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溢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溢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给水排水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建筑屋面屋顶的溢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物上需要设置溢流口,溢流口虽然平时不常使用,但是在大雨来临之时,能够起到泄流作用。在建筑物上设置溢流口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屋顶雨水口堵水,屋面的雨水荷载会持续增加,如果没有溢流口,对于整个建筑的安全性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中规定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工程应设置溢流孔口或溢流管系列溢流设施,且溢流排水不得危害建筑设置和行人安全。
3.但是,溢流口的存在却非常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建筑物外墙因为有几个孔洞,像是一幅画作中的几个瑕疵点,破环了建筑外立面的整齐划一,增加了建筑设计的难度。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经过反复实验设计出一种溢流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溢流装置,既满足排水功能,又能保证建筑物外立面的美观。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溢流装置,设于建筑其外墙的溢流口处,其中,所述溢流装置包括:
7.闸门,安装在所述溢流口处并能控制所述溢流口的开启和关闭;
8.驱动机构,安装于建筑的屋面,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屋面的积水上升时开启所述闸门,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屋面的积水排除后关闭所述闸门。
9.如上所述的溢流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启动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启动组件具有雨水斗和浮力部件,所述雨水斗固接于所述屋面上,所述雨水斗内部中空形成有容置腔,所述雨水斗的侧壁呈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浮力部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能随所述容置腔内的水位变化同步上升和下降,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浮力部件相连接并随所述浮力部件的上升和下降同步开启和关闭所述闸门。
10.如上所述的溢流装置,其中,所述闸门具有能够升降的闸门本体,所述闸门本体在所述传动组件的带动下随所述浮力部件同步上升和下降,所述闸门本体上升后所述溢流口开启,所述闸门本体下降后所述溢流口关闭。
11.如上所述的溢流装置,其中,所述闸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溢流口的顶部,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与所述外墙的墙面齐平,所述壳体内部中空形成上下贯通的贯通腔,所述闸门本体上升后收纳于所述贯通腔内。
12.如上所述的溢流装置,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钢丝绳,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和所述第三滑轮均为定滑轮,所述第一滑轮设于所述贯通腔的顶端,所述第二滑轮设于所述溢流口远离所述壳体一端的顶部,所述第三滑轮设于所述雨水斗靠近所述溢流口一侧的底面上,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闸门本体的顶端固
定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由下向上穿过所述贯通腔并依次经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和所述第三滑轮引导后与所述浮力部件固定连接。
13.如上所述的溢流装置,其中,所述雨水斗的侧壁和顶壁均呈镂空设置。
14.如上所述的溢流装置,其中,所述雨水斗其顶面的高度与所述溢流口其底面的高度相同。
15.如上所述的溢流装置,其中,所述雨水斗与所述外墙具有间隔,所述溢流口的底面和所述雨水斗的顶面之间水平设置有格栅,所述钢丝绳贯穿所述格栅及所述雨水斗的侧壁。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溢流装置具有如下特点和优点:
17.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溢流装置属于建筑屋面雨水排水设施,可设于所有屋面屋顶需要设置溢流口的地方,平时通过闸门关闭溢流口,不起到泄水作用,当雨水在屋面形成积水后,驱动机构开启闸门使屋面的积水能够及时从溢流口处排出,减少雨水载荷对屋面结构的载荷,提升建筑屋顶载荷安全。
1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溢流装置,其闸门在关闭时可以与建筑的外墙融为一体,保证建筑外墙的美观。
附图说明
19.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溢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溢流装置的俯视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00、溢流装置;
ꢀꢀꢀꢀꢀꢀꢀꢀꢀꢀꢀꢀꢀꢀ
10、闸门;
24.11、闸门本体;
ꢀꢀꢀꢀꢀꢀꢀꢀꢀꢀꢀꢀꢀꢀꢀ
12、壳体;
25.20、驱动机构;
ꢀꢀꢀꢀꢀꢀꢀꢀꢀꢀꢀꢀꢀꢀꢀ
21、启动组件;
26.211、雨水斗;
ꢀꢀꢀꢀꢀꢀꢀꢀꢀꢀꢀꢀꢀꢀꢀꢀ
212、浮力部件;
27.213、格栅;
ꢀꢀꢀꢀꢀꢀꢀꢀꢀꢀꢀꢀꢀꢀꢀꢀꢀꢀ
22、传动组件;
28.221、第一滑轮;
ꢀꢀꢀꢀꢀꢀꢀꢀꢀꢀꢀꢀꢀꢀ
222、第二滑轮;
29.223、第三滑轮;
ꢀꢀꢀꢀꢀꢀꢀꢀꢀꢀꢀꢀꢀꢀ
224、钢丝绳;
30.200、外墙;
