部35以平滑地相连的方式形成在相对于被旋转支撑的吊轴6b的中心轴呈轴对称的空腔部31b内侧壁上的位置处。
[0108]
即,转轮3b由一种凸轮(cam)结构构成,由此具有施力转换机构(斜面部35以及三角凸部66),该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将针对吊轴6b施加的至少由板条2b的自重以及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朝向垂直方向下方的按压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通过该施力转换机构(斜面部35以及三角凸部66),能够以由转轮3b悬挂支撑的板条2b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呈垂直时的吊轴6b的旋转角为界,向板条的角度平行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的全闭状态和反向全闭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将该按压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
[0109]
另外,在被悬挂支撑于吊轴6b上的板条2b的自重的作用下,始终朝向下方按压吊轴6b的按压力作用于吊轴6b上,因此,即使不设置压簧(压缩弹簧)15,也会产生始终朝向下方按压吊轴6b的方向上的按压力,斜面部35能够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使吊轴6b上下移动且对其进行旋转引导。其中,压簧(压缩弹簧)15发挥协助对于转轮3b的吊轴6b的按压力的作用。因此,例如,当以能够利用各种面料的方式构成板条2b时,优选设置压簧(压缩弹簧)15,此时,能够稳定地进行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使吊轴6b上下移动,且利用斜面部35对其进行旋转引导的动作。
[0110]
图3的(a)至(c)中示出用于说明第二转轮3b的动作的、对第二转轮3b局部剖视的侧视图。图3的(a)中示出板条2b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呈垂直地配置时的状态。如图3的(a)中所示,在吊轴6b中,在由板条2b的自重以及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按压力的作用下,吊轴6b中的三角凸部66的顶部和转轮箱30b中的斜面部35卡合,从而能够将该按压力转换为旋转方向的作用力,在图3的(a)所示的状态中,吊轴6b的位置处于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最上面。
[0111]
当从图3的(a)中所示的状态,通过板条2b几乎无间隙地与随着倾斜轴4的旋转而转动的板条2a接触,从而在例如图3的(a)中,吊轴6b开始朝向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吊轴6b是其三角凸部66的顶部沿斜面部35被引导的同时被旋转,因此,如图3的(b)中所示,吊轴6b是在朝向下方移动的同时被进行旋转引导。
[0112]
此时,由板条2b的自重以及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按压力作用于吊轴6b上,因此,维持板条2b几乎无间隙地与板条2a接触的状态,与此同时,经过图3的(b)中所示的状态后,吊轴6b被旋转引导至板条2b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反向(左右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图3的(c)中所示的状态。另外,当从图3的(a)中所示的状态,吊轴6b开始朝向与图3的(a)
中图示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也是被旋转引导至板条2b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反向(左右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的与图3的(c)中所示状态完全相反的状态。
[0113]
如此,吊轴6b是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而上下移动,因此,被悬挂支撑于吊轴6b的挂钩61上的板条2b,也是根据板条2b的转动角度进行上下移动。该板条2b的上下移动范围d被设定为约2

,小至操作者几乎感觉不到其上下移动。另外,当板条2a、2b都成为大致全闭状态时,成为板条2b的上下移动范围的最下面位置的板条高度,被设定为与板条2a的板条高度大致相同,因此,不会损害遮蔽效果,并且,从外观设计性的观点上,也是能够保持其美观性。
[0114]
另外,板条2b是随着板条2a的转动与该板条2a接触而进行转动。因此,与转轮3a不同,转轮3b中不需要设置在吊轴6b和转轮箱30b中的空腔部31b之间设定旋转范围的挡块(未图示)。但是,也可以与转轮3a同样地,在转轮3b中设置挡块,当随着吊轴6b的旋转,板条2b被转动至几乎与吊轨1平行的方向时,该挡块阻止吊轴6b朝向同一方向进一步旋转。
[0115]
然后,转轮3b构成为:辊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在转轮箱30b的前后方向两侧(图2的(b)的图示中为左右两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辊轴32上,该辊8将朝向吊轨1的内侧面突出的肋条1b作为导轨在吊轨1内移动。另外,在转轮3b的转轮箱30b的前后方向两侧(图2的(b)的图示中为左右两侧)上形成有贯穿孔33,该贯穿孔33供被配置为能够在吊轨1内移动的操作绳10插通。如此,在利用被配置为能够在吊轨1内移动的操作绳10进行各转轮的移送操作的绳操作式的立式百叶窗中,操作绳10被插通于该贯穿孔33内。另外,也可以取代使操作绳10移动的结构,而构成为:使用通过操作绳10的操作环绕移动的移送绳。
[0116]
(板条2b的转动动作)
[0117]
图4中的(a)至(e)分别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3b中的吊轴6b的动作的侧视图、以及概略地表示被悬挂支撑于第二转轮3b上的第二板条2b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板条2a一起转动时的情况的俯视图。
[0118]
首先,图4的(a)中示出第二板条2b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板条2a一起转动至全闭状态时的、第二转轮3b中的吊轴6b的侧视图。当操作操作绳10而沿吊轨1拉出先头转轮时,后续的转轮3a、3b隔开规定间隔而依次被拉出,然后,当操作倾斜操作杆9而使板条2a转动至平行于吊轨1的状态时,板条2b也成为平行于吊轨1的状态,且成为如图4的(a)中所示的全闭状态。将图4的(a)中所示状态的吊轴6a和吊轴6b的旋转角设为0度。另外,在如图4的(a)中所示的全闭状态中,各板条2a、2b的高度是一致的。
[0119]
当从图4的(a)中所示状态,通过利用倾斜操作杆9进行旋转操作,使倾斜轴4朝向一方向旋转,从而成为各板条2a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呈垂直的状态时(吊轴6a的旋转角为90度),如图4的(b)中所示,各板条2b的上缘两端部(包设第二板条吊架14b的部位的上缘两端部)被配置为与各板条2a的上缘部(包设第一板条吊架14a的部位的上缘部)抵接,因此,各板条2b也进行转动。当成为各板条2a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呈垂直的状态时,吊轴6b的旋转角为约45度,由板条2b的自重以及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按压力作用于悬挂支撑各板条2b的吊轴6b上,因此,吊轴6b欲朝向与板条2a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板条2b的端部被其两侧的板条2a按压,由此,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
[0120]
当从图4的(b)中所示的状态,通过利用倾斜操作杆9进行旋转操作,使倾斜轴4朝
向该一方向进一步旋转时,在保持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如图4的(c)中所示,成为各板条2b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呈垂直的状态(吊轴6a的旋转角为135度;吊轴6b的旋转角为约90度)。在吊轴6b的旋转角为约90度的状态下,吊轴6b中的三角凸部66的朝下的顶部和转轮箱30b中的斜面部35的朝上的顶部卡合,吊轴6b的位置处于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最上面。即,图4的(c)中所示的板条2b的状态是从图4的(a)中所示的板条2b的状态上升距离d(约2

)后的状态。
[0121]
