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多功能集装箱房屋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多功能集装箱房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房屋,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集装箱房屋。


背景技术:

2.集装箱房屋可随时随地移动到各地,可通过太阳能光电板为室内用电,太阳能热水器可实现供暖、供水,室内淋浴、生活用水的排放由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净化,以便再次利用。根据人员数量的不同,可制作大小不一的集装箱房屋,为人们带来更方便的舒适生活,尤其是需要临时搭建房屋时,集装箱房屋的使用十分普遍。
3.现有技术的集装箱房屋大多是通过焊接等手段拼接成一体结构,无法折叠,不便于拆装,常发生由于体积较大而导致运输困难的情况,不使用时也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造成空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集装箱房屋,具有折叠功能,便于拆装,减小运输和不使用时的空间占用;同时具有自重小、良好的密封、防渗漏水等功能。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多功能集装箱房屋,包括底板、防水台、下侧架、上侧架、l型板、第一正板、第二正板和顶板;下侧架的上端与上侧架可翻转式连接,构成折叠侧板;防水台为环形结构并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边缘处,下侧架的下端与防水台可转动式连接,一对折叠侧板分别对称安装在防水台的前端和后端;第一正板和第二正板分别连接在一对折叠侧板之间且位于防水台的两侧端,第一正板、折叠侧板、第二正板和折叠侧板依次首尾连接构成房屋侧壁;l型板是截面为l形的长条状结构,l型板的下端通过螺栓匹配连接在防水台的边角处,第一正板与折叠侧板的连接处匹配卡接在l型板内,第二正板与折叠侧板的连接处匹配卡接在l型板内;顶板罩盖在房屋侧壁的顶部并与房屋侧壁固定连接;第二正板上开设有活动门和通风窗。
7.所述的下侧架和上侧架的两侧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限位螺栓,侧板的两侧分别间隔形成有若干个与限位螺栓相匹配的限位槽,使侧板能通过限位螺栓经限位槽安装在折叠侧板的内壁上。
8.所述的l型板的内壁上沿l型板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正密封槽,第一正板和第二正板的侧边缘能匹配插接在正密封槽内,使第一正板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l型板密封连接,第二正板的两端分别与另两个l型板密封连接。
9.所述的l型板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固定螺丝,下侧架和上侧架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与固定螺丝相匹配的固定槽,使折叠侧板通过固定螺丝经固定槽与l型板固定连接。
10.所述的l型板的内侧沿l型板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三密封胶条,下侧架和上侧架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三密封槽,第三密封胶条能匹配嵌装在第三密封槽内,使折叠侧板的两侧分别与l型板密封连接。
11.所述的上侧架的底部沿上侧架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密封胶条,下侧架的顶部沿下侧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胶条能匹配嵌装在第一密封槽内,使下侧架能与上侧架密封连接。
12.所述的防水台的内壁上固定设有第二密封胶条,下侧架的底部形成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胶条能匹配嵌装在第二密封槽内,使下侧架与防水台密封连接。
13.所述的顶板的边缘处沿顶板的周向形成有插接槽,房屋侧壁的上端能匹配插入在插接槽内,使顶板罩盖在房屋侧壁的顶部,并通过螺栓固定。
14.所述的下侧架和上侧架的外壁上间隔形成有若干个减重槽,减重槽为纵向设置的长条状矩形结构。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防水台、第一密封胶条、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胶条、第二密封槽、第三密封胶条和第三密封槽等结构,能实现集装箱房屋底部和侧壁的连接部位的防水和密封,有效提高了集装箱房屋的防渗漏效果,确保集装箱房屋的正常使用。
17.2、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下侧架和上侧架铰接构成的折叠侧板,下侧架和上侧架之间能翻转折叠,下侧架能相对防水台翻转折叠,拆装方便;同时,由于设有螺接安装的侧板、第一正板和第二正板,既能保证集装箱房屋的结构强度,又能实现快速拆卸,减少空间的占用,有利于运输和仓储。
18.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螺纹连接、槽式卡接等连接方式,拆装方便、便捷,成本低,降低了集装箱房屋拆装的劳动强度和难度,提高了拆装效率,实用性和通用性高。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集装箱房屋的立体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集装箱房屋的分解图;
21.图3是图2的c处放大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集装箱房屋中防水台的连接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集装箱房屋中上侧架和下侧架的连接示意图;
24.图6是图5的a处放大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集装箱房屋中侧板和第一正板的连接示意图;
26.图8是图7的b处放大图。
27.图中,1、底板;2、防水台;3、下侧架;4、上侧架;5、侧板;6、l型板;7、正密封槽;8、第一正板;9、第二正板;10、顶板;11、第一密封胶条;12、第一密封槽;13、限位螺栓;14、限位槽;15、固定螺丝;16、第二密封胶条;17、第二密封槽;18、第三密封胶条;19、减重槽;20、活动门;21、通风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多功能集装箱房屋,包括底板1、防水台2、下侧架3、上侧架4、l型板6、第一正板8、第二正板9和顶板10;下侧架3的上端通过铰链与上侧架4可翻转式连接,构成折叠侧板;防水台2为环形结构并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边缘处,下侧架3的
