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壶身和壶盖紧密结合的茶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壶身和壶盖紧密结合的茶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壶身和壶盖紧密结合的茶壶。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茶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其中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茶壶的质地很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以紫砂陶壶或瓷器茶壶。
3.但是,现有的茶壶的壶盖和壶身存在间隙,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晃动各连接不牢固的情况,且倒水时需按压壶盖,使用不方便;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壶身和壶盖紧密结合的茶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壶身和壶盖紧密结合的茶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茶壶的壶盖和壶身存在间隙,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晃动各连接不牢固的情况,且倒水时需按压壶盖,使用不方便等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壶身和壶盖紧密结合的茶壶,包括壶身壳体,所述壶身壳体的下端面安装有防滑底座,所述防滑底座的外侧位于壶身壳体下端面的侧边均匀设置有十个导流槽,所述壶身壳体的一侧安装有壶身把手,所述壶身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壶嘴,所述壶身壳体上端的外侧安装有减振环,所述减振环的上端面安装有壶盖壳体,所述壶盖壳体的外侧安装有隔温层,所述壶盖壳体的上端面安装有定位螺纹套,所述定位螺纹套的内侧安装有壶盖头,所述壶盖壳体底端的外侧均匀安装有六个连接卡条,所述连接卡条的上端面安装有定位卡条,六个所述定位卡条的上端面安装有缓冲密封环。
6.优选的,所述壶身壳体、壶身把手、壶嘴和定位卡条为一体烧制成型,所述壶嘴的内侧设置有锥形出水口。
7.优选的,所述减振环与壶身壳体的上端卡接固定,所述壶盖壳体的底端与壶身壳体通过减振环连接。
8.优选的,所述定位卡条的下端面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连接卡条延伸至定位槽的内侧,所述壶盖壳体和连接卡条为一体烧制成型。
9.优选的,所述壶盖壳体与壶身壳体通过定位卡条和连接卡条连接,所述壶身壳体与壶盖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密封环设置在缓冲槽的内侧。
10.优选的,所述缓冲密封环的材质为无毒软木条,所述缓冲密封环与壶盖壳体卡接固定。
11.优选的,所述隔温层与壶盖壳体粘接固定,所述壶盖头的底端与定位螺纹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壶盖头与壶盖壳体通过定位螺纹套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定位卡条的下端面设置有定位槽,连接卡条延伸至定位槽的内侧,通过对壶盖壳体相对于壶身壳体进行旋转,进而能够实现连接卡条旋转至定位卡条的下端面,便于通过连接卡条对定位卡条进行定位连接,便于壶身壳体和壶盖壳体通过定位卡条和连接卡条连接;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卡条和连接过程中受到壶盖壳体的下压发生形变,进而通过缓冲密封环和减振环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保证壶身壳体和壶盖壳体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进行倾倒时造成茶水从壶身壳体和壶盖壳体之间漏出,通过防滑底座便于对壶身壳体进行支撑和防滑,同时通过导流槽便于对壶身壳体与桌面之间进行通气,有效排出多余的水和气体。