当从图4的(c)中所示的状态,欲通过利用倾斜操作杆9进行旋转操作,使倾斜轴4朝向该一方向进一步旋转时,如图4的(d)中所示,吊轴6b中的三角凸部66的顶部被斜面部35引导,从而吊轴6b的位置开始朝向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下降的方向下降。由板条2b的自重以及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按压力作用于悬挂支撑各板条2b的吊轴6b上,因此,板条2b被切换为朝向与板条2a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且各板条2b立即进行转动,使得各板条2b的上缘两端部(包设第二板条吊架14b的部位的上缘两端部),以与图4的(b)中相反的关系,与各板条2a的上缘部(包设第一板条吊架14a的部位的上缘部)抵接。
[0122]
然后,当经过图4的(d)中所示的状态后,通过利用倾斜杆9进行旋转操作,使倾斜轴4朝向该一方向旋转,从而使板条2a成为与图4的(a)中相反关系的反向全闭状态时,在保持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吊轴6b的位置处于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最下面且降至最低,图4的(d)中所示状态的吊轴6a和吊轴6b的旋转角成为大致180度,如图4的(e)中所示,板条2b也成为反向全闭状态。另外,在如图4的(e)中所示的反向全闭状态中,各板条2a、2b的高度是一致的。
[0123]
更为具体而言,图5中的(a)、(b)分别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各板条2a、2b从全闭状态向反向全闭状态转动、以及从反向全闭状态向全闭状态转动时的情况的俯视图。在图5的(a)中,作为步骤s1~步骤s10示出使各板条2a、2b从全闭状态向反向全闭状态转动大致180度时的转变过程。另外,在图5的(b)中,作为步骤s11~步骤s20示出使各板条2a、2b从反向全闭状态向全闭状态转动大致180度时的转变过程。
[0124]
首先,参照图5中的(a)。当各板条2a、2b处于全闭状态时(步骤s1),吊轴6a和吊轴6b的旋转角为0度。在如步骤s1所示的全闭状态中,各板条2a、2b的高度是一致的。
[0125]
当从步骤s1所示的状态,通过利用倾斜操作杆9进行旋转操作,使倾斜轴4开始朝向反向全闭方向旋转时,各板条2b的上缘两端部(包设第二板条吊架14b的部位的上缘两端部)被配置为与各板条2a的上缘部(包设第一板条吊架14a的部位的上缘部)抵接,因此,各板条2b也进行转动。直至成为各板条2b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呈垂直的状态为止(步骤s2~步骤s6),在作用于悬挂支撑各板条2b的吊轴6b上的由板条2b的自重以及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按压力的作用下,各板条2b欲朝向与板条2a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板条2b的端部被其两侧的板条2a被按压,由此,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
[0126]
当成为各板条2b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呈垂直的状态时(步骤s7),吊轴6b的位置处于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最上面。
[0127]
当从步骤s7所示的状态,欲通过利用倾斜操作杆9进行旋转操作,从而使倾斜轴4朝向反向全闭方向进一步旋转时,吊轴6b的位置被朝向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下降的方向引导。由板条2b的自重以及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按压力作用于悬挂支
撑各板条2b的吊轴6b上,因此,板条2b被切换为朝向与板条2a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且各板条2b立即进行转动,使得各板条2b的上缘两端部(包设第二板条吊架14b的部位的上缘两端部),以与步骤s2~步骤s6相反的关系,与各板条2a的上缘部(包设第一板条吊架14a的部位的上缘部)抵接(步骤s8)。
[0128]
然后,当经过步骤s8所示的状态后,通过利用倾斜操作杆9进行旋转操作,使倾斜轴4朝向反向全闭方向旋转,从而使板条2a成为反向全闭状态时,在保持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吊轴6b的位置被朝向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下降的方向引导(步骤s9),当吊轴6b的位置处于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最下面且降至最低时,吊轴6a和吊轴6b的旋转角成为大致180度,并且,如步骤s10中所示,板条2b也成为反向全闭状态。另外,在如步骤s10所示的反向全闭状态中,各板条2a、2b的高度是一致的。
[0129]
在图5的(b)中,作为步骤s11~步骤s20示出各板条2a、2b从反向全闭状态向全闭状态转动大致180度时的转变过程,其动作与图5中的(a)相同,仅是各板条2a、2b的转动方向不同。
[0130]
即,参照图5中的(b)。当各板条2a、2b处于反向全闭状态时(步骤s11),吊轴6a和吊轴6b的旋转角为180度。在如步骤s11所示的反向全闭状态中,各板条2a、2b的高度是一致的。
[0131]
当从步骤s11所示的状态,通过利用倾斜操作杆9进行旋转操作,使倾斜轴4开始朝向全闭方向旋转时,由于各板条2b的上缘两端部(包设第二板条吊架14b的部位的上缘两端部)被配置为与各板条2a的上缘部(包设第一板条吊架14a的部位的上缘部)抵接,因此,各板条2b也进行转动。直至成为各板条2b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呈垂直的状态为止(步骤s12~步骤s16),在作用于悬挂支撑各板条2b的吊轴6b上的由板条2的自重以及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按压力的作用下,各板条2b欲朝向与板条2a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板条2b的端部被其两侧的板条2a按压,由此,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
[0132]
当成为各板条2b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呈垂直的状态时(步骤s17),吊轴6b的位置处于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最上面。
[0133]
当从步骤s17所示的状态,欲通过利用倾斜操作杆9进行旋转操作,使倾斜轴4朝向全闭方向进一步旋转时,吊轴6b的位置被朝向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下降的方向引导。由板条2b的自重以及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按压力作用于悬挂支撑各板条2b的吊轴6b上,因此,板条2b被切换为朝向与板条2a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且各板条2b立即进行转动,使得各板条2b的上缘两端部(包设第二板条吊架14b的部位的上缘两端部),以与步骤s12~步骤s16相反的关系,与各板条2b的上缘部(包设第一板条吊架14a的部位的上缘部)抵接(步骤s18)。
[0134]
然后,当经过步骤s18所示的状态后,通过利用倾斜操作杆9进行旋转操作,使倾斜轴4朝向全闭方向旋转,从而使板条2a成为全闭状态时,在保持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吊轴6b的位置被朝向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下降的方向引导(步骤s19),当吊轴6b的位置处于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最下面位置且降低最低时,吊轴6a和吊轴6b的旋转角成为大致0度,且如步骤s20中所示,板条2b
也成为全闭状态。另外,在如步骤s20所示的全闭状态中,各板条2a、2b的高度是一致的。
[0135]
另外,图6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各板条2a、2b在从全闭状态向反向全闭状态的中途过程中,以返回全闭状态的方式转动时的情况的俯视图。图6中所示的步骤s1~步骤s7与图5中所示的步骤s1~步骤s7相同。
[0136]
在图6中,步骤s7所示的状态是各板条2b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呈垂直的状态,吊轴6b的位置处于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最上面。
[0137]
