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型的民用建筑物加固补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改进型的民用建筑物加固补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民用建筑物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的民用建筑物加固补强装置。


背景技术:

2.民用建筑是指非生产性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是由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室内空间组合而成的;而其空间的形成,则又需要各种各样实体来组合,而这些实体称为建筑构配件。一般民用建筑由基础、墙或柱、楼底层、楼梯、屋顶、门窗等构配件组成,如住宅、写字楼、幼儿园、学校、食堂、影剧院、医院、旅馆、展览馆、商店和体育场馆等。
3.但是现有的民用建筑物加固补强装置还存在着只能对墙体的局部进行固定影响加固效果、支撑时锁紧螺栓受力过大影响使用寿命和不能根据高度选择支撑柱的长度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改进型的民用建筑物加固补强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民用建筑物加固补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改进型的民用建筑物加固补强装置只能对墙体的局部进行固定影响加固效果、支撑时锁紧螺栓受力过大影响使用寿命和不能根据高度选择支撑柱的长度的问题。一种改进型的民用建筑物加固补强装置,包括垂直支撑板,上部固定耳板,多板连接架结构,支撑伸缩架结构,交叉锁紧架结构,底部固定耳板,水平支撑板,连接耳板,螺纹杆,旋转限位管,限位螺母,螺纹连接槽,螺纹连接柱,锥形限位块和加强肋板,所述的上部固定耳板焊接在垂直支撑板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多板连接架结构分别安装在垂直支撑板的右侧前后两端;所述的支撑伸缩架结构设置在垂直支撑板的右侧下部;所述的交叉锁紧架结构分别安装在支撑伸缩架结构的上下两部;所述的底部固定耳板与支撑伸缩架结构的下部连接;所述的水平支撑板的上部中间位置与底部固定耳板的下部焊接;所述的连接耳板焊接在水平支撑板的上部左侧;所述的螺纹杆的左下部与连接耳板的内侧轴接;所述的旋转限位管套接在螺纹杆的外侧;所述的限位螺母螺纹连接在螺纹杆的右上部;所述的螺纹连接槽分别开设在水平支撑板的下部四角位置;所述的螺纹连接柱螺纹连接在螺纹连接槽的内侧下部;所述的锥形限位块焊接在螺纹连接柱的下部;所述的加强肋板设置有多个,分别焊接在水平支撑板的下部。
6.优选的,所述的旋转限位管的右侧与限位螺母的左侧贴合。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8.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垂直插杆和垂直连接管的设置,有利于对上下设置的所有的垂直支撑板进行连接,并使垂直插杆的下部刺入地下,并与对墙体进行整体的加固,防止墙体从垂直支撑板的上部出现损坏。
9.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水平连接管和连接加强板的设置,有利于对前后设置的
所有的垂直支撑板进行连接,配合垂直插杆和垂直连接管,对墙体的一侧进行全面加固,提高墙体整体一侧的承压功能,提高该装置的加固功能。
10.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螺栓安装板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工作人员将垂直连接管和水平连接管从垂直支撑板的右侧拆下,对多板连接架结构整体进行拆卸,并对其内侧的零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降低该装置的使用成本。
1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支撑柱、上部连接套管和下部连接套管的设置,有利于对垂直支撑板和水平支撑板的连接处进行延长,方便工作人员对不同长度的连接支撑柱进行更换,从而可以对不同高度的墙体进行加固。
12.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横向连接孔和顶部限位销的设置,有利于分别对固定连接支撑柱和上部连接套管的连接处以及固定连接支撑柱和下部连接套管的连接处进行固定,防止固定连接支撑柱在上部连接套管和下部连接套管的内侧窜动。