ꢀꢀꢀꢀꢀꢀꢀꢀꢀꢀꢀꢀꢀꢀꢀꢀꢀꢀ
300、溢流口;
31.400、屋面。
具体实施方式
32.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
3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溢流装置100设于建筑的外墙200的溢流口300处,该溢流装置100包括闸门10和驱动机构20,闸门10安装于溢流口300处并能控制溢流口300的开启和关闭,驱动机构20安装于建筑的屋面400上,驱动机构20在屋面上的积水上升时开启闸门10,驱动机构20在屋面的积水排除后关闭闸门10。
3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溢流装置100属于建筑屋面雨水排水设施,可设置于所有屋面屋顶需要设置溢流口300的地方,平时通过闸门10关闭溢流口300,不起到泄水作用,当雨水在屋面形成积水后,驱动机构20开启闸门10使屋面的积水能够及时从溢流口300处排出,减少雨水载荷对屋面结构的载荷,提升建筑屋顶载荷安全。
3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溢流装置100,其闸门10在关闭时可以与建筑的外墙200融为一体,保证建筑外墙的美观。
3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外墙200为女儿墙,外墙200环绕建筑的屋面400设置,外墙200上开设有多个溢流口300,各溢流口300处分别安装有溢流装置100,进一步的,溢流装置100其闸门10和驱动机构20可以采用一体化设计以便于安装。
38.在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溢流口300的尺寸可以根据不同雨水溢流水量设置,例如,溢流口300的尺寸,宽度(mm)
×
高度(mm)(溢流水量l/s),可以为,100
×
200(5.393l/s),100
×
300(9.907l/s),150
×
200(8.089l/s),150
×
300(14.861l/s)。
3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20包括启动组件21和传动组件22,启动组件21具有雨水斗211和浮力部件212,雨水斗211固接于建筑的屋面400上,雨水斗211内部中空形成有容置腔,雨水斗211的侧壁呈开设有进水孔,浮力部件212设于容置腔内并能随其中水位变化同步上升和下降,传动组件22与浮力部件212相连接并随浮力部件212的上升和下降同步开启和关闭闸门10。采用上述结构,当屋面上的雨水通过进水孔进入雨水斗211内,浮力部件212随雨水斗211内水位的上升而升高,上升的浮力部件212带动与其相连的传动组件22开启闸门10,屋面的积水便可以通过溢流口300排出;当积水排出后,雨水斗211内的水位下降,浮力部件212带动传动组件22关闭闸门10,进而关闭溢流口300。
4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溢流装置100,利用浮力部件212受到的浮力作为启闭闸门10的动力,不需要设置额外的动力系统,节能环保。
41.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浮力部件212采用轻质材料,通过其受到的浮力拉动闸门10以实现闸门10的启闭。浮力部件212的具体结构和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常规手段进行设计,在此不进行赘述。
42.在该实施方式一个可选的例子中,闸门10至少包括能够升降的闸门本体11,闸门本体11在传动组件22的带动下随浮力部件212同步上升和下降,闸门本体11上升后溢流口300开启,闸门本体11下降后溢流口300关闭。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闸门本体11的上升和下降便可以控制溢流口300的开启和关闭。
43.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闸门10还包括壳体12,壳体12安装在溢流口300的顶部,壳体12的外壁面与建筑的外墙200齐平,壳体12内部中空形成上下贯通的贯通腔,闸门本体11上升后收纳于该贯通腔中。采用上述结构,壳体12及处于下降状态的闸门本体11能够与外
墙200融为一体,保证建筑外立面的美观;在需要雨水溢流时,闸门本体11提升至壳体12内,又可以起到溢流作用,从大环境上提升建筑物的品质。
44.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的,传动组件22包括第一滑轮221、第二滑轮222、第三滑轮223和钢丝绳224,第一滑轮221、第二滑轮222和第三滑轮223均为定滑轮,第一滑轮221设于贯通腔的顶端,第二滑轮222设于溢流口300远离壳体12一端的顶部,第三滑轮223设于雨水斗21的底面上,钢丝绳224的一端与闸门本体11的顶端固定连接,钢丝绳224的另一端由下向上穿过贯通腔再依次经第一滑轮221、第二滑轮222和第三滑轮223引导后与浮力部件212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第一滑轮221将钢丝绳224由竖直状态引导至水平状态,第二滑轮222再将钢丝绳224由水平状态引导至倾斜状态,第三滑轮223再将钢丝绳224由倾斜状态引导至竖直状态;屋面400上的雨水进入雨水斗211后,浮力部件212随雨水斗211内的水位升高而上升,进而拉动钢丝绳224的另一端上升,闸门本体11在钢丝绳224的带动下同步上升,溢流口300开启,屋面400上的雨水由溢流口300处流出。
45.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雨水斗211的侧壁和顶壁均呈镂空设置,以便于雨水进入雨水斗211内。
46.进一步的,雨水斗211其顶面的高度与溢流口300其底面的高度相同。即屋面400上的雨水的水位上升至溢流口300其底面的高度(溢流高度)后,才能够从溢流口300处排出。具体的,当屋面400雨水被堵或雨水流量不能及时排除时,水位会上升,浮力部件212为轻质材料会随水位一同上升,进而牵扯钢丝绳224,钢丝绳224经第三滑轮223、第二滑轮222和第一滑轮221的引导拉动闸门本体11,闸门本体11上升并进入壳体12内,溢流口300打开,雨水上升到该溢流高度后便可以溢流排出,当雨水停止,雨水排除后,浮力部件212落下,闸门本体11也同步下落,溢流口300关闭,回归到常态。
47.进一步的,雨水斗211与外墙200具有间隔,溢流口300的底面和雨水斗211的顶面之间水平设置有格栅213,钢丝绳224贯穿格栅213及雨水斗211的侧壁,格栅213能够起到过滤作用,避免雨水中的杂质由溢流口300流出。
48.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