然后,当从步骤s7所示的状态,通过利用倾斜操作杆9进行旋转操作,使倾斜轴4从全闭状态向反向全闭状态的中途过程中,欲以返回全闭状态的方式旋转时,吊轴6b的位置被朝向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下降的方向引导。由板条2b的自重以及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按压力作用于悬挂支撑各板条2b的吊轴6b上,因此,板条2b返回至朝向与板条2a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的状态,各板条2b的上缘两端部(包设第二板条吊架14b的部位的上缘两端部),以与步骤s6相同的关系,与各板条2a的上缘部(包设第一板条吊架14a的部位的上缘部)抵接,且各板条2b转动(步骤s8’)。
[0138]
然后,当经过步骤s8’所示的状态后,通过利用倾斜操作杆9进行旋转操作,使倾斜轴4朝向全闭方向旋转,从而使板条2a成为全闭状态时,在保持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吊轴6b的位置被朝向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下降的方向引导(步骤s9’~步骤s11’),当吊轴6b的位置处于相对于转轮箱30b的相对可动范围中的最下面位置且降至最低时,吊轴6a和吊轴6b的旋转角成为大致0度,且如步骤s12’所示,板条2b也成为全闭状态。
[0139]
在各板条2a、2b从反向全闭状态向全闭状态的中途过程中,以返回反向全闭状态的方式转动的情况下,其动作也与图6相同,仅是各板条2a、2b的转动方向不同。
[0140]
如此,在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中,转轮3b构成为具有施力转换机构(斜面部35以及三角凸部66),该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将针对吊轴6b施加的由至少板条2b的自重产生的朝向垂直方向下方的按压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通过该施力转换机构(斜面部35以及三角凸部66),能够以由转轮3b悬挂支撑的板条2b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呈垂直时的吊轴6b的旋转角为界,向板条的角度平行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的全闭状态和反向全闭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将该按压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
[0141]
因此,在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中,不需要为了使板条2b转动,而设置对悬挂支撑板条2b的吊轴6b的转速和悬挂支撑板条2a的吊轴6a的转速进行调整等的机构,由板条2b的自重以及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按压力作用于吊轴6b上,使得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因此,倾斜操作所需的操作力会变轻。而且,即使使板条2a、2b反向旋转,板条2a、2b之间也几乎不产生间隙。
[0142]
作为比较例,参照图7和图8,对在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现有立式百叶窗中的所有转轮3a、3b上都设有从倾斜轴4传递旋转的齿轮机构(蜗杆12以及蜗轮13)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图7和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在现有的立式百叶窗中,也作为各板条2a、2b进行说明。
[0143]
图7中的(a)、(b)分别是概略地表示在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现有立式百叶窗中的所有转轮3a、3b上都设有从倾斜轴4传递旋转的齿轮机构(蜗杆12以及蜗轮13)时的、各板
条2a、2b从全闭状态向反向全闭状态转动、以及从反向全闭状态向全闭状态转动时的情况的俯视图。然后,在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现有的立式百叶窗中,悬挂支撑板条2a的转轮3和悬挂支撑板条2b的转轮3的齿轮机构的齿轮传动比不同,例如,板条2b的旋转角被设定为板条2a的旋转角的两倍。即,转速差被设定为:板条2b以板条2a的例如1/2的速度进行旋转。
[0144]
首先,参照图7中的(a)。当从各板条2a、2b处于全闭状态的状态(步骤s101),通过利用倾斜操作杆9进行旋转操作,使倾斜轴4开始朝向反向全闭方向旋转时,板条2a和板条2b分别以对应于齿轮机构的齿轮传动比的转速差进行转动(步骤s 102~步骤s 105),板条2a、2b之间有可能产生间隙。
[0145]
在进行板条2a按压与其相邻的板条2b的动作的期间(步骤s 106~步骤s 108),板条2a、2b之间不产生间隙,但是,当板条2a完全关闭而成为反向全闭状态时,板条2b并未完全关闭(步骤s 109),因而直至成为板条2b完全关闭的状态为止,使悬挂支撑板条2a的吊轴6a的旋转打滑(空转),且需要使倾斜操作杆9多余地旋转(步骤s 110)。因此,倾斜操作所需的操作力会变重。
[0146]
同样地,参照图7中的(b)。当从各板条2a、2b处于反向全闭状态的状态(步骤s 111),通过利用倾斜操作杆9进行旋转操作,使倾斜轴4开始朝向全闭方向旋转时,板条2a和板条2b分别以对应于齿轮机构的齿轮传动比的转速差进行转动(步骤s 112~步骤s 115),板条2a、2b之间有可能产生间隙。
[0147]
在进行板条2a按压与其相邻的板条2b的动作的期间(步骤s 116~步骤s 118),板条2a、2b之间不产生间隙,但是,当板条2a完全关闭而成为全闭状态时,板条2b并未完全关闭(步骤s 119),因而直至成为板条2b完全关闭的状态为止,使悬挂支撑板条2a的吊轴6a的旋转打滑(空转),且需要使倾斜操作杆9多余地旋转(步骤s 120)。因此,倾斜操作所需的操作力会变重。
[0148]
另外,图8是概略地表示在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现有立式百叶窗中的所有转轮3a、3b上都设有从倾斜轴4传递旋转的齿轮机构(蜗杆12以及蜗轮13)时的、各板条2a、2b在从全闭状态向反向全闭状态的中途过程中,以返回全闭状态的方式转动时的情况的俯视图。图8中所示的步骤s 101~步骤s 107与图7中所示的步骤s 101~步骤s 107相同。
[0149]
在图8的步骤s107所示的状态中,进行板条2a按压与其相邻的板条2b的动作,板条2a、2b之间不产生间隙,但是,当在通过利用倾斜操作杆9进行旋转操作,使倾斜轴4从全闭状态向反向全闭状态的中途过程中,以返回全闭状态的方式开始旋转时,需要进行板条2a按压与其相邻的板条2b的动作。因此,直至经过板条2a、2b之间不产生间隙的步骤s 108’后,该按压的动作对应于转速差为止,成为即使板条2a完全关闭而成为全闭状态,板条2b也并未完全关闭的状态(步骤109’~步骤112’),从而板条2a、2b之间有可能产生间隙。然后,直至成为板条2b成为完全关闭的状态为止,使悬挂支撑板条2a的吊轴6a的旋转打滑(空转),且需要使倾斜操作杆9多余地旋转,由此,倾斜操作所需的操作力会变重。
[0150]
尤其是,在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现有的立式百叶窗中,当通过利用倾斜操作杆9进行旋转操作,在使倾斜轴4从全闭状态向反向全闭状态的中途过程中,以返回全闭状态的方式开始旋转时,板条2a、2b之间产生的间隙会非常显眼。关于该情况,在使倾斜轴4从反向全闭状态向全闭状态的中途过程中,以返回反向全闭状态的方式开始旋转时也是相同的。
[0151]
如此,在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现有的立式百叶窗中,在所有转轮3a、3b上都设有从倾斜轴4传递旋转的齿轮机构(蜗杆12以及蜗轮13),并且,悬挂支撑板条2a的转轮3和悬挂支撑板条2b的转轮3的齿轮机构的齿轮传动比不同,例如,板条2b的旋转角被设定为板条2a的旋转角的两倍,因此,因为板条角度而在板条2a、2b之间产生间隙,进一步地,操作力也会变重。
[0152]
另一方面,在图1至图6中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立式百叶窗中,不需要为了使板条2b转动,而设置对悬挂支撑板条2b的吊轴6b的转速和悬挂支撑板条2a的吊轴6a的转速进行调整等的机构,由板条2b的自重以及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按压力作用于吊轴6b上,使得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因此,倾斜操作所需的操作力会变轻。而且,即使使板条2a、2b反向旋转,板条2a、2b之间也几乎不会产生间隙。如此,在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中,能够减少板条2a、2b之间的间隙且实现操作力的降低,而且,即使在中途使板条反向旋转,也能够减少板条2a、2b之间的间隙。
