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固定浇筑楼板吊模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2.目前大多建筑物楼板为现浇楼板,先搭建楼板和梁的模板,并做好模板的支撑,固定好钢筋和箍筋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若是是平面楼板,工序相对简单,若是在浇筑时需要在平面楼板上浇筑一个或多个凸起的楼板,就需要在凸起的钢筋结构外层安装两个侧支撑板,以便浇筑,现在用的安装侧支撑板的方法大多是直接放置在钢筋结构两侧或者是通过铁丝将支撑板与钢筋结构固定,这样的固定方式使得支撑板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歪斜,导致浇筑的降板结构或上反结构混凝土构件也歪斜,大大影响了浇筑降板结构或上反结构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如何更好的固定侧支撑板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固定浇筑楼板吊模的支撑装置,该装置的侧支撑板通过支撑件与底支撑板固定连接,使侧支撑板更加稳定牢固,有效防止了浇筑过程中侧立支撑板发生移位,大大提高了浇筑楼板的质量,且支撑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后期不用拆除,使用方便,可大量的应用于降板或上反结构工程中。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固定浇筑楼板吊模的支撑装置,它包括支撑件本体1、顶部螺栓2、底部螺栓3,顶部螺栓2与支撑件本体1的顶部螺接,底部螺栓3与支撑件本体1的底部螺接,所述支撑件本体1包括主支撑管11、中部支撑板12、上部边翼13、下部边翼14,主支撑管11的中部外侧壁上设置有中部支撑板12,中部支撑板12的上方设置有若干上部边翼13,上部边翼13的底部固定安装在中部支撑板12的顶面上,一个侧边固定安装在主支撑管11的外侧壁上,中部支撑板12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下部边翼14,下部边翼14的顶部固定安装在中部支撑板12的底面上,一个侧边固定安装在主支撑管11的外侧壁上。
5.所述主支撑管11为圆管,其顶部内壁上设置有与顶部螺栓2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底部内壁上设置有与底部螺栓3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顶部螺栓2通过其外螺纹和主支撑管11顶部内壁上的内螺纹与支撑件本体1固定连接,底部螺栓3通过其外螺纹和主支撑管11底部内壁上的内螺纹与支撑件本体1固定连接。
6.所述中部支撑板12为圆形板状结构,其中部设置有圆形支撑板通孔,支撑板通孔的内径与主支撑管11的外径为过盈配合,主支撑管11卡装在支撑板通孔中。
7.所述主支撑管11的中轴线与中部支撑板12的顶面垂直。
8.所述上部边翼13是截面为直角梯形的薄片结构,其底边长度小于中部支撑板12的半径,其顶面与主支撑管11的顶面平齐。
9.所述下部边翼14是长方体薄片结构,其底边长度小于中部支撑板12的半径,其底面与主支撑管11的底面平齐。
10.所述支撑件本体1为一体成型。
1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水平钢筋桁架下方搭建好楼承板底支撑板,在竖直钢筋桁架的两侧搭建好楼承板侧支撑板,楼承板侧支撑板和楼承板底支撑板之间安装上支撑件,通过螺栓将支撑件的顶部与侧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支撑件的底部与底支撑板的顶面固定连接,然后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待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将螺栓取下,然后拆除底支撑板和侧支撑板。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该装置的侧支撑板通过支撑件与底支撑板固定连接,使侧支撑板更加稳定牢固,有效防止了浇筑过程中侧立支撑板发生移位,大大提高了浇筑楼板的质量,且支撑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后期不用拆除,使用方便,可大量的应用于降板或上反结构工程中。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本体1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本体1与顶部螺栓2、底部螺栓3安装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本体1的俯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本体1的仰视图。
18.附图标记说明:支撑件本体1、顶部螺栓2、底部螺栓3、主支撑管11、中部支撑板12、上部边翼13、下部边翼14。
具体实施方式
19.参看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固定浇筑楼板吊模的支撑装置,它包括支撑件本体1、顶部螺栓2、底部螺栓3,顶部螺栓2与支撑件本体1的顶部螺接,底部螺栓3与支撑件本体1的底部螺接,支撑件本体1包括主支撑管11、中部支撑板12、上部边翼13、下部边翼14,主支撑管11为中空圆管,其顶部内壁上设置有与顶部螺栓2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底部内壁上设置有与底部螺栓3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顶部螺栓2通过其外螺纹和主支撑管11顶部内壁上的内螺纹与支撑件本体1固定连接,底部螺栓3通过其外螺纹和主支撑管11底部内壁上的内螺纹与支撑件本体1固定连接,主支撑管11的中部外侧壁上设置有中部支撑板12,中部支撑板12为圆形板状结构,其中部设置有圆形支撑板通孔,支撑板通孔的内径与主支撑管11的外径为过盈配合,主支撑管11卡装在支撑板通孔中,且主支撑管11的中轴线与中部支撑板12的顶面垂直,中部支撑板12的上方设置有若干上部边翼13,上部边翼13的底部固定安装在中部支撑板12的顶面上,一个侧边固定安装在主支撑管11的外侧壁上,中部支撑板12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下部边翼14,下部边翼14的顶部固定安装在中部支撑板12的底面上,一个侧边固定安装在主支撑管11的外侧壁上。
20.上部边翼13是截面为直角梯形的薄片结构,其底边长度小于中部支撑板12的半径,其顶面与主支撑管11的顶面平齐,下部边翼14是长方体薄片结构,其底边长度小于中部支撑板12的半径,其底面与主支撑管11的底面平齐,上部边翼13、下部边翼14、中部支撑板12可抵接在主支撑管11上,也可与主支撑管11一体成型。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水平钢筋桁架下方搭建好楼承板底支撑板,在竖直钢筋桁架的两侧搭建好楼承板侧支撑板,楼承板侧支撑板和楼承板底支撑板之间安装上支撑件,通过螺栓将支撑件的顶部与侧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支撑件的底部与底支撑板的顶面固定连接,然后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待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将螺栓取下,然后拆除底支撑板和侧支撑板。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该装置的侧支撑板通过支撑件与底支撑板固定连接,使侧支撑板更加稳定牢固,有效防止了浇筑过程中侧立支撑板发生移位,大大提高了浇筑楼板的质量,且支撑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后期不用拆除,使用方便,可大量的应用于降板或上反结构工程中。
23.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