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仰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卡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壶身壳体;2、壶身把手;3、壶嘴;4、壶盖壳体;5、壶盖头;6、防滑底座;7、导流槽;8、隔温层;9、定位螺纹套;10、减振环;11、缓冲密封环;12、定位卡条;13、连接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壶身和壶盖紧密结合的茶壶,包括壶身壳体1,壶身壳体1的下端面安装有防滑底座6,防滑底座6的外侧位于壶身壳体1下端面的侧边均匀设置有十个导流槽7,壶身壳体1的一侧安装有壶身把手2,壶身壳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壶嘴3,壶身壳体1上端的外侧安装有减振环10,减振环10的上端面安装有壶盖壳体4,壶盖壳体4的外侧安装有隔温层8,壶盖壳体4的上端面安装有定位螺纹套9,定位螺纹套9的内侧安装有壶盖头5,壶盖壳体4底端的外侧均匀安装有六个连接卡条13,连接卡条13的上端面安装有定位卡条12,使得通过定位卡条12便于对连接卡条13进行定位,便于保持壶盖壳体4的稳定,六个定位卡条12的上端面安装有缓冲密封环11,整体通过对茶壶的壶盖和壶身进行紧密定位连接,有效避免使用的晃动和茶水的泄漏,提高使用舒适度。
22.进一步,壶身壳体1、壶身把手2、壶嘴3和定位卡条12为一体烧制成型,壶嘴3的内侧设置有锥形出水口。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定位卡条12与壶身壳体1的连接强度更高,进而保证定位卡条12的稳定。
24.进一步,减振环10与壶身壳体1的上端卡接固定,壶盖壳体4的底端与壶身壳体1通过减振环10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减振环10便于对壶身壳体1放置时进行缓冲。
26.进一步,定位卡条12的下端面设置有定位槽,连接卡条13延伸至定位槽的内侧,壶
盖壳体4和连接卡条13为一体烧制成型。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通过定位卡条12便于对连接卡条13进行定位,便于保持壶盖壳体4的稳定。
28.进一步,壶盖壳体4与壶身壳体1通过定位卡条12和连接卡条13连接,壶身壳体1与壶盖壳体4的内侧设置有缓冲槽,缓冲密封环11设置在缓冲槽的内侧。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卡条12和连接卡条13能够有效提高壶身壳体1和壶盖壳体4连接稳定。
30.进一步,缓冲密封环11的材质为无毒软木条,缓冲密封环11与壶盖壳体4卡接固定。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缓冲密封环11和减振环10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保证壶身壳体1和壶盖壳体4之间的密封效果。
32.进一步,隔温层8与壶盖壳体4粘接固定,壶盖头5的底端与定位螺纹套9通过螺纹连接,壶盖头5与壶盖壳体4通过定位螺纹套9连接。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螺纹套9便于对壶盖头5安装和使用。
34.工作原理:使用时,检查各零件的功能是否完好,将壶身壳体1、壶身把手2、壶嘴3和定位卡条12进行一体烧制成型,使得在定位卡条12的下端面设置有定位槽,连接卡条13延伸至定位槽的内侧,其中壶盖壳体4和连接卡条13为一体烧制成型,进而在整体使用时将壶盖壳体4放置在壶身壳体1的上端面,通过对壶盖壳体4相对于壶身壳体1进行旋转,进而能够实现连接卡条13旋转至定位卡条12的下端面,便于通过连接卡条13对定位卡条12进行定位连接,便于壶身壳体1和壶盖壳体4通过定位卡条12和连接卡条13连接,且定位卡条12和连接卡条13连接过程中缓冲密封环11受到壶盖壳体4的下压发生形变,进而通过缓冲密封环11和减振环10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保证壶身壳体1和壶盖壳体4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进行倾倒时造成茶水从壶身壳体1和壶盖壳体4之间漏出,在壶身壳体1的下端面安装有防滑底座6,使得通过防滑底座6便于对壶身壳体1进行支撑和防滑,同时通过导流槽7便于对壶身壳体1与桌面之间进行通气,有效排出多余的水和气体。
35.现有生活中,壶盖和壶身存在一定缝隙,壶盖盖在壶身上会来回晃动且连接不牢固,倒水需要用手按住。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壶,壶身壳体1和壶盖壳体2相互适配,插进茶壶中的壶盖部分和壶身的开口位置出的两个圆形紧密贴合,通过壶身和壶盖之间的无缝隙结构,可以通过壶盖将茶壶提起来,通过壶身壳体1和壶盖壳体2的完全适配贴合,实现了360度零缝隙(纵向截面的紧密配合)和360度旋转(横向截面的紧密配合),也就是纵横截面同时360度零缝隙,从而实现了壶身和壶盖的紧密结合,在壶身和壶盖之间存在水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壶盖将茶壶提起来。
3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