[0153]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对如下例子进行了说明,即:由设置在吊轴6b上的三角凸部66和设置在转轮箱30b的斜面部35构成施力转换机构,该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使吊轴6b上下移动且对其进行旋转引导,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形态。例如,也可以在吊轴6b侧设置与斜面部35相同的斜面部,在转轮箱30b侧设置与三角凸部66相同的三角凸部,从而构成施力转换机构。进一步地,施力转换机构也可以构成为:在吊轴6b和转轮箱30b中的一者上设置销(pin),另一者上设置引导销的移动的导向孔,并且,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使吊轴6b上下移动且对其进行旋转引导。
[0154]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转轮3b具有施力转换机构(斜面部35以及三角凸部66),该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将针对吊轴6b施加的由至少板条2b的自重以及优选设置的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朝向垂直方向下方的按压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但是,该第二转轮3b所具有的施力转换机构也可以构成为:仅利用弹簧的作用力,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使板条2b转动。
[0155]
以下,更为具体地,对具有如下施力转换机构的第二至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3b依次进行说明,其中,该施力转换机构以仅利用弹簧的作用力,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使板条2b转动的方式进行施力转换。
[0156]
[第二实施方式]
[0157]
图9中的(a)、(b)分别是表示对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3b进行局部剖视的概略结构及其动作的侧视图。另外,在图9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元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另外,图9中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转轮3b是通过应用于图1中所示立式百叶窗中,从而实现图5和图6中所说明动作的构件,关于第一转轮3a、间隔件11等的其他结构元件,由于与上述相同,故省略其图示说明。
[0158]
首先,第二实施方式的转轮3b,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用于悬挂支撑板条2b的吊轴6b,在该吊轴6b的下端部上设有挂钩61,悬挂支撑板条2b的第二板条吊架14b挂装于该挂钩61上这一点、以及与转轮3a不同,转轮3b并未设有转轮3a中的齿轮机构(图2的(a)中所示的蜗杆12以及蜗轮13),因而倾斜轴4的旋转不会直接传递,板条2b构成为通过与板条2a接触而转动这一点上,与上述图2至图4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59]
但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轮3b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9的(a)、
(b)中所示,在转轮箱30b中央部的空腔部31b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的吊轴6b的上端成为凸缘状上端部67,该凸缘状上端部67的上表面具有波面状斜面部68,该波面状斜面部68每隔旋转方向的90度光滑地交替形成有凹凸。
[0160]
然后,在该吊轴6b上端的波面状斜面部68的上方,配置有形成有柱状的凸柱部17的呈凸缘状的按压构件16,其中,该凸柱部17具有朝下的三角顶部,转轮盖7经由压簧(压缩弹簧)15设置在该按压构件16的上方。转轮盖7固定在空腔部31b的上端部上,其可以形成为任意的形状。设置在转轮盖7和按压构件16之间的压簧(压缩弹簧)15,“并不是朝向吊轴6b的一旋转方向施力”,而是“生成始终朝向下方按压按压构件16的方向上的按压力”。
[0161]
另外,按压构件16被支撑为不能在转轮箱30b中央部的空腔部31b中旋转,但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省略图示),该凸柱部17中的朝下的三角顶部与吊轴6b上端的波面状斜面部68抵接,始终从上方向下方按压吊轴6b。因此,波面状斜面部68构成为: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在本例中,在不使吊轴6b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对吊轴6b进行旋转引导。
[0162]
即,图9中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转轮3b由一种凸轮结构构成,由此具有施力转换机构(吊轴6b上端的波面状斜面部68以及具有凸柱部17的按压构件16),该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将针对吊轴6b施加的由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朝向垂直方向下方的按压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通过该施力转换机构(吊轴6b上端的波面状斜面部68以及具有凸柱部17的按压构件16),能够以由转轮3b悬挂支撑的板条2b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呈垂直时的吊轴6b的旋转角为界,向板条的角度平行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的全闭状态和反向全闭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将该按压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
[0163]
更为具体地,参照图9中的(b),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转轮3b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图9中的(b-1)至(b-5)的各动作状态分别对应于图4中的(a)至(e)的各动作状态。
[0164]
首先,图9的(b-1)中示出第二板条2b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板条2a一起转动至全闭状态时的(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a))、第二转轮3b中的吊轴6b的侧视图。此时,按压构件16的凸柱部17的朝下的三角顶部与吊轴6b上端的波面状斜面部68的凹凸中的最低位置抵接。图9中的(b-1)所示状态的吊轴6b的旋转角为0度。
[0165]
在从图9中的(b-1)所示状态,如图9中的(b-2)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转角旋转了约45度的状态中,由压簧(压缩弹簧)产生的按压力发挥作用,因此,通过施力转换机构(吊轴6b上端的波面状斜面部68以及具有凸柱部17的按压构件16)的动作,使该按压构件16朝向上方滑动运动,且吊轴6b欲朝向与该吊轴6b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图示箭头方向)旋转。因此,板条2b的端部被其两侧的板条2a按压,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b))。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转轮3b中,按压构件16沿上下方向滑动运动,因此,在吊轴6b和板条2b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地并不进行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利用由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按压力进行施力转换而使吊轴6b旋转。
[0166]
在从图9中的(b-2)所示状态,如图9中的(b-3)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转角旋转了约90度的状态中,成为板条2b的面相对于吊轨1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呈垂直的状态(吊轴6a的旋转角为约135度,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c))。此时,在按压构件16的凸柱部17的朝下的三角顶部与吊轴6b上端的波面状斜面部68的凹凸中的最高位置抵接的状态下,按压构件16朝向上方滑动运动。
[0167]