13.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底部卡槽、底部限位销和前后连接孔的设置,有利于对支撑套管进行托举,使配合支撑套管对顶部限位销进行固定,防止顶部限位销出现窜动,影响连接支撑柱与上部连接套管和下部连接套管的正常固定。
14.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套管和u型限位架的设置,有利于固定顶部限位销在横向连接孔内侧的位置,对连接支撑柱与上部连接套管和下部连接套管的连接处进行固定,从而增加该装置的锁紧效果。
15.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定位柱和定位凹槽的设置,有利于对顶部限位销的位置进行进一步固定,防止顶部限位销从横向连接孔的内侧窜出,影响对连接支撑柱的固定,同时提高顶部限位销所受到的压力。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板连接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伸缩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交叉锁紧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
21.1、垂直支撑板;2、上部固定耳板;3、多板连接架结构;31、垂直插杆;32、垂直连接管;33、螺栓安装板;34、水平连接管;35、连接加强板;4、支撑伸缩架结构;41、连接支撑柱;42、上部连接套管;43、下部连接套管;44、横向连接孔;45、前后连接孔;5、交叉锁紧架结构;51、支撑套管;52、底部卡槽;53、底部限位销;54、u型限位架;55、定位柱;56、顶部限位销;57、定位凹槽;6、底部固定耳板;7、水平支撑板;8、连接耳板;9、螺纹杆;10、旋转限位管;11、限位螺母;12、螺纹连接槽;13、螺纹连接柱;14、锥形限位块;15、加强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3.实施例:
24.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改进型的民用建筑物加固补强装置,包括垂直支撑板1,上部固定耳板2,多板连接架结构3,支撑伸缩架结构4,交叉锁紧架结构5,底部固定耳板
6,水平支撑板7,连接耳板8,螺纹杆9,旋转限位管10,限位螺母11,螺纹连接槽12,螺纹连接柱13,锥形限位块14和加强肋板15,所述的上部固定耳板2焊接在垂直支撑板1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多板连接架结构3分别安装在垂直支撑板1的右侧前后两端;所述的支撑伸缩架结构4设置在垂直支撑板1的右侧下部;所述的交叉锁紧架结构5分别安装在支撑伸缩架结构4的上下两部;所述的底部固定耳板6与支撑伸缩架结构4的下部连接;所述的水平支撑板7的上部中间位置与底部固定耳板6的下部焊接;所述的连接耳板8焊接在水平支撑板7的上部左侧;所述的螺纹杆9的左下部与连接耳板8的内侧轴接;所述的旋转限位管10套接在螺纹杆9的外侧;所述的限位螺母11螺纹连接在螺纹杆9的右上部;所述的螺纹连接槽12分别开设在水平支撑板7的下部四角位置;所述的螺纹连接柱13螺纹连接在螺纹连接槽12的内侧下部;所述的锥形限位块14焊接在螺纹连接柱13的下部;所述的加强肋板15设置有多个,分别焊接在水平支撑板7的下部;所述的多板连接架结构3包括垂直插杆31,垂直连接管32,螺栓安装板33,水平连接管34和连接加强板35,所述的垂直连接管32分别套接在垂直插杆31的外侧上下两部;所述的螺栓安装板33分别焊接在垂直连接管32的前后两端;所述的水平连接管34焊接在垂直连接管32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加强板35焊接在垂直连接管32和水平连接管34的连接处;单独取一个垂直支撑板1,分别放置在原有垂直支撑板1的上下位置和前后位置,将垂直插杆31插接在垂直连接管32的内侧,通过垂直连接管32将上下设置的所有的垂直支撑板1连接在一起。
25.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伸缩架结构4包括连接支撑柱41,上部连接套管42,下部连接套管43,横向连接孔44和前后连接孔45,所述的上部连接套管42套接在连接支撑柱41的外侧上部;所述的下部连接套管43套接在连接支撑柱41的外侧下部;所述的横向连接孔44和前后连接孔45分别开设在连接支撑柱41的内侧;根据墙体需要支撑的部位高度,选择合适长度的连接支撑柱41,将连接支撑柱41的下部插入下部连接套管43的内侧,再将上部连接套管42套接在连接支撑柱41的外侧上部。