下端通过转轴与防水台2可转动式连接,一对折叠侧板分别对称安装在防水台2的前端和后端;第一正板8和第二正板9分别连接在一对折叠侧板之间且位于防水台2的两侧端,第一正板8、折叠侧板、第二正板9和折叠侧板依次首尾连接构成房屋侧壁;l型板6是截面为l形的长条状结构,l型板6的下端通过螺栓匹配连接在防水台2的边角处,第一正板8与折叠侧板的连接处匹配卡接在l型板6内,第二正板9与折叠侧板的连接处匹配卡接在l型板6内;顶板10罩盖在房屋侧壁的顶部并与房屋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正板9上开设有活动门20和通风窗21。通过下侧架3和上侧架4实现翻转折叠,便于在不使用时折叠,减少空间的占用,有利于运输和仓储。集装箱房屋的底部通过防水台2实现有效的防水;通过l型板6与房屋侧壁的匹配贴合,实现集装箱房屋的侧边缘的密封防水连接,l型板6的弯折角度和房屋侧壁的角度相匹配即可,能适应常规的矩形结构的集装箱房屋和异形结构的集装箱房屋的安装;集装箱房屋的顶部通过顶板10实现防水罩盖连接。
30.请参见附图2,所述的下侧架3和上侧架4的两侧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限位螺栓13,侧板5的两侧分别间隔形成有若干个与限位螺栓13相匹配的限位槽14,使侧板5能通过限位螺栓13经限位槽14安装在折叠侧板的内壁上。通过侧板5在折叠侧板内侧形成防护和加固,同时通过限位螺栓13连接,拆装方便、快捷,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限位螺栓13和限位槽14的数量一致限位螺栓13和限位槽14的数量根据集装箱房屋的高度调整。
31.请参见附图2和附图3,所述的l型板6的内壁上沿l型板6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正密封槽7,第一正板8和第二正板9的侧边缘能匹配插接在正密封槽7内,使第一正板8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l型板6密封连接,第二正板9的两端分别与另两个l型板6密封连接,确保房屋侧壁边角处的密封防水性能。
32.请参见附图1,所述的l型板6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固定螺丝15,下侧架3和上侧架4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与固定螺丝15相匹配的固定槽(图中未示出),使折叠侧板通过固定螺丝15经固定槽与l型板6固定连接。通过固定螺丝15连接,拆装方便、快捷,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固定螺丝15和固定槽的数量一致,固定螺丝15和固定槽的数量根据集装箱房屋的高度调整。
33.请参见附图2、附图3、附图7和附图8,所述的l型板6的内侧沿l型板6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三密封胶条18,下侧架3和上侧架4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三密封槽(图中未示出),第三密封胶条18能匹配嵌装在第三密封槽内,使折叠侧板的两侧分别与l型板6密封连接,确保房屋侧壁边角处的密封防水性能。
34.请参见附图5和附图6,所述的上侧架4的底部沿上侧架4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密封胶条11,下侧架3的顶部沿下侧架3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密封槽12,第一密封胶条11能匹配嵌装在第一密封槽12内,使下侧架3能与上侧架4密封连接,防止下侧架3与上侧架4的连接缝处发生渗水漏水的情况。
35.请参见附图4,所述的防水台2的内壁上固定设有第二密封胶条16,下侧架3的底部形成有第二密封槽17,第二密封胶条16能匹配嵌装在第二密封槽17内,使下侧架3与防水台2密封连接,确保了下侧架3底部的安装密封性,达到密封、防水的目的。
36.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述的顶板10的边缘处沿顶板10的周向形成有插接槽(图中未示出),房屋侧壁的上端能匹配插入在插接槽内,使顶板10罩盖在房屋侧壁的顶部,并通过螺栓固定。顶板10在房屋侧壁的顶部形成罩盖,可避免集装箱房屋的顶部漏水渗水,且
便于顶板10与房屋侧壁顶部的螺栓连接。
37.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述的下侧架3和上侧架4的外壁上间隔形成有若干个减重槽19,减重槽19为纵向设置的长条状矩形结构。通过减重槽19的设置能降低集装箱房屋的自重,有利于运输和拆装。减重槽19的长度可根据下侧架3和上侧架4的高度调整,减重槽19的数量和设置间距可根据下侧架3和上侧架4的长度调整,减重槽19的深度以不影响下侧架3和上侧架4的结构强度为宜。
38.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是:
39.底板1为矩形结构,防水台2为矩形环状结构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边缘处。四根l型板6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防水台2的外侧,l型板6的l型结构与防水台2的边角处匹配贴合。
40.通过转轴相对防水台2翻转下侧架3,使第二密封胶条16匹配嵌入至第二密封槽17内,从而使下侧架3的下端密封卡接在防水台2的内侧。前端和后端的下侧架3的安装方式相同。
41.通过铰链相对下侧架3翻转上侧架4,使第一密封胶条11匹配嵌入至第一密封槽12内,从而使下侧架3与上侧架4密封连接形成折叠侧板;一对折叠侧板的安装方式相同。同时,第三密封胶条18匹配嵌入至第三密封槽内,使两根l型板6与上侧架4和下侧架3即折叠侧板的两侧密封卡接,一对折叠侧板与四根l型板6的连接方式相同。
42.将侧板5卡接于下侧架3和上侧架4的内侧,并通过限位螺栓13经限位槽14对侧板5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固定螺丝15经固定槽对上侧架4和下侧架3即折叠侧板与四根l型板6进行固定。
43.将第一正板8和第二正板9卡接于四根l型板6的内侧,使第一正板8和第二正板9的两端与四根l型板6内壁上的正密封槽7密封卡接,第一正板8、第二正板9和一对折叠侧板形成矩形环状的房屋侧壁。将顶板10通过插接槽匹配卡接于一对折叠侧板、第一正板8和第二正板9的顶部,并通过螺栓将一对折叠侧板、第一正板8和第二正板9与顶板10连接固定,从而完成了该房屋的拼接安装。
44.拆卸时,按上述步骤反向操作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4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