在从图9中的(b-3)所示状态,如图9中的(b-4)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转角旋转了约135度的状态中,由压簧(压缩弹簧)产生的按压力发挥作用,因此,通过施力转换机构(吊轴6b上端的波面状斜面部68以及具有凸柱部17的按压构件16)的动作,使该按压构件16朝向下方滑动运动,并且,被切换为朝向与该吊轴6b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且各板条2b立即进行转动(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d))。
[0168]
然后,在经过图9中的(b-4)所示状态后,如图9中的(b-5)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转角旋转了约180度的状态中,在保持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成为反向全闭状态(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e))。
[0169]
如此,第二实施方式的转轮3b构成为具有施力转换机构(吊轴6b上端的波面状斜面部68以及具有凸柱部17的按压构件16),该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以仅利用压簧(压缩弹簧)15的力,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使板条2b转动的方式进行施力转换,尤其是,按压构件16沿上下方向滑动运动,因此,在吊轴6b和板条2b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地并不进行上下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压簧(压缩弹簧)15的按压力进行施力转换而使吊轴6b旋转。
[0170]
然后,板条2a、2b的动作与图5和图6相同,能够以由转轮3b悬挂支撑的板条2b相对于吊轨1长度方向呈垂直时的吊轴6b的旋转角为界,向板条的角度平行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的全闭状态和反向全闭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将该按压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在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转轮3b而构成为如图1中所示结构的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中,也不需要为了使板条2b转动,而设置对悬挂支撑板条2b的吊轴6b的在转速和悬挂支撑板条2a的吊轴6a的转速进行调整等的机构,压簧(压缩弹簧)15的按压力作用于吊轴6b上,使得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由此,倾斜操作所需的操作力会变轻。而且,即使使板条2a、2b反向旋转,板条2a、2b之间也几乎不产生间隙。如此,在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转轮3b而构成为如图1中所示结构的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中,也能够减少板条2a、2b之间的间隙且实现操作力的降低,并且,即使中途使板条反向旋转,也能够减少板条2a、2b之间的间隙。
[0171]
[第三实施方式]
[0172]
图10中的(a)是表示本发明立式百叶窗中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3b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10中的(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3b的动作的各俯视图以及对应的侧视图。另外,在图10中,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元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另外,图10中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转轮3b,是通过应用于图1中所示的立式百叶窗中,从而实现图5和图6中所说明动作的构件,关于第一转轮3a、间隔件11等的其他结构元件,由于与上述相同,故省略其图示说明。
[0173]
首先,第三实施方式的转轮3b,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用于悬挂支撑板条2b的吊轴6b,在该吊轴6b的下端部上设有挂钩61,悬挂支撑板条2b的第二板条吊架14b挂装于该挂钩61上这一点、以及与转轮3a不同,转轮3b并未设有转轮3a中的齿轮机构(图2的(a)中所示的蜗杆12以及蜗轮13),因而倾斜轴4的旋转不会被直接传递,板条2b构成为通过与板条2a接触而转动这一点上,与上述图2至图4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74]
但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转轮3b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0的(a)、(b)中所示,在转轮箱30b中央部的空腔部31b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的吊轴6b的上端成为凸缘状上端部67,该凸缘状上端部67的上表面具有滑动槽69,该滑动槽69沿相对于被吊轴6b悬挂支撑的板条2b的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穿设凸缘状上端部67的上表面而设置。另
外,在转轮箱30b中央部的空腔部31b中的吊轴6b的上端部分上形成有呈椭圆筒状的椭圆壁31c。
[0175]
然后,在穿设于该吊轴6b上端的凸缘状上端部67的上表面的滑动槽69中,配置有一对挺杆构件18,该一对挺杆构件18被滑动槽69引导为能够滑动运动,并且,由沿水平方向配置的压簧(压缩弹簧)15始终对该一对挺杆构件18施加使其相互分离的方向上的力。其中,位于各挺杆构件18的端部处的三角形的顶部被配置为始终与椭圆壁31c抵接,以使各挺杆构件18的顶部被椭圆壁31c引导,且始终以顶住该椭圆壁31c的方式按压椭圆壁31c。但是,关于滑动槽69,无需一定要形成为槽状,只要是能够以滑动运动的方式引导一对挺杆构件18的形状即可。然后,本实施方式的压簧(压缩弹簧)15,“并不是朝向吊轴6b的一旋转方向施力”,而是“产生始终朝向水平方向按压椭圆壁31c的方向上的按压力”。
[0176]
然后,一对挺杆构件18被椭圆壁31c引导,且始终以顶住该椭圆壁31c的方式按压椭圆壁31c且滑动自如,因此,在本例中,在不使吊轴6b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对吊轴6b进行旋转引导。
[0177]
即,图10中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转轮3b由一种凸轮结构构成,由此具有施力转换机构(椭圆壁31c以及一对挺杆构件18),该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将针对吊轴6b施加的由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沿水平方向的按压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通过该施力转换机构(椭圆壁31c以及一对挺杆构件18),能够以由转轮3b悬挂支撑的板条2b相对于吊轨1长度方向呈垂直时的吊轴6b的旋转角为界,向板条的角度平行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的全闭状态和反向全闭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将该按压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
[0178]
更为具体地,参照图10中的(b)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转轮3b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图10中的(b-1)至(b-5)的各动作状态分别对应于图4中的(a)至(e)的各动作状态。
[0179]
首先,图10的(b-1)中示出第二板条2b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板条2a一起转动至全闭状态时的(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a))、第二转轮3b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此时,一对挺杆构件18的各顶部与椭圆壁31c的长径位置抵接。图10中的(b-1)所示状态的吊轴6b的旋转角为0度。
[0180]
