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后砌隔墙与构造柱、承重墙的拉结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后砌隔墙与构造柱、承重墙的拉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砌隔墙与构造柱、承重墙的拉结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被大量建造和使用,在大多数的建筑结构中,墙体的牢固程度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稳固程度,现在一些建筑结构中,由于后砌隔墙与构造柱和承重墙之间无钢筋水泥衔接,导致后砌隔墙与构造柱和承重墙之间的稳定性较差,在后期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无法满足现有技术所需。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改善后砌隔墙与构造柱和承重墙之间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后砌隔墙与构造柱、承重墙的拉结结构。
4.本技术提供一种后砌隔墙与构造柱、承重墙的拉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后砌隔墙与构造柱、承重墙的拉结结构,包括构造柱,所述构造柱的两侧均设置有承重墙,所述构造柱的另外两侧均设置有隔墙;
6.所述承重墙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结筋,所述拉结筋远离第一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二加固板与隔墙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内部均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之间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使用时,可先移动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在第一导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第二导轨的配合下调整到合适位置,之后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之间的固定螺栓,将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分别与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相互固定,之后通过锁紧螺栓将第一加固板与承重墙相互固定,第二加固板与隔墙相互固定,操作简单,操作简单,兼容性强。
8.可选的,所述隔墙的内部设置有水平筋,所述水平筋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竖向筋。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筋和竖向筋可增强隔墙自身的强度,提高隔墙的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隔墙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的材质为碳纤维布。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层可改善隔墙的受力性能,减少隔墙的裂缝。
12.可选的,所述承重墙和所述隔墙之间设置有多个角钢板,相对应的两个角钢板之间设置有对穿螺栓,多根所述对穿螺栓分别贯穿于承重墙或隔墙的内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角钢板可使构造柱、承重墙和隔墙相互固定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增加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内部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和卡槽方便将不同的拉结结构件进行拼装使用,以增强对墙体的加固性能,增加了结构件的扩展性。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7.本技术在安装使用时,可先移动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在第一导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第二导轨的配合下调整到合适位置,之后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之间的固定螺栓,将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分别与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相互固定,之后通过锁紧螺栓将第一加固板与承重墙相互固定,第二加固板与隔墙相互固定,操作简单,兼容性强。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体现第一加固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体现第二加固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体现卡块和卡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构造柱;2、承重墙;3、隔墙;4、第一加固板;5、第一导轨;6、第一滑块;7、第一移动板;8、拉结筋;9、第二移动板;10、第二滑块;11、第二导轨;12、第二加固板;13、第一螺纹孔;14、第二螺纹孔;15、水平筋;16、竖向筋;17、加固层;18、角钢板;19、卡块;20、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请参阅图1-3,一种后砌隔墙与构造柱、承重墙的拉结结构,包括构造柱1,构造柱1的两侧均连接有承重墙2,构造柱1的另外两侧均设置有隔墙3,隔墙3的内部设置有水平筋15,水平筋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竖向筋16,水平筋15和竖向筋16可增强隔墙3自身的强度,提高隔墙3的稳定性,隔墙3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层17,加固层17的材质为碳纤维布,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是利用专用结构胶将碳纤维布粘贴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复合结构,对构件或结构起到加固及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加固层17可降低原有结构应力和减少隔墙3的裂缝,承重墙2和隔墙3之间安装有多个角钢板18,相对应的两个角钢板18之间设置有对穿螺栓,多根对穿螺栓分别贯穿于承重墙2或隔墙3的内部,角钢板18可使构造柱1、承重墙2和隔墙3相互固定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增加稳定性。
25.请参阅图1-3,承重墙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固板4,承重墙2与第一加固板4通过锁紧螺栓的方式固定连接,通过锁紧螺栓的固定连接方式可方便工作人员的拆卸和安装,第一加固板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轨5,第一导轨5的内部滑动连第一移动板7,第一移动板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6,两块第一滑块6分别背离第一移动板7的一侧与第一导轨5相抵接,使得第一移动板7能够在第一导轨5上进行滑动,第一导轨5和第一滑块6
可使第一移动板7在移动时更加平稳,第一移动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结筋8,第一移动板7与拉结筋8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拉结筋8远离第一移动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板9,拉结筋8与第二移动板9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二移动板9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10,且隔墙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固板12,隔墙3与第二加固板12通过锁紧螺栓的方式固定连接,锁紧螺栓的方式可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拆卸和安装。第二加固板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导轨11,两块第二滑块10分别与第二导轨11的内侧相互抵接,从而使得第二移动板9通过第二滑块10滑动连接在第二导轨11内。
26.请参阅图1-3,第一移动板7和第二移动板9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3,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12的内部均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13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14,第一螺纹孔13和第二螺纹孔14的设计,可方便工作人员使用螺栓将第一移动板7和第二移动板9分别与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12相互固定。
27.参照图4,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1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9,卡块19与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12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12的内部开设有与卡块19相适配的卡槽20,卡块19和卡槽20方便将不同的拉结结构件进行拼装使用,以增强对墙体的加固性能,增加了结构件的扩展性。
28.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通过构造柱1、承重墙2、隔墙3、第一加固板4、第一导轨5、第一滑块6、第一移动板7、拉结筋8、第二移动板9、第二滑块10、第二导轨11、第二加固板12、第一螺纹孔13和第二螺纹孔14的设计,在安装使用时,可先移动第一移动板7和第二移动板9,第一移动板7和第二移动板9在第一导轨5、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10和第二导轨11的配合下调整到合适位置,之后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孔13和第二螺纹孔14之间的固定螺栓,将第一移动板7和第二移动板9分别与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12相互固定,之后通过锁紧螺栓将第一加固板4与承重墙2相互固定,第二加固板12与隔墙3相互固定,从而解决了后砌隔墙3与构造柱1和承重墙2之间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2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