26.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交叉锁紧架结构5包括支撑套管51,底部卡槽52,底部限位销53,u型限位架54,定位柱55,顶部限位销56和定位凹槽57,所述的底部卡槽52开设在支撑套管51下部中间位置的前后两端;所述的底部限位销53插接在底部卡槽52的内侧;所述的u型限位架54分别一体化设置在支撑套管51的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定位柱55设置在u型限位架54的内侧,并且下部与u型限位架54的内侧焊接;所述的顶部限位销56水平放置在u型限位架54的内侧上部;所述的定位凹槽57分别开设在顶部限位销56的下部左右两侧;向上移动支撑套管51,u型限位架54跟随支撑套管51向上移动,贴合在顶部限位销56的下部,并使定位柱55插入定位凹槽57的内侧,最后将底部限位销53贯穿底部卡槽52插接在连接支撑柱41下部的前后连接孔45中。
27.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垂直插杆31分别设置在垂直支撑板1的右侧前后两端,并且设置在上部固定耳板2的前后两端,对多个垂直支撑板1继续拧连接固定。
28.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垂直连接管32和水平连接管34分别设置有多个,分别位于垂直支撑板1的右侧四角位置,增加对垂直支撑板1四角位置的固定效果。
29.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垂直连接管32和水平连接管34垂直设置,所述的螺栓安装板33螺栓连接在垂直支撑板1的右侧,可以对所有的垂直支撑板1进行上下和前后多方向固定。
30.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横向连接孔44和前后连接孔45成对设置,并且横向连接孔44设置在前后连接孔45的上部。
31.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上部连接套管42的上部与上部固定耳板2的内侧轴接,所述的下部连接套管43的下部与底部固定耳板6的内侧轴接,方便对支撑角度进行调节。
32.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套管51分别套接在上部连接套管42的外侧下部与下部连接套管43的外侧上部。
33.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定位柱55插接在定位凹槽57的内侧,对顶部限位销56的位置进行固定。
34.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底部限位销53分别贯穿上部连接套管42的下部与下部连接套管43的上部插接在前后连接孔45的内侧。
35.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顶部限位销56分别贯穿上部连接套管42的下部与下部连接套管43的上部插接在水平连接管34的内侧。
36.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旋转限位管10轴接在下部连接套管43的前端,并且设置在支撑套管51的下部,所述的旋转限位管10的右侧与限位螺母11的左侧贴合。
37.工作原理
38.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先将水平支撑板7放置在地面上,然后根据墙体需要支撑的部位高度,选择合适长度的连接支撑柱41,将连接支撑柱41的下部插入下部连接套管43的内侧,然后先将支撑套管51套接在下部连接套管43的外侧,再将顶部限位销56贯穿下部连接套管43的内侧上部,插接在连接支撑柱41下部的横向连接孔44中,向上移动支撑套管51,u型限位架54跟随支撑套管51向上移动,贴合在顶部限位销56的下部,并使定位柱55插入定位凹槽57的内侧,最后将底部限位销53贯穿底部卡槽52插接在连接支撑柱41下部的前后连接孔45中,对连接支撑柱41和下部连接套管43的连接处进行固定,再将上部连接套管42通过上述步骤固定在连接支撑柱41的上部,然后向左侧旋转下部连接套管43的上部,通过连接支撑柱41和上部连接套管42带动垂直支撑板1向左侧移动,使到垂直支撑板1的左侧贴合在墙体的一侧,旋转限位螺母11在螺纹杆9外侧的外置,对旋转限位管10的位置进行固定,最后单独取一个垂直支撑板1,分别放置在原有垂直支撑板1的上下位置和前后位置,将垂直插杆31插接在垂直连接管32的内侧,通过垂直连接管32将上下设置的所有的垂直支撑板1连接在一起,并将垂直插杆31插入地面的内侧,将垂直插杆31插入水平连接管34的内侧,将前后设置的所有的连接支撑柱41连接在一起,并将垂直插杆31的尖端敲打进侧面的墙体内侧,对墙体进行加固。
39.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