在从图10中的(b-1)所示状态,如图10中的(b-2)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转角旋转了约45度的状态中,压簧(压缩弹簧)15的按压力发挥作用,因此,通过施力转换机构(椭圆壁31c以及一对挺杆构件18)的动作,使该一对挺杆构件18朝向轴中心方向滑动运动,且吊轴6b欲朝向与该吊轴6b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图示箭头方向)旋转。因此,板条2b的端部被其两侧的板条2a按压,由此,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b))。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转轮3b中,一对挺杆构件18是沿水平方向滑动运动,因此,在吊轴6b和板条2b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地并不进行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利用压簧(压缩弹簧)15的按压力进行施力转换而使吊轴6b旋转。
[0181]
在从图10中的(b-2)所示状态,如图10中的(b-3)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转角旋转了约90度的状态中,成为板条2b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呈垂直的状态(吊轴6a的旋转角为约135度;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c))。此时,在一对挺杆构件18的各顶部与椭圆壁31c的短径位置抵接的状态下,一对挺杆构件18朝向轴中心方向滑动运动。
[0182]
在从图10中的(b-3)所示状态,如图10中的(b-4)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
转角旋转了约135度的状态中,压簧(压缩弹簧)15的按压力发挥作用,因此,通过施力转换机构(椭圆壁31c以及一对挺杆构件18)的动作,使该一对挺杆构件18朝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滑动运动,并且,被切换为朝向与该吊轴6b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且各板条2b立即进行转动(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d))。
[0183]
然后,在经过图10中的(b-4)所示状态后,如图10中的(b-5)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转角旋转了约180度的状态中,在保持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成为反向全闭状态(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e))。
[0184]
如此,第三实施方式的转轮3b构成为具有施力转换机构(椭圆壁31c以及一对挺杆构件18),该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以仅利用压簧(压缩弹簧)15的力,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使板条2b转动的方式进行施力转换,尤其是,一对挺杆构件18是沿水平方向滑动运动,因此,在吊轴6b和板条2b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地并不进行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利用压簧(压缩弹簧)15的按压力进行施力转换而使吊轴6b旋转。
[0185]
然后,板条2a、2b的动作与图5和图6相同,能够以由转轮3b悬挂支撑的板条2b相对于吊轨1长度方向呈垂直时的吊轴6b的旋转角为界,向板条的角度平行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的全闭状态和反向全闭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将该按压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在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转轮3b而构成为如图1中所示结构的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中,也是不需要为了使板条2b转动,而设置对悬挂支撑板条2b的吊轴6b的转速和悬挂支撑板条2a的吊轴6a的转速进行调整等的机构,压簧(压缩弹簧)15的按压力作用于吊轴6b上,使得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因此,倾斜操作所需的操作力会变轻。而且,即使使板条2a、2b反向旋转,板条2a、2b之间也几乎不产生间隙。如此,在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转轮3b而构成为如图1中所示结构的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中,也是能够减少板条2a、2b之间的间隙且实现操作力的减少,并且,即使在中途使板条反向旋转,也能够减少板条2a、2b之间的间隙。
[0186]
[第四实施方式]
[0187]
图11中的(a)是表示本发明立式百叶窗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3b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11中的(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3b的动作的各俯视图以及对应的侧视图。另外,在图11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元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另外,图11中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转轮3b,是通过应用于图1中所示的立式百叶窗中,从而实现图5和图6中所说明动作的构件,关于第一转轮3a、间隔件11等的其他结构元件,由于与上述相同,故省略其图示说明。
[0188]
首先,第四实施方式的转轮3b,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用于悬挂支撑板条2b的吊轴6b,在该吊轴6b的下端部上设有挂钩61,悬挂支撑板条2b的第二板条吊架14b挂装于该挂钩61这一点、以及与转轮3a不同,转轮3b并未设有转轮3a中的齿轮机构(图2的(a)中所示的蜗杆12以及蜗轮13),因而倾斜轴4的旋转不会被直接传递,板条2b构成为通过与板条2a接触而转动这一点上,与上述图2至图4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89]
但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转轮3b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1的(a)、(b)中所示,在转轮箱30b中央部的空腔部31b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的吊轴6b的上端成为凸缘状上端部67,该凸缘状上端部67的上表面边缘的一部分上,具有供拉力弹簧19的一端安装的支点70。另外,在转轮箱30b中的空腔部31b的端部上,形成有供拉力弹簧19的另一端安装的支点31d。
[0190]
然后,通过拉力弹簧19始终对该吊轴6b上端的凸缘状上端部67施加拉力弹簧19的长度被缩短的水平方向上的力,通过该作用力,吊轴6b被朝向旋转方向进行施力转换。即,本实施方式的拉力弹簧19,“并不是朝向吊轴6b的一旋转方向施力”,而是“产生朝向拉力弹簧19的长度被缩短的方向(作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以最长位置为界存在两个方向)上的拉力”。
[0191]
然后,拉力弹簧19伸缩自如,因此,在本例中,是在不使吊轴6b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对吊轴6b进行旋转引导。
[0192]
即,图11中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转轮3b由一种凸轮结构构成,由此具有施力转换机构(转轮箱30b中的支点31d以及吊轴6b上端的支点70),该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将针对吊轴6b施加的由拉力弹簧19产生的水平方向的拉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另外,也可以取代拉力弹簧19而使用橡胶件。通过该施力转换机构(转轮箱30b中的支点31d以及吊轴6b上端的支点70),能够以由转轮3b悬挂支撑的板条2b相对于吊轨1长度方向呈垂直时的吊轴6b的旋转角为界,向板条的角度平行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的全闭状态和反向全闭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将该拉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
[0193]
更为具体地,参照图11中的(b)对第四实施方式的转轮3b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图11中的(b-1)至(b-5)的各动作状态分别对应于图4中的(a)至(e)的各动作状态。
[0194]
首先,图11的(b-1)中示出第二板条2b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板条2a一起转动至全闭状态时的(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a))、第二转轮3b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此时,吊轴6b上端的支点70配置为:成为拉力弹簧19的可变范围中的最短范围的两个模式中的其中一个模式的状态。图11的(b-1)中所示状态的吊轴6b的旋转角为0度。
[0195]
在从图11的(b-1)中所示状态,如图11中的(b-2)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转角旋转了约45度的状态中,拉力弹簧19的拉力发挥作用,因此,通过施力转换机构(转轮箱30b中的支点31d以及吊轴6b上端的支点70)的动作,吊轴6b欲朝向与该吊轴6b的旋转反向相反的方向(图示箭头方向)旋转。因此,板条2b的端部被其两侧的板条2a按压,由此,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b))。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转轮3b中,拉力弹簧19沿水平方向伸缩自如,因此,在吊轴6b和板条2b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地并不进行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利用拉力弹簧19的拉力进行施力转换而使吊轴6b旋转。
[0196]
在从图11中的(b-2)所示状态,如图11中的(b-3)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转角旋转了约90度的状态中,成为板条2b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呈垂直的状态(吊轴6a的旋转角为约135度;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c))。此时,吊轴6b上端的支点70位于拉力弹簧19的可变范围中的最长位置处。
[0197]
在从图11中的(b-3)所示状态,如图11中的(b-4)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转角旋转了约135度的状态中,拉力弹簧19的拉力发挥作用,因此,通过施力转换机构(转轮箱30b中的支点31d以及吊轴6b上端的支点70)的动作,被切换为朝向与吊轴6b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且各板条2b立即进行转动(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d))。
[0198]
然后,在经过图11中的(b-4)所示的状态后,如图11中的(b-5)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转角旋转了约180度的状态中,在保持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成为反向全闭的状态(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e))。
[0199]
如此,第四实施方式的转轮3b构成为具有施力转换机构(转轮箱30b的支点31d以及吊轴6b上端的支点70),该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以仅利用拉力弹簧19的力,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使板条2b转动的方式进行施力转换,尤其是,拉力弹簧19沿水平方向伸缩自如,因此,在吊轴6b和板条2b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地并不进行上下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拉力弹簧19的拉力进行施力转换而使吊轴6b旋转。
[0200]
然后,板条2a、2b的动作与图5和图6相同,能够以由转轮3b悬挂支撑的板条2b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呈垂直时的吊轴6b的旋转角为界,向板条的角度平行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的全闭状态和反向全闭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将该拉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在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转轮3b而构成为如图1中所示结构的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中,也是不需要为了使板条2b转动,而设置对悬挂支撑板条2b的吊轴6b的转速和悬挂支撑板条2a的吊轴6a的转速进行调整等的机构,使拉力弹簧19的拉力作用于吊轴6b上,使得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因此,倾斜操作所需的操作力会变轻。然后,即使使板条2a、2b反向旋转,板条2a、2b之间也几乎不产生间隙。如此,在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转轮3b而构成为如图1中所示结构的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中,也能够减少板条2a、2b之间的间隙且实现操作力的降低,并且,即使在中途使板条反向旋转,也能够减少板条2a、2b之间的间隙。
[0201]
[第五实施方式]
[0202]
图12中的(a)、(b)分别是表示对本发明立式百叶窗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3b局部剖视的概略结构及其动作的侧视图。另外,在图12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元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另外,图12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转轮3b,是通过应用于图1中所示的立式百叶窗中,从而实现图5和图6中所说明动作的构件,关于第一转轮3a、间隔件11等的其他结构元件,由于与上述相同,故省略其图示说明。
[0203]
首先,第五实施方式的转轮3b,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用于悬挂支撑板条2b的吊轴6b,在该吊轴6b的下端部上设有挂钩61,悬挂支撑板条2b的第二板条吊架14b挂装于该挂钩61上这一点、以及与转轮3a不同,转轮3b并未设有转轮3a中的齿轮机构(图2的(a)中所示的蜗杆12以及蜗轮13),因而倾斜轴4的旋转不会被直接传递,板条2b构成为通过与板条2a接触而转动这一点上,与上述图2至图4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204]
但是,第五实施方式的转轮3b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2的(a)、(b)中所示,在转轮箱30b中央部的空腔部31b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的吊轴6b的上方成为圆柱部71,在该圆柱部71的圆周面上具有曲折引导槽72,该曲折引导槽72每隔旋转方向的90度光滑地交替形成有凹凸。
[0205]
然后,在该吊轴6b的圆柱部71的上方配置有按压构件20,该按压构件20具有圆板状的主体,且具有从其周缘部朝向下方延伸的一对臂部21,转轮盖7经由压簧(压缩弹簧)15设置于该按压构件20的上方。转轮盖7固定在空腔部31b的上端部上,其可以形成为任意的形状。设置于转轮盖7和按压构件20之间的压簧(压缩弹簧)15,“并不是朝向吊轴6b的一旋转方向施力”,而是“产生始终朝向下方按压按压构件20的方向上的按压力”。
[0206]
另外,在按压构件20的一对臂部21的下端,形成有朝向内周方向突起的突起部22,该突起部22与形成于吊轴6b的圆柱部71的圆周面上的曲折引导槽72卡合。按压构件20被支撑为:不能在转轮箱30b中央部的空腔部31b中旋转,但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省略图示),突起部22被曲折引导槽72引导,从而按压构件20始终从上方朝向下方按压吊轴6b。因此,曲折
引导槽72构成为: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在本例中,在不使吊轴6b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对吊轴6b进行旋转引导。
[0207]
即,图12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转轮3b由一种凸轮结构构成,由此具有施力转换机构(吊轴6b的圆柱部71的圆周面上形成的曲折引导槽72以及具有带突起部22的臂部21的按压构件20),该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能够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将针对吊轴6b施加的由压簧(压缩弹簧)15产生的朝向垂直方向下方的按压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通过该施力转换机构(吊轴6b的圆柱部71的圆周面上形成的曲折引导槽72以及具有带突起部22的臂部21的按压构件20),能够以由转轮3b悬挂支撑的板条2b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呈垂直时的吊轴6b的旋转角为界,向板条的角度平行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的全闭状态和反向全闭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将该按压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
[0208]
更为具体地,参照图12中的(b)对第五实施方式的转轮3b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图12中的(b-1)至(b-5)的各动作状态分别对应于图4中的(a)至(e)的各动作状态。
[0209]
首先,图12的(b-1)中示出第二板条2b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板条2a一起转动至全闭状态时的(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a))、第二转轮3b中的吊轴6b的侧视图。此时,按压构件20的突起部22与吊轴6b的曲折引导槽72的凹凸中的最低位置卡合。图12的(b-1)中所示状态的吊轴6b的旋转角为0度。
[0210]
在从图12中的(b-1)所示的状态,如图12中的(b-2)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转角旋转了约45度的状态中,压簧(压缩弹簧)15的按压力发挥作用,因此,通过施力转换机构(吊轴6b的圆柱部71的圆周面上形成的曲折引导槽72以及具有带突起部22的臂部21的按压构件20)的动作,使该按压构件20朝向上方滑动运动,且吊轴6b欲朝向与该吊轴6b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图示箭头方向)旋转。因此,板条2b的端部被两侧的板条2a按压,由此,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b))。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的转轮3b中,按压构件20沿上下方向滑动运动,因此,在吊轴6b和板条2b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地并不进行上下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压簧(压缩弹簧)15的按压力进行施力转换而使吊轴6b旋转。
[0211]
在从图12中的(b-2)所示的状态,如图12中的(b-3)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转角旋转了约90度的状态中,成为板条2b的面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呈垂直的状态(吊轴6a的旋转角为约135度;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c))。此时,在按压构件20的突起部22与吊轴6b的曲折引导槽72的凹凸中的最高位置抵接的状态下,按压构件20朝向上方进行滑动运动。
[0212]
在从图12中的(b-3)所示的状态,如图12中的(b-4)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转角旋转了约135度的状态中,压簧(压缩弹簧)15的按压力发挥作用,因此,通过施力转换机构(吊轴6b的圆柱部71的圆周面上形成的曲折引导槽72以及具有带突起部22的臂部21的按压构件20)的动作,使该按压构件20朝向下方滑动运动,并且,被切换为朝向与吊轴6b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且各板条2b立即进行转动(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d))。
[0213]
然后,在经过图12中的(b-4)所示的状态后,如图12中的(b-5)所示,吊轴6b朝向一方向作为旋转角旋转了约180度的状态中,在保持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成为反向全闭的状态(参照对应的图4中的(e))。
[0214]
如此,第五实施方式的转轮3b构成为具有施力转换机构(吊轴6b的圆柱部71的圆
周面上形成的曲折引导槽72以及具有带突起部22的臂部21的按压构件20),该施力转换机构构成为:以仅利用压簧(压缩弹簧)15的力,根据吊轴6b的旋转角,使板条2b转动的方式进行施力转换,尤其是,按压构件20沿上下方向进行滑动运动,因此,能够在吊轴6b和板条2b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地并不进行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利用压簧(压缩弹簧)15的按压力进行施力转换而使吊轴6b旋转。
[0215]
然后,板条2a、2b的动作与图5和图6相同,能够以由转轮3b悬挂支撑的板条2b相对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呈垂直时的吊轴6b的旋转角为界,向板条的角度平行于吊轨1的长度方向的全闭状态和反向全闭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将该按压力转换为吊轴6b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在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转轮3b而构成为如图1中所示结构的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中,也是不需要为了使板条2b转动,而设置对悬挂支撑板条2b的吊轴6b的转速和悬挂支撑板条2a的吊轴6a的转速进行调整等的机构,并且,使压簧(压缩弹簧)15的按压力作用于吊轴6b上,使得板条2a、2b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因此,倾斜操作所需的操作力会变轻。然后,即使使板条2a、2b反向旋转,板条2a、2b之间也几乎不产生间隙。如此,在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转轮3b而构成为如图1中所示结构的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中,能够减少板条2a、2b之间的间隙且实现操作力的降低,并且,即使在中途使板条反向旋转,也能够减少板条2a、2b之间的间隙。
[0216]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能够抑制因为转动角度而在板条之间产生间隙,并且,能够提高板条转动相关的操作性。
[0217]
以上,举出特定实施方式的例子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可以利用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的转轮3b中的任意一个转轮构成立式百叶窗,也可以组合应用这些转轮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转轮而构成立式百叶窗。
[0218]
因此,本发明的立式百叶窗,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而是仅受限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内容。
[0219]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220]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因为转动角度而在板条之间产生间隙,并且,能够提高板条转动相关的操作性,因此,能够利用于立式百叶窗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